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大多数大夫阅片能力极差,没有报告就抓瞎的不在少数,尤其是很多青年大夫。临床上完全指望影像科大夫报告,有时候是会耽误病人的。
这不是在批评青年大夫,也不是倚老卖老,造成这样的局面,是现在的培养机制和学科细分造成的。
不少大型医院阅片室乌压压一片人,全都是年轻面孔,他们也需要学习,他们也有经验不足,全部仰仗他们的报告,你放心不放心?
我每周出门诊阅片都会发现若干报告上没报的东西,如果我看的不细致,或者换个不会看的大夫,病人是不是就倒霉了?
上世纪我在读博之前,彼时学科划分没有如今这么细,我的老师、前辈们,那一代人几乎个个都是全能型人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全都拿得下。
彼时的我非常幸运,都是在这些大师的身边学习,我们是在亲眼看他们手术、亲耳听他们教授,其他人只能拜读他们写的教材。他们是我们这一代大夫的追赶目标,以得到前辈和老师一句“漂亮”为荣。
我们这一代耳鼻喉科大夫有了更好的硬件器械条件,学习和追赶了大半职业生涯,仍然有很多前辈的个人成就超越不了。
而现在青年大夫面对的呢?不少单位学科划分极其细致,耳科大夫只干耳科,鼻科大夫只干鼻子。咽喉、头颈一窍不通的耳鼻喉科大夫大有人在。
一部分大夫自己不够努力,在科室里混日子,一部分是某些单位也给不了青年大夫机会。
你说科室里的前辈和同僚都没有几个阅片能行的,都是靠报告才能干活,你让青年大夫怎么在临床工作中进步呢?
我常和学生和我们的青年大夫讲:
你们要争气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通通拿下来,要不然我老了可不敢找你们看病啊。
这是期望更是担忧。
假设没有影像科医生。
急诊送来一个大腿骨折的病人,从头到尾扫了个CT。
急诊大夫听院前急救说是股骨骨折,
查体也是股骨骨折,
CT一看果然是股骨骨折。
股骨骨折出血可是要命的,叫骨科。
骨科大夫已经几天没病人了,一听说股骨骨折,
马上叫器械商提着髓内钉钢板就位。
直接推进手术室,打了个漂亮的髓内钉,连新来的护士都忍不住鼓掌。
结果第二天,病人无了。
因为大脑的片状出血,急诊没看,骨科更不会看。
因为脾蒂有撕裂,急诊没看,骨科更不会看。
因为结肠有破损,急诊没看,骨科更不会看。
而如果有一个人,
不受现场影响,不被功利左右,
在一个安静的地方,
从头到尾仔细寻找任何一处危险,
把可能导致患者不良后果的问题全部用文字表达出来。
才是对医疗最大的保障。
现在医生分科太细了,
骨科会看骨折,不一定会看胃肠。
神外会看颅内,不一定会看腺体。
普外能看整个腹腔,却可能忽视颅内一个小小的出血灶。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
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
一个人,是活不成一支军队的。
有一种医生,一会儿会看片子一会儿不会看片子。只要你不问他会不会看片子,你就不知道他到底会不会看片子。
这种医生广泛分布在各大基层医院,尤以急诊与全科为甚。
他们经常会类似这么说:“这个ct片子我看看应该没啥事,但是你这么不舒服,不放心的话还是等一下ct正式报告吧。”
也会这么说:“这个片子我看问题是有的,不过要不要做手术还是让**主任看看才放心。”
甚至会这么说:“你这根骨头确实是断了,不拍片也知道,骨头都还在现场车上挂着呢。但是要怎么手术你得问骨科医生,我内科医生真不懂。”
这些还都是容易看得懂的片子,遇到难的片子,这批医生普遍是:“我看不懂,等读片的报告吧。”或者“我不懂,我叫专科来看看吧。”
门诊医生都看得懂片子。
这句话是卷门诊医生还是卷放射科医生?
难不成是要把所有医生在出门诊前或开通门诊权限前统一抓去放射科进修三五年?
