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用橡胶支座,或者其它类型的支座,而是连成一个整体,比如我们上面这个两跨的公路桥。那么会有什么问题呢?或者说,为什么桥面和桥墩之间非得垫个支座呢?
想象一下我们图中的这辆小卡车行驶在桥面上,这辆卡车的重量会对桥梁造成什么影响呢?
当卡车在左边这跨的时候,桥梁会变成上面这样;一会儿行驶到右面那跨了,桥梁又变成下面这样了。
当然,我画的是非常非常夸张的示意图,只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事实上,桥梁的确会发生这样的变形,只是幅度非常小,可能肉眼无法分辨,但桥面和桥墩的确会受弯变形。或者简单说,桥面在上下摆动,桥墩在左右摆动。
同样,我们知道材料会热胀冷缩。外界的温度变化会对这样的桥梁造成什么影响呢?
受热膨胀,桥面有向外变长的趋势,造成外面的桥墩向外弯曲;受冷收缩,桥面有向内变短的趋势,造成外面的桥墩向内弯曲。在一年四季、昼夜交替的温度变化下,桥墩也是在反复受弯摆动。
我们知道,桥墩轴向拉压是要好过受弯的。类似于,你很容易掰断筷子,但是很难拉断或者压断筷子。如果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可以参考这个回答:为什么对木棍,铁棒等,折断比拉断更容易?
因为压断很难、掰断相对容易,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免桥墩被「掰断」。我们上面的这座桥梁,在车辆重量、温度变化的作用下,桥墩一直在左右摆动,或者说,一直在被向左或者向右「掰弯」。而这种情况,正是我们想要尽量避免的。
那怎么避免呢?不如试试下面这种。
桥面和桥墩分开,中间用支座隔开。中间桥墩上的三角形支座,代表桥面可以在这里自由旋转,但是不能移动;两边桥墩上的圆形支座,代表桥面可以在这里自由旋转,外加可以左右移动。
为什么三个不都弄圆形的呢?因为如果三个都圆的,三个地方都能左右移动,那桥面不就向左或者向右滑下来了嘛。
这时候,卡车再上来,柱子还会跟着摆动吗?因为桥面可以在支座处自由旋转,所以不会再连带着桥墩一起变形了。简单说,不管卡车怎么开,桥墩都近似保持竖直,不再大幅度的左右摆动。
再看温度变化。同样,因为圆形支座处的桥面可以自由移动,所以只有桥面在水平变长或者变短,桥墩依旧保持竖直。这样的温度变化对桥墩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这位看官说了,真的假的啊?难道那么大的桥都是放在这样的圆形支座上的?
没错,而且在早期,是真正的字面意思上的「圆形」支座。
怎么样?没骗你吧?
这个也是真正的圆形支座。
那三角形的支座呢?
看这个,真正的这种支座是这样的,还是有点三角形的意思的。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房门的合页,可以旋转,但是不能移动。
同一个桥墩支撑着左右两截桥面。左边这个是三角形支座,右边这个是圆形支座。看图就能看得出来,非常的明显。
随着技术的发展,新材料的出现,铸钢、橡胶相继被用在桥梁支座领域,代替了我们上面照片里的这些古董支座,但所起的作用是类似的。
橡胶支座是一层层的橡胶和钢板叠加而成,有各种不同类型的支座,可以满足不同的位移条件。同时,橡胶支座把桥面和桥墩分割开来,不仅仅让桥面的变形尽量少影响桥墩,还让地面传来的地震波尽量少影响桥面,起到了一定的隔震作用。再加上工业化、标准化的橡胶支座相对经济合理,所以橡胶支座在桥梁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那位看官又说了,既然受弯这么不好,需要尽量避免,那用了支座之后,桥墩不怎么受弯了,桥面还在受弯啊?怎么办?
要解决这个问题,请您移步这个回答:为什么悬索桥的跨越能力如此强?
很多时候,可能我们能够直观的感受到竖向力的传递,比如粗大的桥墩在把桥梁的重量传递到大地。但这只是结构体系的一个方面。另外的方面,比如抗弯能力,或者说抗侧向力体系,可能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比如这是1900年巴黎世博会的机械馆,很明显,这是一个钢铁结构的展馆,代表着当时的高新科技。注意到它的尺度非常大,可以参照照片中远处的人的身高。与以往粗大的砖石柱子不同,这个钢铁柱子越靠近地面反而越小,您说这是为什么呢?
