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 86 版《西游记》严重脱离原著却没有妨碍这部剧成为经典? 第1页

     

user avatar   liu-h-xia-luo-k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得好像其他版本很还原一样

这么说吧,86版最大的优点就是最有原著的神韵在其中,有形也有神

就拿很多人尬吹最还原的张纪中版西游记来说,这版就是典型的有形无神

虽然还原了很多原著里的情节,但是却少了原著的精髓,很多情节还受到吴闲云这种胡说八道的地摊货阴谋论的影响

尤其是把孙悟空塑造的自大胆小,给人感觉把猪八戒的性子搬到了孙悟空身上(盘丝洞那里居然吓得躲在了毗蓝婆身后,原著里猴子向来都是天不怕地不怕的)

而且话痨啰嗦,台词远不如86版精炼(张纪中版最不喜欢就是孙悟空的人物塑造,可惜了那么好的化妆和吴樾这个演员)

其实张纪中版和浙版都是优点缺点一样突出:浙版就是删了不该删的,加了不该加的。但是居然难得把原著里的法天象地和二郎神造型还原出来(原著里二郎神并没有三眼,虽然后面貌似还是加了上去),但是却删去了玉华州等章节,但是把三打白骨精和天竺国戏份加长了,而且加的莫名其妙的,可以说就是流水账(我觉得还不如把原著里其他一些情节拍出来更好)

张纪中版虽然尽可能的去还原了原著的剧情,这也是张版最大的优点。

但是明显就是受到地摊货阴谋论的影响,居然把二郎神七十三变的说法加上了(原著里二郎神也是七十二变,而且二郎神只是叫杨二郎不叫杨戬);而且还原的所谓异域风情就是多此一举,原著里就是照着中原王朝描写的(多此一举的还有男相观音,原著里观音就是个女的,没必要搞个男相观音)


还有尬吹西游降魔还原孙悟空形象的

然而西游降魔篇里的孙悟空形象只是只是星爷自己脑海里的孙悟空,就还原程度上说还不如六小龄童还原呢

(其实根据一些采访来看,星爷其实没怎么看过西游记原著)

首先原著里明说了就是一只猴子,而且还是一只猕猴

却只是头脸变了,身子变不过来,果然一身黄毛,两块红股,一条尾巴
原来那猴子颏下有嗉袋儿,他把那金丹噙在嗉袋里

这都是猕猴的特征。

而且以吴承恩或者说原作者在西游记原著的描写来看,作者生活的位置恐怕就有猕猴分布

猕猴分布范围非常广,在各种类型地方都有,栖息广泛,草原、沼泽、各类森林、草原,从落叶树林到常青树林,它们适应的气候条件也是多,从热带温带,自海岸边地带至海拔4000米的高山都有存在。以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分布较多,福建、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次之,陕西、山西、河南、河北、青海、西藏等局部地点也有分布

所以孙悟空更接近这个样子,就是一只跟人一样会说话的大猴子(毛脸雷公嘴其实也是古人对猴子外面特点的一个概括描写)

西游降魔篇里的孙悟空形象给人感觉不像是猴子,更像是一只猩猩

由王希钟负责设计的六小龄童版孙悟空形象还原度其实挺高的,而且六小龄童是我感觉最像一只猴子的孙悟空。有外在更有内涵,可以说无法超越

张纪中版形象上更接近一只猴子,可惜就是编剧塑造的太糟糕,而且化妆也严重影响了演员的发挥

顺便说一下,原著里孙悟空根本就不吃人

大家都是把27回给断章取义,然而语文阅读理解是要求联系上下文的

只见那行者自南山顶上,摘了几个桃子,托着钵盂,一筋斗,点将回来。睁火眼金睛观看,认得那女子是个妖精,放下钵盂,掣铁棒,当头就打。唬得个长老用手扯住道:“悟空!你走将来打谁?”行者道:“师父,你面前这个女子,莫当做个好人。他是个妖精,要来骗你哩。”三藏道:“你这猴头,当时倒也有些眼力,今日如何乱道!这女菩萨有此善心,将这饭要斋我等,你怎么说他是个妖精?”行者笑道:“师父,你那里认得!老孙在水帘洞里做妖魔时,若想人肉吃,便是这等。或变金银,或变庄台,或变醉人,或变女色。有那等痴心的,爱上我,我就迷他到洞里,尽意随心,或蒸或煮受用;吃不了,还要晒干了防天阴哩!师父,我若来迟,你定入他套子,遭他毒手!”那唐僧那里肯信,只说是个好人。行者道:“师父,我知道你了,你见他那等容貌,必然动了凡心。若果有此意,叫八戒伐几棵树来,沙僧寻些草来,我做木匠,就在这里搭个窝铺,你与他圆房成事,我们大家散了,却不是件事业?何必又跋涉,取甚经去!”

联系上下文,这里应该注意到,孙悟空这么说是因为唐僧不相信女子是妖精变的,所以就故意这么说吓他的。

而且以猴子的实力,真要吃人那也是直接抓回来就行了,用得着这么费事?

再结合后面的内容,比如第28回:

大圣按落云头,鼓掌大笑道:“造化,造化!自从归顺唐僧,做了和尚,他每每劝我话道:千日行善,善犹不足;一日行恶,恶自有余。真有此话!我跟着他,打杀几个妖精,他就怪我行凶。今日来家,却结果了这许多猎户。”叫:“小的们,出来!”那群猴,狂风过去,听得大圣呼唤,一个个跳将出来。大圣道:“你们去南山下,把那打死的猎户衣服,剥得来家洗净血迹,穿了遮寒;把死人的尸首,都推在那万丈深潭里;把死倒的马,拖将来,剥了皮,做靴穿,将肉腌着,慢慢的食用;把那些弓箭枪刀,与你们操演武艺;将那杂色旗号,收来我用。”群猴一个个领诺。

这里打死了那么多人也没有吃而是扔到万丈深潭

关于孙悟空的食性有过很多描写:

第1回: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
春采百花为饮食,夏寻诸果作生涯。
秋收芋栗延时节,冬觅黄精度岁华。
金丸珠弹,红绽黄肥。金丸珠弹腊樱桃,色真甘美;红绽黄肥熟梅子,味果香酸。鲜龙眼,肉甜皮薄;火荔枝,核小囊红。林檎碧实连枝献,枇杷缃苞带叶擎。兔头梨子鸡心枣,消渴除烦更解酲。香桃烂杏,美甘甘似玉液琼浆;脆李杨梅,酸荫荫如脂酥膏酪。红囊黑子熟西瓜,四瓣黄皮大柿子。石榴裂破,丹砂粒现火晶珠;芋栗剖开,坚硬肉团金玛瑙。胡桃银杏可传茶,椰子葡萄能做酒。榛松榧柰满盘盛,桔蔗柑橙盈案摆。熟煨山药,烂煮黄精。捣碎茯苓并薏苡,石锅微火漫炊羹。人间纵有珍羞味,怎比山猴乐更宁!
美猴王早起,教:“小的们,替我折些枯松,编作筏子,取个竹竿作篙,收拾些果品之类,我将去也。”

