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在《歌手》里不唱黎明的歌,不是因为黎明的歌唱不好,而是因为九十年代时候黎明这位偶像派流量始祖硬顶上位,吃了李克勤原本该吃的饭,尤其是所谓“四大”的噱头一出,李克勤直接慢热了十年。
每一个生态位的资源都是有限的,谁多吃了一点,别人就要少吃。黎明不是多吃了一点这么简单,是多吃了很多,黎明与李克勤“有牙齿印”,当年的香港杂志是“画公仔画出肠”了。
黎明就是最标准的男中音,他的歌就没有高难度的,稍加锻炼,随便找一个音乐生都能唱。
李克勤的唱功比黎明高两个档次,单纯评价唱功,李克勤是标准的T1歌手,黎明极限就是个T3的,别瞎碰瓷了。
==========分割线,补充内容==========
评论区里是真的有很多不懂的呀。
好吧,再详细补充一下吧,为什么说“黎明吃了李克勤原本该吃的饭”。
首先从所谓“四大天王”入手,且不将“四大天王”外扩,只将讨论的重点单纯放回到歌坛方面。
张学友,算是李克勤的“师兄”,84年出道的他,85年就开始拿金曲奖了。作为李克勤的前辈,他比起李克勤更早成名,而且有幸以一个江湖小虾米的姿态与曾经“三王一后”的诸多前辈交锋。即便事业有所起伏,但张学友在唱歌发展上是早已走出了自己的路子的。
刘德华,81年入行,85年就出专辑了,但早期身份还是聚焦在电视、电影的。当时的香港娱乐圈有“多栖”的风气,所以刘德华虽然发专辑以来没冲出来过,但一直也没停过。一直到1990年,注意,这是一个很关键的时间点,因为曾经占领香港乐坛生态位的所有顶峰人物,几乎都在这个时候都“退”了下来,让出了一份生态资源。
注意,生态位与资源。资源是很重要的,一个歌手,或者一个明星,需要的是好歌(好戏),需要宣传,需要的一切,都是资源。而这些资源,往往是跟你所处的“生态位”高度挂钩的。你是“一线”,资源就会向你倾斜;你是二线,就只能吃别人吃完的残渣。
回到刘德华,刘德华89年唱歌都无人识,90年开始拿奖,这个变化,不是说他后面有多少人推。推肯定有,但最重要的还是大环境的变化,生态位有“空位”了,所以他才能上位。
同理的,李克勤,85年出道,87年已经有《月半小夜曲》,但无人识;到了89年,有一首《一生不变》,质量够好,而又确实生态位有小许的空隙,注意,只是小许,所以李克勤89年有入奖歌。当然,90年也少不得他,《眷恋》拿奖。
直到1990年的颁奖礼完,张学友、刘德华、李克勤,也曾经出过“三剑客”的噱头,其实说白了,就是之前谭张等人的生态位空了出来,这三个的歌,还行,所以业界才对他们有所看好。
但是,1991年,他来了,今夜他会不会来?会!原本“张刘李”的形势变成了“张刘黎”,而李克勤在1991年即便还是有高质量的好歌(护花使者),抱歉,奖项已经与你无关了。资源?等别人先吃了,你再吃。
再到92年,商业上有“四大天王”的噱头出现,乃至所谓“盖棺定论”,以李克勤为代表的一众男歌手(是一众),全部都在四大之下。你的歌很好,嗯,有没有奖?无。
那为什么不是最后才上位的郭富城“抢了道”呢?因为郭富城的红火乃是从台湾那边升起的,他红的时候还是唱国语歌的。红了以后,回到香港,他的团队又自行帮他push了一条新赛道,“唱跳”,甚至是有心“碰瓷”,往迈克尔杰克逊那边嗯蹭过去不少关注的(无意贬损,客观评价)。“香港小麦可”、“麦可把‘郭富城’买回家”……为什么迈克尔杰克逊会买郭富城的CD呢?因为郭富城模仿他啊,他想看看别的国家的人是怎么模仿自己的,就好比周杰伦去印度,可能会有兴趣买“印度周杰伦”的CD一样。
所以你要真说郭天王抢了香港歌星多少饭碗,其实真说不上,人家就一直摆明了车马,人家的路子就不是香港歌星的那套路数的。有的资源,我不吃,你们也吃不了。但是黎天王占的部分资源,不一样,你不吃,李克勤可以吃;就算李克勤吃不下,有黄凯芹嘛,有杜德伟,还有其它的人能吃。黎天王的资源是真的好,但他的歌路真不新鲜,没有说别人吃不下的。当然,你要说黎天王长得帅啊,多的是粉丝喜欢他,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所以为什么说李克勤会与黎明“有牙齿印”,为什么李克勤不唱黎明的歌,这些弯弯绕绕,当年的香港八卦根本就没遮掩过,向来都是“拱火不嫌事大”的。
根据我司规定,五十人以上猿工群以及五万粉以上微博账号、一万粉以上抖音账号、不论粉丝多少的公众号,不管是因公注册还是私人持有,都必须填表上报。我司不知道知乎。
知乎上骂我司的负面消息比微博上骂的更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