也许您觉得,汽车的重量,连带着那么重的桥面本身,包括沥青什么的,最终都落到小小的橡胶支座上,听着有点不靠谱。可是呢,这是有合理的原因和理由的。
最后呢,我用课上教授讲给我们听的一个更不靠谱的小段子来结束我的回答。
这段子说他在做碳纤维桥面板的研究,正好有高速路的桥面板坏了,州交通局跟他合作,准备搞一个试点项目,换碳纤维桥板上去。某种意义上,你可以说碳纤维也是一种塑料。到施工这天,警察把交通引导到对面车道,这边吊车上来,把预制的碳纤维板换上,不到半小时就弄好了。然后警察恢复交通,州政府官员和媒体记者在这里等着。
不一会儿,一哥们儿开着大皮卡上来了。到跟前,警察让他停车,然后州政府官员上去跟他握手,说「恭喜您,您是第一位开车行驶在「塑料」桥板上的美国人!」然后记者拍照。这哥们儿吓傻了,一脸茫然,头伸出车窗一阵看,「What?Are you kidding?!」
政府官员递上一杯香槟,「哥们儿咱合个影吧!」这哥们儿看了看旁边的警察,说「你们干嘛的?要坑我酒驾么?」旁边人说,「我们都准备好了,放心,这都是无酒精香槟。」
这哥们儿突然做恍然大悟状,然后说,「我明白了,你们是不是在拍网络整人搞笑视频?!」
图片来源:
http:// ceephotos.karcor.com/ta g/infrastructure/page/2/
http://www. arthistory.upenn.edu/sp r01/282/w2c1i14.htm
欢迎大家在 Instagram 上关注我:https://www.instagram.com/reinforced_handyman/
我觉得上面大多数同行没弄懂题主的疑问——他问的不是为什么要做铰接支座,不仅仅是为什么这么小的东西可以受力,而是明明为了承重修那么粗的桥墩,为什么到支座附近要收缩成那么窄的受力面?是桥墩的强度过剩?还是支座更便宜?如果支座更便宜,为什么不用支座垒一个桥墩?
如果我对问题理解没错的话,下面谈谈我的理解。(其实是学路的,桥梁只是辅修,说错莫怪)
首先,就算不需要把桥面和桥墩牢固地浇筑在一起,理论上说我们也可以直接把桥面放在桥墩上,很多小桥的确也是这么干的,如下图。
但是,这只是理想状态,实际上桥面和桥墩都兼有刚体和弹性体的特点。
所谓刚体,就是说钢筋混凝土在局部比较“脆”,可以用锤子敲碎的那种脆,宁折不弯。而桥梁制作又没有精确到分毫不差的程度(很多是现场浇筑的,尤其是桥墩)。绝无可能整个接触面严密贴合,一般情况下,一平方米的接触面能有0.1平方米能稳定传导压力就不错了。换句话说,在没有使用支座的情况下,接触面也不是整个平面。
其次,桥梁构件整体上有弹性,就是会变形,尤其是有重车从桥上开过的时候,桥板上下弯曲一两厘米很正常(不要以为是质量问题)。这个变形如果直接冲击到桥墩上,无论是作用于原有的局部接触面,还是制造新的局部接触面,都有很大的破碎可能。即活动荷载也会导致局部压力过大。(想想桥面像跷跷板一样压桥墩)
压力集中于小部分,显然对桥梁构件不利。接触部分的压强太大,可能会被压碎,暴露出下面的钢筋进一步锈蚀。所以,除非是自重和荷载都不大的小桥,否则仅仅考虑到避免局部受压,也必须安放支座——支座虽然也是局部受压,但支座本身有弹性,可以分散受力,可以缓冲冲击力,保证这个“局部”不会太小,不至于压碎接触面。
而且支座本身也有牢固的钢铁外壳,和桥墩的钢筋网相连接,把自己的局部均匀地传导到桥墩主体受力结构,压力轴线基本对齐桥墩的主轴线,不会压到一边(没有支座就很容易大偏心),当然是有支座的情况下桥梁磨损更小。下面是桥梁支座的截面图,可以看到支座中间部分是弹性的,周围有非常结实的钢铁外壳,还有粗大的螺栓—底座和桥墩钢筋相连。
实景照片:
和钢筋网相连(未浇筑状态)
当然,很多桥梁支座没有这么精细,小桥干脆不放,稍大一点可以放一块湿木头,再大可能是两块弧形钢板,最后才是上面那种复杂支座。总之,比钢筋混凝土更结实、更能承受变形的东西都可以拿来当支座,类似于搬家的时候在家具上绑扎一些破垫子——不会减少对家具的压力,但可以让受力更合理一些。
但这依然没有解决题主的核心疑问——为什么支座可以那么小,桥墩可以那么粗?是桥墩粗到过剩,还是支座小到有危险?为什么不直接用支座垒起来,做更细的桥墩?