第3回当妖王的时候是这么描写的:

此时遂大开旗鼓,响振铜锣,广设珍馐百味,满斟椰液萄浆,与众饮宴多时。
一日,在本洞分付四健将安排筵宴,请六王赴饮,杀牛宰马,祭天享地,着众怪跳舞欢歌,俱吃得酩酊大醉。

招待六王这里是少有的食肉描写

在第44回的车迟国斗法这里,还有这样的描写

三人坐下,尽情受用,先吃了大馒头,后吃簇盘、衬饭、点心、拖炉、饼锭、油?、蒸酥,那里管什么冷热,任情吃起。原来孙行者不大吃烟火食,只吃几个果子,陪他两个。那一顿如流星赶月,风卷残云,吃得罄尽,已此没得吃了,还不走路,且在那里闲讲消食耍子。

烟火食就是指熟食,就是说猴子一般只吃水果,不怎么吃熟食

最直接的就是第39回的除妖乌鸡国:

那八戒上前就要度气,三藏一把扯住道:“使不得!还教悟空来。”那师父甚有主张。原来猪八戒自幼儿伤生作孽吃人,是一口浊气,惟行者从小修持,咬松嚼柏,吃桃果为生,是一口清气。

这一段和前面三打白骨精那里语言的描写相比,是采用的旁白描写,毫无疑问基本上就确定了“孙悟空不吃人”这一点是吴承恩或者说作者的态度。

吴承恩或者说原作者那才是第一猴吹,孙悟空基本上就寄托了作者本人很多美好寓意在其中)

百回本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是明清小说里的游侠性子,傲上而不辱下,嫉恶如仇、好打抱不平的“有仁义的猴王”、“正大光明之仙”

(并不是某些营销号或者吴闲云之流胡扯的凶残好杀,实际上原著里孙悟空大部分时候面对凡人态度都是很客气的,比如问路的时候都是大哥大哥这么叫的,而且高老庄那一章中特地拿了银子给高家家丁买鞋)

原著里孙悟空还精通道法佛理,甚至佛理比唐僧还高,还经常指点自己师傅

(原著唐僧的形象很不好,甚至在孙悟空打死强盗后还说“你到森罗殿下兴词,倒树寻根,他姓孙,我姓陈,各居异姓。冤有头,债有主,切莫告我取经僧人。”,以至于86版拍摄时佛教协会还专门致电导演杨洁不要黑唐僧,现在三版电视剧都是尽可能按照历史上的玄奘法师为蓝本塑造的)


说起来,86版其实是受到了78年的日版西游记影响才拍的,当时国内对日版西游记的态度就是和原著差距太大,所以就励志拍一部自己的西游记

日本人拍的那是一个比一个辣眼睛,就这,豆瓣上居然还有人好意思尬吹,真是无语了

(顺便说一下,日本这部西游记很可能并不是第一部西游记电视剧,根据一些资料来看,74年TVB应该就拍过一部西游记电视剧,但是因为年代久远找不到资源了)


user avatar   lang-xie-yang-wen-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什么叫脱离原著?可以买一套人民出版社的《西游记》,读一下前言便能发现,八六版电视剧几乎完全按照当时正统文学界所理解的原著精神拍摄。

简而言之,便是浪漫主义的幻想,对社会现实的讽刺和批判,歌颂富有反抗性的神话英雄。具体艺术手法上体现在:一、基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保留玄奘取经史实的基本线索;二、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塑造神话艺术形象,成功体现了孙悟空、猪八戒的鲜明性格;三、幽默讽刺,诙谐风趣。

同时,前言也指出了《西游记》原著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某些艺术形象苍白无力,典型便是四人团里的唐僧和沙僧。作者在描写唐长老的性格特征时,往往采用单调、重复的手法,动辄“纷纷落泪”、“魂飞魄散”,日常“坐不稳雕鞍,翻跟头跌下白马”。至于沙和尚则更不足道,纯粹就是个工具人。

此外,原著的某些调侃桥段也沦于低俗,譬如女儿国一段孙悟空与猪八戒的互嘲,十分无聊,在八十年代肯定不符合主流审美的胃口。

据此不难发现,八六版电视剧基本按照去芜存菁的原则办理。对于可以充分体现原著精神和艺术特色的段落大加宣扬,不少对白都是照录原文。同时,电视剧也在尽力弥补原著的不足,譬如对唐僧与沙僧的形象进行再创作。

八六版的唐僧形象显然参酌了历史原型,再不是软弱昏庸,甚至某些时候还有些自私无情的角色(此处应有“他姓孙,我姓陈,冤有头债有主,切莫告我取经人”警告),而是百折不挠,意志坚定,很富有人情味。沙僧也从偶尔参与八戒分家大会的酱油角色,一变为忠义无双之士。这显然是成功的改写。

八六版最大的改编当是女儿国一段,但谁能否认这出相较于原著有些庸俗的桥段高明得多?毕竟时代发展了数百年,对于男女之情的理解必然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如明代的三寸金莲决计不可能符合当下人的口味,改编岂非天经地义?

末了,经过改编,唐僧的人设塌了么?取经团的人设塌了么?女儿国王的人物形象塑造不及原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又有什么可以指摘呢?

再创作不是罪,菜才是罪。

所谓尊重原著,不是抱残守缺,一字不得更易,来个祖宗之法不可变,而是要尊重原著的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言以蔽之:


user avatar   amirtemu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小时候太单纯,只知道看猴。

现在再看,这颜值真的经典!









user avatar   lu-luce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西游记是一篇讽刺文学。孙悟空是讽刺汪直。九头虫是讽刺张居正。车迟国三妖就是讽刺嘉靖皇帝信道教。

但是老百姓看的时候,压根就不在意这个。我们就是看孙悟空打妖怪。

从这个角度来看,86版很好的完成了这个任务。娱乐性强。


user avatar   da-wei-xuan-wang-si-ma-zhong-d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抛开所有东西,我问你,你对孙悟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你脑海深处那个猴子是什么样的?是滥杀无辜到处只会嗷呜乱喊许自己为妖王的丑妖怪?还是那个英雄盖世,一人一棒力挑天庭,又会调戏仙女还只吃桃子的齐天大圣?

搞明白这个东西,我问你,还有什么严重脱离原著吗?原著里的孙悟空是齐天大圣还是狮驼岭的三个大王?心猴最后化成的是佛,是光芒万丈的佛,即使是阴谋论的真假美猴王,那猴子也是历经劫难的齐天大圣,是勇敢、正义的代名词,他的火眼金睛甚至成了公职人员的赞美之词。

就这样一个形象,你告诉我他不如那么个秃顶的唯唯诺诺,只会阴谋诡计的丑妖精?许自己为妖王?猴子什么时候说过自己是这个?你去看看原著,是猴子管自己叫齐天大圣的多,还是自称妖王的时候多?怎么的,孙悟空自己都不承认的东西,你说他最贴切?

