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事情只听了一家之言,不方便对事件本身做评论,不过我从小农村长大,现在做蜂蜜也要和很多蜂农打交道,我就说说我经历过和了解到的事情吧,仅供参考。
先说我和农民的接触背景:我出生在四川省简阳市(出生时简阳属内江,后来划给资阳,前两天划给成都了……)下面的一个小村子,14岁之前一直生活在村子里。前年开始做蜂蜜,又开始和全国各地的蜂农打交道。
很多人对农民的印象是:淳朴
很多人对农民的印象是:贪财
其实绝大多数农民都非常非常非常的看重钱,但大多数情况下会表现得非常非常非常淳朴。
这描述有点难以理解是吧?我列几个事情给大家看看。
核心是什么?核心是农民很多“资源”是难以变现的,即使能变现也是非常廉价的,他们不会把这些资源和金钱划等号,他们用这些资源帮助别人的时候不会换算成金钱来思考自己的付出,所以大家对很多村民会有“淳朴”的印象。
给大家举两个亲身经历的实例:
朋友领我去看蜜源地的路上,车陷路边了,附近村民又是找木棍,又是搬石头,最后10来个村民纯人力把两吨多的车抬回路边了。我和朋友只是在路边递递工具拍拍照(第一次陷车,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做),最后给村民散了几支烟,道了谢就OK了。一个未入镜、一同去体验、一直生活在城里的朋友很惊讶的问我:怎么没见你给他们钱?(这些村民不养蜂,和我们无利益关系)
注:不是不愿意给钱,是这种情况真不应该掏钱,好奇原因的话可以另外开贴说。很多人质疑为什么村民干活我在拍照,我有在村民的指挥下递东西、推车抬车,因为我没经验所以只能打下手,这是在我给他们散眼间隙拍的一张照片,第一次陷车得到如此帮助拍照纪念一下而已。
这是去一个深山里的村子看蜂蜜,晚上一户村民在给我们做晚饭,因为没提前通知村民,做饭的大姐不断的抱歉说:不知道你们今天来,没去镇上买肉,太不好意思了。我们白吃白喝她还觉得不好意思。(养蜂村民,有利益关系)
下面来说说,为什么绝大多数农民都非常非常非常看重钱。
先说一个朋友的例子:
做泡菜加工厂,和某镇的农民合作收购青菜,第一年的价格是2毛一斤。
为了和政府深度合作并拿到一定补贴,和村民签订了第二年的采购合同。
依然2毛一斤,只能卖给朋友工厂。
由于第一年不少农村种青菜挣到钱,第二年大量农民种植,供应量远超第一年。
市场价格掉到了1毛左右,但朋友工厂想着有政府补贴,亏得不会太厉害就照合同价格收。
但是工厂的加工、消耗效率就那么点,还有大量的青菜只能慢慢陆续去收。
看到市场价格不好,看朋友工厂没向去年那样一股脑把青菜全收了,农民们就急了。
一群人跑到政府大楼门前拉横幅闹,要政府出面解决。
朋友跑去解释了工厂加工不过来,保证会陆续去收,价格也不减。
村民们根本不答应,要求必须马上去收,政府给朋友压力。
朋友无奈,第二天去大量收货,腌池装满后再留了两卡车,其它全部直接倒垃圾场。
夏天被砍了的青菜对方两三天就会坏掉,所以没办法只能倒。
迫于和政府的关系,又继续签了第三年的收购合同,1毛5一斤,而且限了数量。
很多人看价格下降而且限了数量,第三年就不再种青菜了。
结果第三年因为供应量变少价格又到了2毛左右。
朋友去村里根本收不到青菜,问哪块地都说主人没在家。
过几天之后青菜大片大片的消失,原来是被别人以2毛的价格收走了。
后来朋友无奈去别的村子以2毛的价格收青菜。
每户卖青菜的金额少则几百,多则一两千,朋友根本不可能去起诉那些村民。
契约精神对村民来说就是个屁,他们只认谁家钱给得多,哪怕只是多收入一两百块钱。
即使有极个别想遵守契约精神的,也不敢跳出来,跳出来就是与全村人作对。
再说一个和我蜂蜜相关的例子:
我刚开始做蜂蜜的时候,去接触到青川深山里的村民我就感觉他们真的好淳朴。
就和合伙人说这里真是山好水好人也好,合伙人说这”淳朴“都是她靠血和泪换来的。
合伙人在山里收村民的蜂蜜已经很多年了,我来说说她的故事。
一开始村民的蜂蜜没销路,只能自己家里吃或者送亲戚啥的。
朋友去收他们的蜂蜜,蜂蜜一下子可以变现了,价格还不错,村民们非常高兴。
后来到青川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有少部分游客可以解除到大山外侧的村民。
游客以高价购买大山外侧村民的蜂蜜,最高的出到了两三百元/斤。
消息慢慢传到深山里,顿时炸了锅,村民们纷纷将蜂蜜提价到一百多元,并骂朋友黑心。
这价格朋友根本不可能接受,无奈只能深入到更偏僻的村子收蜂蜜,价格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到没那么厉害。
后来之前村子的村民发现愿意花高价买的游客非常之少,一年也就只能买走一两百斤。
又开始联系朋友去收蜂蜜,朋友直接放话永不合作。
后来在合作的村子知道这个事情,知道朋友的原则,漫天要价的事情很少再发生。
当然也发现过类似掺假之类的事情,被发现后都被朋友“永不合作”立威,后极少发生。
我们去找村民收购1元钱,我们销售出去2元钱,村民就会觉得我们赚到了1元钱。根本不会考虑我们有收购的人工费、运费、加工费、包装费以及其它成本,只会觉得我辛辛苦苦把农产品种/养出来才卖1元钱,你上个网啥成本不出就赚了1元钱。很少有村民会记得我们帮助他把农产品变现的好,大多数都会因为“你能卖2元为啥不照1.8元给我收购”而觉得我们太黑。
按照正常的知乎尿性,说了这么多是不是就该喷村民的劣根性了?
