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也不给你说啊,怕你拆借钱。
“哥,弟遇到难处了,借多少多少万迈过这个坎,利息多少多少个点……”之后一通保证,一通重温兄弟情。
借不借?借多少?都是难题。
关键是,
这些给我称兄道弟的也就一半能按时按利还钱,
一半的一半要拖个一两年,最后勉勉强强回个本,
剩下的呢?左顾言它,哭穷,装傻充愣,死赖不还,杳无音讯……全都有啊!搞得现在见借钱就怕,钱没了,情义也跟着没了,那种滋味真苦!
朋友或生意伙伴之间,说钱好挣,一种是我身家一亿对面八亿,我要自夸撑门面,另外一种是我想套他!
如果是没我有钱的,那一定是怎么难怎么说,差距越大说的越多越狠,最后“勉为其难”帮衬一下,对面也更领情不是?
什么叫生意?
生意就是利用信息差赚钱
知道这个自然会知道为什么很多人都说越来越难做
实际上无论是何时,都会有很多人说越来越难做
因为信息差在大部分时间都是越来越少
举个例子
淘宝上不让卖狗肉
卖狗肉的淘宝店都被举报关闭了
我用香肉的名号接着卖狗肉,在举报人还没看明白,购买人懂的时候就可以赚一份钱
然后举报人群也明白了,我卖不了狗肉了
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再举个例子
我研究出来怎么提高写作成绩
我和我的同行形成了信息差
我在赚钱的同时又不断研发出来怎么提高阅读理解成绩,然后提高单词学习效率
信息差越来越大,我的利润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好做
大部分人赚钱都是因为巧合
他因为在某个位置,所以自然形成了信息差,然后赚钱了,做老板了
少数人是靠自己创造出来的信息差
他们的赚钱是必然,区别在于早晚
当你周围的人都说生意越来越难做的时候
这说明你周围有很多风口上的猪或者骗子
多跟能创造信息差的人一起玩
少跟骗子和猪玩
我身边几乎所有小老板,这几年收入现金流都下滑严重。
1 当年从没意识到自己赚了钱要分给员工。08年之前一年几百万的小老板,给员工一个月1000多工资,美名说大家都这个价。员工没钱消费,老板豪宅豪车的。注意这里说的是当年,不是现在。当年老班收入平均只有5%付了工资。现在很多都占60-70%了。
那你生产的东西(包括虚拟的)谁消费去?现在生意能好做吗?最近我亲戚让我接班他的公司,说的天花乱坠。我过几天想过去问下他,你把公司给我可以,你一个生产设备的公司你走了换我没事,但生产人员都老了,没人生产了你给我卖啥?他从没觉得员工才是企业的灵魂,真以为换个老板就可以了。
2 生产过剩。举例本来一个行业一个城市20家左右就够了,结果有22000家。每家的成本大头都在雇佣销售,打压价格上。
3 基建放缓。之前赚到钱的人主要赚的都是大基建的钱。到处都是工地,不管建什么,涉及的工程一大把。现在基建越来越少,有也感觉是为了推动gdp强行上马的。这几年为了强推基建保经济,大把的钱砸到了农村,问题是砸到农村一个响都看不到,100%全赔了。
按理说基建完了确实应该经济转型消费。可就我国连非洲印度都不如的老百姓消费能力,我呵呵了。
咦,突然发现这不是教科书的美国1929?
