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在《物种起源》里的观点是在大自然面前,万物没有优劣之分。
“物竞天择”不等于“弱肉强食”。最初达尔文也是对物种持等级观念。直到对一种极为常见的生物进行深入观察后,他摒弃了这一想法。
从1846年开始,他花了整整8年的时间专注于对藤壶的研究。这种甲壳纲动物的捕食动作如张开羽翼般轻盈优美,由于每年只制造一次卵子,藤壶的雄性生殖器是身体的数倍长,能精准地跨越4~5个藤壶的距离进行交配。
达尔文震惊于简单生物背后的复杂性。在早期发表的对藤壶的研究报告中,他不止一次地提到“我们必须抛弃那些高等动物或低等动物的念头”,因为“那些"低等动物"往往非常复杂,它们为适应环境所作出的努力简直令人着迷”。[1]
这就回答了你最后的问题:鲱鱼群,沙丁鱼群,它们存在的意义难道就是吃和被吃吗?
生物的存在并没有其特定的意义,而意义是人所赋予它们的。
所有的生物都和我们共享同一个地球,并不是为了某种“意义”而存在的,大家都有生存的权利。
对于第二个问题,“拿鲨鱼在整个海洋生态链的地位作推论,至少绝大多数的海洋生物在它们面前都是炮灰,鲨鱼们在千百万年或更久以来的进化路线是否就天生决定了整个鲨鱼族群可以凭借更出色的身体性能和狩猎直觉达到利用相对更少的精力和运气来保证整个族群的延续几率增大。”
就用题主举例的鲨鱼和沙丁鱼来说吧,“适者生存”不代表“强者生存”,而所谓的强与弱是相对的。 沙丁鱼处于食物链底层,它们在鲨鱼面前就是“炮灰”,所以我们看到的鲨鱼活得更好了吗?
从现实中看好像并非如此,多种鲨鱼濒危,而沙丁鱼一直活得好好的。
因为很多人认为鲨鱼是强者而沙丁鱼是弱者,但是从生育能力上来说,沙丁鱼比鲨鱼强多了。所以我们看到的就是鲨鱼活的反而没沙丁鱼好。而所谓的优和劣是相对的。
而对于第一个问题“譬如拿座头鲸和长须鲸作比较,同属鲸类,前者块头大但速度慢,后者却凭借更优越的流线型躯体兼具敏捷与重量,后者能够延续的几率是否就大于前者?”
这个也不一定,自然选择往往在碰运气,
恐龙可能因为环境的剧烈变化而灭绝,从此相对弱小的哺乳动物才有了繁荣起来的机会,不是么?
-
此外一提,由适者生存推导出弱肉强食,这个属于社会达尔文主义。达尔文本人是明确反对将其学说应用在人类社会的。他认为人类应该同情和救助弱者。同情和救助弱者是强者的表现,是人类社会进步和文明的象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