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 6 月 2 日举办的华为鸿蒙发布会,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内容? 第1页

        

user avatar   veritat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只想知道,是不是很快,我的苹果手机、平板、笔记本,iMac都可以用鸿蒙系统了呀?

会有安装教程吗?

那我是不是可以用的苹果手机假装是华为手机了呀?


user avatar   tiancaom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要正确理解狭义上[1]的鸿蒙试图做什么,重点是什么是「物联网」操作系统?而就这个话题本身,可以说目前大多网上的答案都是存在误解,比如大多数报道把在设备上运行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和鸿蒙(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厂商的系统)统一称为「物联网」操作系统,这是不对的

至少在这条新闻里,是不对的,它们有比较显著的区别。

如果说大家常用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在帮助用户怎么通过软件使用计算机,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是解决物联网设备本身的联网和计算问题,而鸿蒙的设计思路是解决物联网联网以后,用户能通过软件做什么/怎么做方便的问题。

我会在下文稍微介绍后两种的区别,然后介绍鸿蒙2.0在这个设计思路下做了什么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

1. 面向物联网设备的嵌入式操作系统不等于鸿蒙

首先,一个大家都应该注意到的事。在物联网时代,电子设备正在海量出现,而且这些终端本身呈现异构化特征。这带来了几个现象,

  • 一个是设备与设备之间连接的增长速度正远大于设备本身的增长速度(以智能手表为例,可以连接wifi,同时连接多个蓝牙设备);
  • 另外一个是,设备自身的硬件和连接协议,正在变得越来越多样化,甚至可以说碎片化(比如,物联网设备的存储空间可能从低功耗终端的数十K到车联网终端的数百M不等,物联网终端的计算单元可能从性能不高的MCU到强大的服务器芯片)。

众所周知,操作系统的意义在于,对设备硬件的基本功能抽象,为各类应用软件提供统一接口,从而隔离屏蔽复杂的硬件调度操作,让各种应用软件无需和硬件打交道就可以直接操纵硬件

物联网时代,硬件本身出现了新问题,这自然是操作系统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为了解决这些设备自身的连接,碎片化,安全性,自然也诞生了相当多的嵌入式操作系统,比如,华为从前的LiteOS[2],ARM的Mbed OS[3],FreeRTOS(以及扩展的SafeRTOS,Amazon RTOS等)。

这些源自于嵌入式操作的物联网设备系统的显著特点是:

  • 硬件驱动和操作系统内核可分离。因为物联网设备的异构和碎片化特点,所以不同设备会有不同的固件和驱动程序,需要分离驱动和操作系统内核,让操作系统内核可以成为更容易扩展和可重用的资源。
  • 操作系统可配置裁剪。正如之前所说,物联网终端的硬件配置从几十k到几百兆存储空间都存在,因此同一个操作系统需要可以通过裁剪或者动态配置来同时适应低端或者高端复杂的要求。
  • 保证设备间的协同互用。物联网环境下各个设备相互系统工作的任务会越来越多,操作系统需要保证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通信功能。
  • 保证物联网设备的安全可信。物联网设备本身的会存储更多敏感数据,所以对设备的接入鉴权要求更加高。

在这种想法下,这类操作系统虽然解决了物联网设备的硬件操作,互相调用和联网问题,它并没有考虑当物联网设备联网以后,用户能通过这些系统做什么/怎么做方便

从用户角度,这类物联网设备系统的调用流程一般是这样的:

用户需要通过自身的APP/或者物联网设备管理后台(比如云端管理程序),调用设备上的物联网操作系统对外接口,再通过物联网设备上的系统接入硬件设备。这里往往涉及移动操作系统与物联网设备系统之间的相互调用,而此时的APP往往只是一个物联网设备管理后台,任何物联网设备之间的联动都会非常复杂,需要设备厂商从最基础的应用功能到设备连接都逐步开发调试,才能在iOS或者Android上线相应的APP,或者从云端完成控制。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目前物联网应用程序稀少的根本原因。

这是目前的物联网设备系统能做到的事。

2. 鸿蒙在设计思路上改进了什么?