不,因为我在农村长大,其实我是非常理解(不代表认可)这个群体的。
大多数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每年就靠地里和家畜圈出的东西换金钱。
而且换来的收入真的少得可怜,只种地和养家畜人均年收入顶多两三千块。
这意味着什么?老两口忙碌一年下来所得现金一分不花还买不起一部新iPhone。
他们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即使生病了也是要拖到实在不行了才会去医院。
而家里任何一个成员生场重病就可能把省吃俭用一辈子的家庭彻底拖垮。
现在是有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但是穷山沟里起点太低,大多从事劳动密集型工作。
如果有谁稍微混得好点,很可能会有在大城市定居的想法,或许还要山里的父母补贴买房。
回想我小时候,老家农村的条件已经好了很多,物质条件极大提升。
但是父母/爷爷奶奶他们那一辈的观念几十年来行程的,已经根深蒂固,非常难以改变。
他们依然非常的淳朴,他们依然非常的贪财。
他们经历过解放战争、文革、集体社、土地下乡、改革开放、铁饭碗变不铁、一病垮全家等等太多的动荡,太多的没保障,太多的未知恐惧,他们习惯了拼命存点钱来应对随时可能来的动荡、没保障、未知恐惧。存这些钱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生存,甚至连生存都算不上,只不过能在医院多拖几天而已……
80后开始经历的都是比较稳定、逐步向上的生活了,我们很难和父母辈感同身受,我们对未来美好憧憬多于未知恐惧,我们不大相信会面临较大的动荡,我们不在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中挣扎,我们会在乎自己的生活品质、社会形象,我们更不容易被一些蝇头小利打瞎双眼。
最后:
和农民打金钱相关的交道,别相信合同文件,别相信契约精神,一定要提防对方。
我虽被他们坑过但我不恨他们,我不认可但理解他们。
(补充:中国几亿农民,是一个非常庞大且复杂的群体,我几段话或几个故事不足以全面的阐述这个群体,我阐述的是相对普遍的一些情况,希望有些知乎er别在那钻牛角尖了。)
在山东做记者时,我们做过一个类似的活动,叫爱心大白菜。
就是当地大白菜滞销,都快烂在地里了。我们有一个同事策划发动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食堂,高于市场价收购大白菜,另外有些企业还收购大白菜捐献给福利院和贫困社区。运菜车辆除了企业车辆,还有武警部队的车辆。作为利益交换,我们会给参与者做形象宣传广告。报社本身没有任何实际利益,也就是图个名声。就这样我们整个记者站都去农村收白菜了。
我从一开始就对这个活动很不以为然。原因挺简单,第一我们那帮二十来岁的记者除了采访写稿子,对买卖蔬菜一无所知,肯定会安排不当,第二当地政府和村委会并不热心响应,都是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我们的意图不能有效传达,事情也就不可能有序推进,第三,农民不受损失就接受不到市场信号,实际上是让农民产生受损失也有人买单的错觉,反倒害了农民。发起活动的同事跟我关系很铁,主编也批准了,我也就跟着去帮忙了。
一大清早赶到滞销白菜的那个乡的收购市场,我们按计划开始收菜。远近的菜农一车车的把菜拉过来过磅,不久现场情况就开始失控了。有农民以次充好,有农民强迫我们收购他的菜,再后来农民就开始破口大骂我们,骂我们拿了政府的钱不收他们的白菜,骂我们是贪污腐败的臭狗屎。
由于收购数量有限,蜂拥而至的菜农见自己的菜没有被收购,骂我们没良心,害他们把地里的菜都收来了,又不收购了,还不如让菜烂在地里。再后来就开始有农民拦住我们不让我们走,要求我们必须无条件收他们所有的菜,不管好坏。
我倒是不太怪农民们,他们本来就是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啊。对他们来说就是感觉天上掉下个冤大头,有便宜凭什么不沾呢?凭什么隔壁老王的菜你收了,我的菜你不收?而且这么多年来农民们一直是被剥削的弱势群体,实在是被压迫惯了,如果不专门讲清楚,他们也根本意识不到还有人真心帮他们,更无法理解这套陌生的游戏规则对自己意味着什么。这当然跟当地村委会不配合很有关系,至于为啥不配合。。。。人家没得到任何好处凭啥配合。
