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又辟谣了。
最新更新:继各大媒体舆论之后,保险公司也出手了。
感觉车主虽然是五日行拘,但是也颇有点以退为进的意思。
可是用之前特斯拉的说法:偌大的上海国际车展,两个普通女性通过非正常方式拿到入场证件进入后并以"过激"的方式进行诉求,说出来你上海本地车展的安保和规划是有漏洞的。(手动狗头)
好,扰乱现场秩序,非正常诉求,我们处理关五天( 看起来此时车主真的是可怜到家了),表示我们不支持"按闹分配"。可是你特斯拉却不得要领,非但没有端正态度表明决心,反而继续傲慢无礼,目中无人。
这下子无论是党媒还是官媒还是网媒就可以义正辞严的对它进行申讨了,申讨它"如果坐下来能解决问题,谁愿意不顾体面,爬到车顶上去嘶嚎?"(中央政法委长安剑) ,"申讨它"店大欺客"(半月谈),申讨它"该给个交代了(光明日报),申讨它"市监局说它不愿提供任何行车数据"(澎湃新闻)。而当晚的央视,更是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对此事进行了抨击……
2003年创立的特斯拉,今年只有一十八岁,刚刚成年,意气风发,却图样图森破。正好美国当地前日刚出现致命车祸,短短一夜,市值蒸发1500多亿。
据网易报道:
4月19日美股收盘,特斯拉股价收跌3.40%,报714.63美元,最新市值为6859亿美元。与前一交易日7100亿美元的市值相比,其单日蒸发约24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568亿元。
我觉得特别值得关注的是:
上海警方看了中央政法委的讲话,会提前把女车主放出来吗?
所以你看,真就是按闹分配呗,不闹大了不给处理,那消费者能怎么办?
特斯拉要是真的坚持【绝不妥协】,那我倒也敬你是条汉子,说不定可以和南山必胜客、海淀不倒翁并称三巨头。
当然,现在也不意味着结果会有什么改变,但是至少服软了。
并不是消费者都喜欢闹,是闹了确实有效果,会哭的孩子就是有奶吃。
道歉这种口活无所谓,风往哪儿吹,嘴就往哪儿吹。
但是————
整改是不可能整改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整改的。
按闹分配?原来说这么高的金额赔不了啥的,还说车主不肯配合等等。看来特斯拉是顶不住中央政法委啊。不是对你没感觉啊,是你还没出铁拳啊。不可能妥协在铁拳面前也被迫妥协了,嘻嘻。
是好事,也别光骂特斯拉了。想一想消费者未来咋办。
咱们倒着推推:
特斯拉为啥怂了?因为官媒开始吊打它了。
为啥官媒介入了?
后两条是借势。第一条才是导火索。
为啥河南车主能闹大?
1.车主能闹而且选对了地方闹。
2.天下苦于特斯拉“我没毛病”的傲慢久矣。
3.海南特斯拉刹车事件的神助攻。
别忘了,河南车主闹事最早的舆论大家是倾向特斯拉的,觉得是车主瞎闹。唯有海南特斯拉视频抓到了实锤。大众才开始相信特斯拉刹车确有问题。尽管特斯拉快速灭火堵了海南车主的嘴,但风向变了。
由此可见,河南车主占了天时地利人和,还加上了自己不妥协能闹buff。才搞定这件事。
整个事件除了就事论事解决了问题,唯一的正面意义是:
国外出了那么多事,调查了那么多次,大多去看特斯拉的后台数据。调查他们自己随时能改的数据,又有个毛用?这种调查纯粹是糊弄消费者。别忘了特斯拉目前是资本的宠儿,股价一年里翻了多少倍。。。
但国家的这个优势还没有传导到普通消费者。普通消费者面临的还是:“事情闹大了才能解决”。
一步步来吧。但在新能源车方面至少有两点可做:
至于这件事的后续: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你要硬就硬到底,我还敬你是条汉子,看看最后是你能赢还是消费者能赢。
总结观点:
1、看似车主阶段性胜利,但真相的还原还是要看最终特斯拉拿出的数据;
2、特斯拉这么敢理直气壮不给数据,是因为法律对于这方面的举证责任划分不明,而申请调查的成本对于用户来说太高了;
3、但如此一来开了个不好的头,之后车主都去闹了没人再相信依法维权的途径。这个影响很坏,希望能完善立法,将智能汽车数据提供的举证责任,倒置给车企。
以下为分析:
闹事女车主被行政拘留、央视点名、政法委发声、郑州市监局宣称特斯拉不提供数据。
几乎今天一拿起手机就是一个新消息?