设备间连接不再是应用层功能,而是通过中间件对用户封装隔离

从表象上看,鸿蒙通过「分布式软总线」(华为的造词能力真的非常出众)隔离了物联网设备的连接,进而避开了手机系统上的连接管理,所以大家可以在发布会上看到了鸿蒙手机与物联网设备之间的相互调用非常便捷。

但是从操作系统角度,连接的封装隔离,带来的并不只是连接管理的便利。它意味着「连接」从应用层下沉到硬件层面,成为碎片化操作系统的基本能力;

  • 一方面,它代表着跨平台的操作系统资源调用不需要跨层,也就是说跨系统的数据交互不需要经过用户连接和确认,所以在保证连接质量的情况下,操作系统有能力跨设备调用。这时候,两个设备之间的硬件设备/计算系统/储存系统(文件系统)是互通的,所以两个或者多个共享硬件/存储的设备可以实现「超级终端」(当然,需要保证连接质量和时钟同步),比如跨设备的摄像头同步,文件同步(可以找到发布会例子),甚至未来有可能的CPU/GPU跨平台调用。
  • 另一方面,它也代表着开发者本身不需要再过度关注物联网连接所带来的复杂调试,只需要关注功能逻辑和界面逻辑。这会大大降低物联网应用的开发成本,因为此前每个应用系统都需要从最基础的应用功能到设备连接进行开发和调试,导致应用系统的可适应性差,开发和适配的成本高、周期长。开发者只需要依靠鸿蒙提供的API,就可以避开繁杂的调试连接,完成对多个设备的适配和开发。

可以想象到的是,未来的鸿蒙平台会出现很多多个物联网设备联合起来实现的应用案例,这些案例发挥的作用会大大超过简单叠加的效果,而这些效果原本需要比较高的开发成本以至于难以实现。

比如一组智能灯和人体传感器的协同,通过人类行为控制智能灯的开关;比如路灯和光线传感器的协同,通过户外光照自适应调整屋内亮度;比如在灯光秀里,通过摄像头或者无线传感器,伴随舞蹈演员的动作实时控制灯光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才能

  • 完全避免跨系统调用,以至于物联网软件和大量的物联网设备硬件可以通过操作系统实现真正的解耦
  • 面对截然不同的场景,通过一个操作系统向所有物联网设备提供基础服务(原子服务卡片)
  • 应用开发只需要关注功能逻辑,极大的提升多物联网设备应用的开发效率。

如果我们再深入思考,当所有的设备都可以连接,那么设备上的应用服务会不会有主次?当然应该有,目前的鸿蒙系统以人为核心提供服务,人的注意力设备即为主设备。

正如我最开始所说,相比于现有的物联网系统仅仅解决物联网设备海量连接,设备碎片化这些基础问题,让物联网设备可以互连,而作为一个操作系统,更多的应当考虑在物联网之后,用户和开发者可以怎样便捷的使用/调用这些设备完成1+1大于2的效果。

显然后者更加重要,对于目前物联网系统的发展,也更有意义。

完。

参考

  1. ^ 不涉及「鸿蒙」品牌和「鸿蒙」宇宙
  2. ^Huawei LiteOS 简介 https://www.huawei.com/minisite/liteos/cn/about.html
  3. ^Mbed OS https://os.mbed.com/mbed-os/

user avatar   lcqaz77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关于新系统,之前已经写了回答:

这里我只吐槽两句:

《千亿营销》——指发布会直播某站全面封停,直到新华社上大号直播

《虚空沸腾》——指没发布时某乎隔三岔五热榜嘲讽,发布时没有热榜


还是多说两句:

我相信这些平台也没必要刻意针对,也许是执行层面出了一些沟通问题。

艰难时刻,还是应该团结一致,真正打压产业升级的对象还在海对岸。

我说这些并不是为了指责什么,单纯是觉得某些PTSD的言论很可笑罢了。


user avatar   eidosp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莫过于百机更新,震撼到我了!

真狠啊,支持到nova2s,连麦芒8这种机器都支持,真是逼华为优化老机器…


鸿蒙本身的详细介绍我写了一个成吨gif的回答,但是有些gif只能点开看…


user avatar   jia-wei-12-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好了 果然不出所料,就是除了有麒麟9000的旗舰版之外,还有搭载高通骁龙处理器的MatePad pro


正如我前几天预测的一样,高通已经在去年11月获得向华为出售4G芯片的许可,而平板大多数时间在室内用Wi-Fi,对5G需求没那么强烈,用来搭载4G高通芯片很合适

今次搭载高通芯片版本的产品出现,说明华为供应链紧张程度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应该为华为感到高兴!


说说产品:

1、正式明确提出将WATCH3作为万物互联的中心节点

手表watch3,是一个代表,说明华为认为未来万物互联时代,更加贴身无感的可穿戴设备是有可能替代手机,成为万物信息的入口

未来不一定是手表,但一定是可穿戴设备

超长的续航、优秀的交互功能、传统的运动健康强项支撑,这款华为WATCH3更值得拥有


2、搭载鸿蒙os的Mate Pad Pro在多屏互动上交互越来越优秀了

鸿蒙OS可以和windows实现无缝交互


UI界面越来越趋近于PC,毕竟奔着生产力去的

12.6英寸搭载麒麟9000 5G芯片,价格属于正常期待范围之内

当然,高通4G 10.8寸版本会便宜不少



pencil外型惊艳,果然是受了机械镂空手表的灵感启发

其他属于正常的升级,比较舒服的例如作图的特殊笔迹、画表格的自动工整,还是非常实用的

599的价格,很值得入手一个,特别是如果把它作为生产工具的话



“一生万物,万物归一” 浓厚的中国古典哲学味儿,还挺适合鸿蒙现在的意境


user avatar   TigerfromSiber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华为的鸿蒙系统已经成功一半了。

