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医学生会推荐别人学医吗? 第1页

  

user avatar   chen-zi-yang-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前我不会,现在我会了。

以前是觉得医生这个职业没有那么好,

现在是觉得医生这个职业没有那么烂。

简单说两个优点吧。

医生职业生涯发展路线清晰。

这一点是最不能小看的,医生这个职业,可用“做题家思维”从小做到大,一辈子不过是读书考试看病写论文,只要题做得好,就能发展的好。

相反社会上很大一部分职业,除了工作能力,还对其他比如人情世故为人处世有很高的要求,甚至有些职业还需要自己为中年以后找出路,比如宇宙机。

我们常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是因为选择正确的道路比努力难一万倍,

而学医,基本不需要做选择,光努力就好。


第二就是学习能很好的解决资源互换的问题。

举个简单例子,如果你一个很好的亲戚朋友,极端点,父母兄弟姐妹,身体不舒服,医院看病要耗时多久?走哪些步骤?

简单算一下,

单位请假,医院排队挂号,门诊排队就诊,然后排队抽血拍片做彩超,最后排队取完结果,门诊下班了。明天又得请假来看门诊。

如果你是医生,你可以帮他收集病史,然后直接对接看这个病的同事。

检查单可以你自己来开具,让他去郊区人少而又设备先进的分院做检查。

结果回来后再微信求治疗方案。这样看病虽然只省了两次挂号费,但是效率高了几倍,毕竟不请假就算赚了~

这就是资源互换,你有这个能力,就有了成年人交互的门槛。




其他戳这里:

高考学医有哪些利弊?|陈子杨


user avatar   ling-ling-qi-38-5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推荐,不阻止。

有人问,我会原原本本把自己看到的自己以及周围同事的工作量和工作状态描述一遍,并且强调一下:全年无休、没有完整法定节假日(春节就休两天左右)、部分岗位需要24小时随叫随到。

然后把自己每个月兜里赚的那点钱稍微修辞一下,报个还说得过去的数,既满足一下别人对高知群体“高收入”的普遍印象,又安慰一下自己可怜的自尊心。


不劝进,是如果你真的不喜欢这行,学了自己苦逼沉没成本又贼高,害人又累己

不劝退,是这个社会绑定“稳定”这个稀缺属性的职业不多,学医这辈子饿不死,但也别幻想光鲜亮丽轻轻松松过一生,属于一锅需要小心伺候的老汤,熬一辈子——熬着熬着,也许就习惯了呢?况且哭穷喊累这事儿,各行各业都在嚎,你也嚎不过别人。

我只希望,你是真心喜欢学医。

是为了自己学医。

与之相对的,是听父母长辈街坊邻居七大姑八大姨一顿忽悠,觉得学医收入高地位高,满怀憧憬——也许别人嘴上在描绘美好明天,心里想着以后自己亲戚朋友看病等床终于不用挂号排队了。

还有看了几部严重不符合国情的医疗剧(实则是披着定制白大褂谈恋爱)就觉得这行光鲜亮丽潇洒帅气,自我带入女频网文主角,开启一段充满鲜花和光环的人生。

知道sha字怎么写吗?

希望学医的你,在内心深处,你有帮助别人的善良,有自我牺牲(即使是自我感动,也成)的勇气,有参与一项崇高事业的自豪和满足,并从这种满足中汲取继续走下去必不可少的动力。


还是那句我喜欢的话:医学本质是人类善良情感的集中表现。


每一个选择学医的人,都做过梦。

梦里面,能治愈、帮助、缓解,我们很快乐。


快乐就够了,

够走一辈子。




当然,加点钱,加点社会理解,加点不闹心的医患关系,那更得劲儿。

哈,虽然梦里啥都有,但梦里也别要太多。


user avatar   chu-xin-bu-gai-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个最近的例子,收了个腹膜透析导致腹膜炎的病人,做了腹水培养,有个罕见真菌感染,用上了某个700多一支的抗真菌药。

因为医保费用超标,办了一次周转出院。二次入院治疗好转后出院。

然后月底一结算,药占比超标,医保报销按分值计费费用超标。一个病人让科里吃了两项违规,虽然没有直接扣医生的钱,但是医院奖金扣了科里5000块,主任脸都绿了。

结果是什么呢,现在入院的重病号都要算下会不会超过按病种付费的金额,如果明显超的厉害。那就emmm………隔壁一附院,二附院大门常打开。啊,你就是一附院推荐过来的啊,那………等等我们通知吧。


我印象最深就是普外科的带教,踮着脚拍着我的肩膀对我说,“小装啊,你看一台阑尾手术,你就能拿到30块,做过了饭点也就10块误餐费。不如多切几个脂肪瘤,速战速决还不影响我的股票开盘。”

