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你说的是文凭,不是读书。
文凭是不是最好的出路,关键不在于个人,而在于社会处于什么阶段。
日本2018年高中棒球锦标赛(俗称甲子园)至少有三名明星球员在当年没有选择“免试免学费就读名牌私立大学”,而选择直接就业。
最重要原因就是日本是发达国家,而发达国家一个标志就是各行业收入差距小以及蓝领工作下限高。
不相信的朋友,知乎有一位在日本极限打工的朋友 @日建魂 ,大家可以去看看他的回答。
其实在国内也有不少企业可以“抹平”文凭优势,比如茅台、卷烟厂。
好几年前就有985大学毕业生愿意和高中毕业生一块竞争酒厂车间工人的岗位,而前段时间河南某卷烟厂爆出新闻,一线工人里已经有大量硕士了。
有人说了,就算985和普通高中毕业生同样进厂,但是人家有大学学历,提拔机会比高中生多多了。
但是朋友们,国企重视的是学历不是学校,对于国企来说,清华博士和党校博士没有区别,都是博士。
但是,相信大家都知道一路读到博士毕业和工作后一路补学历补到博士之间的难度。
很多人爱说发达国家人力成本高是阶级固化的表现,但是看看茅台、烟厂那些硕士、那些985毕业生的一线工人,就能清楚,人力成本高和阶级固化一毛钱关系没有,人家发达国家就是富裕,就是能支付得起更高的人力成本。
茅台、烟厂之所以那么多985、那么多硕士愿意去做一线工人,不还是图茅台、烟厂待遇好,福利高吗?
到了一个新城市旅游,语言不通(或是方言不通),想吃饭了,进什么馆子好捏?
看了几个饭店实在不敢进,你看到了金色拱门的麦当劳,眼睛一亮,进去吃了。
你说,麦当劳是最好的一个选择吗?
但却是最容易猜到结果和花费的一个选择——因为全世界的麦当劳,大概都不会太烂。
人生地不熟,你进了孙二娘开的馆子,可能被大卸八块扔河里喂狗;治安再好,也可能被宰客,或是吃得满街乱窜找厕所。
当然,也可能尝到比麦当劳好得多的美食。
读书就是麦当劳一样的出路——一样的无趣、一样的味道、一样的选择,但也确定、安全、稳定。
所以要是不知道人生走什么路,就读书吧。
不总是,仅在特定的条件下成立。
隐约记得,之前某个英文论坛上有人分享他 25 岁之前赚到 50 万的故事,他说他感觉自己做对了以下 5 件事情:
吃瓜群众纷纷回帖表示,「每天喝两升水」应该是楼主成功的关键因素,大家应该学习楼主多喝水。
在某些条件下,多喝水才是最好的出路。
人家辛弃疾就是要让你听不懂啊……
懂的都懂,不懂的人他也没办法,他会活着还能把话让统治者听到。
要是说大白话,你是懂了,跟着骂,他也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