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邀自来是对所有答题都不满意,一向老生常谈的批判而缺乏反思。
红楼梦并不是一部教化功能的书,而以旁观者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批判往往是容易的。
贾雨村的塑造全在前几回,来看第一回。
这一回贾雨村是个励志人物,全程无槽点。身处人生低谷时的从容和淡定,在和甄士隐交往并接受其资助时保持着寒士的风骨,没有扭捏做作的小人嘴脸……大气,不拘小节。
第二回
贾雨村当了官,恩人却落难,雨村答谢封氏算是小小报恩,接着答应寻找英莲,主观上贾雨村是要报恩的。
接着是贾雨村被革职一段,很有深意。
看他被革职的原因,贪酷之弊,在官场,酷是残忍也是能干,所谓无官不贪,所以贪酷就是莫须有,再比如侍才辱上,这意思就是不拍马屁,这是个很正面的写照,不拍马屁的人只有两种,一种是有强大的后台,上司也忌惮你三分。另一种是不会来事,没后台等死。
贾雨村是后一种,所以他被革职了。
每次读到这段就想起大学时的女朋友,她老爸是市里某区委书记,有次跟我说按资历和能力她爸早就该是市委副书记了,我问那为什么没上去,她说了一句让我多年记忆犹新的话,她爸跟错了头儿,那时候我们都刚刚20岁。
生在官员家庭耳濡目染,随口一句话道出二千多年来中国最重要的官场密码,哦,也许不光是中国吧,古今中外莫不如此,甚至无论什么制度,这都是个普遍存在,别跟我说资本主义国家没有拍马屁的公务员,这是人性不幸地落入到一个政治死角。
贾雨村吃了亏总结了官场经验,没关系,大不了从头再来,东山再起前先找后台,这个才是真正的政治生命。
所以他先去做了黛玉的家庭教师,继而被推荐给贾府,记不记得他之前还做过甄宝玉的老师,为了找后台也是拼了,这些当然都不是巧合,只不过作者用了春秋笔法。
再回到前面,贾雨村还有件事没做,帮曾经的恩人寻找被拐卖的女儿。她找到了。
东山再起后处理的第一个案子,假如仅仅是一个人口拐卖的刑事案,贾雨村就可以爽快的报恩了,若如此,红楼梦就不是一部好小说。
在文学或电影作品里,刻画人物的经典手法是甩给他一道选择题,必须是一道反应各种利益纠葛让主角无比为难的选择题,最终通过他的选择来确定并展现他的价值观和人生信仰。
是秉公执法伸张正义还是讨好后台平衡政治关系?对绝大部分的当事人来说结局是注定的,看看门子那番话,并不是门子多高明,智商正常的人都懂,得罪后台官都没得做了,你还为谁伸张正义?进了官场由不得你,在中国的历史长河里,在这群官吏大军中贾雨村不是最坏的,当然更不是最好的,他不过是一个有野心的有代表性的普通官吏,也有选择伸张正义的如海瑞,但海瑞并不值得借鉴,学习海瑞需要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几乎是万死一生,海瑞运气特别好……
最艰难的,不顾自己利益的,自杀式的选择在人类历史长河里永远只属于极少数人,围观的道德君们绝大多数并不在此列。这是一些充满正义和良知的理想主义者,讽刺的是能实现理想的人都不是真正的理想家,因为政治是一项平衡和妥协的艺术。
很多同学还在纠结报恩的问题,其实在这个矛盾里报恩问题已经被作者悄悄转移了或被边缘化了,也就是说报恩问题不重要了,这是英莲的现实处境造成的,在富贵人家做小妾比送回投靠娘家的母亲那里待嫁好多了,至于为什么不让她母女相认,同学们想多了,作者要突出英莲之命苦,而且母女相认的桥段在书里没有容身之地。
贾雨村在第四回之后偶尔出场,都与贾家相关,甚至于被贾琏鄙视的抢扇子事件无一不是为了讨好后台。
你可以批判他,但更应该反思,贾雨村代表的是欲望,而欲望是所有人的病症,掌握世俗的权力是显示欲望的最好体现,在你通往权利巅峰的征途中,有时候你需要违背良心,违背道义,谎话连篇,言不由衷……
作者刻画的不是一个脸谱化的让大家来批判的坏官吏,而是人性,或是人的某种社会属性,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这种刻画中得到反思,如果我们自己是贾雨村会怎么选择,如果你感到为难,那么必须再去思考关于政治、关于人性、关于人生的意义……
很多人当然认识不到这点,干了坏事还要给自己找各种堂皇的借口,甚至于还会披上正义的外衣,然后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又去批判别人,这就是我们自己。
这在现代社会还有个名称,叫成功学。
对,贾雨村是个成功学的典型,只不过被作者客观地描写过,而无法伪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