我们可以对比下曾经牛逼哄哄的微软RT和WP。当时我拿到了一块Lumia2520骚红、lumia 520 + Lumia 930,全程关注了RT和WP的灭亡。

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生态做得太差,没有多少企业愿意推出适配于RT与WP的应用;而反过来,RT不兼容.exe,WP不兼容.apk,这就导致可玩性极差。

从这点上来说,目前鸿蒙不存在类似问题,因为鸿蒙全面兼容安卓应用,导流上不会太难;

RT的另一个问题,是微软本身“人品”相当有问题。这点相信经历过RT或者WP的都懂。成天开发布会,画PPT,搞愿景,又放小道消息说要重做系统,让系统兼容安卓.apk什么的,但是直到最后垮台也没有任何进展。可以想象,实际上微软早就放弃了RT与WP,但为了那点微薄的利润,来,骗,来偷袭对window有好感的用户。

那么目前我们已经看到了,华为对于鸿蒙系统,还是像对待手机、路由器、电视、手环等等那样,相当务实的。可能接下来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说服国内外的硬件厂商接入鸿蒙,但这个过程会相当的不容易。或许,华为得在新业务上发力了。


user avatar   liu-shu-bin-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回答中有很多唱鸿蒙赞歌的,但多数人依然远远的小看了鸿蒙,或者说小看了鸿蒙背后的中国生态系统的目标野心。

马上上班了,剪短的说四条:

  1. 2G到4G,手机从移动通信终端变为移动娱乐终端。塞班黑莓生态被安卓IOS生态取代。而当4G到5-6G转变的时候,移动设备本身和移动生态系统也再次迎来了彻底革命时代,这是一个十年一遇的大机遇。
  2. 5G和物联网应用不是以个人用户为切入点,而是在工业农业物流业市政管理等领域切入,尤其是工业物流和市政,参见各省十四五规划,这三项未来五年投入总计将达到30万亿以上。加之通信基建基础,中国在新一代通信技术应用场景上超过了世界其他国家总和。
  3. 美国也在做下一代互联网生态,且美国的科研实力要强得多。但美国没有足够的工业和市政管理应用场景,无法独自打造足够多的应用进而建立新生态。中国则反之,虽然技术差距明显,但可以轻松拿出千万人级别的地区行业进行应用部署进而建立规范。
  4. 下一代互联网生态的争夺(互联网生态有多大的战略和经济效益大家可以无限YY)才是美国一系列封杀的实质原因。中国也在抓紧时间,工信部的5G应用杨帆计划规定了各个行业(制造业,交通,市政,农业,采矿等)在2023年前都要打造百个示范应用。

user avatar   Wingo.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鸿蒙(Harmony OS) 2.0的发布会,真的非常cool~先用一张图展示一下鸿蒙的全新性能。

搭载鸿蒙的新品

Huawei watch 3、Mate Pad Pro

万物皆可鸿蒙

鸿蒙的软件采用了全栈解耦的方式,做到一套代码满足不同大小系统的要求。无论是电视,手机,手表,平板,甚至是台灯,电烤箱等,无论设备大小都可以搭载系统,通过分布式软总线实现互联。这是打造鸿蒙生态最基础的一步!

统一的控制中心,组装超级终端

以拍摄为例,我们可以通过手机来链接不同设备的摄像头,运动摄像头,无人机摄像头,这样手机可以自由切换不同摄像头,从而得到不同的视角。此时无人机和运动摄像头不在是一个单独的设备,而是多设备融合成了超级终端。

打造智能家居新生态

这里鸿蒙的亮点,也许当前的智能家居就是家电设备和手机互联,但这次鸿蒙对智能的理解更近一步,赋予家用电器以智慧。比如豆浆机会根据个人的健康情况和口味,为你定制豆浆。同样的技术也将应用到不同的家电上。

大屏流转

这是我认为最牛逼的一个功能,人在哪屏幕就在哪!可以说服务好比我们的贴身管家。无论你在家里,车里,飞机上,同一个任务可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无缝衔接,这种沉浸式的体验,妥妥的大幅提高我们的生产力啊!而其卡片设计,成为了鸿蒙系统的全新沟通语言。

与电脑传输文件更便捷

华为电脑在windows 安装了鸿蒙的插件,手机连接电脑后,手机则可看做是电脑硬盘分区的一部分,解决了文件传输问题!