当地乡长村长都不管,后来是靠来帮忙的武警稳住了局面,我们才得以脱身。身后骂声一片,我们有同事被气哭了。但我这个人不太会看事,就说这个策划组织本身就是有问题,没人理我。
接下来送菜。给企事业单位食堂的菜好说,到了城市社区可就翻了天了。一开始都以为是卖白菜的,来的人稀稀拉拉,一听说是免费送白菜,都疯了一样涌上来,我跟同事在车上发菜时,感觉真像生化危机一样。那人啊,呼呼的往车上爬,赶都赶不下去,我直接下车去一个个往下拽,让他们去排队,结果把我抓伤了很多处。那架势恨不得把车也给拆了。
照旧没人说好话,都抱怨为什么自己分到的少。
不过也有组织的好的社区,前提是那些社区居民经济水平相对比较好,流动人口少,养的起一个有组织力的居委会,依靠更熟悉社区情况的居委会,事情还是有可能得到控制的。
我是从那次以后才发现白菜竟然有这么多种类,有长有圆,有的闻味就很香甜,有的味让人作呕。
事后写稿子还是往好处写,不愿意打自己脸么。总结会上,主编为了不打击大家积极性,也没提我们自己的问题所在。结果有些年轻记者们由此寒了心,觉得自己是瞎了眼才同情农民,却没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什么。
必须指出的是,这种以慈善为由的营销行为也是市场行为,也是一种生意,只不过组织者收获的不是钱,而是声誉和影响力,甚至一份道德满足感。请注意,声誉和影响力是可以转化为物质利益的,所以做慈善的人也不要用道德捆绑被救助者。既然是生意,参与各方就肯定要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无可厚非。这种事除非组织的极为周到精密,一般都会变成你做你的大善人,我发我的黑心财的事情。
现在回想,这事真是人类许多理想主义行动的缩影。想办好事不能总是讲道德讲政治正确。以前看历史书说,经济危机时农民把牛奶倒进河里,我们都不理解。经历这种事情后,全明白了。市场的事情交给市场,市场会让轻视市场规律的人受伤的,谁也不要不自量力的去救受伤的人,你除了引火上身别无他路。
————————————————————————————————————————
评论里给我上课的老师们省省吧。就跟大家分享一个真事而已,冲我来什么劲么。
————————————————————————————————————————
被以前的副主编看到了,他许下了永不再沾此类事的誓言,还问候了两次我的胆子肥。大概是担心我会有脂肪肝。
-----------------------------
居然发现评论区都在讨论农民素质低之类的话,这是非常令人难过的,也是我不愿意看到的。我农村老家还有很多亲人,我自己小时候也在老家帮着务过农,我深知农民的苦。当初报社的同事也都是农村出来的人,也是真心同情农民才要做这个事情。
我们必须理性的看待这个问题,不能走向仇视某个人群这个邪路,那是毫无意义而且很不负责、很危险的想法。
我国农业发展到现在,小农经济已经无法适应现在的经济情况。分散的小农投入产出比太小,收入根本不可能提高,这也就意味着小农没能力有效分析判断市场走向,也没能力承担市场风险。对于已经相对成熟的农产品收购商而言,小农执行合同能力实在太低,难以放心合作。小农经济无法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才是滞销亏损情况频现的根本原因,这跟人口素质都不挨着。
未来的趋势,就是这些无力经营的小农逐渐破产,成为城镇居民,除非农村重新结成集团化农业企业,农民有适应现代商业的履行合约的能力。
在这个大的历史进程背景下,很多助农活动只会让部分无力务农的农民依然抱着幻想多务一年农。人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知乎倒是不怎么反智,但傲慢不少,这样不好。不能够跟广大人民群众联系起来的理想,是没有出路的。大家都爱国,爱的那个国里就是有这些普通人们,农民垮了这个国家就彻底完了。