这里我可以直接了当地回答。如果只考虑承受压力的问题,桥墩的确是粗的过分,的确有巨大的“浪费”。但桥墩不仅仅承受轴向压力,还要考虑失稳问题。
所谓失稳,就是说细长的物体受轴向压力时,最大的问题不是截面被压坏,而是轴向压力稍微偏离轴线,从受压变成受(掰)弯。
上面这张图说明,对于细长柱体来说,受压的时候,最大问题是出现微小弯曲,然后压力作用于弯曲部分,实际上形成了“掰弯”的效果,进一步放大弯曲。更大的弯曲导致更多的压力转为“掰”力,循环往复,弯曲最终扩大到不可控,柱体就断掉了。所以,细杆的受压能力和截面不成正比,截面收缩到十分之一,受压能力往往要收缩到原来的百分之一。
很不幸,大多数桥墩就是这样的细长柱体,所以截面尺寸要比简单承受压力的需求大很多,从这个角度说,桥墩的截面尺寸就是“过剩”的!
而支座本身可以视为一个非常“短粗”的圆柱体(看上面的照片),根本不存在失稳问题,完全可以按照100%的承压能力计算截面尺寸。当然可以做的比桥墩细,不影响它传导桥墩的全部压力。
当然,如果把许多个支座焊接起来,形成一个长柱体替代桥墩。虽然从受压力角度说,这个柱体肯定能承受桥面的轴向压力(否则单个支座也被压垮了),但从稳定性角度说,这个更细长的柱体肯定会在随机的“掰弯”中断掉。所以我们只能在桥墩顶部用一小段支座,整体上的桥墩必须比支座粗很多。这不是浪费。
进一步说,单位体积和单位长度的桥墩也比支座便宜啊。混凝土是很廉价的东西,钢筋虽然稍贵,但在钢筋混凝土中占比不高。对于桥来说,钢筋混凝土的材料费用不算大支出,一立方米的价格再贵,也就是以千元计算。但支座可是精密制作的贵东西,一个支座占0.1立方米不到,价格成千上万都可能。所以不要看支座细,桥墩粗,用大支座替换更多的桥墩并不省钱。桥墩做那么粗,不是浪费,反而省钱。
还有,支座是可以替换的,随便搜一下就能看到许多公司愿意包揽换支座的工作(巨型气囊式千斤顶架空支座,换掉后撤下千斤顶)。前面说支座贵,是相对于同样大小的钢筋混凝土构件而言。但相对整个桥成千上万吨的构件,支座是很便宜的小部件。所以,在桥面—桥墩接触面这个容易破坏的地方,用可替换的支座是一个很经济的事情,总比换整根梁要便宜,要方便。所以你不必担心支座那么小,压坏了怎么办。压坏了换掉就行。
最后,作为土木工程学渣,我还是重复一下我此前的建议:
我在98级土木工程几百人中间,专业水平恐怕是倒数第一,但是我在知乎不仅是同济大学这个话题的最佳回答者,还是土木工程话题的最佳回答者之一。我认为这种现象是不正常的,科普和科研一样,都需要最优秀的人来做。各位同学的专业课比我学的好得多,最好能早点培养出科普能力,到知乎把我这个准外行顶下去。
昨天关于宗教问题的回答挪到这里了:
其他相关回答:
因为梁和墩接触的地方是受压。混凝土受压强度非常高,很小的面积就够了。
但是桥墩是受弯的,大部分材料受弯的时候都更容易破坏,所以需要粗很多。
举个栗子,一根牙签,让你捏扁他,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他在受压,就好像桥梁的梁与桥墩接触的地方一样。
但是你一掰,他就断了。因为这时候他的受力跟桥墩的墩身一个模式。
所以桥墩就要做的粗一点来抵抗这个掰他的力。
我是做桥梁设计的,尽量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述,可能不是很严谨,希望能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