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从爱奇艺出来的,我相信视频网站的格局。”
采访时,马东对娱乐资本论说的这句话,对应的是《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第一个出场的作品《互联网体检》里关于吐槽超前点播的片段。
不出所料,这个作品成为了开播第一个话题点,带来了#爱奇艺吐槽爱奇艺##互联网要素过多#的高位热搜。
马东作证,喜剧人们在创作时并不知道超前点播即将取消,这是一次基于互相信任的创作。
米未相信爱奇艺作为头部视频网站的格局。更重要的,是爱奇艺相信米未对于内容尺度以及质量的把握。
让人信任,是马东的能力,同时他还总是让人快乐。
而这一点,娱乐资本论在更早几天的采访里就已经领教了。从下午四点聊到六点,一多半的时间大家都在笑,剩下的空隙中,是马东对于《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综艺制作,以及米未业务方向的思考。
“规划都没用”
“我们就是做综艺”
“别想太多”
在这些拒绝总结、拒绝标签、拒绝套路的回答里,米未传媒作为内容公司的使命就是一句话:“让世界更快乐”。
“能让那么多人笑,喜剧功德无量。”
这句在影视行业流传很久的话其实还有下半句,那就是:喜剧创作不容易,让人发笑太难了。
这几乎是行业的共识。
尤其是对在行业沉浸多年,早就想把喜剧变成综艺题材的马东而言,《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播出在前天,但萌芽最早要追溯到2017年,那时米未传媒签下了即兴喜剧演员金靖,摩拳擦掌要在这里大干一场。
“当时确实是没想明白”,马东回忆中,找到节目的底层逻辑是个极其艰难的过程。
“全世界的人都想做《六人行》,最好是把《六人行》+《生活大爆炸》+《破产姐妹》+《我爱我家》集合起来,但这里有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再牛的单个编剧,哪怕是天才,一直写也会被写废,而且喜剧编剧稀缺是全行业都知道的痛点。”
如今米未的解决方法已经在眼前,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每个小组上台前的字幕里,都会打上演员和编剧两列,表演完了,再让编剧从观众席里站起来露个脸,说说创作的想法。
虽然不是每个编剧都能说,但一开口,总会提及演员在其中的想法和创意。演员也总将“感谢编剧老师”挂在嘴边。
马东觉得,要先做到尊重编剧,放大编剧的价值,才有可能让更多的人才有意愿冲进来,踏踏实实地搞创作。
共创是节目中经常提及的词,听起来很像是大学社团的小组作业,但这正是喜剧的创作方式,最大程度的让编剧和演员混在一起,为好作品这个目标服务。
因为喜剧对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都有着高要求,尤其是编剧和演员,编剧提出了核心喜剧设定,要靠演员表演的节奏、创意来层层加码。
比方说优秀的喜剧演员黄渤当年在《疯狂的石头》片场,连一个卖票的手势都要想方设法搞点好笑的东西出来。
但这种共创,不能变成自嗨,演员和编剧一起蒙头创作的结果,要拿给观众检阅。
在米未办公楼的一层,有个为节目临时搭起来的小剧场,娱乐资本论第一次去的时候,就惊讶于表演舞台和观众椅子之间的距离,特别近,第一排观众一伸手都能碰到演员的衣服。
这批先于爱奇艺用户四五个月就看到节目的观众,承担了一部分节目前期筛选和淘汰的功能。
“就在这(采访间),这帮演员和编剧在这创作、排练,排完到点了,一推门就出去见观众,”这个过程很简单,“观众一个演员也不认识,你就听他们的笑声,用实力说话,谁好谁就往前去,谁不好就赶紧换。”