千万不要因此骂农民,你们谁都不配。人民共和国是靠农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是无数农民子弟扛枪打仗,炸碉堡堵枪眼换来的,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原始积累都是靠农民的血汗,这个国家欠农民的太多。
把所有答案看完后终于忍不了了 你们说三无小号洗地就洗地吧
整个问题其实逻辑链条非常明显 只不过各方人马抱有不同的目的 造成问题下面众说纷纭
问题中一共五方
第一方 农民
这里有个很重要的观点添加一下 一定要搞明白先后顺序 首先是农民答应供货 然后市场涨价 农民毁约 我们喷的是事件中的农民没有契约精神 抛开这点谈市场规律价高者得的都是耍流氓
顺路说一下上下文以及这句话中的农民仅指事件中的农民并且不带任何侮辱意义
表明观点 农民是第一过错方
楼上有人洗地也是够了 你跟我说涨价是正常的 那我问你当初贱价卖不出去烂在地里的时候丫们怎么不继续降价啊 报道后来着购买的商家大部分都是抱着帮助的心态来着 你说他们都来买造成物价上涨 卧槽 所以毁约正常 卧槽 你怎么不说说他们不来你丫东西还在地里烂着呢
你这种行为约等于前阵子那个 在我们农村 妇女不上桌的家庭更兴旺 借用不知名答主的一句话 在我们老家 你这种人没被打死已经是社会的进步了
怪不得说 现场城乡二元的对立已经从经济变成了认知的对立
你这双标也是够了 我的家教告诉我当别人带着善意来帮助我的时候 我们应该同往报以回报 而不是见到一点蝇头小利就抛弃别人
当时有很多选择 而有的人在同样的情况一定不会毁约 你说我圣母婊也好 年轻也好 但是我知道选择正确的人肯定不会因为你一篇洗地文就能改变初衷
第二方 供应商 以次充好 也有一半的责任 不多说
第三方 笨鲜生团队 你们可以说他营销玩砸了 可以说他目的不纯 但是我就问你他的行为有木有帮助到农民吧 他的公告中说到前面已经有几届成功的案例了
我问你一般不在网上买水果的人 要不是这次笨鲜生这次玩砸了 会知道他嘛 反正我是不知道 上方回答中用人家的名字嘲讽人家的也是够了 笨鲜生就是笨先生嘛
第四方 购买菠萝的不明群众
受害者 不表
第五方 楼上各生鲜店家
有的回答一句同行相轻已经说明了问题
我补充一点 你们这营销手段也太次了点 以为表达了半天自己的专业详细阐述明各环节嘲讽一下笨鲜生 最后加个公众号 就会有人去买的东西嘛 你们啊 too young too simple 总想搞个大新闻 你们自己想想用这种手段吸引到的三观不明人云亦云的客户群后期能带给你们多少麻烦
论起营销手段 你们还不如你们看不起的笨先生
关于情怀这种东西知乎已经讨论过了 你们还真不如人家
这时候明明只需要看好风向站好队 痛斥一番无良农民 然后表明自己支持笨鲜生 然后说自己继承笨先生遗志顺路在搞一次义卖 亏本也无所谓 顺利接收笨先生之前的胜利果实
你们这是闹哪样啊
好的 就这么多 三无小号 爱喷不喷
顺路宣传一下自己的生鲜店 二维码 链接在下方
不好意思太投入 忘记自己不是作这行的了
首先,截止2016-5-22 22:30,不管是通过私信还是评论咨询授权转载的,全部许可哈。
前几天潜水小透明回答太少被点了几千赞,被系统判定为作弊,限制使用了,全都回复失败……
(之前木有反应过来,刚好回答的LY话题被删除,以为是敏感限号)
然后,尽管没人问,我还是想说一下之前答案里对人性完全没提及的原因。
在我看来,自不自私、诚不诚信、有没有契约精神并不是哪一群体独有的,贪财就更不说了。
举个栗子,写完这个答案10天以来,
各种不署名的微信公众号转载(还有明明先转载后得到授权的,接着得寸进尺要求独家授权的),
某些问都没问过我的营销号自主在长微博上加了“已获答主授权”(授的哪门子权你倒是发出来看看~),
更内什么的行为是,这个回答下面有人把我的答案扩写了一遍然后发出来,图都还是原图(读书人的事情怎么能叫偷呢?郭敬明官司都打输了还没道歉呢)
……
不自私?(比如求独家授权的目的是什么,我可是一分钱都木有收哦)
有诚信吗?(昧着良心说已获得授权)
契约精神拿出来看看?(即使你玩着知乎不懂规矩,那么复制粘贴文本自动生成的版权提示可是需要手工删除的哦)
贪财这个……答主本人也很爱财哦,工作都是跟钱相关的:)
所以……瞄了一个未署名来源和作者的公众号,小编自己还加进去不少批判,逐条赞同评论里说农民素质低。请问这种五十步笑一百步的道德优越感是来自于你能吹着空调上网、别人在地里干活吗?
