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0年1月爱德华三世在弗兰德斯人的支持下自称法兰西国王,并且宣称要把他母亲的曾祖父圣路易统治时期的美好时光带给法兰西人(这句话日后来看,是一个让人笑不出来的笑话)。但是在他的战争中他完全把这句话给抛在了脑后,毕竟不就地烧杀抢掠的话,他根本没钱供给他的军队。
为了把他的战争继续下去爱德华三世使尽了浑身解数,战争一开始他就宣布没收全部在英法国人的私有财产(此处应at爱德蒙柏克,这就是英格兰“尊重私有财产”的“古老传统”),此举导致不少诺曼底地区的修道院破产:因为诺曼征服的缘故,他们的产业多分布在英格兰;同时也引发了法王腓力六世的对等报复,最终受苦的还是战争中的普通人。
1340年爱德华三世在英格兰国内的频繁征税引发了民众的抗税运动,三年战争的劳而无功(除了赢得了sluys海战的胜利之外,爱德华三世面对腓力六世并没有取得什么进展,作为其最大盟友的弗兰德斯人更是在圣奥梅尔之战中惨败于法军,留下了八千具尸体)使得他的债主们纷纷怀疑爱德华三世战争的前景,甚至威胁如果一年之后爱德华三世依然没能还上他欠的债,就要熔化他当初抵押用以借贷的英格兰大王冠。坎特伯雷大主教斯特拉福德领衔的御前会议也被认为可能在谋划反对国王继续战争的阴谋,为此爱德华三世先下手为强逮捕了在伦敦的大批大臣法官和金融家,但是财政困境依然是靠着1341年议会的召开,双方妥协才得以初步解决。
认识到爱德华三世的财政处境,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英国军队在法国土地上的暴行如此严重了。
因此爱德华三世的军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烧杀抢掠,虽然烧杀抢掠是中世纪军事活动的常态,但是把烧杀抢掠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目标,比起其他的日常性的军事劫掠,还是要“高人一筹”。一方面烧杀抢掠可以用来收集必要的战争资金以战养战,另一方面爱德华三世认为烧杀抢掠可以提振己方的士气而打击对方的士气,我们可以看一看他和他的儿子黑太子爱德华的信件:
爱德华三世发起的,由他和他的儿子们(尤其是黑太子爱德华)忠实执行的骑行劫掠政策贯穿了爱德华三世的统治,他的军队所到之处往往伴随着对乡村的“杀光,烧光,抢光”:
即便是与爱德华的祖先息息相关的产业也未能在战争中幸免于难,受爱德华军队鱼肉最深的恰恰是他所宣称的“祖产”诺曼底地区,这座由爱德华三世的五世祖亨利二世的母亲玛蒂尔达建立的修道院便遭到了被焚毁的厄运。
1346年7月26日英军攻克卡昂,卡昂市民勇敢的反抗英军的烧杀抢掠但这只激起了英军的愤怒,最终卡昂的居民有三千多人死于英军之手(卡昂当时总共也就8000-10000居民,当然,也有五百多名英军被他们打死),相对而言有身份的布尔乔亚和贵族并不会被杀,他们会被运往英格兰等待有人为他们支付赎金。卡昂的修道院也没能免于厄运,许多修女遭到强奸;虽然英军并没有焚毁埋葬着征服者威廉的遗骨的卡昂修道院,还有不少人去凭吊这位“伟人”(其实威廉当年征服英格兰的时候也没少在英格兰烧杀抢掠,甚至还在北部组织了大规模的清乡),但是热兰的小修道院也被彻底焚毁。
之后则是腓力六世在克雷西的惨败和加来的陷落。爱德华三世从法国劫掠的财富和战场上的胜利大大提振了英格兰人的信心,扭转了英国国内的舆论,教宗克莱蒙六世不断地写信谴责爱德华三世对平民和修女犯下的暴行,可是这又有什么用呢?
———————————————————————————————————————
值得指出的是,并不是在法国土地上的暴行都是英格兰军队实施的,一些法国军队也是暴行的实施者,当然就规模而言他们还是无法与英格兰军队的行径相提并论的。
和平并没有带来暴力的结束,大量的战争溃兵和无主的雇佣兵迅速变成了盘踞各地的匪帮,他们无恶不作,连住在阿维尼翁的教宗也被其中一位匪帮首领敲诈了十万利弗尔的巨款。
虽然他们之中大部分都不是英格兰人,但是法国的老百姓依然习惯于把他们称作英格兰人,这或许是法国老百姓对于英国军队的暴行的记忆的最直接的体现。
这些匪帮中的不少人还用他们劫掠的财富换取了新的身份和地位。
而英占区的人民也没有过上什么安宁的日子,驻扎在布列塔尼和诺曼底的英格兰军队继续贪婪地向当地人索取。
————————————————————————————————————
最终,“智者”查理五世完成了财政改革,初步建立了听命于国王的常备军,并任用盖克兰为主帅收复了除加来等几个据点外的绝大多数国土,或收买或清洗了盘踞在各地的匪帮,成功地挽救了王国,结束了百年战争的前半段。
亨利五世和亨利六世时期英国军队在法国土地上的暴行和爱德华三世时期大同小异,此处就不再赘述了,不过总的来说这个时期法国内乱的因素更突出,亨利五世和爱德华三世的思路也有一些不同,他是发自内心的想要当法兰西国王,而爱德华三世只是把这作为自己保卫加斯科涅和谋求诺曼底和阿基坦的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