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7.62X39中间威力步枪弹大约16克重。一个弹匣30发,大约一斤重。
不节省子弹,全自动模式泼水,这一斤的弹药3秒钟就没了。
一个士兵能带多少弹药呢?
为了多泼水半分钟,那就多背十斤弹药呗。想再多扫射一分钟,再多背20斤呗。
反过来说,一个士兵如果不想作战的时候身上比别人多背几十斤东西,那么他就得省着打。
当然会,子弹是国家的不假,但是命是你自己的,不会省弹药的士兵,死得更快。
打仗不是游戏,点个箱子弹药就补满,真实的补给是有很复杂而漫长的过程的。
战斗间隙,士兵才能领取到武器弹药,子弹可能是散装的,也可能是装在桥夹上的,要想使用,你要自己装入弹匣。
这个过程很慢,一发发子弹压入弹匣,就算有辅助工具,也需要几十秒才能装好一个弹匣,要是在战斗中,根本没这个时间和环境。
你自己想,正交火呢,你突然蹲下来往弹匣里压子弹?换个弹匣几秒钟,可能都生死悠关,你这个还装子弹。等你装完了,要么成俘虏,要么见阎王。
所以,确保自己随身携带的弹匣里有足够子弹,非常重要,聪明的老兵都是短点射,既节约子弹,又可以避免暴露自己,还可以提高命中率。
机枪手这类,也会有枪支过热、换弹间隙等问题,也会有意识降低射速,未必是节约子弹为目的,但是也有节约子弹的效果。
之前听过一个老兵讲战斗故事,他就说那时候穷,一个兵就能带3-4个弹匣,如果战友牺牲了,都要尽可能带走他们身上的弹匣。老兵光凭感觉就能估计出枪里大致还有多少子弹,估计差不多了,就换弹匣,不会等到完全用完。
如果你的子弹完全用完了再换,对方可能突然冲上来,此时你就只能等死,要不就是拿出匕首手枪什么的。如果你在弹匣还剩下几发的时候就换,至少枪膛里还有一发子弹,能保命。换好弹匣后,也不需要重新拉枪栓,直接击发就可以了。
另外,弹匣也不能装满,要留几发空着,尤其是旧弹匣,弹簧老化,装太满容易卡住,死在这个上太不值。
一旦战斗出现小间隙,比如两个班交替冲锋时,要立即从随身子弹袋里拿出子弹往弹匣里装。
老兵能活到成为老兵,一方面是运气,更多的是死人堆里滚出来的经验。
所以,如果有幸能当兵,记得要跟着老兵混,多观察他们的神操作,别光一腔热血送人头。
训练好了就有,没经过训练一般做的比较差,但这个观念肯定是好的。美帝这种“大户”照样得培养。一般新兵的自然反应是“往敌人的方向倾泻子弹”(克服刚开始的害怕后),训练节约子弹不是怕你把后勤祸害穷了,是怕你养成坏作风,那就和所谓“学习歌剧,唱戏等一定要跟对师傅,路走错了发音方式毁了嗓子一辈子就完了”一样。
韦伯斯特辞典对“trigger happy”一词的解释顺位第一是:
irresponsible in the use of firearms especially : inclined to shoot before clearly identifying the target.