我就不扯神马国民诚信素质缺失了,专家们各大论坛说得太多了(作为一个金融从业者不说别的,健全的征信体制这么久了还没建起来呢)。
每个人都能做的事情是,多反思下自己,你是什么样的人才会遇到什么样的烦恼。
最直接的例子——多年来不止这一起助农的例子吧,每回好心人都把店玩脱了吗?
我并不是说农民有多无辜,正是他们无视市场规律,才吃到恶果;
我也不算太同情笨鲜生,第一,如果每个人只要出于好心就必须有好报才是没有道理,咱们从小到大被道德绑架的少吗?(“我可是全都为了你好,这孩子怎么就不理解人呢?”)
第二,这家店也没有他说的那么负责到底,补充一个细节,购买价29.9,为什么当初旺旺让买家一个退5元最高退22元呢?个人猜测是,原公示里面所写物流成本7元,这个事件中没办法向没什么大过失的物流索赔,公告不也有部分意味是想让部分有同情心的消费者一起买单么?
(如果此后店家给出合理的解释为什么不让全部坏的直接退全款,我愿意为这个小人猜测道歉)
补公示明细图,这是我最早手机看到的截的图,后来改用iPad答题这张漏发了,再之后账号被限制了。。。想说这个公示一开始就在店铺首页,然而我目前看到的关于实际成本的讨论基本都是估算,试问这个案例引起的关注不少,又有多少人是真去这家店看过的。那么,如果我是选择性截取评价呢?我没有平行世界去对比评论风向会不会变,我就呵呵哒一下。。。
说回来,改变不了环境的时候,审时度势,有所为有所不为才是正解。
这个就不扩展写了,自认年纪尚浅谈不上人情练达,知乎有很多答案都写得比我好。
最后,文末引用的话来自于
@耀别离,
谢谢大家谬赞,然后我也该去找骑士反击下了:P
--------------------以下是原答案------------------
基于目前得到的信息,暂时得到的消息是,因为果农不诚信,造成品控非常糟糕,反馈信息很糟糕。那么我的答案是基于这个信息来回答的。
首先,来看老板的店铺公告吧,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我一片好心,然后把店开垮了。。。”
注:聚划算价是29.9元/10斤,售出6万件。
店铺里所有宝贝都下架了,但是进去还看得到店铺的架构、通过评价还能看得到其他一些宝贝的界面,都是花了心思的。
要问是不是炒作,是不是牟利,我认为不是。
然后,影响是什么。
从评价来看,口碑是真的很差,哪怕没有抱怨的也都是出于对店铺好心的体谅。贴一部分。
聚划算卖了6万单,就算有一部分id重复下单吧,那么也至少有5万人以上买了徐闻的菠萝。。。
你作为消费者会不会跟周围人分享这次购物体验?
不客气的说,每一份发出去的烂菠萝都是在打徐闻的脸。。(“笨鲜生”这个品牌当然也被玩儿坏了。)
接下来再加上媒体的发酵,徐闻这地儿以后再有烂菠萝恐怕是卖不出去了。
更可惜的是,也伤了理想主义的心。店主想着做点儿好事,然后店铺开垮了;消费者想着买点菠萝算做好事,然后都是烂果子。。。
怪谁呢?
来看当时南都的报道,一斤约0.8元的成本价,而笨鲜生公布的收购价是0.65元/斤,也就是果农实际还是亏本的,只是亏少一点。
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出现公告里提到的“坐地起价”“掺杂熟果”等等情况。。。
这单生意售出6万件,这是一笔60万斤重的生意。
不清楚这家店铺以往能卖出多少水果,但对于原店铺25名员工来说,肯定是超负了吧,所以才出现公告里没管理好品控的情况。他说已经着手起诉部分果农,我们都希望善有善报能有公道的结果,不寒热心人。但是,理想主义仅凭着好心做了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本身就是一件有很高风险的事情。
引用以前在知乎看过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吧,“如果不能随时有效地反击,所有的宽容都是懦弱。”
这个问题我想我可以说几句。
先说说我当年的血泪史吧。2010年我和一个哥们做灵宝苹果,主打圣诞节的礼品苹果,就是贴字苹果,我们当初设计了180多种字样和图案,然后7月份就在当地找到了和我哥们关系非常好的一个果农,也是当地种植水平比较高的果农合作,每个苹果付了5毛钱,一共订了10万个苹果,当时谈的价格是根据采摘时的行情价上幅10%。我们的要求是只要80级苹果,而且采收时必须每种字样单独一箱,计划是苹果采收之后先存放在当地的冷库中,然后11月中下旬的时候拉到郑州。
所有的这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进行着,但是意外就发生在国庆期间。我们预订的富士苹果的采收就是国庆期间,但是因为果园是山区,而国庆期间当地夜间的气温急剧下降,眼看就要跌破0度了。做过苹果的都知道,一旦受冻了,那么苹果基本上就报废了。于是果农就紧急组织人员采收,然后直接就入了冷库(冷库的温度通常是4度左右)……这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果农根本没有时间对果品进行分级、字样分类,结果我们的字样、果农自己的字样、没有贴字的,大大小小的果子全部混了。