马东把他过去喜剧创作的那一套,搬到了节目前期制作的过程中。
据他回忆,当时最普遍的创作方法是:“一个小品编剧都要写半年,写完了演员就出去轧场,见50拨不同的观众,然后听笑声。”编剧的小本子里,记满了大笑多少次,小笑多少次,并且在剧本台词边直接进行注解,辅助修改。
在这一点上,喜剧创作是没有捷径的,必须从笑声中来,到笑声中去。
而且剧场排练除了检阅,还是对演员和编剧的逼迫,到了那个点,观众都坐在外面,不管作品什么样,都得上去演。
不过别看采访聊得嗨,实际上马东在前期跟演员都被“隔离”开了,节目现场就是她第一次看,所有反应都是最真实和直接的。
节目中,马东没那么多包袱和框架,对作品的评价标准只有一个字“乐”。
“我整个第一赛段最乐的就是《桃园三结义》,给我乐的眼泪都下来了。太离谱了,我就觉得快乐本身比什么道理都有价值。”这段话也可以顺便回答节目里的一个话题,即“喜剧有没有高下之分”。
说实话,马东的回答并不令娱乐资本论意外,这好像是标准的马东式答案:没有、不是、没想过。如果在《乐队的夏天》时,你问他音乐有没有高下之分,马东一定也会回答没有。
不去深究个人思想形成背后的各种原因,可以确认的是,马东的理解似乎更加符合当下年轻用户对事物的看法,即个体感受为先,大于既定的标准、条框和体系,这种深层取向上的共通,也可以引出接下来的问题。
为什么要放弃《乐队的夏天》,转做《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马东是“从0开始”专业户。
在过往的履历中,他总是不断地清零,然后开启人生新阶段。
比如去澳大利亚生活八年,却选择在27岁回国做电视。在央视拿了十几年铁饭碗,还能在互联网浪潮下加入爱奇艺。当你以为他会稳定一段时间的时候,马东又从爱奇艺首席内容官变为了创业公司老板。
但放弃“乐队”从0开始做“喜剧”,并不是马东建立在自己经历上的个人决定。
那是在5月14日,《乐队的夏天》官微发了一句“休年假中,勿cue”的俏皮话,正式官宣了项目停止,马上评论区就被乐迷们淹没,惋惜和不解的声音都有,甚至“倒闭了”的调侃至今还挂在点赞第一条。
但其实,米未内部也经历了这样一轮拷问和挣扎。
“当时做完《乐队的夏天2》,很多人期待我们做3,平台问计划,品牌等着你”,对公司而言,继续做下去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
所以马东确实非常犹豫,先下决心的是他的合伙人牟頔,“她死活就要做这个(喜剧),搞内容的人很坚持自己。”
没办法,吵呗。
在米未的办公室里,分管不同方向的七个合伙人各自拿着自己的理由来说服对方,吵到最后,所有人心里都很清楚,《乐队的夏天3》继续做下去,他们没有信心让下一季节目比前两季更好看。
说到此处,马东双手握在胸前,引用了一句已故贝壳创始人左晖的名言:“做难而正确的事情”。
于是曾被搁置的“喜剧”提上前来,成为团队下一个all in的项目。不过按照节目制作的眼光来看,从“乐队”到“喜剧”其实并不像外界所想的那样是从0开始。
因为米未一直有喜剧的基因,马东是语言节目出身,创始人之一牟頔过去的作品是《谢天地你来了》和《喜乐街》。
并且在马东眼里,米未所有节目都是喜剧:“《奇葩说》哪是辩论啊,喜剧,《乐队的夏天》也是喜剧,都是以乐为主。”借此引申出米未做节目的两个标准:好哭好笑。
“我们就没有品类的概念,什么语言、音乐、喜剧都是别人给我们的分类,我们脑子里没这个东西。”在这个角度上,米未综艺的操作方式都是找到有才华的人,让他们发光发热,讲他们的故事。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一期中,评委问漫才组合中的土豆和吕严为什么不去《脱口秀大会》。我们也把这个问题抛给了马东——为什么这些演员不去别的节目,要来你这个喜剧大赛?
