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海湾战争的作战环境地形平坦,缺乏居民点,美军又享有显著的火力优势和明确的战场控制权,所以海湾战争中美军装甲部队的进攻队形非常简单粗暴,就是一个前三角队形。
美军进攻一般分为接敌运动、进攻、追击三个阶段。在海湾战争中,追击过程中的队形基本和接敌运动一致,进攻则基本在行进中展开或者仓卒展开,所以实际表现为进攻-接敌运动-进攻-接敌运动的循环。
以海湾战争中美陆军的主要重型力量第七军为例,其在接敌运动中的队形如下。
军的第一梯队是作为军掩护部队的装甲骑兵团。装甲骑兵团以连为单位编组合成战斗队,在军正面展开为一字横队,担任屏卫作用。装甲骑兵团负责的当面宽度约70千米,纵深约20千米。
掩护部队的任务:
在一些场景比如著名的东73象限战斗中,第2装甲骑兵团仅凭自身兵力和火力就克服了敌预有准备的防御,甚至将敌方整营整旅地歼灭。不过从美军标准的条令出发,掩护部队不应该和敌方做过多纠缠(以免遭到不必要的损失),而应当保持接触但不实施攻击。
原本而言第2装甲骑兵团在2月26日下午的任务是搜索并牵制伊共和国卫队“倚赖真主”师,以便第七军展开其第1步兵师(机械化)予以歼灭,恶劣天气则造成了装骑团和共和国卫队师都很意外地在极近距离上的突然接触。没想到“倚赖真主”师的阵地直接被第2装甲骑兵团第2、3中队碾了过去,两个旅被完全击溃,等到27日清晨美第3装甲师转入进攻时,已经没什么能给他们打的了。
紧跟第2装甲骑兵团的是第七军的三个第一梯队师。第七军当时编成有5个师(含一个英国装甲师),其中4个在第一梯次中参战,三个在第一梯队,一个在第二梯队,英国第一装甲师则作为预备队。整个军构成一个大三角形。
而在军进攻队形中的师,则构成一个前三角队形。由于在沙漠中机动不需要道路、没有居民点、多国部队的火力优势,师的进攻队形显得相对拥挤:以多路纵队队形前进,师进攻正面只有15公里,为条令规定的最小值。
师的最前沿仍然是其屏卫部队,战斗航空旅属装甲骑兵营。其作用和军装甲骑兵团一致,占据师前缘约5km纵深的屏卫地域。
师将三个旅配置为前三角队形,第一个旅作为矛尖紧随装甲骑兵营,旅的3-4个机动营也被展开为前三角队形,拱卫随旅机动的前指(TAC)、基指(TOC)、野战炮兵营、前出的火箭炮营、辎重队(Trains)。两翼的机动营会向侧翼展开侧卫。第一梯队旅的行军队形长径约25km。
在其之后,师展开两个侧翼旅。侧翼旅的各营采用斜线队形:左翼旅展开左斜线队,右翼旅展开右斜线队,和矛尖旅一起拱卫中央的师非一线作战力量。
如果和敌接触,师特别是其矛头旅会在行进中直接展开实施仓卒进攻。如果仓卒进攻受阻,则由两翼的旅展开迂回行动(但是仓卒进攻极少不成功)。
在战斗行动中,师会定期更换担任矛尖的旅(即和侧翼的旅交换位置,或者是一翼的旅转移到另一翼旅的更外侧),一般一个旅担任矛尖不会超过24小时。
美军的机动营一般下辖4个连,其中1-2个连是从其他兵种的机动营交换而来的,比如装甲营在战前会从友邻得到一个机步连的配属,而又调出一个坦克连给友邻的机步营。这个调来的连会进一步拆散为排,最终使得营得以编组4个连战斗队(其中3-4个是合成的)。这四个连战斗队拱卫着营部和营辎重队。
连战斗队通常以一字纵队行军,以前三角队形进行接敌运动,以一字横队加入战场。连战斗队是美军机动力量的最小单位,但很多时候美军会以全营排成固定队形直接在行军中进行突破。
在进攻中,师首先用掩护部队缠住对手,同时在火力掩护下将两翼的旅前推,展开为3旅一字队形;在3个旅展开到冲击出发线的同时,装甲骑兵营向两翼疏开,把进攻通道让给主要交战部队。美军在海湾战争中一般会刻意和伊军保持距离,不直接实施冲击,而是利用火力射程优势在远距离上歼灭伊军。一旦伊军防线崩溃,立刻重编为追击(接敌运动)队形转入追击。如果发现伊军反冲击力量,则会组织一部分部队到起反冲击路径上组织仓卒防御。不过在整个战争中,美七军当面的伊军未能组织起任何像样的反冲击。
通常而言,美军会在清晨实施进攻,到上午或正午基本粉碎伊军防御转入追击,到黄昏时分停止前进,并为下一天的进攻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