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疫苗对Delta有效率的,除了昨天发的梅奥的研究以外,近期还有两篇可以参考。
一
第一片是美国犹他州的研究,8月10日发表在medrxiv上。
犹他州的研究人员发出预警,Delta变异体会削弱疫苗的有效率。截至6月底,犹他州Delta已经占了所有毒株的70%以上, 而在犹他州所接种的疫苗中, 52.9%是辉瑞,38.1%是Moderna,9.05%是强生。
如果将有效率的变化全都归因为变异体,那么估计疫苗对Delta的有效率(vaccine effectiveness,VE)为82%。
顺便提一下,之前有朋友问「efficacy」和「effectiveness」有啥区别。通常来说,在III期临床试验中用的表示有效率的是efficacy,而真实世界研究中用的是effectiveness,翻译成中文都指的是疫苗的有效率。两者有时候也会混用,但实际上是不一样的。
efficacy指的是在在临床试验中相比于安慰剂组,疫苗组降低的有症状感染风险,而III期临床试验的结果也是各国FDA评审疫苗最重要的依据。但在真实世界中efficacy并不会直接等价于effectiveness,因为真实世界中人们并不是被随机分组的,疫苗的有效性会受到年龄、正在服用的药物、慢性病情况、疫苗接种意愿、防护措施等诸多因素影响。
二
第二篇是卡塔尔的研究,8月11日发表在medrxiv上。这个研究会比犹他州的详细很多,我们重点说说。
2.1
之前卡塔尔的真实世界研究发表在了NEJM上,主要探讨辉瑞疫苗对Alpha和Beta的有效率。彼时,这两种变异体分别导致了卡塔尔44.5%和50%的病例。
这次对比的是辉瑞疫苗和Moderna疫苗在卡塔尔对Delta的有效率。另外,卡塔尔检测的是有效率不同于我们平常说的有效率(预防有症状感染),卡塔尔检测的是预防感染的有效率,包含有症状和无症状感染,也就是核酸筛查只要阳性就算,不管是否出现症状。核酸检测的人群来自疑似病例(29.1%)、接触追踪(9%)、调查(11%)、入境口岸(27.2%)、个人要求(16%)、医护人员常规筛查(2.5%)以及旅行前检测(5.2%)。
2.2
直接说结果(以下数据都只针对Delta)
预防感染的有效率:
-辉瑞疫苗:打完第一针14天后、第二针之前:64.2%,打完第二针14天后:53.5%;
-Moderna疫苗:打完第一针14天后、第二针之前:79.0%,打完第二针14天后:84.8%。
预防重症/ 危重症的有效率:
-辉瑞疫苗:89.7%
-Moderna疫苗:100%
卡塔尔上次的研究表明,打完第一针14天后对预防Beta和Alpha感染的有效率分别为46.5%和65.5%,这与目前的认知是一致的,Beta是目前免疫逃逸最强的变异体。然而打完第二针14天后针对Beta和Alpha的有效率上升至75.0%和89.5%,而Delta却反而跌倒53.5%。
这是出人意料的一点。
2.3
关于这一点,研究人员认为可能与随着时间推移,疫苗的保护力下降有关。
做个横向比较,卡塔尔辉瑞疫苗针对Delta变异体的有效率数据(53.5%)低于加拿大和英国(75%+),但是高于以色列(39%)和美国(42%),这跟疫苗接种时间有关,加拿大和英国的第二针疫苗推迟至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接种,而卡塔尔、以色列和美国是按照标准的间隔3周接种。
所以后三个国家辉瑞疫苗的较低有效率,可能反映的是2020年底、2021年初就接种完疫苗那批人的保护力降低。
而另外一方面,有效率降低可能与防控措施放松有关,接种过疫苗的人群放松自己的防护措施,与病毒接触的风险可能更高。
那么为什么同样是mRNA疫苗,Moderna就没有出现这个倒挂?原因可能也与接种时间有关,在卡塔尔Moderna疫苗的大规模接种比辉瑞晚了差不多三个月。
卡塔尔的研究表明,两种疫苗都展现出较好的预防效果,尤其是对预防重症和死亡。对感染的保护力是确定的,但对Delta的有效率降低,并不一定与其免疫逃逸能力有关,可能反映出时间推移疫苗有效率的下降。
2.4
最后,还是要回到我们国家的情况。这个研究对我们来说有什么现实意义的呢?我个人认为有几点:
首先,Delta对疫苗有效率的降低确实存在,但是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
其次,疫苗有效率随着时间推移逐渐下降,这一点在许多疫苗上可能都会出现,之前有很多血清学研究证据支持。那么对于高危人员的加强接种,应当是目前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
最后,就像反复强调的,疫苗和NPI都很重要,在疫情仍然肆虐、接种率还不够高的时候,即便接种了疫苗,个人防护措施仍然不能放松。
谢邀。
虽然直接出手的确实是delta,然后BNT疫苗保护效力也确实打了折扣,
但这两点都不是决定性因素。
为啥说Delta不是决定性因素?