不说了,你用皮吻钉一下,我先下去看今天走势了。

以后,医生就只是一个养家糊口的职业啦,没有红利只有压力了。而且真想躺平,也很难的,内卷太严重了。


user avatar   gao-da-quan-3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会无脑推荐的。要看不同的对象。有的人让他学医是害他,虽然结局可能不错,但一定是走了很大的弯路。有的人就是学医比较好,挺适合的。


user avatar   yi-dao-ping-wu-q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立,分人

人生没有目标的小镇做题家就非常合适,如果你对未来很迷茫,不知道要从事什么职业,对职业强度没什么要求,渴望一辈子在学习成长,学医就是最优解没有之一,你甚至在不断学习工作中找到职业认同,实现人生价值,这是其他职业很难具体体现的。

普通专业学生的未来:毕业进私企,半年跳一次槽,之后三五年跳一次,不断跳槽,寻找收入更高的公司或者转行,仿佛自己在学习在进步

医学生的未来(理想状态):考名校研生,三证合一,找市级三甲上班,考编制,考职称,住院,主治,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科主任,学科带头人,院长助理,学科建设副院长,院长,书记。

一辈子只有两个跳槽机会,第一次,副主任升科主任未果,被排挤,不得不跳槽去同级医院当副主任或者去北上广当开刀匠。第二次,当上院长,升官去同级医院当书记。当然绝大多数医生一辈子都没有跳槽资格和机会。

而且医生你就算不会处理人家关系,没关系的,你把手术做好,只要不是看到主任院长就开喷的人,大家都会卖你一个面子,毕竟你手术做的好。同时因为手术做的好,医生是工人阶级按件计费,你收入一定比别人高。医生是体质内的奇葩,在体质内混,又不必过多在意体质内尔虞我诈,阿谀奉承的职业。当然前提是你要确实优秀,你把名校研究生考下来,你把执医考下来,你把编制考下来,你把职称考下来,你不断发文章,你就可以不鸟科室任何人,如果你还会处理人际关系,能团结同事,能帮助领导,你至少能混个副主任,那就更滋润了。

医生是一个强调个人努力>社会关系的职业。学金融的可以通过某些信息,某些手段甚至违规行为获得高额报酬,医生不会,医生只能挣属于自己劳动所得的钱,你是个普通医生,你只能进一般的医院,没有太多病源就没有太多收入。你学历高,你进大医院,病源多你就收入高,你技术顶尖有人请你开飞刀,你挣大钱。当然了职业有上限,顶级医生肯定没有金融业,程序员大佬挣的多。北上广资深程序员三十来岁常常爆出年入百万,医生不行,全国的顶级专家,业内前十的存在,年收入二三百万到头了,绝大多数医生不如同学历程序员,金融从业者收入高。医生只能挣出工人阶级的最高收入,不可能突破工人阶级的限制。

但是如果你不想按部就班按书本学习,你讨厌背诵,你想通过人际交往达成更高的目标,那确实不适合你。临床躺学的前提也是技术过硬。习惯于社会大学的人不适合学医,因为是两个评价维度。对于学习认为知识够用就行的人就更不适合学医了,因为病毒细菌年年翻新,你如果不能不断学习必然被淘汰,医生就像一个基础收入没有程序员高,但能看着持续在增加的职业。

写到最后都不得不谈门槛,工作强度和收入

门槛:

复旦每年能上榜的医院,门槛都是海外顶级博士,博士中还要优中选优,本硕博985,没有多篇sci就只能等天命了。

三四线地级市门槛是211硕士(本科一本),实际上一个中等收入的科室都会有两到三个985本硕博的简历,所以进科看机遇。

百强县头部医院,收入并不比市级三甲低,甚至可能更高。门槛硕士(什么级别的硕士看卷的程度)

三四五六线地级市下属县中医院门槛是二本本科,他们也招不到太好的主力都是一本二本本科。

工作强度:

前期学习一般为本科五年学习,硕士三年学习。

进入医院,学硕规培三年,专硕可推更高层次医院进行专培一般也为三年。

故而正式上班其实大四实习便开始了,但真正参加工作拿钱,在28岁左右。

专硕,住院医,部分主治医工作强度大致相当,有的一个月上二十七八天白加黑连轴转,学习要求较低的医院,也有八九天轮一个夜班的情况,视医院而定。

主治医根据科室发展值班强度不同,科室四五个主治,两三个副高,一两个正高,分配比例均匀,那么大约是五天一个夜班,工作强度适中,上午无门诊十一点半左右下班,下午三点上班。有门诊一点下班,三点上班。如果科室要求较高,一个病区三个正高,五个副高,就一个主治,那恭喜你,即将面对一个月三十天连轴转,天天白加黑的生活(这也是规培生和专硕的日常),周五早上七点到院值班,期间吃住都在医院,下周三中午或下午下班,求爷爷告奶奶,请一个副高代一天夜班,下周继续如此,科主任会体谅你安排一两个副高每周轮转替两天夜班,但是作为下级医生还是要表达感谢之情。

