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聪明遇到大智慧。
司马昭下定决心伐蜀,不容商议,为此还杀了劝谏的邓敦。派钟会和邓艾两路大军征讨蜀国。钟会出师之日,司马昭亲自送行,看着远去的钟会大军,司马昭和邵悌有一番对话:
时魏景元四年秋七月初三日,钟会出师。司马昭送之于城外十里方回。西曹掾邵悌密谓司马昭曰:“今主公遣钟会领十万兵伐蜀,愚料会志大心高,不可使独掌大权。”昭笑曰:“吾岂不知之?”悌曰:“主公既知,何不使人同领其职?”司马昭谓邵悌曰:“朝臣皆言蜀未可伐,是其心怯;若使强战,必败之道也。今钟会独建伐蜀之策,是其心不怯;心不怯,则破蜀必矣。蜀既破,则蜀人心胆已裂;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会即有异志,蜀人安能助之乎?至若魏人得胜思归,必不从会而反,更不足虑耳。此言乃吾与汝知之,切不可泄漏。”邵悌拜服。
司马昭拜钟会为镇西将军领兵出征,是对钟会能力的肯定。认为“其心不怯”。而且最早是有人建议邓艾做主将,钟会为副。司马昭经过和钟会的一番探讨,最终听取了钟会的意见,分兵两路。可见对钟会的认可。
钟会,从小就是聪明伶俐,年少成名,博学多闻,人见人爱,书中记载:“少有令誉”。如: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而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钟毓、钟会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但问题是,钟会的所有聪明伶俐,都被人透过眼睛,看在心里。比如,当时的名士嵇康,就对他这位权贵不屑一顾。钟会很钦佩嵇康,数次高车大马前去拜访。嵇康从来都是低头打铁,不予理睬。钟会呢,则是站一会儿觉得没趣,自己就走了。有一次,钟会站了许久,正准备走,嵇康说:“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来了精神,立刻抖了个机灵:“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嵇康继续打铁。而钟会,最终由仰慕而转变为仇恨,导致嵇康被杀。
这次也一样,大军才刚刚出发,邵悌就断言钟会将有不臣之心。是不是只有邵悌看出来这个苗头呢?我看不是。真实情况应该是看出端倪的大有人在,只是有些人不想说,有些人不敢说。司马昭就更进一步,不但看出了钟会的这种可能,而且还想好了对策,料到了结果。
钟会聪明,但是和司马氏父子比,显然还有差距。司马懿父子侍奉曹氏几代人,最后掌握大权,靠的是实干,隐忍,运筹,示弱的大智慧,而不是小聪明。
所以,当钟会赶到成都,统率大军,威震西土。自认为功名天下无比,不愿再屈居人下。加之猛将精兵都控制在自己手中,于是准备反叛。打算派姜维率蜀兵出斜谷,占领长安,再派骑兵经陆路、步兵经水路夺取天下。即使失败,也可以退回蜀地做第二个刘备。
结果不出司马昭所料,人心思安。很快,钟会被杀。钟毓说:“会挟术难保,不可专任。”还是了解他的!
这是之前我的答案,不过今天我想说的是姜维将军
大汉五百年来,兵仙韩信起,大将军姜维终,伯约死,季汉亡国…姜维,霍弋等人尚在,奈何后主点了投降…“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早年的伯约出场第一句话“老将军,可曾识得天水姜伯约?”姜维完全可以在魏国安安稳稳度过一生的,奈何遇到了丞相,结果搭上了自己的命…惜哉…
最后一次北伐,后主听信谗言召回姜维,姜维看着马还不回头,旁边的小兵劝他抽两下马就回头了,姜维叹了口气,没提前,慢慢的拽着缰绳回来了…这里是真的心酸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姜维本是魏国降将,甚至连刘备都没见过,诸葛瞻不容他,觉得他穷兵黩武,谯周不容他,世家大族有家无国,换个老板而已无所谓,费祎不容他,觉得应该守成,姜维比丞相难多了,丢了汉中,在阴平晃过诸葛绪守剑阁,跟着廖化张翼,结果…为了丞相,自己的命都搭进去了,还带走了俩魏国副国级干部,图什么啊
“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吴国有孙綝诸葛恪,魏国有司马懿父子三人,这些权臣都严重威胁到了江山社稷,而刘禅只知道傻呵呵的放权,其实无论丞相还是姜维如果有条件的话完全可以学曹丕搞个禅让自己当老大的,但是他们都没有…因为这就是作为理想主义者的理想
伯约,走好
天水夸英俊,凉州产异才。
系从尚父出,术奉武侯来。
大胆应无惧,雄心誓不改。
成都身死日,汉将有余哀。
成都身死日,汉将有余哀!