至于形象,贴两张图。


这两个,我想不用说谁演的应该都能区分开,你觉得你心里的猴子是哪只?你觉得你了解的猴子是哪只?有人说西游降魔的猴子最贴合原著,我就不明白,一个把齐天大圣演成直接可以去狮驼岭吃人的妖精,这叫贴合原著?吴承恩写了个只会吃人的妖精跟着唐僧西天取经?还成佛?长得像,和贴合这是两个概念好吗?现代化影视,你化化妆随随便便就能长得像,贴合呢?人物性格?人物动作?人物神态?我问问你西游降魔哪个沾边了?

性格?豪气用事的孙悟空,一言不合打上天庭,眼里揉不了沙子的孙悟空,成了用阴谋诡计想方设法逃出花果山的秃顶?成了一言不合到处乱吼乱叫的大猩猩?你看看天庭能装的下那么个大猩猩吗?动作?不是我吹,演猴戏你不服六龄童和他后人不行,真是扛把子,把猴子的形体演的太完美了,那个站在那里啊啊啊的猴子,除了长得像,哪里像只猴子?更别说神态了,我都不想提。

就这样,一个长得像就成了贴合原著了?就因为六小龄童的猴子太过俊美,就成了严重偏离原著了?别说我踩一捧一,你把什么西游降魔,大话西游,西游记后传,包括张卫健演的那几个拿出来,有哪个是比86版更贴合原著的,我录视频跟你道歉。星爷的大话西游可以说和西游记完全没关系,别说贴不贴合这种事情了,同理张卫健版也是,西游记后传索性除了个人名基本上是自创了个西游。你拿着一堆戏说的约等于自创的西游,和一个站在中国影视巅峰的片子比贴合原著?

还是那个问题,长得像就是贴合原著?

吴承恩都能跳起来跟你说道说道


user avatar   tantanw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原著?你说的原著莫非就是那套写自于明朝时期的百回本《西游记》小说?

如果是,那我也可以提一个问题:

为什么百回本《西游记》严重脱离原著却没有妨碍这部小说成为经典?

因为《西游记》是根据另外一部杂剧改编而成的,那部杂剧叫《西游记杂剧》,作者是元代的一位叫杨景贤的作家。

*有史学家考证在《西游记》和《西游记杂剧》当中还应该有一部失传的《西游记》平话,不过既然失传了,也没得说了。

好吧,如果你认为《西游记杂剧》就是原著的话……那我又又可以提一个问题:

为什么《西游记杂剧》严重脱离原著却没有妨碍这部杂剧成为经典?

因为《西游记杂剧》是根据另外一部诗话作品改编而成的,那部诗话叫《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写于宋朝年间,作者不详。

如果你看过《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或是《西游记杂剧》的话,一定会昏过去,因为一层一层改下来,到《西游记》,那真的是超超超严重的脱离原著了。

《西游记杂剧》是最接近《西游记》小说的雏形,剧情、架子、人物都非常齐备,《西游记》也只是基于它的一个大扩展。但《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那真的是大概除了人物和都是取经的主题以外,和后面两个《西游记》根本就不是同一个故事。

但是无法否认的是,《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第一次出现唐僧和孙悟空的文学版本,那时候孙悟空还不叫孙悟空,叫猴塞因……哦不,叫猴行者。

猪八戒那更加连个影子都没有,沙悟净倒是有影子。

但是你也不能否定这部作品啊,可能没这作品,后世就不会有唐僧和孙悟空的故事了呢。

《诗话》原文有一些缺失,但不影响阅读,无论从故事和剧情来说,按现在标准来看都一泡污,可读可不读的那种。

唐僧一开始是6个人(剩下的人只是一个符号,没有名字)出行的,路上碰到孙……哦不,这版本没有孙悟空,只有猴行者,猴行者是个白衣秀才模样(颠覆常识)……猴行者向唐僧介绍自己说是:

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

看到没有,有花果山!所以猴行者就是后来的孙悟空,后来的作者把这个猴行者给魔改了。

毁原著了吗?没有……对孙悟空的改动恰恰是把西游的故事给升华了。

《诗话》的故事不长,至于情节的话……

只有一段恰恰一个妖怪都没有的女儿国的剧情……后面各版本是一直沿用下来了。

又行百里之外,见有一国,人烟济楚,买卖骈 。入到国内,见门上一牌云:“女人之国”。

其实唐僧和这个版本的女儿国国王离别的时候,有感情的多了。

和尚再三不肯,遂乃辞行。两伴女人,泪珠流脸,眉黛愁生,乃相谓言:“此去何时再睹丈夫之面?”

读起来还真有点惆怅。

至于其它的故事就没这么幸运,除了部分设定(比如蟠桃)外,全被弃之不用。

比如他们经过虵子国,这个字读[shé],意思同蛇。

唐僧看到这个虵子国满地都是蛇,大蛇小蛇茫茫多,不过猴行者和他说:“这儿的蛇有佛性,不伤人的。”

在百回本的《西游记》里面,仅出现过一次蛇妖,在六十九回的七绝山的一条红鳞巨蟒,但两者似乎并没有什么联系。

后面还有一个故事,是猴行者派一个随从去买菜,被一妖人变成一头驴。猴行者发现以后,把这妖人的老婆变成了一束青草,丢在驴面前。妖人看了就急了,只好把驴变回人。

第一个和猴行者恶战的,是一只白虎精,这白虎精现身时,是一个白衣妇人,很是妖艳,但这个白虎精是猴行者主动去除妖打起来的,打着打着,猴行者在白虎精肚子里面种了一只老猕猴,哦不,是种了无数只老猕猴,想以前收伏这只白虎,但是白虎顽劣,不得已只好在它肚子里化了一块巨石,将它活活撑死。

这个故事是不是发现很眼熟的一幕?就是后来孙悟空的老伎量——钻肚子

这里有个小彩蛋,在《西游记》里面,白骨精和唐僧对话的时候说到:

师父,此山叫做蛇回兽怕的白虎岭。

白骨……白虎……是不是很接近,我怀疑其原型就是出自于这只白虎精。

而在原文第八里面,他们碰到一个叫深沙云的妖怪,这深沙云对唐僧说:“项下是和尚两度被我吃你,袋得枯骨在此。”,就是我吃过你(前世)两次了,你前世的骨头还在这里。

而后被唐僧恫吓说:“你最无知。此回若不改过,教你一门灭绝!”

深沙云便用法术架起一座金桥,送他们过桥。

前文有残缺,应该是要过沙河吧,这一说到沙河再看这深沙云,是不是很熟悉?

看《西游记》里面沙和尚和菩萨说的一段话:

菩萨,我在此间吃人无数,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头,抛落流沙,竟沉水底。这个水,鹅毛也不能浮。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为异物,将索儿穿在一处,闲时拿来玩耍。这去,但恐取经人不得到此,却不是反误了我的前程也?

