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7日,神舟12号发射,中国正式进入崭新的空间站时代。6月18日,三名入住的航天员,便立即开始在空间站里安装Wi-Fi设备。
====以下是不正经科普时刻====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我们不可能永远待在摇篮里。”
这是航天先驱齐奥尔科夫斯基的一句名言,激励了无数人对航天的想象。
但生活在100年前的他并没有想到,时至今日,人类还是选择优先待在摇篮里,原因很简单:这里有Wi-Fi!
为什么地球是最好的行星?(图源:tenor)
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成很多等级,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Wi-Fi已经成为了人类最基本的需求。
Wi-Fi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所以航天员也要第一时间安装Wi-Fi。
====以下是正经科普时刻====
安装Wi-Fi确实有非常大的必要性,毕竟它的传输速度能极大方便空间站里的数据传递,对于航天员的工作、科研和生活都有极大的便利,也方便与地面的天地数据交互,意义很大,确实应该尽早安装。
作为人类的基本需求,相信很多人对Wi-Fi的使用原理很熟悉了:它本身只是个传递工具,覆盖较小的区域,为连接的设备快速传递数据。但Wi-Fi背后需要地面信号基站、光纤网络、通信网络和最近特别火爆的星链类低轨卫星星座等支持。
只靠一个Wi-Fi设备,就好比没有主机的电脑显示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所以天宫能安装Wi-Fi,本质上是背后必须有方法把天地的信号通路给建好了,成为沟通天与地的烽火台。
天宫距离地球表面约400千米,每秒钟飞行7700米,采用绝大部分用户使用的传统基站、网线、光纤方式毫无疑问是不可能的。低轨卫星网络也无法提供有效服务,因为大家飞得都很低,都在几百千米高,不同轨道的话相对速度很快,几乎没法用。即便我们有很多地面基站,也有远望航天测量船,但显然不可能全球覆盖。
只有一个办法:把烽火台建的高一些。
这就需要涉及地球上一条最神奇的卫星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它位于地球赤道上空35786千米,在这个轨道上卫星绕地球运行一周的时间恰好与地球自转完全相同,等于卫星覆盖的用户在和它完全同步运动。所以用户看起来,会觉得卫星从来没有动过,“静止”了!
而且这卫星的轨道非常高,远大于地球半径(6378千米),对地球的覆盖范围也很大。仅需要在不同经度的赤道上空布置3颗卫星,就能实现对地球全天候全天时的通信覆盖。
此时,飞行高度仅400千米的天宫想用的话,显然也没有问题。
中国的这一套系统,就是天链。这个名字太浪漫太酷了,链接天地,是一套中继卫星通信系统。
天链一号艺术效果图(图源:新华网)
天链一号的建立历史如下:
天链一号01星:2008年4月25日发射
天链一号02星:2011年7月11日发射
天链一号03星:2012年7月25日发射
天链一号04星:2016年11月22日发射,参与组网并备份替换天链01星。
所以事实上我们自2012年起就能实现覆盖全球的中继卫星通信,从运营的能力和覆盖范围而言目前基本是中国和美国最强,能实现为低轨航天器全球无缝链接通信。我做了一个图,显示早期天链一号的三颗卫星分别在非洲、印度洋、太平洋上空,能保证系统覆盖范围。
2019年3月31日,我国发射了新一代天链二号01星。它在任务规划、系统管理、业务运行上相比前一代系统取得了显著进步,数据传输速率和多目标服务能力也有较大提升,将对提高中低轨卫星、载人航天器信息回传时效性、在轨运行安全性和任务实施灵活性发挥更加重要作用。
一句话:大大加强了我国中继卫星系统的通信水平。
天链发挥的作用早在此前的载人航天任务中就非常显著了。
2003年,杨利伟进入太空时,必须依靠仅有的飞过中国上空时间抓紧与地面通信,无论是与国防部长的通话、还是与家人的通话,都必须抓住时间窗口,且只能持续5分钟左右,
跟孩子见面,家人眼泪巴巴的,确实很担心啊
但是到了天链之后,2013年6月20日的神舟10号上,王亚平给全国中小学生通过央视直播的方式,进行了长达51分钟的太空授课,期间飞船围绕地球飞了大半圈,超过20000千米!
而到了2016年11月的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任务时,景海鹏与陈冬天天在任务的33天时间里,天天可以看《新闻联播》(注意下图右上角的logo,天链!)。
不仅如此,天链的应用范围也在逐渐增大,比如在我国最近几次的火箭发射过程中,就已经可以通过天链卫星向火箭及航天器发出指令,航天测控的工作量和难度减了不少。
所以,最新的天宫空间站当然可以用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强大的天链系统,可以想象,在天链的支持下,不仅航天员会有更方便的工作环境、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和家庭互动等,我们也有更多机会跟他们互动,科学家们也会获得更大量、更及时的科研数据,大家都开心。
天链很香,但显然,天链并不简单,要不就不会世界范围内只有两三个玩家弄得出来了,这背后是航天人了不起的贡献。
否。原理上空间站和地面直接通讯是可以的,但实际上行不通。原因是空间站绕地球转得飞快,一个地面站1天有个30分钟能和高度500公里的卫星建立通讯联系就不错了,轨道覆盖率低达3%。
也就是说,轨道高度300公里以上的卫星要实现地面的实时通讯 ,沿着地面要放100多个地面站,这对单个国家来说是难以完成的任务。
正确。正是由于空间站和地面直接通讯问题多多,所以一般来说在36000公里高度的同步轨道部署中继卫星是王道。开局一颗星,覆盖达50%。中局三颗星,覆盖保证100%,不放心再来一颗04星,这个塔绝对是稳如泰山。没错,我说的就是中国部署的天链01、天链02、天链03和天链04星。
实在没有官方数据。开局没数据,答案只能猜。想当年天宫二号里面景海鹏他们两个航天员,可以在线看电视,在线看新闻联播,收发邮件,弄弄空天视频通话,收发照片都行。最猛的操作是王亚平太空在线授课,视频流的话2Mbps应该还是有的。
最高速度我们可以参考2002年9月日本发射的中继卫星“回声”号,它的中继速度是240MB/S,2006年发射的“大地”号遥感卫星传输速度达近300MB/S,天链2号速度估计也差不多。
至于同步通讯卫星和地面的话,专用的转发器即使用慢点的KU波段,如果不分开租用信道的话,GB一级的速度还是可以达到的。飞机上网慢个人觉得还是费用问题,土豪空间站可以多租带宽、租满带宽,甚至包养整个中继星,有钱就是这么豪横!
应该先设定好波段,然后确定几颗中继卫星的位置并将天线对准它们。(无资料,不确定,要请专家指正)
然后应该舱内应该有一个已经安装好的网关,一边是连接卫星的广域网卡,一边转成无线信号,形成热点供舱内设备使用。各舱的信号覆盖应该在地面全部调试好了,到处满格信号。
个人觉得宇航员应该是在对接中继卫星并且调一些参数。
1秒钟下载完欢乐斗地主的,100MB/秒。
1秒钟下载完成英魂之刃的,1.5GB/秒。
1秒钟下载完成王者荣耀的,2GB/秒。
不知道效果如何,坦率的说,挺难的。如果真出来了,我打算支持一台,和爱国无关,纯粹的护犊子心理。当然这个行为跟华为无关,只是我个人这么想,华为当然也不在乎我怎么想,自己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改革开放这么些年,能在国际市场叱咤风云就这么几个,我觉得华为做的挺好,就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