成都身死日,汉将有余哀!
我对忠臣良将一向不吝欣赏,大人物如是,小人物亦是。
少时看《三国演义》,言吉平欲杀曹操,咬指为誓,后承家奴泄密,吉平下毒未遂遭曹操严刑拷问,截九指,平望阙而拜曰:“臣不能为国家除贼,乃天数也!”后撞阶死,心中并不在意,认为其不自量。后历过人生困苦之事,深感人生艰难,知许多事非人力所能转移,再看吉平,不觉泪已满襟裳。
明知不可而为之所需的勇气不亚于蚍蜉撼大树、螳臂当车辙,而奇迹偏偏是无数个小人物擎起大人物来,最终创造出梦的国度。
(没错我说的就是蜀汉。)
在央视版《三国演义》第16集03.17-14.24。不敢看的可以看看图。老三国的很多伤口化妆真的很棒,甚至有些跟我叔叔家外科的医学书都对得上。
(有人知道怎么去水印劳驾告知一下……)
吉平:
兵士:
曹操:
吉平:
曹操:
吉平:
曹操:
吉平:
绿衣服的是国舅董承,衣带诏参与者。
吉平:
—END—
他本来可以是一个好皇帝。
刘协其实是另一个刘备。他一生颠沛流离,却从未忘记自己的使命。
刘协出生时即蒙大难,亲生母亲被活活害死,由奶奶董太后抚养长大。
《献帝纪》: 母王美人,为何皇后所害。
他在李傕郭汜手下备受欺凌,仍然心系民生,彻查贪官。
《献帝纪》: 三辅大旱,自四月至于是月。帝避正殿请雨,遣使者洗囚徒,原轻系。是时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一斛二十万,人相食啖,白骨委积。帝使侍御史侯汶出太仓米豆,为饥人作糜粥,经日而死者无降。帝疑赋恤有虚,乃亲于御坐前量试作糜,乃知非实,使侍中刘艾出让有司。于是尚书令以上皆诣省阁谢,奏收侯汶考实。诏曰:"未忍致汶于理,可杖五十。"自是之后,多得全济。
李傕郭汜不知学术。刘协就见缝插针,一度复兴太学。
冬十月,太学行礼,车驾幸永福城门,临观其仪,赐博士以下各有差。
他还免去推选环节,直接按“科举”赐官。
九月甲午,试儒生四十余人,上第赐位郎中,次太子舍人,下第者罢之。诏曰:"孔子叹'学之不讲',不讲则所识日忘。今耆儒年逾六十,去离本土,营求粮资,不得专业。结童入学,白首空归,长委农野,永绝荣望,朕甚愍焉。其依科罢者,听为太子舍人。"
和刘备一样,在刘协的身边,也聚集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忠臣。其中杨彪,王邑,段煨皆有能声。但更多人却被奸贼们残害。
《伏后纪》议郎赵彦尝为帝陈言时策,曹操恶而杀之。其余内外,多见诛戮。操后以事入见殿中,帝不任其愤,因曰:"君若能相辅,则厚;不尔,幸垂恩相舍。"操失色,俯仰求出。
他虽比刘备富贵,却承受着更沉重的枷锁。爱不能爱,恨不能恨。
你这一问,我突然想起来一个经典片段,请看一段《三国演义》的原文:
探马报说:“孔明自引一军到来。”道荣便引军出战。两阵对圆,道荣出马,手使开山大斧,厉声高叫:“反贼安敢侵我境界!”只见对阵中,一簇黄旗出。旗开处,推出一辆四轮车,车中端坐一人,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执羽扇,用扇招邢道荣曰:“吾乃南阳诸葛孔明也。曹操引百万之众,被吾聊施小计,杀得片甲不回。汝等岂堪与我对敌?我今来招安汝等,何不早降?”道荣大笑曰 :“赤壁鏖兵,乃周郎之谋也,干汝何事,敢来诳语!”轮大斧竟奔孔明。孔明便回车,望阵中走,阵门复闭。
荆南五虎之首邢道荣将军怼得诸葛村夫无话可说,杀得村夫狼狈逃窜。翻遍《三国演义》能让武侯如此不堪,也只有邢将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