所以这个深沙神就是沙和尚无疑。

最后,在这本书里面取经不是十年,而是三年,三年就回去了。

至七月十四日午时五刻,法师受职。皇帝宣谢:“三年往西天,取经一藏回归,法师三度受经,封为“三藏法师”。

接着取经的七个人就一同升仙去了。

好像说得有点多,不过基本上这本书的精华也就这么点内容,读起来还是挺无聊的。这本书出版的初衷,大约是用于来宣扬佛法的,所以也不是给我等凡夫俗子当成爽文来阅读的。

*这个时候的猴行者的原型据考证,可能是印度神话传说中的英雄猴子——哈曼奴,在性格上两者比较相近。

真有兴趣可以网上找来读一下,内容不多,虽然是文言文,还是容易看懂的。

再到《西游记杂剧》的改编的时候,就有趣得多了。

先是给唐僧安排身世,就是那个江流儿的故事,这个故事是拿别的民间传说套过来的,唐僧多了一个叫陈光蕊的爸爸,当了官,上任路上被歹人害了,抢了唐僧的妈妈……这故事估计大家都耳闻能熟了,就不展开了。

接着开始把唐僧和观音扯上关系,点出唐僧取经的原由。

然后路上开始收徒弟,第一个徒弟是孙悟空,这时候不叫猴行者了,但其实也不叫孙悟空,而是叫孙行者。

孙行者在这本书里面的性格很顽劣,据山为王,强抢民女的那种妖猴。

于大闹天宫一事,则是一笔带过,都没有展开叙述。

我盛了太上老君炼就金丹,九转炼得钢筋铁骨,火眼金睛,鍮石屁眼,摆锡鸡巴。我偷得王母仙桃百颗,仙衣一套,与夫人穿着,今日作庆仙衣会也。

这还是一只满口脏话的猴子,老把“屁眼”“鸡巴”放在嘴上。他住的地方还是忠于原著,仍然叫“花果山紫云洞”。

十万天兵天将下场,压住孙行者的不是如来,而是观音,而且也没有压在五指山下,直接压在花果山了。

在《杂剧》里面,猎八戒算是初次登场,大抵的故事架子变化不大,就是高老庄在这里是裴家庄,但最后收伏猪八戒的是二郎神,不是孙悟空,因为猪八戒说他最怕二郎神的……狗。

收沙僧的顺序其实在猪八戒之前,上面就说了,沙僧其实在最早的《诗话》作品里就已出现,叫深沙神,但这时候他并没有成为唐僧的徒弟,到《杂剧》里面,明显作者没有放过这个好的角色,让他也算是功德了一回。不过在这个版本的设定里面,沙和尚是个穆斯林……(这画面不敢想象)

毕竟在《诗话》里面,唐僧亲口对深沙神说:

谢汝心力。我回东土,奉答前恩。从今去更莫作罪。

所以把沙和尚收做徒弟一起西天取经,修成正果,也算是一种报答吧。

但是收伏沙和尚以后,沙和尚就一直在打酱油的,基本没他什么戏份……

在这本书里面,后来《西游记》里最经典的几个妖怪都出现了,比如说红孩儿,但他妈现在不是铁扇公主,而是一个叫鬼子母的妖怪。

女儿国国王依旧登场,一看就是缺男人长期欲求不满,抱住唐僧就想干他,吓得唐僧召出了韦驮尊天神(韦驮尊天神表示一脸懵逼,为什么不找自己的徒弟孙行者呢?

火焰山铁扇公主的剧情也有了,但她并没有一个叫牛魔王的老公。孙行者也没用钻肚子的法术。火焰山不是用扇子扇掉的,是召了天山的雷公、电母、风伯、雨师等一干神仙降雨浇灭的。

打完铁扇公主以后……这师徒四人基本上……就完成了取经路上的磨难,开始修成正果了。

啊……这剧情发展的太快,有点令我猝不及防。

而且他们成仙的过程也很……奇葩。先是三个徒弟直接在西天圆寂,就是死掉。然后一把火烧了,就成仙了,可能是舍去肉身的意思。

唐僧则是被送回长安,七日后功德圆满。这西行取经一路长历时17年……(最长)

因为这部作品写于元朝,当时的社会结构对文人的打击那是相当大,文人属于社会底层,所以很多文人写文章的时候,放弃了高雅和艺术,更多考虑的是趣味性,让底层的文学水平不高的人也可以欣赏。

虽然《西游记杂剧》具备了整个西游体系的雏形,但还是很不完善,文笔粗陋,人物形象刻画苍白,故事虎头蛇尾,剧情设定上面硬伤太多。

像是孙悟空被压花果山,后被唐僧释放,敢情说这唐僧去西天还特地弯一下花果山?还是说这花果山原来在西天的路上?

整本书讲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花去了四分之三的篇幅,路上最精彩的收妖怪的过程却只有短短几页。

写到这里我要在半当中补充一句了,估计全文太长,有些人没耐心看或是也没仔细,评论上手就说我在挂羊头卖狗肉文不对题,说人家说的原著就是吴承恩版的《西游记》,为什么我要在这扯吴版的《西游记》不是原著。

我有点懵逼,因为我没有说原著就不是吴承恩版的《西游记》,我说的是吴版《西游记》也是根据以前的作品大幅度改编过来的但是改得好成了经典,以此开个头作为「电视版改编百回本是合情合理的,本身改编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一直在发展和必要的,魔改随处可见,所以只要电视版改得好成为经典非常正常」的一个论据。有这么难理解么…

到百回版本《西游记》的时候,之所以这部作品会成为集大成者,不难看出,在保留原本《杂剧》若干内容的基础上,作者把故事的设定整得更圆润了,孙悟空的身世和前期经历讲得非常详细,孙悟空的性格保留了顽,但把劣给弱化,这样可以维护孙悟空作为主角的形象,《诗话》里面孙悟空秀才的形象算是彻底弃用。同时作者又把《诗话》中存在,而在《杂剧》中舍去的设定——孙悟空善于钻肚子的本领又捞了回来,并且屡试不爽。

孙悟空出生到被应召上天,到偷蟠桃到大闹天宫最后被压在五指山下,是《西游记》前部分的故事,一共写了七个回合,占了差不多书里面快十分之一的篇幅。可见作者在塑造孙悟空的形象上的用心良苦。

