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谈几句个人的看法。
于我个人而言,我并不希望这是对全国大赛的电影化。主要原因是:作为优秀漫画家的井上雄彦,却很可能不是一个优秀的电影导演,尤其是对于全国大赛这样难以处理的题材而言,更让人很难抱有绝对的信心。
《灌篮高手》全国大赛,面临着来自于主客观的很多复杂因素。从主观角度上讲,《灌篮高手》其实是一部主题构建绵延、叙述注重前后呼应的长线作品,而全国大赛,特别是山王之战,便是对此前线索发展的集中再现与推上高潮,让主题的表现力达到了顶峰。这便关乎到了客观角度:与前全国大赛内容的动画版相隔如此遥远的全国大赛剧场版,是否能够独立地完成原作的表达效果?
具体来看,主观角度,主要是源于井上雄彦的个人创作风格。在漫画原作里,我们可以在各条线上看到山王战对此前剧情的收束升华。
赤木刚宪的个人主题,是围绕个人能力的----从初中开始的空有巨大身材,到高一的刻苦训练,再到高二的个人大成却苦无队友,最后到了高三的获得队友、进军全国。在这一条道路上,赤木的信心来源,始终是个人能力上的优势,无论在哪场比赛中,胜负如何,他都取得了对位上的上风。对他来说,强大的队友非常重要,但却是“不拖他个人压制的后腿”。因此,才有了山王战在比赛落于下风时,赤木近乎执拗的一次次低位要球单打,试图吃掉大河田。而也正是在这场比赛中,个人能力被对位打爆的赤木,才在鱼住的引导下,在“队友与团队”的理解上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我打不过河田,但湘北是不会输的。
事实上,在此前的一次看似搞笑情节的对话中,井上已经给出了对此的暗示:比赛打到胶着期,赤木感激流泪地说着“谢谢你们”,而三井等人却马上打断澄清“我们是为了自己得到胜利”-----这个团队,并不是以赤木为唯一核心建立的球队,并不是为了赤木的梦想而运转,而是为了每个人的梦想集合起来,相互合作,借助彼此的力量,实现各自的梦想,也让它成为团体的梦想。悟到这一点的赤木,才真正地打出了团队的篮球,以自己为二传中转轴,以自己为挡拆掩护墙,以自己为樱木后接盖帽的诱饵。
而在三井寿等人的身上,这种前后的承接也肉眼可见。三井寿的“浪费时光的悔恨”,从他一出场便牢牢确立,随着翔阳战中的提前下场、陵南战中的蓄力后爆发三分,得到了第一层次的阶段性完满,但却终究没能真正战胜自己的体力缺陷,压倒篮球生涯中断两年带来的客观不足。而在山王战中,三井才在对手已经放弃对他的防守、认定“不会再投”的绝境之下,喊出了“我是永不放弃的人”,关键三分出手,最终赢得了与体力崩溃的拉锯战,与自己曾经浪费的青春和解。
而樱木花道从“不喜欢篮球,只是想追晴子”、到“真的很喜欢,这次不是说谎”的转变里,其中夹杂的大量辛苦训练、比赛中磨砺的过程,正是促成这种转变的关键因素。而转变也在山王战的“牺牲未来,只求一胜”的单纯、饱满热情之中达到高潮。流川枫从个人能力的自信到集体主义的互信转变,与樱木的关系“从互看不爽,过渡到无言的互相促进,最后变成外在表露的互相坦诚”,也是在山王战的互相传球与激情击掌之中上升到巅峰。
就连戏份相对最少、个人主题相对单薄的宫城良田,其对于第一控卫的执念,也从对阵翔阳时的身高劣势、海南战被牧对位碾压、对陵南的跳投局限、甚至山王战前期的破高位紧逼不利,走到了对王朝控卫深津一成的机敏过人、背传破防、关键抢断。
