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智的自我辩护,及用刀捅人后的一系列举动,该过程被告人都是极其理性的。并不是我支持校园暴力这件事,只是我想告诉大家总有些人就是抱着极其罪恶的想法去行凶,又想通过正当防卫的理由脱罪(正是这种原因:正当防卫才不能适用)
如果被告人能在捅人后第一时间跑出人群(不是回宿舍当勇士,打电话,收匕首),再去找任何一个可以作证的人表述一下自己的害怕,在法庭开审的时候痛哭,说自己什么都不知道,他们人多,我害怕,我好痛。表现出一个正常人在遭受痛苦后,行凶的恐惧。我敢保证三年以下!
我只能说刘振智太正常了,正常的不像正常人(七八刀,刀刀致命,后面的一系列骚操作,很难不让冷静思考的人认为是冲着可能的打架斗殴去的),如果我是监察方的人也会是这样整。
我希望大家能对这件事理想分析,不要因为是校园暴力,而选择性忽视!
补充
我说一个故事是很久以前的事学长跟我讲的故事,有一个年轻人天天想捅人,可是想到这是违法的,可能会有牢狱之灾。这人有一天看到了“正当防卫”,突然茅塞顿开。于是,这个年轻人带了一把匕首,去了那个时候流氓混子最多的地方,看到好多的流氓,这个年轻人一下子开心起来,心想着有机会了。于是这个年轻人故意走到一个混混面前,并在流氓面前恶意的“鄙视”的看了一眼,并嘲讽的发出声音。果然那几个流氓跟着他。结果可想而知,也是同样的招招毙命,也是冷静的蹲着边上,也是冷静的报警。那你觉得这该怎么判?监察方是该辩护谁?(这是挑衅监察方的底线,但少了几个人间之恶也同样是好事,注:这是防卫挑拨,至于我为什么会举例这个例子,你们可以模拟一下这个犯罪人的心理,试图猜测一下被告人可能的实际心理活动,那是否有这种可能性呢? )(如果你再不认同,假设以上犯罪,均未出现在摄像头内,人们不知道他是因挑拨而受侵害的,再模拟大众舆论对于该事件的反应,毕竟也是流氓。)
当他拿起水果刀的那一刻,或许是为了自卫。但是当他拿到捅人还是七八刀,且刀刀致命,正当防卫已经不适合他了。如果大伙有兴趣可以去看一下陈鹤皋的“无限制格斗”。遇到这种暴力只要捅一刀,致命一刀!
遇到校园暴力,我建议多看陈鹤皋的“无限制格斗”,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再补充
合理的一刀致命---正当防卫
五刀三致命,学会哭,学会诉苦,表现的害怕---防卫过当
七八刀,刀刀致命,装神仙,做勇士----故意伤害
最后补充一句
什么人能做到刀刀致命,又能安稳的回寝室,收凶器呢?
A“你打我,我就杀了你们”。
B“你打我,我正当防卫的杀了你们”
C“我必须保卫我自己,所以杀了你们”
D你们自行补充
以上ABC均不适合正当防卫,你们如果说被告人是应为过度紧张等原因,对施暴人用已匕首,但不清楚捅在哪?请合理评估被告人的自卫刺刀手势,及受害人伤口位置。(该过程可以粗略预估行为人的心理活动)(监察方正因为没有合理公布,即使公布了舆论也会选择性忽视,叹气)
而我什么说的诉苦,很大部分是建立在人疯狂的基础上为其脱罪,但是,实际上一个疯狂的人事后是不会那么冷静的回寝室,打电话,收凶器。
所以请不要说什么内心,不善于表达。
最后,我突然觉得舆论真的好可怕,有时候,他们并不在意事情的细节,更多的是只是为了看到自己心理想要看到的结果而咄咄逼人。在现实,他们或许有着理性与感性的两条平行线,但是在网络上只有感性的线在施虐、飞腾,最后地上只留下血红色的泥浆。
公检法的目的是维护大部分人的利益,在93艘船与7艘船中,选择维护93船人的权益。但是对于舆论而言,他们不想追求最大化,为了7艘船,甚至会毫不犹豫的毁掉93艘船,仅仅是因为他们只想要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试想一下,社会上允许出现“谁打我,我就捅死谁”“谁欺负我,我就弄死谁”的一群人,那社会是多么的可怕,且无序。你有考虑过么?这个世纪初的那群混混们,都已经成家立业了,倘若有一天,他们因为发酒疯(发酒疯一定就会清醒么?你们真的体验过?)变回过去最坏的自己,最后死于正义的刺击,还是刀刀毙命的那种,你有为他们家里那些家人考虑过么?有为自己考虑过么?如果是你父母呢?
正如货拉拉司机的案件,那些舆论女权,他们有思考过未来的某一天自己的父亲也因此身陷囹圄?
我不知道检察官闫芳是否还有心去追求她内心的正义(倘若我是她,我会选择随波逐流),因为舆论已经被恶毒且又沸腾的脓瘤所覆盖,鲁迅中的恶鬼们他们又一次大行其道。长沙的例子难道还不够深刻么?你们非要把历史的斧刀砍到自己的头上才愿意罢休么?
你们如果觉得公检法不公,受贿。那请你们去努力改变这个你觉得肮脏的世界,努力去推行一种在开审后检察院必须回应舆论对其存在的疑点的法案!而不是在网络上大快朵颐,辱骂检察官!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到过:正义的本质寻求最好与最坏的折衷点——所谓最好,就是干了坏事而不受罚;所谓最坏,就是受了罪而没法报复。(舆论所行是正义之事?对正义之人就行辱骂,仅仅因为那不是他们想要看到的?)
注:为何现在知乎变得这般恶臭,我选择知乎,只是为了看猫,在猫中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可为何总会推送这些东西?大数据呢?我觉得我仅仅九年义务教育,才刚刚学会从幼年感性的乐途中爬出。可大伙呢?在舆论的海洋中,选择了快乐!
这种匪夷所思的判决也就发生在五六年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