然后特斯拉深夜道歉,一改昨日的态度,虽然道歉内容并没有很明确针对什么事件,但大家都心知肚明。
这可能是特斯拉头一次放低姿态地致歉,貌似车主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是最后特斯拉是否能拿出数据,配合证明一系列的真相,还要看后续的发展。
特斯拉的事故最近报道出的有点多,特斯拉大多也做了回应,但自始至终让人费解的是,特斯拉从来不展示数据,只发表单方面的书面说辞。
其实最好的也是最简单的态度,就是拿出客观的数据,证明自己没有问题,但好像每个事故里都看不到这个东西。
不免引人怀疑。
那么为什么拿出数据这么难?对于事故真相的举证责任到底在谁那里?为什么特斯拉这么多次敢理直气壮地就是不提供数据?
先说结论:依据法律,按理是特斯拉应该提供数据,但女车主必须先说服法官数据和刹车这个事实是有关系的,这个说明成本对于一个普通用户来说有点高。
2016年发生的一起特斯拉自动驾驶事故,死者父亲提起诉讼,双方针对车辆是否处在自动驾驶状态争执不下,最终经过长时间的拉锯法院才接受了原告的调查申请,要求特斯拉提供数据。数据证明事故发生时,车辆确实处在自动驾驶状态。
(这个官司貌似至今还没结束,时间成本可见一斑)
本次事件的核心争议焦点,是行驶过程中是否刹车失灵?对于女车主来说,一个关键的事实就是自己的父亲是否真的踩了刹车?
一般而言,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女车主是需要去举证证明父亲踩了刹车的。
这项原则不能一概而论。
首先,大部分车主不会没事给自己的腿部装一个摄像头,其次脚的位置也处在外部摄像头拍不到的地方,所以对于车主自己而言,几乎除了乘车人和司机的证词之外,难以拿出客观的证据。
那么是不是法律的原则就让车主活该呢?
民诉法还规定了可以申请法院调查的情形:
女车主确实客观没办法拿到特斯拉的数据,按照法律规定应该是可以申请法院调查的。
但是否接受调查申请,由法官判断:
麻烦就麻烦在这里。
女车主不是专业人士,但她必须说服法官相信特斯拉的数据是与证明踩刹车这一事实是相关的。
以往的很多车是没有刹车数据这么一说的,踩了就是踩了,没踩就是没踩,机械式的刹车不会上传数据(有没有懂车的小伙伴看看刹车数据上传是从啥时候开始的?),如果有故障一般可以机械检测测出来。
以往的车,一般机械没问题,刹车也基本就是踩了就刹,不踩就不刹。
而特斯拉的刹车事故可能不是机械问题,而是软件问题。
软件问题影响刹车本身就与惯常的思维相左,而怎么论述这其中的关系,几乎必须要专业人士出马说明,而这一切对于一个普通的用户来说,存在巨大的说明成本。
更不用说,启动法院调查的前提是已经提起诉讼,诉讼本身也是极具时间和金钱成本的(诉讼费、律师费、公证费等各种费用),对于一个用户来说真的太麻烦了。
这么梳理下来,大概可以理解女车主闹事的初衷,因为正常的流程成本太高了。
但也不得不说,这个事情如果真的通过闹事让女车主的权益获得保障,那以后各家智能汽车一旦出事用户首先想到的就是闹事了。这就开了个不好的头。
第一反应:
52岁了还好意思叫姐姐,钞能力砸得小编七荤八素了吧?