一般以上的211硕士命运到此为结束,副高,正高名额有限,科里发展好,如上述科室,有一定机会,约四十岁结束高强度工作的命运。科室发展一般,一如上述科室,主治医夜班得上到退休。

副高原则上可以不值夜班,没有升主任医的想法,四十岁就过上相对轻松的生活。早上七点半到医院,病历有专硕帮写,只做手术,没有上升想法科研轻松。上午十一点准备溜,下午三点半到岗,晚上七点完成工作,和朋友们喝酒,或是陪主任下乡与县里主任们联络感情,周末不值班,唯一缺陷是全年无休。知乎羡慕的主题便是这一类人,不需要进一步刻苦学习,收入不错,工作强度大幅度降低,有一定人脉和社会地位。

主任工作强度起伏不定,科室发展不好,院领导压力大,科室发展好,工作强度大。但是收入属于业内羡慕的阶层。

收入

理想状态下作为一个普通一本本科,211硕士,毕业顺利进入三四线城市头部三甲中等收入科室工作(如眼科,普外科及部分内科),儿科急诊及部分内科属于低收入群体想来医学生们也不愿意去。

二十八岁以前不谈,因为地域差异,医院差异都非常大,同样在北上广同样顶级医院收入都天差地别,何况在地市级,大部分医学生,二十三岁至二十八岁,收入两千左右是常态,同样有六七千的,也有几百块甚至赔钱的。

主治医工作三年,约32岁左右,收入可达到年薪十五万左右,同样不同医院有的高有的低,十五万大致算中位数,也接近平均数。

正如上面所说,大多数211硕士的归宿是万年主治,所以随着手术水平的提高,你的社会地位没有提高,但院内地位会提高,收入会慢慢提高,三十七岁前后能达到月薪一万八左右。

副主任医是飞刀医生的主体,差距巨大,挣的多的可以和主任相比,挣的少的,还不如头部主治。

主任差距一样明显,市级三甲骨科主任管着六个大病区,手下上百医生,年入五十万属于骨科群体的中低层,六十万七十万才是常态。同样的学历,同样的主任 儿科主任可能不到二十万一年,甚至比不上骨科主治,故而这个群体收入不是大多数小医生可以揣度的。

我作为一个曾经坚信劝人学医天打雷劈的人,现在真的觉得应该中立看待学医这个问题,疫情大背景下,全国经济发展几乎停滞,全球经济不景气,而且看样子疫情还不是一两年内可以平稳下来,平稳下来,休养生息五六年,也就是说疫情以来十年不会有太好的发展。私企裁员越演越烈,互联网巨头都一裁好几万,十年前学医的那一批主治在三十来岁的裁员潮流下,虽然收入下降至少没有失业风险,也算吃上了红利的末班车。

放在二十年前收入中上,劳动强度高的职业不受人待见是很正常的,现在真还真不好说。

同时也因为时代背景,医生老师公务员在疫情大环境下估计得卷个七八年,甚至改变一代年轻人的就业想法,所以新入门的同学们谨慎对待自己的未来。

最后,医疗道路很艰难,学医是很苦,很累,但没有太大不确定性,就这么一条路摆在那里,就看谁能杀出来。你所有的同学同事,包括上级都同时具有伙伴,竞争者两个属性。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提议让医学生毕业难起来,现在医学生还不够忙吗,毕业还不够难吗? 
  医学生到底应不应该考研? 
  作为一个口腔医学生应该如何利用网络学习专业知识? 
  真诚真挚地提问:如何找到一个学医的妹子谈恋爱? 
  医学生学习机器学习该如何入门? 
  985临床专业医学生,本科毕业了想去高中当校医,可行性高吗? 
  如何看待“高校医学生在宿舍给自己打针治病 ”? 
  医学生会推荐别人学医吗? 
  2021 中国医院薪酬报告公布,上海最高,平均年薪 35.1 万,你是否后悔学医? 
  学医,40岁的博士还有救吗? 

前一个讨论
医院能强制危重病人出院吗?
下一个讨论
学继电器触点有前途吗?





© 2024-11-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