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認為是有些逐本求末。博愛座本身的設計,也不應只限定於孕婦、老人、小孩等。應該是有需要坐的人就去坐才是。
但回到現實面來考量,在想不到更好的方法之前,目前的爛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或許有人會說,等有需要的人上車時再讓坐即可。他沒有考慮到,不是所有的「有需要」都是肉眼可辨識的。即使是外表十分健康的年輕人,在衣物的遮掩下,也可能有著外人不明的殘疾。看起來健康,但有貧血、中暑症狀的人呢? 再舉個例子,你如何去判斷,眼前的女孩是單純的吃腫了。還是肚子裡其實懷了個小寶寶?
台灣人的民族性,對於開口要讓座有其羞於啟齒的保守性,對於主動想讓座的人也常不知應如何開口。反過來說,即使是真正需要被讓座的人,也不見得願意被讓座。有些老人家以被視為弱者為恥。也有殘疾者以日常行動為復健所需而拒絕坐下。
結論。
看起來很笨、有點假、還有些沒效率。一輛滿載的車上隨時空有座位,是目前考慮到所有人需求的最佳解。其他的缺點只能待時代技術與社會風氣進步來改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