当然了,作者也正式给孙悟空一个名字,而不是孙行者孙行者的叫了。

另外就是于师徒四人的性格方面也加强了笔墨,四个人不再同质化和脸谱化,个性分明。唐僧是迂腐、孙悟空刚烈、八戒顽劣、沙和尚敦实。

然后《西游记》里面却把唐僧的身世一文给剔除了……嗯,不用怀疑,原书里没有详细的叙述,只是一笔带过,我们现在看到的版本是把唐僧身世这一回合以附录的形式加塞进去的。

关于唐僧取经的来由,作者也做了相当大的着墨,包括佛教和道教众神仙的世界观,在作者的渲染下,一个很完善的人间、天界、西方极乐的世界观跃然纸上,供人无穷回味。

取经过程的妖怪也大大的丰富起来,营造出了九九八十一难这种极具佛学意味的寓境。

《杂剧》中的几个知名妖怪几乎全被保留下来,虽然说本来就没几个。红孩儿的妈改成了铁扇公主,把没什么意义的鬼子母给去掉了。

铁扇公主弄了个老公牛魔王,这牛魔王还是孙悟空的兄弟,牛魔王还在外面搞了个小三。

这一下子阅读的趣味性也上来了,众多妖怪里面,还有不少都是神仙有意安排在下界来磨炼唐僧的。孙悟空再也不是无敌的了,如果再和大闹天宫一样无敌,那后面的故事一点曲折性都没了。

这当中还加入了师徒之间猜忌的戏份(白骨精一段)。

此外整本小说从文学欣赏的角度来说,也被拔高了无数个段位,远胜于《诗话》和《杂剧》,成为一部经久流传,雅俗共俗的旷世巨作。

版本的改编,每个时代都在进行着啊……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印记,像《诗话》的印记就是说教+宣扬佛法;《杂剧》的印记就是粗糙鄙俗+喜闻乐见的故事套路。

而到明朝,《西游记》正是国内小说发展非常繁荣的时代,讲究雅俗共赏,作者无疑功底深厚,无论是从故事性来说,还是从设定来讲,都无出于左右,集大于一体,影响了后世大量的作品。

到现在,随着技术发展进步,我们可以用视频的形式来改编小说了,但是小说成书距离现在已经几百年,所以从当代人的角度来看,有些内容其实并不太合时宜。

所以到86版对《西游记》的改编时,部分不适合现代人观赏标准的内容要适当删除,虽然我已经好久没有看过电视版的了,凭我对电视的印象加上对原著的印象来对比的话,魔改这种事情谈不上,80年代对改编这玩意还是非常之保守的,这要是严重脱离原著,那《大话西游》这种怕是要当成异端给烧死。

小改肯定是有的,但你要说大到严重脱离原著,这不可能。历年来各版本的西游记改编的影视作品里面,最没有严重脱离原著的大概就是这86版的作品,无论从道具服饰还有故事情结来说。这才会让86版成为一代经典。

你要知道影视作品对文字类作品的区别,在载体上的区别,导致的就是影视作品更加直观,但是受到时间和技术上的限制,比如对86版的局限在于一集一个故事,一个故事1小时,你不太可能面面俱到,不像文字类的作品,一句话就可以交待很多事情,而且有些看一次不太好理解的地方可以反反复复看,电视除非你有录播。无关紧要或是影响观众理解但不妨碍剧情正常推进的内容必须删掉。

还有资金和成本的限制,这大概是最遗憾的事情,就是86版只拍了25集,原著中非常精采的几个故事没办法收录进去(比如真假美猴王)。

还有就是电视不仅仅要看重剧情,还要看重演员的形象和演技,在这一点上基本大家是公认的好,所有的演员造型和表演都很到位,令人赞赏不已,特别是孙悟空是专门的猴王世家传人六小龄童来出演的,无论他现在口碑如何,演技上是无可挑剔的。

试问历年来哪个版本的《西游记》里的孙悟空,能超越六小龄童的?举个例子来说说?

一个电视如果剧情再好再棒,演员表演不到位,一样会变成烂片。所以能不能成为经典,演员的演技起码要占50%的比例,这和小说里面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一样的。所以光这一点,86版《西游记》都可以称之为经典。

而剧情上的有些改动,讲真,虽然和原著大不一样了,但是更加符合现代人的观赏标准,而且更加合理和有趣,更加生动和形象。

细数电视里面的改动,唐僧的身世单独拉了一集,占篇很重,要知道这在《西游记》里面并非正史,而是附录,电视里等于把它拉回成正史。

唐僧取经路上除了孙悟空等几个徒弟以外,还有一票神仙护体,86版去掉了。这我感觉去得好!尼玛要知道看了原书以后我就懵逼了,唐僧这不叫取经磨难,这完全是到地方上去体验生活,有惊无险。

只听得空中有人言语,叫道:“孙大圣莫恼,唐御弟休哭。我等是观音菩萨差来的一路神祇,特来暗中保取经者。”那长老闻言,慌忙礼拜。行者道:“你等是那几个,可报名来,我好点卯。”众神道:“我等是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各各轮流值日听候。”

而正是去掉了这一票神仙,升华了整个故事的主题——

取经的路难,一路上师徒四人(加上马),坎坎坷坷,回味起片尾那《敢问路在何方》,才能深切地体会到那种四人相偎相依,一路向西的艰辛困苦。

你要是86版强行插这么一堆神仙在一路上跟在唐僧屁股后面,那这个“”字荡然无存。

去掉了好多有意思的妖怪,这个是真没办法,虽然后来又出过一个86版《西游》的续集,给加进去了不少妖怪,还拉了原班人马来拍,但是再也没有以前的感觉了。

不过遗憾归遗憾,但是最经典的几个妖怪都安排上了(我超喜欢的灵感大王和六耳太可惜),有些无足轻重的故事其实也没太大的意思,放进电视里面,反而会感觉比较冗余,像是第十九回的《浮屠山玄奘受心经》一文,乌巢禅师给唐僧授法,传《多心经》,这段内容你放到电视里真的没什么意义,反而容易让观众费解。

还有书末唐太宗给唐僧写了一篇《圣教序》的文章一段,原原本本拍出来,那更加会破坏电视的观赏性。

之前就讲了,适当改遍,是非常有必要的,毕竟电视和小说呈现内容的方式不一样。

像86版里面关于万圣公主剧情的改动也是相当厉害的一段,但是我完全没有感觉很突兀,反而后来看原著的时候觉得原著没什么意思……因为电视里面增加了万圣公主与小白龙、九头虫的“三角关系”,万圣公主本与小白龙结婚,却和九头虫私通,在与小白龙的新婚之夜,公然在新房内与九头虫卿卿我我,小白龙怒而烧毁玉帝赐予的宝物,触犯天条,被贬鹰愁涧。

后取经路过祭赛国,悟空、八戒闯碧波潭,联合天兵天将灭妖除怪,九头虫败亡;小白龙只身闯宫,万圣公主与其交战,小白龙不敌,但夫君九头虫也被孙悟空、二郎神等击败,其见大势已去,转而花言巧语,欲求与小白龙破镜重圆。小白龙将计就计,骗回了佛宝舍利。

这一改,喜闻乐见的三角戏来了,还颇有点《王子复仇记》的味道,小白龙的戏份也加重了,总算能有头有脸出来爽一把了。快意恩仇,观众看得津津乐道,再加上还有两位超经典的丑角奔波儿灞和灞波儿奔助阵,两位老戏骨的本色表演把这两角色真是刻画的入木三分。这辈子我都忘不了九头虫这一集的剧情。

