贾珠——一个从来没有正面出现的人物,一个只存在于别人嘴里的少爷,一个只余下遗孀与独子的男人。
书里的贾珠第一次出场就是一个死人。
冷子兴对贾雨村说,这政老爹的夫人王氏,头胎生的公子,名唤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一病死了。
贾政痛打宝玉,恨不得把他打死的时候,王夫人扑过来,抱着宝玉失声大哭起“苦命的儿”来,因哭出“苦命儿”来,忽又想起贾珠来,便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
此时,里面的人闻得王夫人出来了,那李宫裁、王熙凤与迎春姊妹早已出来了。王夫人哭着贾珠的名字,别人还可,惟有宫裁禁不住也放声哭了。贾政听了,那泪珠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
贾珠重要吗?
他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是为了铺垫贾兰?
为了突出宫裁的可怜?
突出宝玉的幸运?
但这是真的吗?
贾珠的存在就是一声叹息?
刘姥姥提起王夫人,曾说她在家做姑娘也不是这样,麻辣爽利应该是王熙凤般的人物。
贾母笑话王熙凤不识“软烟罗”,还有什么可说嘴的!
其实王熙凤什么没有不经过,不见过?宫制的东西都不放在眼里。她为什么不识软烟罗?这不应该啊。《红楼梦》所描刻的时代是太平盛世,所产的物资只会一年比一年好,一年比一年多。
贾母却常说,现在不比以前,东西拿一件少一件,雀金裘给了宝玉就再没有了。
贾家的实力已经大不如之前,有些过去能使能用的东西,都得不到了。
众人看,贾家在衰落,连冷子兴都说,内囊都要贴上来了。
贾家的人自己且能不知道?
贾家败落,贾赦、贾琏急不急?
急什么啊!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再不济他们那房是长子嫡孙,世袭的爵位代代相传,大不了一代比一代低,没有实权还有花花架子。
就算分家,长房分的东西可比其他兄弟多多了。
分家后,宝玉还想做富贵闲人,基本做梦。
最急的是贾政。
他是清楚知道是只能靠自己的人,所以发奋读书,要走仕途。
书中写他自幼酷喜读书,祖父最疼,原欲以科甲出身的。不料代善临终时,遗本一上,皇上因恤先臣,即时令长子袭官外,问还有几子,立刻引见,遂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令其入部习学,如今现已升了员外郎了。
可见贾政本想像林如海一样,自己考科甲。
贾家到了他这一代,甚至是贾母,贾代善都已经预见贾家的衰落。他们决定要另辟蹊径,家族中一脉分支,如贾政,贾琏继续与四大家族联姻,另一脉走仕途,考科甲,向朝中的文官集团靠拢。
后者第一就是贾敏,嫁给朝中清贵,先有功勋袭爵,又能科甲考上探花的林如海。
第二就是贾珠,李纨的父亲是国子监祭酒。
贾政的一腔希望都在贾珠身上,贾珠要是能考出来,贾家与四大家族不用说是其靠山,姑父林如海(感谢指正,辈分弄不清楚,还以为是舅舅)是其靠山,岳父也是其靠山。还有入宫的元春也是,前方的路都铺好了。
结果,这个十四岁进学,少年有成,不到二十岁就娶妻生子,人生大事完成大半,前途无量的少年,承载无数希望的未来之星。
一病死了,死了……
王夫人那么疼宝玉,哭着说,如果贾珠活着,就是死一百个宝玉,她也不管了。
一贯坚强的贾政,听到这句话,眼泪滚瓜一样地落下来。
王夫人情绪失控的哭声与贾政的眼泪里才发现一个死了的人,一个寥寥数语的人,一个好像无关紧要的人,他的存在和消失像流星一样在人心上划出深深的伤痕。
他来的时候带来多少希望,走的时候就带走多少伤痛。
刘姥姥纳闷地说,王夫人怎么变了?
王夫人怎么能不变?
三个孩子,一个寄予厚望的死了,一个正月初一生的女儿送到见不到人的宫里,最后余下这一个,痴痴懵懵,一天到晚混在女人堆里。
丈夫呢?
维持与她的夫妻情分,常年睡在另一个女人那儿,生儿育女。
王夫人伤心吗?
伤心,又她能怎么办?
想不出除了吃斋念佛,变得越来越佛还能干什么。
贾母第一次看见黛玉,哭得肝肠寸断,她是哭自己,哭黛玉,更是哭贾敏。
贾母伤痛自己的女儿,未必没想过,要是不把贾敏嫁给林如海,而是嫁给四大家族,就不会到死也再没有见女儿一面吧。
如果没有这股汹涌的恨意,后来又怎能说出林家人都死光了的话。
因为所有的付出,所有的想法,所有的憧憬都因为死亡付之于流水。
所以,题主你问,贾珠存在于《红楼梦》的意义是什么?
就在于他曾出现,现在已经死了……
因为原型里真的有这个人吧。
第一回的时候,作者说是"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
也就是说,作者后来是半生潦倒的,而他是有哥哥和父亲的,而且哥哥和父亲都在他小时候正确的教导他,就是他没听而已。
还有就是解释了贾家为什么对宝玉不管。
这是我看到的最准确的总结。
总的来说,就是中国的高考相对公平,所以性价比极高,所以其他活动都可以适当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