更流畅的系统

鸿蒙绝不是对在安卓的基础上简单换了个外壳,而是对内核层,应用层,架构层和系统服务层进行了全新的规划,采用了全新的编译器,同时对CPU,GPU的任务处理分配做了重新规划,让显示效果更清晰逼真。

更低的功耗

这个暂时不做评论,等真机上手之后,谁的续航更出色,一目了然。

也许鸿蒙目前还有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但在以后ios和安卓必须直面鸿蒙带来的压力,也必须直面鸿蒙的竞争!

个人认为,鸿蒙系统已经开了一个好头,以后主要看生态的发展。芯片的断供对华为是个非常大的打击,但开放的鸿蒙开发社区必将激发大开发者的脑洞,爆发出惊人的想象力,最终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体验!

安卓和ios的这么多年挤牙膏式的更新,鲜有全新的功能和体验,成了操作系统界的英特尔。

这次鸿蒙2.0的发布,给了我们足够的想象空间。三足鼎立,远比两只魔鬼在跳舞更让人兴奋。

最后附一下支持升级鸿蒙2.0的华为终端产品:

mate30/40系列

升级方式:


user avatar   MaxSam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天看到我关注的许多朋友都写了相关的回答。

简单说说:

关于鸿蒙,知友@Rookie的总结最直观[1]

在IoT产品上,鸿蒙是LiteOS,
在手机产品上,鸿蒙是Andriod,
在PC产品上,鸿蒙是GNU/Linux

我不太纠结于鸿蒙是否套壳,华为这方面做了巨大的投入,这在此前不管是MIUI还是ColorOS等厂家的改进深度都不如鸿蒙大,更不用说一些号称国家级项目,骗吃骗吃的机构,多少年,做得的东西还是半成品。而如今产品大量同质化的今天,我们更需要一个优化和体验优秀的系统。

尽管鸿蒙系统很多软件功能在多年前已经在很多桌面软件实现过,但是无一例外,真正落实到移动端,真正做得好用的厂家,少之又少,投入比华为大的基本没有。多少年了,投资一波又一波,实干的没有几个,这事情不是缺钱的事,而是视野和格局问题,掌握生态底层,才能长出参天大树,所以什么是大哥,这是真的大哥。

只是目前我认为华为许多产品价格都比较贵,50包邮解君愁,只能梦里想想了。

瞎扯下:

手机操作系统这些年的演变很有意思,而我的成长也刚好见证了整个历史的变迁,从Palm,塞班,黑莓,以及微软win mobile,再到安卓和苹果,以及安卓大树下长出的各种套壳UI,只是同质化太多,创新者少之又少,但是目前移动端操作系统开始有取代桌面操作系统的大趋势。


每个时代的赢家和输家,
他们曾经都下了重注,
只有经历了,
才知道惨烈。

我是MaxSam,我们也在历史中。

参考

  1.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2685335/answer/1919716641

user avatar   gu-ming-j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完全不懂技术,但是我还是蛮认真的把发布会看了一遍。

作为一个消费者,首先想吐槽——p30pro真是过气网红不如狗~~~哭唧唧。

然后,就是第一眼看完觉得很兴奋,里面很多功能感觉都还蛮想要的。

但是再一想,想要这些功能就得买全家桶,就冷下来了。

我想要的万物互联是,我华为手机,连索尼电视,macbook电脑,奔驰汽车。

哪怕是华为手机连小米手机、小米电视、坚果投影、蔚来汽车我也觉得很好了。

但是华为手机只能连华为电脑,连华为平板华为电视~~~感觉就没劲多了。

说实话,我是真的讨厌这个生态那个生态~~~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华为于 2 月 22 日发布华为 Mate X2 ?对于折叠屏行业有什么意义? 
  鸿蒙系统 2.0 是不是套皮安卓? 
  如何看待「鸿蒙系统一夜之间拥有 57 万个 App」这一说法? 
  如何看待三星Galaxy S10 5G版DxO后置拍照总分和华为P30Pro打成平手? 
  华为客户经理可以转岗到哪些固定工作地点的部门? 
  “不买华为不爱国”这个观点是怎么产生的? 
  如何看待某些网友齐喷华为不捐款,实际华为奋战一线,努力恢复灾区电信网络? 
  如何看待小米王腾点评华为 P40「标准版连 K30 Pro 都不如,当然 Pro 是个很大的卖点」? 
  如何搞垮华为? 
  如何评价华为自动驾驶的表现? 

前一个讨论
网传一学生未称呼某学长为学长疑似被罚抄名字 50 遍,实际情况如何?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 6 月 2 日凌晨开源的 OpenHarmony 2.0 Canary?





© 2025-03-2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3-2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