现在而今眼目下,
只有两元店和奢侈品店的生意好做。
我们尝试从宏观资源配置的角度上来理解这个事情,或者钱在谁手里能更高的促进经济发展,我们经济体的宏观资源配置上层构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下层的经济状况和发展。
我们经济体的特点是集中资源重点推进,从发展角度来看,工业化早期国家基本都是这样的模式,国家主导的工业化,且促进生产效率极高,之后私有化改革遍布全球,这都是后话了。问题发展初期,钱从哪里来呢?我们可以回顾下早期工业化国家的发家史,都是血淋淋的,要么对内兼并土地资源,要么对外扩张殖民,当年的大英帝国版图遍布全球,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日不落,殖民、抢占市场,实在不行就输出鸦片,当然对外扩张依赖工业化基础,工业化下钢铁、煤炭、武器等人均产出对于传统农业社会是数量级的碾压,殖民扩张积累资本反过来又促进工业化进程,人才、劳动力又纷纷流入参与研发和生产,加速工业化进程,而且这种基本都是国家布局,统筹规划,效率也并不低。
到了20世界中后期,这种殖民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的成本越来越高,当然老牌工业化国家已经完成了最艰难的原始积累,即便战败国仍然有侵略时期的工业化遗产,科学技术这东西复制成本低,但问题是还没有工业化的国家怎么办?一穷二白怎么追赶老牌工业化国家,对外侵略?基本不可能,不被侵略就不错了。那么能做的必然是对内筹集发展资金,这就回到了起初的问题,钱在谁手里能更好的促进经济发展。我国的策略就是工农业剪刀差,通过农业来补贴工业,加速各行各业的工业化水平,尤其是民用行业,发展中国资源就这么多,甚至把军用投入在几十年内压缩到极限,记得小时候课本的统计数据,我国农业人口9亿,公粮也交到了2000年以后,这也是先富起来的人不能忘记还没富起来农民群体的原因。回归正题,这个阶段的宏观资源配置是把农民手中的钱转移到工业上面,工业化又通过科技力量反哺农业生产,比如小时候用骡子犁地、打小麦没有几年都换成了手扶拖拉机改的工具,而且更替的周期特别短,没过几年就有了大型收割机,这对于农业生产可是成几十倍上百倍的效率提升。只有生产上来了,大家才有可能增加消费,客观提升生活质量。历史也证明了这个阶段让绝大部分人收益,钱在工业手里更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农民也因为工业化和耕种工具的革新而得到了反哺,持续了几十年的增长。
极高的经济增速,劳动力红利得到了释放,产出快速增加,这时就遇到了另外一个问题,穷的时候没商品可以消耗,但逐渐的产出增速过大时消费能力又跟不上了,这几乎是所有工业化国家都会遇到的问题,产能过剩,如果只依赖国内消费能力,消费活动限制生产活动,经济增速很难长期维持高增长。这时又有了另外一个机遇,国际资本和需求市场需要廉价劳动力和社会成本较低的地区,又兼顾一定的工业化产业基础,放眼世界,没有比我国更合适的了,所以中国加入WTO是多方受益的结果,我国产出规模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受到了抑制,有了国际需求就有了产能的进一步扩大,发达国家需要有人来干高污染、高强度、低附加值的工作,自己还能享受到非常廉价的商品,而且这个廉价劳动力市场大到离谱,何乐而不为呢呢?双方一拍即合,我国搭上了全球经济的列车,多年的经济增长又得到了延续,西方国家又获得了廉价产能。这个时期的宏观资源配置表现在对出口导向的扶持,比如外资的投资优待,出口的税率优待,人民币的稳定等等,一批人交的税少意味着另一批人交的税多,把一些钱放在出口的产业上对于经济持续增长更好一些。
你会发现,改开至今只要赶上了国家宏观资源配置利好的方向,多数人都能赚到钱,享受到发展的红利,并且在不那么损人利己的情况下完成。但接下来的故事就很难协调多方的利益,刺激经济增长的成本也将越来越高,经济增速和经济发展逐渐出现了差异,经济增速更加在意GDP指标,而经济发展则是经济体生产和消耗的规模。如果仅仅看GDP指标,那么通过刺激性的货币政策就可以立杆见影,热钱越多,市场越活越,就和打了兴奋剂一样,本篇文章更加关注钱的流向,总体来说是一个居民储蓄和加杠杆流向地方和金融体系的过程,地方是房地产相关的明面和隐形税,金融体系是扩展性货币政策所产生的利息。数据支撑的话也很容易找,08年至今货币供应量从40万亿,增加到了231万亿,190多万亿的增量在十几年被放出来,所谓的放水就是刺激信贷规模,借的越多,货币供应量越大,加上发展中国家的普遍高利率,肥了多少金融机构。其次,地方去年卖地收入8.4万亿,注意只是一年的量,并且土拍还没有减速的迹象,这些钱是居民储蓄交的吗?不全是,很大一部分来源于银行的房贷,尤其是刚需群体,土地出让金本质上是税收,也就是居民部门是借钱交税,在加上不管是谁借钱,大概率最终要消费者和普通居民部门承担债务的转移,扩张性货币政策所产生的利息还是居民部门的压力。