苹果入了冷库之后,就没法再分了,只能出冷库后再分,但是出了冷库就不能再进冷库了,一是会增加成本,二是来回的温度变化对严重缩短果品的保存期。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没有办法,只能靠果农的印象拉走了2000箱苹果,然后我们自己组织了8名兼职学生花了10多天的时间才完成分级分类。然后我们傻眼了,我们订制的苹果只有不到700箱……
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12.24日圣诞,我们12月上旬就停止批发了,然后12月18号左右就没货了。但是我们仓库里还有1200多箱苹果……苹果……苹果啊!那一次单单包装箱我们就赔了将近10万元……
回过头再说说这哥们的菠萝,客观地讲,这哥们做了一件原本是双赢的事——在帮助徐闻卖掉菠萝的同时,增加自己店铺的流量,商人逐利是天职,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兼顾到自己的利益。但是这种事,换成我,我是不会这样做。
首先,跟农民打交道,没理说不清,有理也说不清,我也是农民的儿子,但是农民的契约精神确实很差,我做农业11年了,这种情况太常见了,除非……除非你和他或他的利益关联方是熟人。
第二,29.9元10斤的菠萝,应该不会包邮。折算一斤是2.99元,扣掉店主和果农约定的0.65元裸价,剩下是23.4元,每10斤6个菠萝,这就需要分装打包,会产生包装费和人工费,一个适合这次活动的纸箱应该是5层瓦楞,尺寸也不会太小,估计得2元左右,平均1人1小时20箱来计算吧,一天干8小时,考虑到当地的人工费用应该比较贵,再加上又是采收旺季,因此人工费一天按250元来计算,再加上各种耗材,折合每箱的打包成本在2元。再加上卖方前期中期的人员投入,每箱再加2元的费用,这样的话就是29.9-6.5-2-2-2=17.4元。这和我们当年计算苹果的,10万个苹果,我们计算的结果是最后能赚至少40万元。但这都是理想状态下的,而实际上并不会这么顺利。
菠萝收购价上涨到了1.5元,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你收不到果子!像徐闻这种主产区,价格越上涨越收不到果子,如果你收到果子了,你就要注意了,要么里面掺了小果,要么掺了烂果,跟农民讲诚信?你省省吧。
其实解决农产品滞销确实是一个既有社会意义也有经济意义的事情,问题就在于怎么来做。像笨鲜生的做法,老张不建议,风险太大!
最后向笨鲜生致敬!
===========
先说一点:
这个问题我回答之后有很多人加我的微信,但是添加消息往往就是两个字”您好“,甚至有些连添加消息都没有写,这样的好友添加我都忽略了。在此提醒大家,希望能够在添加的时候把自己的情况简单地说一下,让我(被添加者)知道你是哪位,你是做什么的,为什么添加。
所以我把微信号删除了,如果还想交流农产品滞销解决的,请先私信,留下你的微信号,我会主动添加。
=======
关于农产品滞销,我觉得是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渠道的一个大的不足之外——行情——行情越是下跌,越是没有收购商,其实并不是消费区没有了消费需求,或者是消费需求减少了——在我看来,大部分的农产品消费需求是相对稳定的。之所以出现了滞销,更多的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集中上市,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炒作!
对于蔬菜而言,因为种植周期短,因此供应量会在短时间内出现较大的波动,尤其是在种植分散的情况下,供应者越多,采购者的主动性将越强,行情就会下跌,就会导致销售不畅,在累加的情况下,滞销就形成了。
而木本水果的供应量的稳定性要相对强一些,除了一般的大小年之外,当出现恶性气候的时候出会出现年度内的波动。
========
当出现真正的滞销的时候,在信息极度发达的现在,消费区都会知道,但是要想解决滞销,还要解决的就是“知道之后的买到”。
对于一二线城市而言,不管是连锁超市、还是生鲜电商都已经比较发达了,只要有人能组织好货源和供应,那么实现买到并不难。
对于三四五线城市而言,就需要当地有人能出面组织“团购”——当地的微信公众号、当地论坛吧主、当地的落地配公司都可以做到,前提也是有人能组织好货源和供应。
所以说,解决“知道之后的买到”的最终问题就是有没有人能组织好货源和供应了。主产区的代办相对是比较发达的,但是这部分群体在滞销中有多强的主动性就值得思量了,毕竟代办是指望代办业务赚钱养家的。
今年农业的大环境不太好,受到影响最大的就是农资商,很多农资商普及反应今年的农资不好做,农民能不用药就不用,能用便宜的药和肥就选择便宜的,所以农资商面对滞销,是有其心的。但是农资商往往没有足够的资源去对接消费区的采购商,所以他们也只能望滞兴叹!