可以看到,整部漫画,其实是一个非常完整而统一的表达系统。而每一个个体的表述线索共同指向的,便是山王一战。在这场比赛里,湘北球员们的个体线索所构成的个体目标(全国制霸、变强、第一人、弥补过往的悔恨、超越流川枫),在绝对强者的巨大压力下,变成了一个很单纯的目标:打败山王,结束王朝,赢在今天。而在这种目标的高度一致,也带来了梦想的升级:从个人时梦想,变成个人与集体的共有梦想。
并且,个人线索的最终收束、个人梦想的瓶颈突破,也都来自于伙伴之间依托于集体梦想的帮助——赤木为三井的掩护和高位手递手,流川的突破分球,三井的假投真传,宫城的节奏掌控,赤木/流川/三井的突切连线,樱木的协防补位,内线的诱导封盖,以及最点题的流川/樱木配合。
而与之相对地,是山王的单吃化,大河田被强调的是二次元版安东尼戴维斯一样的技术全能,小河田则是巨大身材的低位背身,王牌泽北更是如此:心不在焉、想去美国时的“侮辱比赛“式放空,再到与流川意欲个人决胜时的单体攻防(摧毁你这个神奈川的幼苗)。而在教练层面上,不同于安西监督叫暂停给大家团队粘合、增强“我们很强”的斗志,堂本监督选择了“相信球员,不叫暂停”。
这样的差别,也构成了山王在各方面对湘北的反衬——比赛内容上,以个体能力的对位碾压为主,包括关键时刻深津的“开始行动”与泽北的无限攻坚,对应了湘北团队化的攻防表现。山王落败时,堂本的那句“你们今天的失败会成为后日的财富”,也是对山王天才们篮球理解升级的一种暗示。或许,此前重持球刻画、少集团战术的比赛画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正是对山王战中凸显湘北“个人梦想汇聚成集体梦想”、完成线索交汇升级的途径。
此时,湘北球员没有那么多理性的长远规划。此前特意铺垫的“八强资格换取赤木的大学体育生名额”“流川枫在全国大赛前已经想要去美国”,都随着比赛的进行而消失无踪。眼前重要的,唯有赢下站在对面的王者,和其他队友一起赢。这甚至体现在了木暮等替补球员的身上——在陵南战中达到了能力极限、天赋不足以在全国大赛出场的木暮,包括出场寥寥、但面对三井军团挑衅时敢于站出来保护球队的安田,都以全力的加油助威,完成了自己在集体中的贡献,落在了“加入这个队,真是太好了”的台词中。
从个人梦想升级聚合成集体梦想,突出了青春时光中重要的“伙伴、团队、奋斗”元素。而从长远来看,这当然是并无益处的——这些伙伴不可能再与彼此打到下一个赛季,将踏上各自人生的独立道路,届时他们能依靠的是自己。这个团队,不过是一闪而过的人生瞬间而已,决定不了漫长人生的梦想实现。拼尽全力的赤木没有获得体育特招,樱木的重伤恢复期将带来速成成果的流失,这也包括了前期刻画颇多、篮球路提前断裂的鱼住。
但是,抛开理性顾虑、竭尽全力一战、只为今朝、与眼前伙伴付出一切,这种莽夫一般不计后果与尽情挥洒的热血,才是青春的本质。整部漫画的结尾、井上近乎于反常地操作了信息。他没有给出全国大赛的冠军归属,反而明确了理论候选海南的亚军身份。由此,井上刻意地淡化了结果上的胜利,让作品里的全部年轻人们都成为了观感上的“败者”,而将属于青春时代的“胜利”,聚焦在了同为败者湘北的身上。
这里的表达,无疑是确切的。对于青春来说,最后的结果并不重要,长远而终极的梦想也大多数都无法实现,大部分的人生都将同那个曾经打球、最终卖鞋为生的大叔一样,归于梦想破灭后的日常,与之相比,追逐梦想的过程、奋斗挥洒的岁月、与伙伴共处的记忆,才是大部分人青春中最宝贵的财富。以结果而论,青春几乎必然留有遗憾,但通向遗憾结果、却依然为之奋斗的过程,“已尽全力”的热爱,又让青春拥有了价值,弥补了结果的必然遗憾——比起揭示事实上的结果冠军,樱木那句“因为我是天才”所流露的热爱,才是井上留给观众的最终强调之处。