那这样一来,你说改得好不好?如果按原著来拍……虽然不能说有多难看,但是铁定无聊得要死,只会沦为非常普通的一集故事。

最后用女儿国的故事来收尾吧,女儿国的故事其实算是86版《西游》里面魔改非常厉害的一段,在原书中其实女儿并无情,国王只是想当个配得上她的男人罢了,唐僧是大唐来的高僧,又是李世民的拜把子兄弟,长得好看,自然被国王看中。

但是两个人都没怎么展开,唐僧就被蝎子精给掳走了。

而看电视剧的我们,却因为电视里展现出的那种儿女情长的缠绵,加上一曲“悄悄问圣僧,女儿美不美?”,总是在不经意间脑补出来那种一个男人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事业,忍痛放弃了一段感情;一个幽怨的女子,渴求真爱而不得,却终将别离的惆怅,伤感于这段无疾而终的相思。

其实对于古代讲究媒妁之约门当户对的人来说,于感情之事没这么细腻。只有放在当下,才符合现代人的观赏口味,爱情永远是人类最喜闻乐道的主题。那种别离的怅感,足以让无数人为之叹惜,微微心疼。

但是对原书的唐僧来说,巴不得早早逃离女儿国。

行者、八戒、沙僧同心合意结束整齐,径迎着銮舆,厉声高叫道:“那女王不必远送,我等就此拜别!”长老慢下龙车,对女王拱手道:“陛下请回,让贫僧取经去也。”女王闻言,大惊失色,扯住唐僧道:“御弟哥哥,我愿将一国之富,招你为夫,明日高登宝位,即位称君,我愿为君之后,喜筵通皆吃了,如何却又变卦?”八戒听说,发起个疯来,把嘴乱扭,耳朵乱摇,闯至驾前,嚷道:“我们和尚家和你这粉骷髅做甚夫妻?放我师父走路!”那女王见他那等撒泼弄丑,吓得魂飞魄散,跌入辇驾之中。

原书是经典,86版影视也是经典,一个传神,一个传形。

86版能在当时什么都缺的条件下拍成这样,同演员和所有的工作人员的热情有着莫大的关联,是极高的对于艺术的奉献精神,在这种精神下,怎么可能会糟蹋一部名著?

如果它都不能成为经典,那哪个又能成为经典呢?


user avatar   qi-qi-85-89-3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价值观够积极。

拍的也足够用心。

最关键尊重原著,没有阴谋论。

还没带私货,整一大片道理的说教。

猴子也没乱七八糟的爱情。


user avatar   brkb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真的希望某些人,也别某些人了,我就直接点名,龙珠和周星驰的过激粉丝——尤其是周星驰的,还有那群把六小龄童当成仇人的同学们 ,还有一些觉得自己思想很深刻的神仙,咱们真差不多得了吧。。。。

知乎,86版西游记65%的好评,西游降魔比这个好评率还高——请问这玩意儿出了知乎谁认啊?

知乎最爱说的一句话:人民群众喜欢你算老几

你们口里的人民群众是谁?

在探讨这个题目前我们要明确几件事

1.86版孙悟空不是六小龄童一个人的角色,是一群人的角色,他再怎么恶劣,那个孙悟空也是无辜的。

2.六小龄童贬了周星驰和龙珠,固步自封。但导演杨洁本身却是那个年代相当前卫相当有创新意识的人。当时有人说配乐只能用传统乐器,她提出加入西洋乐器。原作女儿国可没有才子佳人。她甚至肯定了那版日本西游的创新意识。你拿21年的审美去嘲笑一个86年的“创新”作品不够“开放”太“样板戏”,是很无聊的。

好,接下来要说点难听的话了哈,请玻璃心的走开。

就知乎吧,作为一个理工科为主的论坛,我觉得文科专业性没有理工科那么强,完全可以理解,但也不至于现在沦落的跟群人文社科民科一样吧?怎么感觉连初中语文都没修过啊????

西游记原作的确有猎奇黑暗的一面,但的确也有风趣,幽默,阳光的一面,讽刺什么赞扬什么都是很复杂的。

86版西游,是把其中阳光的讽刺封建的一面拿出来了,并且进行了相当不错的再创作(女儿国)。受制于审核等等,可能有过于伟光正,童话的一面。但每一句台词,演员的每一点表演,都是精雕细琢出来的。

86版西游记编剧懂不懂西游里有那些黑暗猎奇的元素?懂,人家不比知乎这群抱着西游降魔当圣经吹,原著不知道看没看过的懂哥明白啊。86版西游在现在看来过于样板戏和伟光正,但在那个年代,很多设计,比如说女儿国那段戏,可是不小的创新和突破,原著里可不是那个味。

很多人一面嚷嚷着要还原“暗黑”的原作,一面恨不得和女儿国国王贴贴暧昧个够,给女儿国国王画成个白毛涩气美少女才满意,嫌才子佳人太“正”——抱歉,原著不仅不是才子佳人,更不是18禁galgame。

86的编剧和导演,在照顾大众观众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西游记“阳面”的精神内核(西游记是赞美孙悟空的精神的,别和我说猴子是个带恶人了)。同时演员表演也是非常给力,六小龄童晚节不保不假,但猴演的没得黑,有人说他是托关系选上的之类的,那说实话的确也没选错人,我只是说他演的猴戏,不是说他人品。像玉兔李玲玉那样能歌善舞演技爆棚又好看的大明星你现在哪里找?

86版西游记,本身绝对是颇有原作西游神韵的(当然也有重大缺陷),形不似,但神似。再加上老少皆宜,自然一代经典。

然后昂,我们来说说被某些知乎大v用上万赞回答用来拉踩86版的,“还原原著”的西游降魔。

是,西游降魔的确很有原作一些猎奇场景那味,的确是“形似”,它的确展现了西游记“暗面”的一些东西。

但不过是副好皮囊罢了。

我记着那位大v的原话是,西游降魔,用自己的方式,真正展现出了原作西游的内核

然后他举了个例子,什么例子,是西游降魔里,猪八戒最后说,原来那些女孩只爱他之前伪装的一副好皮囊,不是爱他的灵魂(就大概这么个剧情)

就这破答案上万赞我真的感觉知乎要完了——各位,西游记这个小说黑暗的内核就是这种矫情青春苦水的主题吗?就是这种网文常见的内容吗?这写的还远不如八月长安的青春小说《暗恋·橘生淮南》或者江南的《龙族》呢,还原个棒槌的原著?