“每一个来的人,我们都认真对待,让人家相信你是想做好东西的。”马东顺便还讲了讲他理解中的演员职业虽然生存和挣钱都很重要,但更大程度上还是因为喜欢,当演员意识到米未认真想和他做一个好作品的时候,其他东西就会放一放。
但米未不会一直让演员“为爱发电”。
《奇葩说》把一群素人变成了公众人物,《乐队的夏天》让一群小众的乐手变成了明星,结果都是名利双收。
说这段话的时候,马东从靠背上坐起来,身体前倾,以一个认真的口吻阐述他的观点,“我们相信综艺是一个放大器,让一些原先没有被看见的人被大众看见。”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米未的喜剧节目不是“角儿”的艺术。很多喜剧节目都会有一位大咖,观众看的就是这位大咖不断突破向上的过程,每一季节目都要比上一季的压力更大、效果更好才算是成功了。
但米未不是。
所以这一次《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播出之后,似乎可以预见喜剧将在辩论和乐队之后成为年轻人新的讨论点,这也是马东想要的。
从发布会现场回来,和朋友聊起采访马东的经历,他第一句话问的就是:“你看马东眼袋还有吗?我也想割来着。”
这句话令娱乐资本论始料不及,多年前马东追逐年轻人步伐的举动,直到现在还维持着他“时尚ICON”的身份。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马东的标签就是“生于60年代的90后”,干着一切时髦的年轻人爱干的事,玩王者荣耀、打鼓,既足够奇葩又显得活力十足。
马东是公司的符号,映衬了那时同样在娱乐行业以及业务扩张上动作频频的米未,做APP、搞新消费、开发产品,连公司愿景都变为了:“做年轻人热爱的生活方式品牌”,而不只是一家内容公司。
如今回头看米未当时的动作,马东是一个认真反思的态度,他又引用了一句话:“芒格很喜欢一句德国谚语是‘我最想知道我会死在哪儿,那我就可以不去那’,我觉得这些尝试为公司留下的,是看到自己的膨胀,能够冷静下来重新去审视。”
马东也借此重申:“一家内容公司,只需要让内容对外,其他一切都是对内的。”
折腾过后,米未又回归到了一家内容公司,并且在制作上也同样进行了收缩,全公司是一个团队,一年只做两档节目,今年在《奇葩说7》结束后,节目组原地转身进入《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现在米未的愿景迭代为了“成为一家创造正向情绪价值且持续成长的公司”,重新解读这句话,会发现这更像是一句对内的鞭策。
那正向情绪价值要怎么做,马东说了两件事。
一是《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请来了黄渤、李诞、徐峥、于和伟,除了目标一致外,马东觉得是米未给了这些嘉宾靠谱的感觉。
“演员最怕的是参加一档节目,被剪的特狗血,那是最烦的。但你看我们曾经让谁不舒服过吗?没有,我们坚持的是正向情绪,恶意剪辑我们不做。”
对嘉宾的态度也是对选手的态度。
而另一种角度上,提供正向情绪价值可以理解为避免负面情绪。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是一个相对纯粹的喜剧节目,你很少能在这里看到负向话题,马东直言,“负向的不是没有价值,愤怒也是重要的情绪,但我们不想做这个,就想做快乐温暖的东西。”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奇葩说》最近几季的辩题越来越关注生活,越来越家长里短,而《乐队的夏天》则专注在表演和人物故事上,避免产生尖锐的话题。
兜兜转转,米未的愿景虽然中间变过,但即便是走偏的那段时间,“快乐”的关键词也没有变过。
但“快乐”不是漫无目的发送,在马东心里,年轻人永远是米未最想要的用户。这一阶段的人度过了躁动的青春期,人生进入新阶段,逐渐成为主流消费人群和意见输出者。
想被年轻人认可的马东如今依然在米未的一线,但公司已经涌现出了越来越多优秀的制作人,在所有人的努力下,《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喜剧综艺的更多可能。
现在的米未似乎不急于追赶风口,慢下来,如初创时那样专注于内容本身。
就像我们刚见面时,马东晃了晃手里的保温杯,说:“年纪大了,喝热的。”
熟知国内新喜剧圈的人都知道,国内做原创素描喜剧综艺的,对标的都是美国的综艺节目周六夜现场(即美版SNL),无论是笑果制作的第一档同类节目,2016年有一定名气的今夜百乐门[1],还是后来2018年同样笑果制作的的中国版周六夜现场[2],直到现在的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都是一样。但同时业内人士也知道,当年的百乐门跟尤其是国内SNL都是花了大钱却没有好效果的节目,例如很多观众甚至都不知道这两档节目的存在。
那么,作为美版SNL的老粉,对标杆美版SNL以及,跟笑果制作的两个未能成功的案例相比,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简称一喜)到底做对了什么,能够让中国新喜剧届终于起码看到成功原创素描喜剧综艺的苗头呢?
