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时所说的星云一般指弥散型星云,绝大部分区域物质密度在每立方厘米几十到几百个粒子。类比一下,彗星的彗尾典型密度在每立方厘米数万个粒子。而地球曾在1910年穿过哈雷彗星的彗尾,并未造成可观测的异常。
星云的尺度一般以光年计,这样的厚度,还常常能看到背后的星光,你可以想象一下星云有多稀薄。
如果太阳系穿过星云,可以预计地,太阳风会在大约100天文单位的距离附近与星云物质相互作用,形成弓形激波。当然这个弓形激波在太阳系内是观测不到的,需要深空探测器前往太阳系边缘,通过测量电磁场变化以及一些射线的强度来探测。
如果运气比较好,恰好穿过星云密度比较高的区域,那么在距离太阳系足够远的地方,有可能能够观测到太阳系“前方”的弓形激波。在太阳系内,足够灵敏的探测器或许能发现宇宙辐射出现了各向异性——个人认为有点难,毕竟只是30年而不是300年以后,技术进步未必有那么快。奥尔特云或许会被部分剥离,柯依伯带大概率不会受到什么影响。
当然,也要看太阳系与星云的相对速度。如果相对速度很大,也不排除弓形激波区域被压缩到几十甚至十几个天文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