那下一个问题大概就是“门诊医生都看得懂病理切片,病理科医生的意义何在?”
我曾经在的地方就要求门诊医生自己看片子
作为呼吸科医生,
一个CT片子,我能看出来纵隔淋巴结、肺门淋巴结有没有肿大,肺上有没有炎症、结节,有的话位于哪个肺段。
我也能看出来胸膜有没有增厚,肋骨有没有骨折。
但是我们对心血管的问题就不会那么敏感(能看出来部分,但不全)。
而专业影像科医生会比我们看得更多。
另外影像科医生的角度和临床医生的角度不完全一样,其实是一个互为补充的角度
我们也会打电话和影像科争论报告内容的合理性,基本各有胜负。
所以,从我的角度上看
我曾经作为病人去某医院看病时,吐槽不能提前看到片子。
当地的门诊医生说的是,急什么,最终你还不是要影像科出报告。
我表示我当然是自己会看了,得到了他的一顿点赞。
你觉得拍片子不要人的吗?
你门诊医生会不会看有什么关系?
你主管医生会不会看有什么关系?
你专家教授会不会看有什么关系?
难道,
这些人会给你拍片子吗?
这些人会给你出报告吗?
这些人哪个科的都会看吗?
这些人什么姿势都懂吗?
大多数会看报告就行,个别太过专科的东西可能得兄弟姐妹们一起互相探讨才行,拍片其实也是个复杂且烦劳的技术活。
你说影像科的兄弟姐妹有什么意义?
他们就是比其他科室的看片更专业,每天过成百上千的片,什么姿势他们不懂?
阅片千万的他们,就是比其他科室客观冷静,心无杂念的分析你的长短深浅。
他们也很辛苦的哇,顶着辐射挣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
什么叫“医学影像生意义何在?”
不要挑事,
辅助科室和临床一线的医生都是健康战线上必不可少的一环,谁要在那搞分裂搞阴谋搞心态,必将受到全体医护人员的一致抵抗,任何破坏临床各科室团结的行径都会以失败告终。
当年98大洪水后,中央整治围湖造田,开展了退田还湖运动。小小年纪的我,也从媒体上知道了湖泊对洪水的调蓄作用。
23年后,我看到这个这个问题,想到了被填的西流湖,想到枉死的几十条人命,无语凝噎。
大城市地面普遍硬化,降雨无从下渗,大量汇集后,往往形成洪涝灾害。所以,城市里多修点湖泊湿地,不光是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对解决城市雨后洪涝灾害,有巨大的作用。
随手一搜人工湖,看看各大城市在这方面的作为。
这是2005年的新闻,里面写到:“白海面不但调节流溪河的洪峰,为石井河以及其他分支河涌、均和涌、环蟯河、海口涌等换水,最终实现洪水资源化。”广州毕竟改革开放早,思路清晰正确。
这是2017年的新闻,经历了2012年广渠门淹死人的事件,帝都修建了大量人工湖,“涝时可蓄水,雨过能排洪”的人工湖已有32个,星星点点散落京城大地。”并且,效果显著:”去年,北京市又一次经历了暴雨考验,房山区平均降雨量达到225.2毫米,大石河最高流量也达到了惊人的每秒1080立方米。汹涌而来的洪水温顺地汇入小湖中歇了歇脚,再加上河道足够宽阔,行洪能力提升,因此没有再发生漫溢。“
而郑州,作为一个北方城市,郑州本身缺少湖泊,属于先天禀赋不足。而郑州现在也并没有多少人工湖,当然算是后天也不够努力。以至面对这次暴雨,只能坐视洪水涌入地铁,灌入隧道,而无能为力。
暴雨难免,但灾难本可以不必这么严重。
逝者已矣,希望他们的死,能够让活着的人可以更好的活。
郑州需要的是向北京学习,科学规划,系统的建设更多“涝时可蓄水,雨过能排洪”的人工湖。
那样,当下次暴雨来临时,雨声不必再夹杂着求救声,雨水也不会满含着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