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成年独立后,父母家还是自己的家吗? 第1页

  

user avatar   shen-yi-sheng-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说结论:如果你对“家”的定义仅仅是指的物理层面的意义,那当然可以说这个家你可以随时回去,你永远是这个家的一部分,你可以回到家中找回童年的回忆,父母可能还会希望你“常回家看看”。

但如果你把“家”定义为我可以无休止地依赖,即使成年后,你在人格上依然要依附于这个“家”,恐怕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新家庭与原生家庭边界不清,比如家庭中的核心关系不明确等。这个意义上来说,父母家就不能再是你的家了。

以下是关于原生家庭与新家庭的一些思考:

1、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成家后应该做到夫妻之间相互依靠,不需要事事去找父母解决。

夫妻关系是每一个家庭的核心,如果这个关系被任何一种其他关系僭越,都会造成家庭问题。

一位女性来访者吐槽她丈夫,“他什么都听他妈妈的,只要是他妈说的,我们就必须遵照执行”,丈夫甚至不惜用“不听话就是不孝顺”的逻辑来指责自己,这让她感到痛苦不已。“妈宝男”就是母子关系超越了夫妻关系。

另一位女性来访者哭诉丈夫要跟她离婚,询问后才得知这么多年来丈夫一直在帮衬着娘家弟弟,利用自己关系帮忙找工作,弟弟结婚时帮忙出彩礼钱,但丈夫提出离婚让她难以接受。伏弟魔”就是妻子与弟弟的关系超越了夫妻关系。

这两种还是比较容易识别的,毕竟网上还流传着“嫁人不嫁妈宝男,娶妻不娶扶弟魔”的说法来提醒人们。还有下面一种在中国的家庭中更为普遍,但更加隐匿。

一个要中考的孩子感到压力很大,每次考试失利都会感觉对不起妈妈,在了解他的家庭后发现,他父母在谈恋爱和没孩子的时候感情和睦、如胶似漆,自从有了孩子,生活重心就转变为母子关系,妈妈会把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培养孩子身上,对丈夫关心减少甚至不闻不问。这就是“亲子关系”对“夫妻关系”的僭越。

曾奇峰曾形容说,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在有公婆、夫妻和孩子的“三世同堂”的家庭中,如果夫妻关系是家庭核心,拥有第一发言权,那么这个家庭就会稳如磐石。

2、努力平衡父母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让自己过度参与进来。

不少家庭处于这样的模式:妈妈相对强势,对孩子的教育尽心尽力,甚至采取高压政策,但孩子并不买账,对妈妈抱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妈妈一遍又一遍地督促孩子去学习,但常常收效甚微。从妈妈的角度来说,她们内心是委屈的——自己付出这么多,却得不到孩子的理解和尊重;而从孩子的角度,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来自妈妈的压力,自己不开心、不快乐,不是不想取得优异的成绩,而是状态不佳,根本学不进去。

视角再拉向父亲,他们似乎秉承了“好男不跟女斗”或“惹不起我还躲不起么”的原则,面对妻子的强势,他们已经放弃了争辩,要么以工作太忙为理由而推迟回家时间,要么宁愿在车库里抽烟、打游戏,也不愿早早回到家里。所以爸爸越来越像个局外人。在妻子眼中,丈夫是不负责任、不顾家,什么都指望不上。在孩子眼里,由于长期“认同”妈妈的做法,所以也不认可父亲。

孩子往往是家庭的重心,他们一旦因为各种原因厌学,家长是难以接受的,但如果医生只是把问题关注在了“孩子厌学”的问题上,那就忽略了家庭的力量。家庭里夫妻关系是核心,妈妈能听取爸爸的意见,爸爸也愿意参与到家庭的事务中来,夫妻俩对各种问题达成一致,平等、互助,问题才有可能得到解决。

3、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反思一下,你的早年是否被父母过度控制,也要反思一下,为人父母的你,是否也在用同样的方式控制孩子。

一个患有焦虑症的来访者谈到家庭,父母在她7岁时离异,在那之后一直跟随母亲生活,她深知母亲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才把她抚养成人,所以从小就很争气,从重点小学到重点高中,从优秀的大学再到留学国外,她成了周围人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但母亲对她的要求也一直没有放松过,在她回国工作后,母亲却要求女儿放弃恋情另谋佳婿,这让她彻底崩溃。