最终在宏观资源配置中,钱从居民部门流向了特定方向,当然也有很多钱用在了利好民生的上面,比如基础设施、教育医疗资源的投入,从数据上也刺激了经济增长,又续上了十几年的高增长。但为什么生意难做了?居民部门的钱就这么多,宏观上吸收的越多,留给居民部门的可支配收入越少,尤其是需要购房的刚需家庭,往往背负沉重的负债压力,并且越往后,负债压力越大,比如房地产投资并不会为市场额外的创造商品,是后来者用更高的债务置换前面人的收益。结果是债务积累越大,利息压力越大,利息规模越大,债务压力更大,形成了很难转出的债务陷阱。回归正题,宏观资源配置刺激经济增长转移了居民部门的储蓄和负债,经济发展缺少了非常重要的环节:消费。大家加班越来越多,产出增加,但由于债务转移和资产垄断性,消费能力跟不上经济增长,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没有了消费能力生意只会越来越难做,身边人的负债规模和意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加且没有减速的迹象。
最后,增量做不动,资本纷纷都开始尽可能的切蛋糕,且吃相越来越难看,垄断的、卖数据的、庞氏融资的越来越多,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居民手里钱被过度挖掘,钢筋水泥混凝土能创造出来的价值非常有限,但居民手里只有这个以及越来越高的负债。只能说今年还是好的,产能过剩非常依赖国际需求,国际供给市场我们独树一支,生产活动迅速从疫情的冲击中走出来,提供最稳定的产能供给,给经济体一定的稳定窗口期,以此来啃最硬的骨头,出口导向转向内循环,教育改革上的大刀阔斧,医疗资源的降成本,房地产债务支撑模式的限制,都是在努力让居民部门降低支出,挤出一些消费能力,经济体不管数据多好看,生产和消费是经济体发展最重要的支撑,既要能生产,也应该能消费,历史的客观性让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只能选择转移一些人手里的有限资源,投入到更有利经济发展的地方,但过度的转移居民手里的钱,再附加上沉重的债务和利息压力,房地产只是这个转移过程的工具,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就会出现背离,还是很期待国际供给市场未恢复的宝贵窗口期内,能啃掉几块限制经济真正有序发展的硬骨头。
ps:说来也好玩,小区群里有一个人,以前是做生意的,生意越来越难做,现在已经是到处投资房子,谁要敢在群里发一些不利好房地产的信息,一定是第一时间出来反驳,甚至嘲讽,要有利好的消息第一时间来转发,谁要敢低价挂房一定拉出来公审,看来投资的房子还不少,毕竟控控盘,动动嘴就能做到赚钱,谁还去踏踏实实的干实业呢?
相关文章推荐:王克丹:限制经济增长的硬骨头
一大早是熬粥(尤其是为了保证营养丰富而材料五花八门的粥)省事省时间,还是煮鸡蛋,冲奶粉(或订鲜奶配送),用现成的材料(成品面包片,即食香肠)夹三明治省事省时间?
看了很多回答,笑得肚子疼,其实漫威黑点主要集中在妇联,什么瓦坎达振金西瓜刀烧火棍,全场掉线的美军和全场在线的NYPD,超英反派全员蜜汁战力波动,等等,其实就是这种合集电影的通病,就是非要把设定不同的几个世界凑到一部电影里演大戏,必然会出现的问题
妇联这是典型的关公战秦琼,美队是生化加强人,他能打的反派也只能是冬兵红骷髅这种加强版或改造版人类,连钢铁侠这种时间线世界观跟美队差不多的,里面的反派比如邪恶钢铁人和失控战争机器之类的,美队都对付不了,为了把他俩凑一个team打共同boss,要么削钢铁侠,要么加强美队,然后鹰眼寡妇这类跟美队差不多水平,绿巨人是美队加强版,可以手撕坦克,到没啥问题,然后蚁人出现,把科技背景下的穿越时空量子玄学概念带进来了,这时候钢铁侠的科技就不够用了,于是只能把蚁人的地毯民科也加进电影,因为哪怕是灭霸银护位面的科技设定也搞不定蚁人位面的民科,接着看女巫。。。其实和法师可以合在一起,已经引入了魔法的设定,魔法,最大的特征就是不科学,什么瞬间转移、预测未来、隔空移物等等,想跟美队钢铁侠蚁人这帮打起来就是导弹机枪大爆炸的英雄一起搞,那就只能给反派也加点魔幻魔法的能力,不然根本不够打,没有还手之力
在接着,银河护卫队也来了,他们的科技设定,属于未来派,是宇宙战舰满天飞、激光飞舞、星际旅行说走就走的位面,好吧,反派不仅要有魔法能力,还得在科技上赶上星际旅行这级别的,一下子又甩开了钢铁侠这类的,没办法,只能削boss,设定成反派可以星际旅行,但攻击手段的科技含量依然属于钢铁侠位面的,再再再接着,雷神也要进来,这下,连神话传说都出现了,神话传说什么特点,就是比魔法更加不科学,肉身傲游太空、锤子打雷、恒星打铁这种设定已经是玄幻了。。。。
于是,能有资格被这个阵容打的反派,就变成了灭霸,表现为肉体单挑绿巨人加美队加寡妇等等,科技方面带着宇宙战舰能屠了半个银河系,魔法方面则套了个手套代不同石头就能有不同属性的bug,打对应的英雄一定会使用对应的手段,考试绝不超纲
直到惊奇队长也掺和进来了。。。其实我觉得干脆把惊奇队长黑化一下做反派好像更合适?!
中途岛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