第二反应:
不就是登个珠峰吗?
夏尔巴人向导都登了多少次了,里面又不缺50岁老人,不报道他们反而报导一花钱登山的凡尔赛素人游客。
吃饱了撑的吧。
第三反应:
又是辞职,
又是脱产锻炼,
又是登珠峰,
这阿姨钱很多啊?
我被工作压得,连想跟女朋友回趟娘家都不敢出来。房贷都要还不起了。
最后:
希望以后多一点这样的“正能量”报道。
什么翼装飞行啊,
什么甘肃探险啊,
什么珠峰登顶啊,
是吧。
这个人工造湖的事儿是好事儿。
如果地表没有稳定水体,那么地下也很难有稳定水位。建设湿地可以保持地表水体,通过地表水体的水位变化来直观了解地下水位变化情况。所以湖泊在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是有存在必要的。这在生态上反而是好事儿。
事儿是好事儿。问题可能出在“先斩后奏”上。
当然,奏了不让斩,导致先斩后奏,那就不应该归罪于地方了。这水太深,不聊了。
这个事儿能再多说一点的,就是工业用水了。北方省份和南方省份的一个最大区别就是工业用水更加窘迫。水就像空气一样,水没了,工业就死了。
说什么农业灌溉用水受影响,有一个算一个,都是拿农业做挡箭牌。地下水位高了压根就不用那么多灌溉用水。就好像说什么空气污染是汽车尾气摩托车尾气造成的一样,你信不信?
所以制造人工湖在郑州这样的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其实是有好处的。
看到很多人讲农业用水怎么受影响啊之类的。乱七八糟也没个准儿。
干点人事儿。
据2001年中国水资源公报,全国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580 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取用新水)268立方米。
中国水利网站7月28日讯 近期水利部发布了2019年度《中国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2019年,全国人均综合用水量431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用水量60.8立方米。耕地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368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59,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38.4立方米,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含公共用水)225L/d,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89L/d。按可比价计算,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比2018年下降5.7%和8.7%。
2019年,全国用水总量6021.2亿立方米,较2018年增加5.7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871.7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14.5%;工业用水1217.6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20.2%;农业用水3682.3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61.2%;人工生态环境补水249.6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4.1%。地表水源供水量4982.5亿立方米,占供水总量的82.8%;地下水源供水量934.2亿立方米,占供水总量的15.5%;其他水源供水量104.5亿立方米,占供水总量的1.7%。
2019年,农业农村部依据《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农业部令2016年第2号)和《耕地质量等级》(GB/T 33469—2016)国家标准,组织完成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评价以全国20.23亿亩耕地为基数,以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行政区划图叠加形成的图斑为评价单元,选取了立地条件、剖面性状、耕层理化性状、养分状况、土壤健康状况和土壤管理等方面指标对耕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完成了全国耕地质量等级划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467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386165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534233亿元,增长6.9%。2015-2019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2019年,第一产业7.1%,第二产业39.0%。
第一产业增加值70467亿元,占比7.1%,耕地20.23亿亩,当年全国耕地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368立方米,农业用水3682.3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61.2%。
第二产业增加值386165亿元,占比39.0%,全国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38.4立方米,工业用水1217.6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20.2%。
工农业增加值的倍数是5.5倍,工农业用水量的比例是1:3。也就是说全国平均数,每方水的工业增加值是农业的16.5倍。
从每方水的产值上看,工业完爆农业。
所以一般情况下,都是在争工业用水。
拿农业用水说事儿,通常都是因为社会上比较重视农业,普遍存在民以食为天的观念,拿农业灌溉用水说话比较有力。
这个事情应该有两个因素在发挥作用。一个是自作主张,一个是争夺工业用水。被拿出来讲的灌溉用水反而很可能是最不重要的那个。
自作主张也可以说成是主观能动性强,这就要看你想怎么说了。
争夺工业用水,则是典型的利益之争。这就涉及到很多人的饭碗了。
这事情,不好说到底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