用西游降魔的这种桥段踩86版西游,让我想起了知乎的部分类似言论,比如

“《进击的巨人》开篇致敬《百年孤独》有重大文学价值”

“eva展现了深刻的哲学和宗教思想,你不认可就是没看懂”

“《雪中悍刀行》应当算作严肃的文学名著”

“《诡秘之主》吊打《哈利·波特》”

这种评价要么是真的中学语文没学好,要么就是三字——中二病。觉得文艺了倒苦水了,黑暗猎奇了,就是高大上的有深度的

(好了先说清楚我不是闺蜜黑子也不是hp粉丝,hp就一儿童文学加青少年流行读物,我也不觉得这是什么名著。诡秘和hp真情实感的粉黑都别回复我,吵不动,不想吵,我也挺喜欢诡秘的。

不过我确实觉得诡秘吊打hp的结论扯淡。

我举这个做例子,是因为很多人得出吊打结论的逻辑就是,拥有详细设定的网文+日漫式文艺等于深度商业神作,就可以随意碾压写的好的童话故事,这和觉得“西游降魔神作,86西游垃圾”一定意义上有类似之处。

不信你看知乎,你搜hp和龙族,没人觉得这两者之间有吊打关系,你说诡秘和龙族,没人敢说诡秘吊打龙族,但很多人就能认为诡秘吊打hp——这很邪的。

也别就这两本书的问题在评论区吵了,来吵的直接拉黑删评——因为确实无意义,谁都说服不了谁,只有时间能证明咱们谁说的对的。

你说hp受益于西方电影工业,那号称中国哈利波特的龙族没有电影支撑作者疯狂挖坑弃坑,已经过去n年,但到现在里面一些角色依旧存在感很足——某种意义上确实全靠江南的文笔。诡秘要是真吊打哈利波特它的命数至少应该可以耗过龙族。

也别给我扣崇洋媚外帽子,我不喜欢现在的jk罗琳,同样是幻想小说获奖者,我认为咱们的刘慈欣的书碾压哈利波特,但确实轮不上诡秘来吊打)

总之各位,你们是不是被日本动漫“黑深残”那套忽悠瘸了啊?

狗屁不通无病呻吟的“黑深残”,是永远不配去和能自圆其说精雕细琢的童话比的。

西游降魔,和某些所谓的“还原西游原著”的作品(比如某个被吹的天花乱坠的西游记后传,我不是说它多差,但确实没那么好)只不过是借了个黑深残的皮,然后往里面灌了一些文艺网文或者日本动漫常见的玩意儿,你们要是觉得这就叫“还原西游内核”,我建议你们去请三个人——奈绪蘑菇,虚渊玄,江南,这三个人做编剧绝对有你们要的那味,绝对对西游还原度爆表。

而且他们写的剧情或者文字,不敢说多么深刻,至少比那几个可能剧情水平连fate的边都碰不着的“还原大作”要好看的多,至少商业上能看着比较爽快。

86版是西游记的阳面,形不似但神似。某些作品只西游记的暗面,形似,神——神似日本黑深残类型的动漫,但剧情还没fate zero好看。

知乎喷六小龄童又当又立可以,喷他灵堂卖片可以,喷他固步自封可以,这些事他干的真的烂

但你们很多人在乎的其实又不是这个,因为你们也知道他干的这点事,和你们喜欢的偶像哥哥,某些vtuber,某些不入流的小偶像比起来,根本就不是事,而且他至少的确练家子会演戏。

你们在乎的生气的是,他喷了龙珠,喷了周星驰,你们把他当成推倒“86版所代表的刻板审美”的靶子,你们是要为自己偶像平反。

我也喜欢龙珠和周星驰。但我觉得因为这两部作品被一个演员骂了,就要去否定86版那一代人的付出,还摆出一副居高临下莅临指导的嘴脸,真的让人作呕。

拍86版西游的时候,女角色连个露腰沐浴的镜头都要找替身,你们拿现在的目光去说人家古板。有什么意思?

说到底,你们真的喜欢原著西游记吗?你们喜欢的其实是张卫健和周星驰吧?然后逼着自己去翻原作,然后看营销号的那些“细思极恐”的分析,来给自己喜欢的东西贴个高大上的标签罢了。

而且吹龙珠西游降魔的时候,张口闭口创新突破,到了86版女儿国就成了一些人口里“不符合黑深残原著的样板戏”了。怎么,就你日式热血中二叫创新,大家喜闻乐见的才子佳人就叫违背原作精神了?

对,说起来,这群人可是双标的很。

你别看他们现在嚷嚷着二次创作自由。把唐僧沙僧娘化成美少女,他们都能找辙给你吹成尊重历史。

但要出个片子,让唐僧化身美少女去和各路霸总妖精谈恋爱,他们立马比六小龄童还凶呢。不给人家上升到罪该万死的层次不算完事。

我记着知乎有个答案写:日本的fgo把武则天画成个暴露双马尾涩气萝莉,这其实是有历史依据的,因为武则天进宫年龄小又叫武媚娘。

嗯,就这形象

然后某个支持这答案的人,转眼就开始喷86版西游如何如何不符合原著。我可真是看醉了。


user avatar   baolongt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天龙八部发生在宋哲宗时期,即1090年左右;梁山起义发生在宋徽宗宣和年间,即1120年左右;射雕开头的风雪惊变则发生在在岳飞死后约60年,即1200年左右——三者总共间隔了约110年,这是大背景。


1、武松的力量强于玄难


苏星河随手提起身旁的一块大石,放在玄难身畔,说道:“大师请坐。”玄难见这块大石无虑【二百来斤】,苏星河这样干枯矮小的一个老头儿,全身未必有八十斤重,但他举重若轻,毫不费力的将这块巨石【提了起来】,功力实是了得,自己武功未失之时,要提这块巨石【当然也是易事,但未必能如他这般轻描淡写,行若无事】。


施恩道:“【三五百斤】石头,如何轻视得他!”武松笑道:“小管营,也信真个拿不起?你众人且躲开,看武松拿一拿。”武松便把上半截衣裳脱下来,拴在腰里,把那个石墩只一抱,轻轻地抱将起来。双手把石墩只一撇,扑地打下地里一尺来深。众囚徒见了,尽皆骇然。武松再【把右手去地里一提】,提将起来,望空只一掷,【掷起去离地一丈来高】。武松双手只一接,接来轻轻地放在原旧安处,回过身来,看着施恩并众囚徒,武松【面上不红,心头不跳,口里不喘】


苏星河可以轻松提起200来斤的石头,玄难认为要提起来也没问题但未必能轻描淡写,武松则很轻松的单手提起了两倍重量的石头,还往天上扔——武松的力量明显强于少林达摩院首座玄难。


玄难的实力,是梁山一流高手(卢俊义、鲁智深、武松、五虎)的下限。


2、岳飞至少相当于五绝


《射雕》记载欧阳锋对岳飞的武功非常向往:


完颜洪烈吩咐整治酒席,与欧阳叔侄接风。饮酒中间,完颜洪烈把要到临安去盗武穆遗书的事对欧阳锋说了,请他鼎力相助。欧阳锋早听侄儿说过,这时心中一动,忽然另有一番主意:我欧阳锋是何等样人,岂能供你驱策?但向闻岳飞不仅用兵如神,【武功也极为了得】,他传下来的岳家散手确是【武学中的一绝】,这遗书中除了韬略兵学之外,说不定另行录下武功。我且答应助他取书,要是瞧得好了,难道老毒物不会据为己有?