美版SNL与笑果的两档节目,一大亮点是每周看哪个大明星的参演。但是少了可以直播看明星耍花活这个因素后,这一大吸引力在国内的节目就不复存在。米未大胆革新,将明星嘉宾从喜剧短剧演出中拿去,由此带来的好处包括:
米未对把SNL类型喜剧最大亮点之一的明星嘉宾权衡利弊之后拿去,只保留点评作品的领笑员,需要很大的魄力,最后第一季“素人”造星的成果不比美版SNL来的要差。这种大胆创新做成了,我们才能看到决赛坐在后排那十一位影视界大佬为节目背书。
这类节目核心内容是它的喜剧短剧,而给几档节目排喜剧短剧制作水准的话,应该是美版SNL略高于国内SNL,再高于今夜百乐门。米未做精品综艺的经验,加上看得出的燃烧的经费,将短剧的观众体验拔高到了与美版SNL非常接近的水平,包括:
总的来说,把舞台制作水平跟录制水准提高,把呈现短剧以外的东西能删就删,删不掉的放到短剧外的部分,以及细微的调整突出节目特色,给无论是粉丝还是路人带来最好的体验,让无论是六分还是九分的短剧都能够增色。米未在这里致力于打造对在网络时代的传播,无论是最大最高清的电视,还是最小的分辨率最差的手机屏幕,都有很高的线上节目质量和很强的高级感,以及给线上观众一种在现场的感觉。反例就是现在很多同类综艺,制作还是晚会小品的制作,场地之大回音都听得出来,演员身上挂麦克风,身后背景版一看就是假的,灯光镜头平平无奇,视频里还有各种浮动标识,演员就要更卖力地逗笑线上的观众。
从美版SNL到一喜,本质上就是美国宽松舆论土壤的直播喜剧晚会类综艺到国内土壤的棚内录播喜剧竞技类的转变,因此,米未从美版到国内版SNL做的加减法,也是一喜能够成功的原因,包括:
在精减SNL模式的同时发挥了棚内竞赛综艺的优势,虽然不完全是SNL老粉想看到,但是能够以此将金钱时间精力都放在制作精良优秀喜剧短剧,这种加减法目前看来是成功的。
米未与单立人深知一喜成功的使命与核心,即是发掘与培养原创喜剧人才与打造源源不断的优秀原创喜剧短剧,因此对于美版SNL成功做到这两点的秘诀改动幅度是最小的。尽管如此,由于各种原因,米未对于喜剧短剧的创作环节依然做出了一些调整:
作为一个美版SNL老粉,客观来说今夜百乐门跟国内SNL看作品跟演员也都不差,不过对于喜剧短剧创作的本地化革新与钻研,尤其是把SNL在美国的成功转变为原创喜剧短剧在国内的成功而做出的取舍改变,我觉得是没有喜剧经验的米未跟主业为单口喜剧的单立人要被嘉奖的地方。
当然,一喜的成功除了对传统SNL跟本地化的SNL作出改变之外,还有顺着这个时代的某些优势,包括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决赛给自己定义了一个成功的注脚。而客观来说,站在前人的成功与失败经验上,爱奇艺、米未跟单立人联手制作的无疑是中国第一档继承SNL形式而成功的原创喜剧短剧综艺。这离不开围绕着国内的实际情况与制作公司本身的限制而做出的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决定,而最明显的即是,集中精力保证现场录制的喜剧短剧从创作到制作再到包装传播的优质,使作品跟卡司能够带领这个新生的节目被大众认可。展眼2022,在笑果确定重操老本行入局的情况下,米未跟笑果在持续制作原创新喜剧综艺上的道路上走的怎样,我们拭目以待[5]。
[1] 幕后创作的故事参考播客《一言不合》第七期,主持人周奇墨、石老板,嘉宾张博洋、子龙(现深圳硬核喜剧俱乐部创始人)
[2] 幕后创作的故事参考播客《笑果FM》第五期,主持人李若手,嘉宾程璐、庞博
[3] 对比《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十期五条人参与的作品,跟《今夜百乐门》第二期傅园慧以及第十一期张柏芝参与的作品
[4] 即便《脱口秀大会》单口演员表演的时候也会保留右下角冠名赞助商Logo,相比之下《乐队的夏天》跟《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一样是没有的
[5] 豆瓣小组的一个帖子,虽然有点糟,但是讨论的议题还是比较到位的:笑果,米未是怎样炒火sketch这碗凉饭的。
[6]具体描述参考播客《三五环》第60期,嘉宾石老板与六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