假如有一个平台能够给农资商提供一个做农产品供应整合的机会,那么老张相信这将是解决农产品滞销的一个新出路。
====
农资商与代办在滞销中最大的不同:
农资商并不指望在此之中赚多少钱,当然能赚点钱更好,不过农资商还是希望以此能让更多的农民选购自己的农资,赚农资的钱,尤其是在大户越来越的时代里,农资商对大户极度渴望,而大户最关心的往往是农产品销售的问题。
代办是靠代办赚钱养家的,所以有不少的道德不佳的代办往往会临时加价,要求采购商多支付代办费和提高代办抽成,或者会在行情不好的情况下,进一步压低农民的价格。
因此,农资商在滞销时往往是主动的态度,而代办则相对要消极一些,部分代办往往也是合作社的理事长,这些人面对滞销时,也会主动地寻找解决办法。
=====对于这样的平台搭建,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欢迎私信老张,我们一起探讨,谢谢。
我做品牌策划的时候有个原则:
大众性品牌(买卖双方为弱关系链接),坚决不做限量型营销活动。
这个事跟农民不农民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从没有涉足过农产品项目,但在城市里吃得这种亏,一点都没少。
1.
限量主要有两种形式:
第一,抽奖。
第二,先来先得,售完即止。
只要是面对大众市场,无论哪一种,都坚决不碰。
无论哪种形式,本质都是将有限的资源通过某个模式,兑付给少数人。
问题是,得到资源的是少数人,可参与者会是少数人么?
2.
如果你的老板非要你做这种活动,也要记得:
必须设置参与门槛。
太低的门槛+有限的资源=差评等身。
太低的门槛+无限的承诺=死
以菠萝这件事为例,8万亩,全帮着卖,能不能吃得下,后续可能存在的变数能不能抗得起?
如果不能,那就本质上就是一次限量活动,那么就要想方设法设置门槛,提前公示,并采取必要的应急手段。
一次本应限量的活动,因为主办方缺乏经验,无力设置门槛(劣质产品都能进入销售渠道)……造成得后果,大家都看到了。
3.
原因:
第一,弱关系下,默认的人际间关系是怀疑。如果100分是父子/母子亲情,0分是杀父仇人,那么当今我国社会中的弱关系,默认值也就是40左右,绝对不是中立。因此,人人参与却少数人得奖的模式, 一定招致大量差评。
第二,你觉得你在赔钱赚吆喝的时候,在别人看来已经构成了一次盈利的机会,你瞧不上以为别人也瞧不上蝇头小利?一定会有人告诉你,你对逐利的力量一无所知。
4.
我的第一份工作,在报社当体育记者,联合一个大米品牌搞了一个“攒报纸换大米”的活动。
100份,先到先得,打电话预定,到时候拿着最近一个月的某版面来换一袋大米。
结果活动当天,我们发现:
似乎全大连的报纸都堆在了报社门口。
排队,砸门,不满,哄抢。
报社内部的清洁工阿姨一看有这事,从仓库里一下搜出了能有10份,问我们能不能拿10袋。
部门主任气得把手机砸了,结果没有领到大米的人依旧不依不饶,疯狂质问为什么没有他们的份。
幸亏合作方够义气,临时调了一批大米过来,最后发出去的数量远超100份。
5.
别说一个大家不怎么认识的小品牌,就是支付宝,够有名气吧?够有品牌信任度吧?
还记得敬业福么?
20多万红包发出去,换回一片骂声,真有黑箱?真有内幕?
不至于,但是,大众觉得你不公平,因为大多数人毛都没摸到。
于是,讨好了少数,得罪了大多数。
这就是上亿资金换回来的结果。
想想腾讯当年的红包活动,自己花钱了么?
对“人心”二字的理解,阿里可真比腾讯差着境界。
评论区总有人说支付宝得到了什么,所以做得还挺好……你花了一个亿,增加的用户比人家不花钱增加的少,还招了一堆骂,我说这事办得不太漂亮有问题?
评价一个营销动作的好坏自然是要和同行或者竞争者的活动类比,敬业福和前一年的微信红包比,就是一个不太好的活动。
6.