因为就算没有Delta,也至少有五种其他毒株可以取代上一代扛把子Alpha,一举上位,横扫全美。
下面走几张老图,请各位品鉴品鉴~
——5月份的Gamma:
——5月份的Lambda:
——5月份的Beta:
——顺便出一道思考题啊:为啥gamma和beta在5月份之前一直被alpha压着打,5月份开始却直接原地起飞?欢迎各位在评论区踊跃作答。
总之,情况就是这样一种情况。
就算Delta不爆,Gamma/Beta/Lambda/B.1.526/B.1.621等等也会爆,有可能由于传染性差一些,所以爆得晚一些,但反正都是指数增长,大结局都一样~
就这种意义来说,由Delta主导的大爆发已经不算是最坏的局面了——毕竟Delta的毒力和免疫逃逸在同辈当中只算得上中等——万一上位的是beta、lambda或者B.1.621这类残暴型选手,
那场面真的是不敢想……
为啥说BNT疫苗也不是决定性因素?
因为BNT疫苗,当然也包括市面上随便哪个国家的任意一种疫苗,
它们最大的硬伤不在于保护效力高低,而在于——
这一代的新冠疫苗全部都是leaky vaccine(这玩意儿中文叫啥来着?召唤野生翻译君……)
Leaky vaccine是啥意思呢~
翻译成人话就是,比如假设某种疫苗的保护效力VE=90%吧,这个VE=90%其实包含了两种可能性:
一种可能性是100个人接种,其中90个人接种之后获得了100%的保护力(高危暴露之后绝不发病),另外10个人则很不幸没有获得任何保护力;
还有一种可能性则是,100个人接种,100个人都获得了90%的保护力,每个人高危暴露之后都有10%可能性发病。
(这里顺便跑个题,强调一下病毒学101的基础知识啊:
疫苗防发病不防感染
疫苗防发病不防感染
疫苗防发病不防感染
重说三)
跑题完毕,回到主题,我们把前一种情况叫做"all-or-nothing vaccine",后一种情况则叫做"leaky vaccine"。
一种疫苗是不是leaky vaccine,跟保护效力没关系,哪怕保护效力高达90%、95%,甚至99%,它照样有可能leaky。
然后呢,现实生活中的疫苗不会绝对的all-or-nothing,也不会绝对的leaky,一般都介于两者之间~
而这一代新冠疫苗,很不幸,往leaky那一侧偏得比较明显……
下面进入重点环节,请各位记好笔记:
Leaky vaccine的一大特点是:
(重说三)
——一图秒懂,请品鉴[1]:
如上图,R=1-VE,λ=病毒感染率。
上面一根斜线是疫苗保护力。
所以咯,哪怕没有突破性感染,也没有抗体水平回退,
但凡像美国这样放任传播,疫苗保护效力迟早会蹭蹭下滑,直到降为零。
就算有天王星黑科技mRNA在手,也经不起这样霍霍啊……
——再举个更直观的例子呗,请品鉴:
上图是2011年流感季,美国某H3N2疫苗的保护效力跳水曲线。
跳水之迅猛,远远超过了抗体水平回退和抗原漂变能够解释的程度。
150天直接清零,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所以道理就很明显了——
有leaky vaccine当然好过没有疫苗。
保护效率95%的leaky vaccine照样是可以降低95%发病风险的优秀疫苗。
但使用leaky vaccine的关键在于——必须控制传播。
谢谢美国为我们生动地展示了这个道理。
评论区里似乎有部分朋友不大相信leaky vaccine效应呢,
比如这样的:
那么就放个新鲜热辣的案例给大伙儿八卦吧,顺便也帮这部分朋友长长见识。
——请品鉴,CDC最新发布的纽约市5月初到7月底接种状况调查[2]:
最早接种、抗体水平最低、细胞免疫应答最弱的65岁以上年龄组,保护效力接近90%;
而作为对比,18-49岁年龄组的疫苗保护效力只剩70%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