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之后央视仅仅是播了NBA的少数几场比赛而已——对外宣称这是回报NBA给中国捐助的抗疫捐款。换句话说,央视从来都没有“复播”过NBA——真复播了那么现在你就能像以前一样在央视看比赛了。然而自始至终一直在有人孜孜不倦地带节奏鼓吹央视要复播NBA——显然这从某个方面也说明了央视停播NBA真的给他们带来了实打实的损失。
耐克同理——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它没有任何不可替代之处。刚需的专业人士和死忠粉永远只是少数,路人才是大部分收益的主要贡献者,打掉路人市场,光剩少数死忠粉,连他们在国内的运营成本都cover不了。类似地还有三星事件——现在三星旗舰依然在中国有销售,而且S系列和Note系列也依然有自己的优势,然而市场份额却早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
以前有首歌曲《我的滑板鞋》
我曾经一直以为这是指的溜冰鞋。因为有个运动器材叫做滑板,可以锻炼,也可以表演。滑板上有轱辘,蹬一下可以跑很远。
后来才搞清楚,这个所谓的滑板鞋实际上是运动鞋,如果这次没有理解错的话,这是一双篮球鞋。看来还是理解错了。不过确实和滑板有关系。
板鞋是平底板式的鞋。因为是玩滑板的人常穿的鞋,所以也称为滑板鞋。
中国的全民健身运动,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比较普及的是小区街头健身器材,做个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等等比较简单的健身运动,对于运动鞋实际上的要求不高。
篮球场馆、足球馆、网球馆等等主要在一线城市和一些二线城市零星分布,按小时收费,还要预约。这一类对运动鞋就有要求了。塑胶跑道收费的少,但是不普及。
还有就是各种私营的健身馆,但是收费都比较可观。
我日常的运动主要是沿着滨江公路人行道慢跑。这种人行道主要硬化道路,铺的是花岗石砖。非常费鞋,不敢使用价格高的运动鞋。
很多人穿Nike鞋并不是为了运动,而是追求时尚,主要常见于上下班路上或是休闲旅游。
运动服装主要是运动休闲服很受欢迎。专业的运动服实际上购买人群不多。
中国GDP总量很高,仅次于美国,但是落到人均实际上不高。
中国有6亿人月收入不到1000元,受消费习惯,运动习惯,生活习惯等等因素影响,中国的高端运动服饰目前依然处于培养消费者的阶段,距离大规模普及还早得很。
因此不存在抵制的问题,而是这块市场根本还没有起来。
中国可以炒作Nike鞋的本质就是并没有将这个东西当成是一件日常消耗品,属于运动类奢侈品。
奢侈品注定属于少数人群,更多的人实际上在各类网站和专卖店购买低端消耗品,这是实际情况。
跟进奢侈品的就是各类仿冒品,以假想自己的生活跟上了潮流。
现在知乎和各家媒体上大面积出现抵制类话题,其本质并不是为了严肃讨论中美斗争的问题,而是为了进一步炒作这类题材。
曾经有个著名的故事。
某人有2幅唐伯虎的画作。有人上门来收购,但是出价不高。
某人当着来人的面烧掉了一副,然后提价至原先2幅画作价格的300%。
来人立即就出钱买下了。
奢侈品的原理就是稀缺。在Nike鞋普及的美国,根本没有多少炒作的价值。
只能不断地讲故事,明星同款,限量版等等,以提高议价权。
Nike一方面配合美国对华战略,一方面很清楚中国的运动服饰市场,早就对讲故事提高议价权不耐烦了。
作为在中国的高端运动服饰,Nike等公司已经培养出了一部分高收入人群和重视用户,不管Nike对中国说过什么,都不会改变他们的消费需求。
既然在中国的销售战略本来就不是为了吸引低收入人群,那么进一步限缩对中国的市场供应量,实际销售收入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
对Nike的表态最积极响应的本来就不是Nike的目标人群,这部分人实际不管Nike的态度如何,都不会购买。
而依附在这类服饰上的二道贩子,忠实用户,反而会因为Nike的表态,而使得手上的产品增值。
本质上来说,这就是一个资本的游戏。
越炒作抵制Nike产品,其议价能力越高。
这既是这话题不断出现的原因。
资本是逐利的,所谓的道德,为人民群众服务这是不存在的。深耕中国中低端市场费力不讨好,而且无法和中国企业竞争。要制造差异化销售模式,就必须要走极端。而吹捧中国的效果远不如诋毁中国的效果好。因为将Nike当成奢侈品的中国消费者,看中的是Nike的高端形象,其产品的溢价能力,能够促使手上的资产增值,提高自身在人群的形象。
Nike的言论越极端,实际上这类人越兴奋,因为他们最关心的就是手上的相关产品增值了。
所以看问题要看本质,所谓的抵制就是各说各话,政府也并没有兴趣去搞整这些企业,因为这实际上就是商业流通问题,只要将中美之间斗争形态讲清楚就可以了。
未来的计划,就是国产品牌不断提高运动服饰上的科技水平,讲好品牌故事,站到世界高端运动服饰的顶级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