对如何使用自己的武器不负责任,尤其是在明白无误地确定目标前就射击。
训练这件事是帮新兵戒这个坏毛病。当然,由于显而易见的原因,米帝老百姓经常用这个词喷米帝police大爷………
训练好了以后看作战需求和个人性格了,有的人是个节约的人,或者兵种需要他节约,就会相对更节约。个人性格的话,之前提过的老熟人,战斗狂杜博斯少将
就是一个格外节约(军舰)弹药的冷静的战斗狂(大雾),此人的战斗报告里非常频繁地出现“确定命中就省着打”,“既然灭了对面就停火”,“别打了别添乱了”,“我旗舰打个照明弹(照敌方位置)你们瞄准点!”(莱特湾打初月)。
美帝不会。毕竟几十万子弹才打死一个敌人,说明大量的子弹被用于火力侦查或向敌人可能存在的方向开火消耗掉了。
但轻步兵巅峰的我们不好说。
毕竟你手里拿的是突击步枪,这玩意连续射击,精度是没有保障的,最好的打法是三发短点射。搂住扳机一顿突突,结果就是子弹都上天不知道飞哪去了。你拿的不是重机不是通用机枪,连轻机都不是,是突击步枪。
现在节约子弹并不是为了省那点钱,而是更高效的使用你手中的火力,你无意义开火越少,你携带的弹药在战场就可以坚持更长时间,你补给所需的时间也会越少(配发弹药补给不是给你装好的弹匣,你需要自己装填的)。
近距离火力压制这事儿也是真实存在的,但这事儿交给机枪干更合适。
至于火力侦查,你把这活交给炮兵才是王道,最不济用掷弹筒干也比你用枪乱扫效率更高。
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在讲战争发展史。表面上是说节省子弹的问题,而实质上是在说步枪子弹在战争中的作用。
任何战争抛开政治问题,都是以完成战斗任务为最终目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统帅部只有一个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士兵的生命都随时准备牺牲,何况子弹。
和任务相比,子弹没有节省的必要。
但是为什么大家又对这个问题感到迷惑?没有子弹了,士兵如何保护自己?
所以要了解战争的发展过程,步枪子弹在不同的时期,在战争中的角色不同。
19世纪以前的步枪子弹,就是个小铅球,对于士兵来说,怎么以最快的速度装填才是重要的事情,节约子弹,从来没有人想过。
19世纪中前期,现代子弹的设计外形出来的。原理和现代子弹几乎是一样的。但是只有单发步枪,射击精度不高,射程有限,需要敌对双方排枪对射,谁更勇敢,打的子弹多,谁获胜的希望大。
一战开始,节约子弹和玩命地消耗子弹,成为了敌对双方不同的选择。一种使用手枪弹的冲锋枪开始出现,横扫战壕,和各类机枪一起,成战场的扛把子。作为自动武器,节约子弹不是一个选项。
二战开始,炮弹的杀伤力就开始超过步枪子弹。从几公里到几十公里发射的炮弹,士兵无法抵挡,节约也好,浪费也好,对于普通士兵来说,唯一的选择就是躲,完全无法直接对抗。
步枪从战场主角逐渐沦为配角。
抗美援朝战争是轻武器最后一次展现威力。而这场战争后期出现的上甘岭战役,交战双方的选择是大炮对轰,绝大部分士兵都是被炮弹杀死的。
现代战争的范例,海湾战争。伊拉克士兵甚至没多少机会看见美国士兵,就被几百公里以外的导弹,几千米以上落下的飞机炸弹,被具有精确瞄准装置的坦克炮弹杀死,手里的步枪一颗子弹都没有发射,战斗就结束了。
从海湾战争中,所有人都看见了未来战争的样子。步枪子弹对于战争的影响,除了治安剿匪战,大规模军事对抗,步枪子弹只是士兵的自卫武器,只适合于小规模军事冲突。现代战争讲究先发制敌,就是第一轮发射,就要彻底瘫痪敌军,使其基本丧失战斗力。
在小规模军事冲突中,步枪子弹是确保自身生存的必要条件,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补充,呼叫的火力支援迟迟没有到来,那么最好是尽量节约。没子弹的后果,还是很严重的。
因此节省子弹这一观念,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不可一概而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完全不一样。