如果买卖双方为强关系链接,那么可以玩限量型活动,反而更热闹更有趣。
比如大企业的客户答谢会抽奖,比如公司年会抽奖(我供职过的某媒体公然在年会上抽奖作假这种事我会乱说)。
否则,就是花钱买差评。
背景:今年三月河南省灵宝苹果滞销,我们公司计划去灵宝购买一万斤苹果,一来帮助果农渡过难关,二来把苹果作为福利发放给员工。我跟随公司副总一同前往灵宝当地采购,由于苹果滞销,河南电视台新农村频道记者已经驻扎在灵宝半个月,利用媒体资源帮助果农销售。在记者的指引下我们挑选了一家比较贫困的果农进行采购,由于存放时间已经很长,在窑洞中存放的苹果已经出现了烂果,但是考虑种种原因,公司表示仍愿意采购一万斤。
高潮来了,这家果农的仓库里一共有一万五千斤苹果,果农要求我们一次性购买完,否则不卖,我们当时就斯巴达了,这回去根本发不完啊。经过记者的调解,村支书的劝说,果农终于答应卖给我们一万斤。公司副总说先用我们开的商务车拉走十袋回公司让大家尝尝。
高潮又来了。
果农蹦出来说:那你这十袋是要单独算钱的。
副总露出长者般的微笑,慈祥的说:没问题,这十袋单独给你钱。
果农又说:这一袋是33斤,一斤4毛。
副总露出长者般的微笑,慈祥的说:一袋按35斤给你算。
果农说:那这里面还有36斤一袋的呢。
副总露出长者般的微笑,慈祥的说:一袋给你按40斤。
果农觉得可能还有45斤一袋的苹果,于是坚持要去找一台秤来称称每一袋苹果的重量。于是我司一群人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等着果农的秤,等了一个半小时未见归来,找来村支书通过村里的大喇叭喊来该果农询问原因,妈的原来没找到秤先回家吃饭了,此时已经下午两点,我司一行人没吃午饭站在寒风中准备买他滞销的苹果,这货居然回!家!吃!饭!啦!
我忍住怒火问他还找秤么,他告诉我吃点亏就吃点亏,按40斤一袋算吧,终于我们把这十袋苹果装完车......在写合同的时候。
高潮又来啦。Orz... 怎么这么多高潮。
当初约定我们先付一万斤货款的50%,等苹果到郑州后再付50%,果农对我们表示了充分的不信任,我仔细的跟他讲,你可以坐着货车跟随苹果一起到郑州,只要我们见到苹果,立即把另外的货款送到手上。果农死活不愿意,说我们是骗子,我们大老远开车从郑州跑到灵宝,在寒风中没吃饭等你俩小时就是为了骗你点烂苹果,这骗子的职业追求好低,经过多番交涉未果。
副总露出长者般的微笑,慈祥的说:去他娘的,不买了,撤!
于是我们拉着十袋苹果欢快的回家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有人质疑这个事的真实性,可以搜一下今年的新闻。
这是果农存放在窑洞里的苹果
数学不好,在用计算器帮果农算价钱
有人问这么大公司买个4000块钱的苹果是来农村秀优越,为什么不全部买完,公司有员工200多人,(这些苹果不是年终福利!)购买一万斤每个人就是50斤,一人每天吃一斤也要吃50天,这些苹果已经在窑洞存放时间很长了,买回去根本存放不了太长时间,也是浪费。而且苹果一出冷库之后坏的特别快,根本无法再次大批冷藏。
有人问为什么不一次性把钱付清,说这是农村的收购方式,我们当时要的是75MM规格的苹果,里面很多苹果已经流水发脓,我们担心拉到郑州以后会掺杂有更低品质的苹果,让果农重新再拉回去他怪可怜的,买下吧觉得怪窝囊,付50%只是为了让他有个顾虑。
有同学指出蒜你狠不关农民的事儿……那就把蒜你狠删了吧,这个例子不恰当。
总体而言我想表达的是,菜农果农种菜种瓜,也有因为市场供应少货物紧俏而赚钱的时候吧?既然有赚,那么也就会有赔,我的理解里,这完全是正常的。
原答案在下面,删掉了一对括号加蒜你狠三个字。有些同学的留言我不是很看的懂,作为外行只是随便吐槽而已,不喜请点反对即可。
----------------------------------------------------------------------------------
政治不正确地说……我其实一直不太懂为啥要同情果农啊,菜农啊……难道大家都没有遭遇过一到雨天蔬菜价格暴涨或者是什么蔬菜一旦提供的量少就价格暴涨的事儿么?市场本来就是这样,有赚的有赔的,不能赚的时候自己偷着乐,赔的时候哭天抢地要社会负责是不是……大家都成熟一点好不好?明明作为电商端可以靠供应商质量控制来规范农民的行为,结果却反而惯坏了他们……何必呢?这对整个市场并没有好处。大家学会按规则办事,才是好的方向。卖不掉只要哭一哭就有傻子来送钱,你让那些辛勤经营,品质很高,努力开拓销售渠道的农户们该作何感想啊……
暗合国人心态:能贪是一种能力,而清廉是一种迂腐。法治与规则则只是御下的工具——被其束缚之人自然比不上操弄规则的人。
至于说工作能力,一个格格不入的人能身居高位,能力上怎么可能反而不如行贿上去的贪官?但是舆论要这么去引导,只能说现在的社会,普遍认为贪污不可治,只能尽量“为我所用”,一厢情愿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