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集本来是编给设计施工造价单位,你自己不去查,倒打一把算什么?
图集的质量比设计院的各种图纸高得多,也规范得多。是国家、地区、行业的规范性和指导性技术资料,同时也是设计施工造价单位应该准备的最基础的技术资料。可以讲图集是设计施工造价的指导手册。
很多技术实力强劲的施工单位,总包单位,还有自己的图集和工法。这种,找不到图集,要设计单位提供的,常见于技术实力差管理混乱的单位,一套图集才多少钱?一个项目多少钱?
连一套国标或者地区图集都没有,你们单位还有啥技术资料?
而且我没搞明白的,从标准化角度,有一个适用于设计造价施工的图集是好事呀,都可以省多少事情。
要让设计单位自己编,一个做法得玩出多少规格来,你造价要把各种设计院自创的各种做法的辅材,工艺,人工给统计清楚,纯属给自己找事嘛。任由设计单位自己写,一个墙面抹灰都可以给你玩出各种标注和规格。一个内墙漆都可以给你标出各种不同的标注法。设计单位引用标准图集是好事呀,还是题主觉得看各种五花八门的做法更省事?
按我说,土木行业标准化远远不够。图集只不过一小小步而已。
从使用方便来看,一张图或者一套图就能表达清楚,而不是到处引用的图纸是最方便的,即使是同一套图纸中不同页面之间的引用,都是不方便的。因为至少要翻来翻去的。
使用者是谁?当然是施工单位、业主、和造价等看图单位了。
在手工绘图时代,为了提升设计效率,不用重复绘制已经成熟的节点等详图,设计师往往标注此处引用了某图集中某页的做法,可以节省大量时间,更重要的是,如果设计师不怕麻烦去誊图集中已有节点到自己图纸上,还有誊错的风险,万一誊错了,得不偿失。国家也鼓励设计图纸中直接引用正规出版的图集,因此每个新开工地,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业主管理代表都会买一套图集,至少要包括图纸中引用过的图集。就像结构101系列图集,基本每个工地都能看到,而且不止一本,这给图集编写及出版单位带来了利润,也算是“为知识付费”在建筑行业中的一个体现。
但是,到了电子绘图时代,特别是图集也电子化时代,再在图纸里引用图集就不是那么方便了,因为直接把相应节点做法拷贝到图纸相应位置,也只是个插入“块”的过程,为了对看图者更友好,设计师还可以在引用的详图后面附注上所引用的图集和页码,这样看图者看图就更方便了,图纸里万一有没有引用全的,还可以查查原图集。
等工地实现全部图纸电子化后,再引用图集号和页码就更不方便了,除非在电子图里有超链接,点击可以直接调出图集中相应内容。
因此,随着制图计算机化、工地图纸电子化的推进,制图习惯也会响应改进,改进的方向就是让看图的人更方便,越方便就越容易理解图纸内容,万一图纸有问题,也越容易及早发现。
而且,随着绘图技术的进步,原来我们为了画图方便而制定的“平法”表示法,有可能会被“不厌其烦”的三维详图表示法所取代,三维图纸的出现,所见即所得,更不容易因看不懂图而出现配筋、尺寸偏差。现在有些工地已经采用电子化图纸了,但还停留在二维图纸,技术人员人手一个平板电脑,随时打开相应部位图纸来检查现场情况,施工工长需要那块图纸,可以选择仅打印施工区域图纸,不用随身携带大卷图纸,也会很方便。
做过日本企业的设计,日方对图纸的要求是“像漫画那样”,要求图纸易懂,越易懂越容易早期发现错误;越专业化,越少数人才能看懂的图纸,万一里面藏了个雷,就很难发现,从这个角度看,把图纸做详细易懂,而不是看一张图纸需要有一堆图集、还要预先学习“平法表示方法”等专业知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设计要不忘初心,明白图纸是为了给人看懂,而不是专业人员自嗨装❌用,就会顺应这个发展方向。
话题引申下,目前的钢琴谱子,常有反复记号,专业人员弹到那里就知道该从哪里反复,但是总感觉回头找准反复弹奏的位置,不如把该反复弹奏的部分直接按照顺序印刷到后面,岂不是更方便?乐谱中采用反复记号方式,是不是也是当初为了少抄一遍重复的乐谱而发明的方法呢?在电子乐谱逐渐流行起来后,或者拷贝粘贴变得容易,印刷也变得容易之后,反复记号会不会像图集引用一样,逐渐因为不方便被淘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