请记住子弹是国家的,命是自己的。
阿塔 https://www.zhihu.com/video/1417215255923150848到前线了就别想节约子弹,也别想着杀人。
看见敌人还想着单发短点射,要么你快没子弹了(现在都机械化,备弹很多)(摩托化步兵要提前五公里左右下车,机械化步兵伴车突击,也可以不下车)要么你想投胎。
你可能命中敌人也代表敌人可能命中你。赶紧开枪制止对方向你靠近,杀敌?那是火炮等重武器的事。
现代战争,几十万发子弹才能消灭一个敌人,靠你看见敌人后一个个单发短连射 得打多久。
那些子弹都去哪了?切记你是在一个战火纷飞的战场上,你看见前面有个草丛可能躲人,你会干什么?上前侦查?你是猫吗?当然是让机枪对着草丛来一梭子。
对越自卫反击战,某团长(现上将)感觉阵地前有点可疑,你猜他干了什么?派兵侦查?让机枪手来一梭子?他直接打电话给师座,往阵地前八百米来了一轮炮击,当场炸死越军两个营长。
乌克兰战场摸鱼实录
虽然我看不见敌人,但还是会向对面打出子弹篇
【乌克兰战争实录-哔哩哔哩】https://b23.tv/1i85y3
阿富汗战场实录
如何在战场上教阿富汗暑假工打枪篇
【第一视角实战交火-哔哩哔哩】https://b23.tv/haPLLO
非洲大区的优秀匹配机制:只有魔法才能打败魔法篇。
【非洲真实战争,全TM是压枪高手-哔哩哔哩】https://b23.tv/kIPDUt
总述:
一。机械化战争,步兵就在车子附近甚至不下车,自身负重更多,补给也方便。即,你的子弹会很多。(欺负恐怖分子没有重火力,悍马都能在战场上到处蹿。毕竟RPG打不中,子弹打不穿,这点装甲勉强够用。)
二。自一战甚至之前开始,步枪就不再是主要杀伤输出。
三。步兵交火距离通常很远(非战车突击的情况下),躲在掩体下,打电话给炮兵,比自己等着敌人靠近再一枪一枪打要有效率的多,也安全的多。此时开枪主要是阻止敌军机动。
虽然士兵负重有限,但是不要急,我们用的是远程无线量子传送技术,士兵泼水泼完了子弹当下来不及到补给点或等补给车时,我们会打开传送门将子弹直接传送到士兵的弹药袋里。
还是要看当下的后勤预期吧,祖国在后边给我准备枪山炮海,我队当时打光了随身弹药缺了一发子弹而被敌人堵住了,等于0。
因为他演的是胤禛啊
在他20来岁的时候,被康师傅批评喜怒不定,并且在《康熙起居注册》三十七年三月的记录中存档
他30来岁的时候,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十一月,他央求康师傅:“今臣年逾三十,居心行事大概已定”,请“将谕旨内此四字恩免记载”。得康师傅旨谕允:“十余年来实未见四阿哥有‘喜怒不定’之处”,“此语不必记载”
胤禛花费了十多年改了自己脾气暴躁的毛病,也可以说没改,但是起码他学会了喜怒不形于色
康师傅临终前还给了胤禛四个字“戒急用忍”
这几点加起来,能大体上得出胤禛的形象
一个多疑的帝王也不会喜欢下边的人靠猜他表情得知他爱憎
说回陈建斌演绎的胤禛,还是演的非常到位的
《甄嬛传》适合多看两遍,演员细微的表情很值得琢磨,尤其是题主说的几乎没什么表情的陈建斌,我甚至觉得在剧中他的表情可谓是最出彩的
面对胤䄉挑衅的时候,面对年羹尧让苏妃伺候吃饭的时候,面对皇后劝他不要再喝汤要懂节制的时候,非常多的细节,他的神色表情是很到位的,很符合正史中描述的胤禛的性格
一个随时挤眉弄眼,吹胡子瞪眼睛,大声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的皇帝只有紫薇他爹
因为何应钦是杜聿明的顶头上司,首席背锅侠。
鸡蛋舞王,李白都不会去签《塘沽停战协定》、《何梅协定》这种丧权辱国的条约,丢不起脸是一方面,主要是签字就等于葬送政治前途。
只有何婆婆不要脸去签这些东西。
何婆婆抗战时期被骂了十多年的汉奸,相当于是花生皇帝的夜壶。
虽然是一级上将,但是何婆婆没有实权,地位也不高。
实际作用就是擦脚布,给花生皇帝背锅的。
虽然花生皇帝经常背信弃义,但是对何婆婆还真的不错。日本投降的时候也是何婆婆去签的字,不然他是要被挂柱子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