可以看到,井上将个人与集体、过程中的“瞬间梦想”与长远后的“结果梦想”,通过延续全篇的多线索铺设、发展、渐进,实现了最终的效果:个人线索的汇聚,带来集体梦想的形成,从而让伙伴、热血、奋斗的青春过程之美,得到了凸显和升华。这种叙事结构规整与主题表现有致的结合,是井上作为漫画家的顶级能力体现,也是山王战作为一切的升华点,拥有巨大情绪感染力的原因——情绪的塑造并不来自于一场比赛的独立个体,而是整个作品绵延百里后的集中爆发。
但是,这种效果的达成,建立在井上对于“漫画化语言”的手法掌握基础上。如上所述,本作中的线索、情绪、主题表达,延续性都非常强,而作为高潮爆裂点的点睛,也往往源于对前面铺垫剧情的映射与呼应,从而实现前后跨章节式的串联。
例如,打不过赤木个人能力被爆、酝酿情绪的时候,他便回想起了自己曾经对着那些软弱队友重申“还有机会”的画面,从而与对自己说同样台词的樱木产生共感,拉开了“信任队友“升级的预兆。流川在对泽北束手无策时,也回想起了曾经与仙道的单挑。而典型的,当是樱木了——在后背重伤时,连续回想起一路走来的比赛与特训,浮现出篮球生涯的每一次进步,最终化为晴子“你喜欢篮球吗”的发问画面,从而坚定了带伤上阵、生涯完结的决心:“我的光辉时刻就是现在”,我走过的每一步都不是为了更长远的现实目标,而只是为了在今天付出一切、不留遗憾。
这种频繁的闪回,构成了对此前对应剧情的重提,结合当下发生的事件情境,实现了对线索前后衔接表达效果的提示,也调动了此前的情绪,让它成为了对当前情境的积累和酝酿,完成高潮的爆发。而如果没有这些提示性、调动性的闪回,没有时空的交错穿插对应,那么表达效果势必大打折扣。
作品里,也存在着一组可以说明此点的段落:木暮在陵南战中的绝杀。对于“帮强大的队友练习”这一片段,在陵南战之前也有运用:比赛前夜,木暮帮助樱木练习,并顺带说出了“如果无法打入全国大赛,明天就是我的谢幕”。然而,在那个孤立的即时情境下,这个段落却没有什么特别的打动力。直到进入比赛,被放空的木暮投出绝杀球,在他出手的那一刻,井上才将前夜被略作交代、却不展开的大段回忆搬了出来——木暮帮助赤木练习,对应着后续帮助樱木练习,成为了天赋不足的他推动伙伴、追逐梦想的方式,也让此刻再次闪现的“谢幕演出”台词,拥有了丰富而深厚的内心做支撑。
如果这些回忆是在前夜出现,那么没有木暮的绝杀出手,失去了“追逐梦想”的究极时刻做重叠,回忆中的情绪固然厚重,但却少了积蓄后爆发的火柴。只有球出手、命中的瞬间,这些回忆才有了宣泄的出口——回忆里天赋平庸的眼镜哥哥,被放空无视的普通人,其为了梦想、以自己形式的拼搏付出,也是值得肯定的,因为天赋关乎于结果,但青春却与结果无关、重在内心的旅程。也只有这样的方法,才能让他关于梦想谢幕战的发言,得到真正的用武之地,做出应有的表达效果,获得澎湃的情感力量。
但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这样以闪回、记忆呈现为重要组成部分的表达手法,适合漫画,但适合电影吗?漫画的载体,是阶段式的,是一话与一话的连接、一本与一本的串联;同时,它也是静态化的,是固定的画面与单页,前进推动权完全由读者决定。由此,读者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回味、体会、把玩、揣摩的时间余地,也有了吸收信息、把握情感后的缓冲余地,可以在一个保持舒适自然的宽松条件下,感受这种细腻、厚重、绵延的情绪积发与主题延展,慢慢理解那些闪回的韵味、呼应的效果。