第一次华山论剑和岳飞之死相隔不过五十几年,可见欧阳锋年轻时期,很多见识过岳飞武功的人都还健在,“武功极为了得”的传闻并不会夸张。而且欧阳锋言下之意很可能见过别人使用“岳家散手”(可能是岳飞的部将),称之为“一绝”,并且对武穆遗书中可能记录的武功秘籍也很感兴趣。欧阳锋是何等自负之人,这些都可以从侧面说明岳飞的武功非常强。


《连城诀》中也有记载:花铁干一掌得手,第二掌跟着又至。他虽以“中平枪”驰名武林,号称“中平无敌”,但拳脚功夫也甚了得,这时把一路“岳家散手”使将出来,掌影飘飘,左一掌,右一掌,十掌中倒有四五掌打中了狄云。


再看《书剑恩仇录》:陈家洛忽地一个“倒辇猴”,拳法又变,顷刻之间,连使了武当长拳、三十六路大擒拿手、分筋错骨手、岳家散手四门拳法。


此外,还可以作为参照的是铁掌帮帮主裘千仞的师父、韩世忠部将上官剑南,一手将铁掌帮从一个小帮派发展成了威震江湖、能够与丐帮分庭抗礼的大帮,估计上官剑南的武功不会比裘千仞差,作为南宋第一战神岳飞的武功,应该也不会低于上官剑南。


有欧阳锋本人的评价,上官剑南的参照,加上花铁干、陈家洛的实战记录作为辅助,应当可以认定岳飞的武功非常高超,不会低于五绝的水准,但要说超过王重阳,目前来看也缺乏依据。


根据《说岳全传》的记载,岳飞的武功来自于周侗,而周侗还是卢俊义、林冲的老师,并且指点过武松。岳飞作为关门弟子,武功略高于卢俊义。《水浒》中卢俊义的武功被评价为“枪棒天下无对”,并且有足够的战例证明这个天下第一的水准,略高于鲁智深、武松、五虎。


岳飞(五绝)的武功,是梁山一流高手的上限。


3、鲁智深接近五绝


鲁智深的“疯魔杖法”,简长老在射雕里面用过,被武功还未大成的黄蓉十余个回合打得没有还手之力。但是《书剑恩仇录》陈家洛闯南少林时有记载:陈家洛知道这疯魔杖法猛如疯虎,骤若天魔,杖法脱胎于少林寺紧罗那王所传的一百单八路棍法,又摘取大小“夜叉棍”、“取经棍法”等精华,端的厉害——少林武藏天下第一,却偏偏以来自五台山的“鲁智深”来命名这套武功,足以说明鲁智深在佛门的地位非常高。


《水浒传》里面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把一群和尚打的到处逃窜,还一膀子把山上亭子扇塌了半边。水浒和天龙相隔不过30年,而天龙时期的五台山在武林也是顶级水平:玄慈朗声向本寺僧众说道“这位是【五台山清凉寺方丈神山上人】,大家参见了。”众僧听了,心中都是一凛。众僧大都知道神山上人在武林中威名极盛,与玄慈大师并称“降龙”“伏虎”两罗汉,以武功而论,【据说神山上人还在玄慈方丈之上】。


五台山方丈的武功至少相当于玄慈,鲁智深见了方丈还是非常尊敬的,方丈对鲁智深也很放任,可以从侧面佐证鲁智深的武功很高。


再考虑到前面武松明显高于玄难,鲁智深如果放在天龙至少也是少林玄字辈中的顶尖水平,如果放在射雕则接近五绝。只能说简长老没有学好疯魔杖法,类似于郭靖和大小武。


另外一个参考是方腊作为明教首任教主,武功应该不会太弱,但却被鲁智深一禅杖打翻,不知道是心理因素还是练乾坤大挪移的时候乱了真气。方腊手下大将非常厉害,石宝相当于关胜、邓元觉相当于鲁智深,方杰和杜微一起杀了秦明,相比于《倚天》中二使、四法王,只高不低。


4、结论


金庸对于《水浒传》的武学显然是认可并且将其传承的。除了岳家散手和鲁智深疯魔杖法之外,《射雕》的主角郭靖是梁山郭盛的传人,曲三说郭啸天“使的是家传戟法,只不过变长为短、化单成双”,更适合在江湖上作战。此外,练过燕青拳的梁子翁在射雕中也是全真七子级别。


总的来说,《水浒》时期的武学水平可能略低于《射雕》时期,但最多也只是略低,差距并不大。当时天下第一的卢俊义放到射雕时期也能够达到或者至少接近于五绝水平,鲁智深、武松、五虎的武功以此为基准,可能相当于裘千仞的水平,下限至少也比丘处机高。



更多相关回答:

金庸的巅峰之作是哪一部作品?

一个普通青年人在金庸世界里该加入何门派,才能很快有头有脸?

为什么江南七怪武功不怎么高可名气这么大?

金庸先生走了,但武侠不会死

六脉神剑和一阳指有什么区别?

金庸为何把朱长龄武烈等写的如此不堪?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大刀与日军刺刀在实战中谁占上风?

宋江和刘备相比如何?

宋江只不过是一个小县城的小吏,为什么那么多人认识他并崇拜他?

《水浒传》中晁盖的死,为什么如此蹊跷?


(以上内容同时发布于微信公众号“直说”,欢迎关注,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


user avatar   zhou-zhi-6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次舆论的重点在于警察到底是多久赶到的。

没拜码头,收保护费,打砸门面这种原因我们都知道,也不怕;

但是公权力私用或者黑白勾结这种事,就会让人非常害怕;

如果西安公权力真的黑白勾结,还睁眼说瞎话,那就需要处理整顿了。

我朝的治安也不是一直这么好的,人民也不是软弱无比的,60年代西安打的也很凶的。难不成西安各公司以后都要雇佣保安公司保护经营?

这次出警距离1公里,走路10分钟都到了,所以就坐等这次真实的出警时间是多少了。





     

相关话题

  西游记的最后结局是什么? 
  西游记中为何杀妖大部分都是猴哥出手,八戒沙僧为何看起来那么菜,至少电视上演的他俩很菜? 
  西游记的最后结局是什么? 
  从现实社会的角度来看,你认为你最像《西游记》中的哪个角色?有何优势及劣势? 
  《西游记》中,唐僧为何屡次偏向猪八戒? 
  《大圣归来》的成功是由于西游记这个概念吗? 
  请问斗战胜佛和齐天大圣在两个体系里分别是什么级别?哪个更高? 
  《西游记》里的九头虫是什么来历? 
  老沙都剃了,猪头没多少毛不用剃,孙悟空为什么不剃度? 
  红孩儿是太上老君的儿子吗? 

前一个讨论
法国文学和俄国文学哪个历史地位更高?
下一个讨论
梅西过人的技术特点有哪些?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