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放爆论:首套房可能是无奈,但二套以上必定是为了赚钱。
翻译过来就是:二套房子不是刚需,赚不赚才是刚需。
看看你的问题:
北大金融系教授香帅也在《人生半场》的节目里面强调,月供是储蓄,如果有机会上车,还是要尽量上车。
辩证的看问题,就是要分时间、分区域、分条件的去看。
如果这个教授是无房一族,良心可以,在2015年~2019年说的是深圳、上海等地,是赚的。(注意是赚的,而不是储蓄)
如果这个教授是有房一族,而且很多房产开始卖不出去了,在2021年的今天,他其实就是希望大家多多去接盘,毕竟击鼓传花要玩下去嘛。
你想,燕郊的房子,你在2017年买,能叫储蓄吗?
房价腰斩了,可是你的房贷不会腰斩啊!
那行,我们来看看房贷。
假设你的房子总价500万,首付三成150万,商业贷款260万,公积金贷款90万,贷款30年。
以下是你的房贷支出组成:
不管是等额本金还是等额本息,你都要支付将近1倍有多的利息。
350万的贷款,要还350万的本金,和359万的利息。
你见过哪个储蓄,是存款还要给银行利息的???
看看利率:
除非每年房价涨幅超过上述的利息,大概5%,否则就是巨亏。
你的理解是没问题的,当代消费主义大多数都是用不符合自己自身盈利能力的方式去消费,甚至消费贷的形式去消费。
贷款的钱也是钱,它总得要还的,它不会凭空消失,它还会吞噬你。
首先你要确定一件事,就是买房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买房是为了住,那么对比租房和贷款买房,买房是划算的。
买房划算在几个地方:
1.租房,你是把月供的钱交给了房东,而买房,你是把月供的钱交给了自己。几十年后,如果你没有买房,你还是需要交租房的钱。但是几十年后,你买了房,你就有了一份很牢靠的固定资产,免于你晚年的生活窘迫。
在年轻的时候,人有无限的未来,无数种可能,但是等到了晚年,选择就没有那么多了。这个时候,你的学习能力已经退化,身体也不像从前,再就业的可能也微乎其微,每个月发下来的养老保险就变成了你唯一的资金来源。
这时,未必有房东愿意租给你房子,也未必你有一份可靠的养老金能够抵抗几十年的通胀。而一套房子,可以免于你这方面的顾虑,如果仅仅是食物和水电费,退休金足够覆盖,如果再有一份医疗保险,晚年基本就不用愁了。
所以房子确确实实是抵抗晚年很大一部分风险的保障,而从青年时开始筹划,这不是错的。
虽然现在很多人建议躺平,但我觉得从为自己长远考虑,买一套房子是对自己和家庭的负责。
2. 利率和通胀的角度考虑,买房是划算的。
买房贷款的利率是很稳定的,但是通胀却是不稳定的。不从房价升值的角度考虑,仅仅讨论钱的贬值速度,买房也是划算的。
举个例子,80年代的100块钱和2021年的100块钱,钱的价值可远远不是一回事。如果你在八十年代,每个月还100块钱贷款买一套房子,要还40年,等到了2020年,本来相当于你一个月工资的贷款,只等于工资的零头。
当然现实不会如此夸张,一般不会40年贷款,但这个例子很生动的说明问题。随着时间拉长,实际上钱是在贬值的,而随着钱的贬值,你的工资却会随着物价和贬值速度在账面上增长。当然,你的工资可能增长的速度没有物价和房价快。但是对比你之前需要还的贷款,你的工资其实是在大大增加的。
90年代的一千块是普通人工作一个月的正常收入,但是20年的一千块,只是普通人工作的六分之一。这样的结果就是,你的房贷随着时间的拉长,对你的工资负担越来越小。
中国的通胀速度是非常快的,钱贬值的飞快,80年代,90年,2千年,10年,20年,几乎都是完全不同的工资收入和消费水平,以中国的国情来讲,其实买一个较长期的月供,让每个月的负担较小,在长远来看是很划算的。你拖得越久,房贷就越不值钱,但是你的房子和工资却会随着时代,不停的增长。
所以从买房的角度,优势还是不小的。当然至于买房的劣势,限于篇幅先不谈了,如果还想听,那就请大家点赞了。
这是后视镜看问题,对房价这问题我一直觉得应该客观看待,知乎上很多人喜欢拿日本历史说话,但是中国和日本的情况都不一样,拿日本看中国就不合理,相对像的是美国,但是也跟美国不太一样,本质上我们要回到房子的商品属性来看
说白了,房子也是一种商品,是一种常见耐用品,而且是稀缺必需耐用品,核心地段的房子供应是有边际的。这就很简单可以打个比方,现在有10个人中毒了,这10个人财富分别是1-10,而解药只有3颗,那么请问最后解药的价格是多少。于是你会发现解药的价格一定不是1或者2,至少肯定是8,这就说明一点,虽然大多数人买不起,但是房价也不一定是泡沫,也不一定会跌。