然而,电影,却做不到这一点。它是非静态的持续推进形式。这便让观者失去了自行体会、吸收、感受的空间余裕,让他们不得不随时跟着剧情而被动前进。此时,如果依然塞入大量的闪回回忆,那么比赛的激烈节奏会在延续性上被破坏,进入缓慢的抒情,而回到比赛时则会再产生一次“快对慢”的节奏破坏。
漫画里,作者可以用一个局部的相对完整段落——甚至《四眼哥哥》这样的单独一话——来构建独立的表达情境,让读者能够在读完后得到喘息机会,再行进入下一章。并且,读者对于推进节奏的把握自主权,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在动态且连续性的电影里,却不太能提供这个条件。况且,电影甚至不是电视剧,连后者的单集独立、间歇的表达便利都不存在。
可以说,电影考验的,是创作者在有限资源容量下,高效率构建起互相对应、依托之表达主题系统,并在结尾完成点睛与收拢的艺术形式。这也使得电影的结构要求很高,且要具备表达的多重性——某个元素、某条线索,在必要的时候会同时承载多样的寓意和目的。而这一切,还要在节奏的连续性基础上实现,具体到闪回运用,我们也就看到了以短时瞬间的“一闪而过”为常用的结果。并且,考虑到节奏与情绪连续性的要求,电影中的大回忆,很多时候会干脆自成一节,独立完整,比漫画的“回忆”来得更多,直接构成叙事时间顺序上的倒叙与插叙。因此,如此大段的回忆,启动条件往往颇高,要具备足够的表达必要性,才能分出如此庞大的完整一段给它。
《灌篮高手》的感染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它绵延的线索、情绪前后呼应、升级,而闪回,则是强化它的重要手段。然而,这种手段在电影里,不实行则可能效果下降、感染力不如漫画,实行则可能出现上述的诸多问题、作为电影的质量下降。
并且,如果考虑到讲述前剧情的动画版较为久远的客观情况,处理上会更加困难——即使牺牲了电影的独立表达完整性,而割舍回忆,着重即时即地的比赛,也难以依靠观者多少模糊了的前剧情认知,获得情感体验。
作为漫画家导演,井上需要面对的,是他将绝对一流、支撑创作的漫画构建手法,转变为电影表达手法的考验。很多他用熟练的方式,都可能不再有效、甚至反拖后腿。
事实上,如果剧场版脱离原漫画语境,转而描述一个多年后的时空,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这会让作品的情境更独立,与前面过于密切而细化的串联也淡化了,只留有核心情感上的衔接。
例如,就像最开始传言的那样,中年的湘北众的故事。当青春注定的结果不得,他们从青春的过程中获得了什么财富?这些财富如何作用于他们青春后的人生?他们要传递给下一代年轻人的“青春真谛”是什么?漫画中青春“过程的热情”的价值,将得到更扎实、确切的落地。
只是,那就会是又一个故事了。如果它并未发生,那么我们所希望的,只能是井上与他剧场版团队的奋斗、合作了。或许,即使不尽人如意,也要与伙伴们冲锋向前,反而是对原作主题的一种象征?只是,不同于樱木等人,井上雄彦,显然已经不再是一个有资本不重结果、看重过程的年轻人了。
当然,无论如何,我还是希望剧场版能够成功,突破一切困难地成功。
江湖传言,《私人订制》的股东内部放映会结束后,有股东在豆瓣打出了五分,并留言:为了我的股票,它也必须是五分。而大家对《灌篮高手》剧场版的心情,或许也类似于此。
“为了我们曾经从漫画中受到的感动,它也必须是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