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预警~)
勉强回答一下:
身高上的“个体差异”在Pokemon世界中普遍存在,不仅仅在动画中极为常见,而且Pokemon Go之后在游戏中(包括后来引入主系列的主机游戏《Let's go皮卡丘/伊布》)全面引入。图鉴中显示的数字只可看作一个物种的“平均值”,实际上同一物种不同个体之间差异很大,个别体型尤其巨大的个体也“不乏先例”,造成这种体型的原因很多,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我们以最常见的宝可梦之一——“鲤鱼王”为例,在图鉴中的鲤鱼王,数据大致是“身高”大约为0.9米,也就是半人多高,不到一米,理论上训练师可以抱起来。
但是,实际上从橘子群岛小智一行人看到的这一只鲤鱼王来看,其身高远远成年人,而体重自然也比一般的鲤鱼王要高不少。属于明显的“个体身高体重差异”,就连身为“宝可梦观察家”的小建也没有见到过这种体型的鲤鱼王……
又如大钳蟹,理论上图鉴数据是“身高”0.4米,但是实际上个体间差异极大,图鉴数据仅为平均值。上图左为小茂收服的大钳蟹,上图右是小智收服的大钳蟹,两者之间个体大小的差距目测至少三倍以上,绝不是围绕平均值上下微笑波动,而是“剧烈”波动……
大钳蟹这种体型上的“波动”都算轻的。又如图鉴中记载,毒刺水母的“身高”大约为1.6米,即使算上触手,在人类中都不算“高”的。然而实际上,后来发生了人类侵占玛瑙水母栖息地,导致水母“围攻”城市的情况出现,而领头的毒刺水母,可比城市中的摩天楼还要高……目测至少几十米的身高……绝非人类可比……
快龙在图鉴中的“身高”数据是2.2米,虽然比普通成年人身高高不少,但是实际上并不算“巨兽”。然而,事实表明图鉴中的数据很多时候“仅供参考”,在正辉的灯塔中出现的就是一个疑似“巨型快龙”的巨兽出现,高度可以比肩灯塔,目测身高至少有数十米……(也难怪正辉认不出这只宝可梦)
这些“巨兽”暂不讨论,我们就看一些普通宝可梦的个体是否存在差异。水跃鱼是丰缘地区的“御三家”(初始宝可梦),然而这些普遍认为“小巧”宝可梦,实际也有个体身高差异,有大一些的水跃鱼,也有小一些的水跃鱼,图中同为水跃鱼,身高差距已经大到让人觉得像是“亲子”般的存在……
Pokemon动画世界毫无疑问是存在很大“个体差异”,而且这种情况相当普遍……
最早Pokemon系列中引入“个体身高/体重”差异的游戏是著名旁支手机游戏《Pokemon Go》,至今都是全球TOP10的手机游戏,其在捕获后的页面中,设计了身高、体重数据。一度因为体重、身高数据的不合理(50克的唯一王,1里面的比雕之类的),遭到了玩家的调侃,成为宝可梦系列的各类“梗”中的一员……
随着《Pokemon Go》的大热(现在也很火爆),这一设定后来被继承《Pokemon Go》玩法的重制版《Pokemon Let's go皮卡丘/伊布》引入到主系列游戏中(当然,是否承认其为主系列的一作也是个富有争议的事情),所以,现在游戏世界观中,也“承认”身高体重差异。
目前游戏中,主要将“身高”和“体重”两个指标分为“五档”,依次递减:
除在图鉴中特殊标识宝可梦的“身高”和“体重”处于哪个区间之外,在遭遇环节,也甚至一些“提示”,用以告知玩家这只宝可梦的“身高”和“体重”大致范围,比如专门提示“It's Huge”大概率这只宝可梦会比一般平均值大一些……
关于Pokemon世界中的“个体差异”原因,目前暂未形成“统一”的结论,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大致的推测有两个:
前者经典案例就是“地区亚种”中的“椰蛋树”(由于环境因素形成了体型差异巨大的“亚种”),按照阿罗拉地区卡奇等人的观点,由于光照的不同(阿罗拉地区阳光明媚,超过关都地区)两个不同“亚种”即使是“平均值”差距可达近9米……
尽管,两者在图鉴中只占据一个位置(视为同一个物种),身高、体型、属性差异已经大到可以视为两个不同的“地区亚种”的程度……
另外,生长时间是可以影响宝可梦个体的身高的。在现实世界中,部分变温动物(如爬行类)物种是可以“终身生长”的,简单来说就是身高随着时间累积(不太严谨),Pokemon世界看来许多物种也有类似的情况(虽然可能不是全部),橘子群岛巨型鲤鱼王,就是伴随岛上的乔伊长大的,目测已经存在了十几年(但是还没进化)……所以,体型巨大……
但是,应该注意,“大”并不一定等于“好”。体型大些固然有好处,但是也有时候会是“负担”和“麻烦”,上文中提到的丰缘地区水跃鱼,根据上文中的论述,应该属于第二种情况,即生长时间导致的体型长大。但是,体型长大后的水跃鱼反而“没人要了”,这对这只宝可梦而言,可能并不是积极的消息……大体型在带来“优势”的同时,有时也是负担……
其他相关回答:
如有不妥之处,求轻喷,欢迎爱好者们一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