然后上面那个例子太简单了,现实更复杂一点,现实可能是有100个人,其中10个人中毒了,然后这个毒还会蔓延,每年增加10个人,而解药也会持续制造,每年多制造1颗,而中毒的人并不会死,只是会奇痒难忍,同时这100人的财富总量每年增长6%。于是你就会发现,第一年这解药的成交价可能是8块也可能更低,因为可能有部分有钱人想忍忍,先赚钱,马上就会有人发现这东西供给严重不足,就算自己不吃也可以买了高价转卖,这就是有炒房客的诞生了,但是从这个案例你可以发现,炒房客不是房价一直涨而跌不下来的原因。这时候有人建议,对买了药倒卖的人征收一笔交易税,于是你会发现倒手的难度变高了,但是药价依然不会跌,于是又有人建议,对买了药不立刻吃的人再征一笔税,那药是不是会跌到大家都买的起?答案必然是否定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房产税真的即使出来,房价依然不会跌到大家都买得起。
但是是否买房就等于储蓄呢?我们看美国也好,看日本也好都可以发现,房价走势趋同只是阶段性的,而分化才是必然,一个城市每年人口增长10%,GDP增速6%,土地供应量每年恒定,还有个城市每年人口减少10%,GDP增速0,土地供应量每年增长10%,你说这两者怎么可能房价走势一样呢?那么为什么以前两者走势一样呢?那是因为以前中国没有商品房,大多数城市的需求都没饱和,经济发展的分化也没那么厉害,而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深圳,杭州这样的城市,每年有大量新来的人要买房,虽然大多数是买不起的,但是总有部分特别牛的人会留下,然后这些城市GDP还在增长,城市整体购买力上升都会导致房价底部抬升(我没说现在的价格一定不会跌,我只说下一次的底部一定高于上一次),只要这几个条件没变,未来就会持续震荡上行,直到这些城市放开土地供应,又或者房价太贵导致影响吸引人才以及影响经济发展了。现在大多数城市的需求接近饱和了,所以除非城市购买力持续提升,或者人口持续涌入,尤其前者是决定性因素,否则未来房价凭啥涨?说到底,房价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结果
还有一点就是中央现在的态度就是房价不能崩盘,但是也不希望暴涨,地方政府的态度是不能暴涨,但是希望慢慢涨,2者共同的态度是,这钱我可以赚,你们不可以赚,所以房地产现在越来越像税,房地产商的利润率普遍都在5%左右,同时锁死二手房流动性,你买房子买进5W一平米,可能之后涨到10W一平米,不好意思,你不准卖,或者要买的人不准买,或者要买可以,必须全款现金,不能贷款……如果有个储蓄是这样的,你存不?
我觉得大多数人都是一知半解看房地产,但是一个商品,其实简单来说就是供需,回到最上面的例子,如果解药供应一直不放开,供需就会一直有矛盾,本质上最后定价就是最富有那群人的边际购买力,伴随经济上升,这些人的购买力还会提升,你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打击倒卖,但是你没法解决供需矛盾,最终还是这些人的边际购买力定价。而说买房是储蓄的人基本上是后视镜看问题,结果未必错,但是逻辑一定是错的,至于最后是否增值,完全取决于他所在的城市以及持有时间,以及未来政策变化,但是我可以认真说,经济发展好的城市,刚需赶紧买,别犹豫,投资……就别再考虑房地产了吧,买啥不好,投资最怕没流动性
以现在的大环境而言,买房确实称得上是普通家庭而言一种不错的理财方式。
每月以房贷的方式将自己的部分钱用来购置房子,房子以一种资产的形式存在,如果这样说买房是储蓄也可以
毕竟对于大多数人理财来说,能跑赢通货膨胀就是一种成功,以20年的通货膨胀为例,2020年全年的通货膨胀率将保持7.3-7.5%的水平,也就是说在银行存100块就贬值成了93块
而根据CEIC DATA 统计的最新中国房价数据:中国的房价增长在06-01-2021达9.7%,相较于05-01-2021的12.6%有所下降。中国房价增长数据按月更新,03-01-1999至06-01-2021期间平均值为8.0%,共268份观测结果。该数据的历史最高值出现于02-01-2010,达25.0%,而历史最低值则出现于04-01-1999,为-12.6%。
也就是说,房价从世纪初至今平均增值为8%,基本上能够跑赢通货膨胀,长期来说持有房子作为资产基本上不会吃亏的,当然买老破小当我没说
至于买房是不是消费主义这件事更八竿子打不着了,消费主义是指人们一种毫无顾忌、毫无节制的消耗物质财富和自然资源,并把消费看作是人生最高目的的消费观和价值观。
能把买房当作储蓄的人做梦都想跟消费主义沾上边,但是现实情况是咱老百姓买房压根算不上一丁点的消费主义,买房更多只是刚需,更多是用来住可能咬咬牙再买一套看能不能涨了赚点,不涨留给儿子住,根本和消费主义没一点关系。
最后总结一下就是一句话,买房作为储蓄来跑赢通货膨胀住可以,买房单纯用来投机投资还是慎重。
你有见过储蓄70年以后就没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