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从小就会变得很“懂事”,会体察“父亲”或“母亲”的情绪,做事说话谨小慎微,他们要更加努力的学习工作,才能得到家长的认可。不仅在家庭中,在外也会优先考虑他人的感受,而往往忽略自己。但Ta会变得不快乐,总是担心自己不够好,会被别人指责。但又无法从这个怪圈里跳脱出来。

另一方面,单亲妈妈或爸爸也会通过对孩子的控制来维系已经破碎的家庭,在孩子小时候,他们会要求孩子好好学习,不能做除学习以外的事情。到了孩子成年后会通过干预其婚姻来施展控制。等到孩子人到中年,有些家长还会通过“生病”来把孩子拴在身边。

相比于普通人群,来访者中父母离异的比例会更高。从家庭关系的视角来看,Ta不仅要承担起作为子女的责任和义务,而且也要承担起作为“配偶”的义务,但这原本不属于Ta。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到:父母角色的缺失,往往会让孩子变成父母来弥补这个缺失。这在本质上是为了拯救家庭关系。从这个层面上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反思一下,你的早年是否被父母过度控制,也要反思一下,为人父母的你,是否也在用同样的方式控制孩子。

4、不要与孩子过早地分离。

来访者中有一些年纪较小的患者,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到寄宿学校就读,父母的出发点可能是为了早点锻炼孩子的独立性,能够让他们更早地学习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但这里面也存在隐患,孩子过早地独立于父母,可能会让他们无法建立足够的亲密感和安全感。

与此相仿但更极端的案例是留守儿童,他们与父母过早地分离,会导致性格上的缺陷,比如人际关系敏感、无法建立亲密关系、自卑固执等等。(我们且不论留守儿童的父母可能是为了生计不得不这么选。)

安全感的建立有一个很重要的来源是母亲对孩子的爱,在一个人的早年注入到他的生命中。这种来自过去的爱,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内在禀赋。过早地剥夺了这样的禀赋,相当于剥夺了个人力量的源泉。如果这部分缺失了,后天不论怎样都难以弥补。[1]

5、随着孩子年纪增长,家长适当放手。

一个来访者向我倾诉,每当她听到别人的称赞会非常不自在,认为自己受之有愧,而且往往将成功归咎于客观因素甚至是运气。而当她听到别人的评价时,尤其是负面评价,她会一股脑地认为对方是在否认自己的能力,因此变得更加消沉、不自信。

谈到原生家庭,来访者表示妈妈性格强势,不论是学习、生活,甚至感情,都要干预,妈妈的关(kong)爱(zhi)持续了她整个学生时代,大学毕业后,她结婚生子,顺利工作,母亲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干涉自己,但在她心中却形成了一套评价标准(超我),时时刻刻在监视着她的一言一行。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足够好的母亲(good-enough mother),是指母亲在孩子的婴幼儿时期要表现得足够好(good),为孩子遮风挡雨,帮助孩子建立足够的安全感。随着孩子的成长,母亲要逐渐学会放手,让孩子能够独自面对和解决一些事情,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现,同样重要的是,在孩子不需要的时候,适时退开(enough)。如果妈妈一直处于good模式,就可能出现强势的母亲和懦弱的孩子。[2][1]


6、成年后,最重要的还是要保持独立,首先是经济独立,这是基础,否则一切都是空谈。然后是情感和人格独立,自己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而不是过度依赖父母给你的意见。最后是适度与父母保持沟通,多些耐心,如果他们如果仍然通过各种方式施展控制,要学着拒绝。

因为你才是你自己生活的主宰!

参考

  1. ^ a b https://zhuanlan.zhihu.com/p/369083911
  2. ^ https://zhuanlan.zhihu.com/p/122175593



  

相关话题

  为什么我老公投资(炒币)亏钱要怪我? 
  母亲离婚之后不再管我 现在我结婚了 她劝我不结婚不生孩子 怎么和她相处? 
  如何看待父母不停的催生孩子? 
  过年被亲戚朋友催婚如何机智的回答? 
  女朋友要买房才肯结婚,我要求她签份破产不离婚协议,过分吗? 
  以瘦为美的观念是社会对胖子施加的精神暴力吗? 
  为什么很多人啃老却没有羞耻感呢? 
  「知识经济」对于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持续,究竟是促进还是阻碍? 
  当你叫孩子的名字时,TA 会怎么回应你?有哪些温馨或有趣的视频瞬间? 
  我认为中国家庭里男性打女性的现象很普遍,这个想法错误吗? 

前一个讨论
头皮屑多到一挠就跟下雪一样,怎么办?
下一个讨论
晚上突然就失眠了,毫无理由,怎么办?





© 2024-11-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