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财务自由有多重要?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jia-w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前两天写过这个,这几天理了理思路……

大概,就像如鱼脱钩、如鸟出笼、缩手团脚之后第一次尝试伸展身体吧(坐过许多次经济舱后坐一次头等舱那种)。

财富自由不会让你享受到一时极度刺激的爽快感,但能长久地让你免除一些压力,代表你可以有选择。

你乍一进入这种状态,会觉得忽然就看清了世界上其他一切事物、一切梦想的可能性。

所以财富自由,越年轻、越早拥有这个,越好。

当然,习惯了之后,你并不会永远都觉得快乐。因为财富自由了,人生还会有其他烦恼,但你从此,会过不惯非财富自由的生活。

而且回忆此前,会诧异:

“之前那么滞重的生活,我是怎么忍下来的?”



财富自由,也就是财富独立。

维基如是说:

Financial independence is generally used to describe the state of having sufficient personal wealth to live, without having to work actively for basic necessities.

For financially independent people, their assets generate income that is greater than their expenses.

简单说,被动收入>支出,就算是财富自由了。

从这个角度说,财富自由不一定得赚很多,只要你花得少,也行。

反过来,纵使你年入一千万,却要养十艘游艇,支撑五个私人博物馆,那也没法自由。

我有位长辈,有艘船在苏州河那里。她太太吃饭时,开过玩笑嗔骂老公:

“他每年雇人伺候那个船的钱,比给我花的钱都多!我们一家都为他那艘船奔命!”




我在九年前吧,人在上海,那会儿上海物价比现在低许多,我自己又比较宅,开销不大。

加上写字快,每个月认真写三四天就够嚼谷。

其他时候,打打游戏,到处玩,很自在。

那时,我跟朋友开过玩笑,财富自由其实也分档次。

比如,那会儿我的财富自由,最多算个超市财富自由:去超市,不用特意比对价格,想买啥买啥。

我其他富贵些的朋友,能做到梅龙镇广场财富自由、港汇广场财富自由……

虽然只是个超市级财富自由,我还是觉得很自在。

自由就是,许多事,当你财富不自由时,你不得不做;当你财富自由后,你可以选择做与不做——哪怕最后选择做,心情也要好很多。

就像为了考试看专业书,越看越憋屈;闲时看专业书,越看越有趣,一个道理。


大概是2008年,因为我女朋友想来巴黎,我开始认真为俩人攒钱——之前是随手略尽,并无积蓄的。

心里有了攒钱的念想后,一切都不一样了。因为有个存钱额度,彼时,我多少感受到了所谓房奴车奴的感觉。

看着自己的收入,算,能挣钱的机会尽量做。自由撰稿人本来没法求收入稳定,但看到收入不稳定了,还是会心情起伏。

做自由撰稿人这行,本来的好处,是可以随心所欲,但那会儿,总在想,“辛苦一下,能挣些也好。”

并不比先前苦或累,但心里有了一块东西,这就是不自由感。

2008-10年,我在上海文广做过段嘉宾,那是我这辈子仅有的,类似于上班的经历。当然很有趣,但现在想起来:每周虽然只去两三个上午,但前一天晚上得早睡,次日紧张地早起,想到下周还有几次活儿,都如心口压一块大石。我心里又搁不住事,总觉得事情不做完,玩起来也不能如意。

许多人大概有类似感受吧。真正消磨人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事情前前后后的周折。是你得特意为之排一个时间段的无奈感。

许多事情,你身处其中,不一定来得及思考其辛苦;比如考试过程中,反而不紧张了。难过的是考试前和考试后。许多事情,只有事前或事后想起来,才苦,才望而却步,才会消磨你的意志。比如,早上起床,一翻身的事,但考虑到上班路上的麻烦,一天的辛苦,就让你提不起精神。

当你有一天,意识到自己可以随时决定起床,起床也不用上班时,你可以轻松地就起身了。

所以自由的感觉,只有不自由时才能体会。

自由时,可以不权衡,于是敢想,敢干,敢做梦。

财富自由不是增加了什么,而是给人生做了减法。你少了许多“非如此不可”的事,就可以多了许多选择,有了可能性。




管仲说:

“仓廪实而知礼节。”

其实古代,仓廪实了,你也没法买豪车买游艇。仓廪实的好处是,你可以度过灾年,不用害怕未来。

如果您像我一样,收入不算高资产不够旺,想要某种程度的财富自由,可以考虑从削减支出做起。当然,没必要节衣缩食到抠搜的地步。我个人的诀窍是偶尔想一想:

我要买的这个东西,是我自己想要的,还是我希望别人知道自己拥有的。

如果明天我就会死,我最想要做的是什么。

当然也别多想,毕竟财富自由的好处,就是可以不用多想。不用做任何事情前,先考虑“合算不合算”。


丹纳先生说,古希腊人游手好闲,有时间锻炼跳舞演剧思考,是因为他们要的少:

——房子里有床有水罐就行。房子可以窄一点,反正古希腊各种活动都在户外,城邦中的论坛广场。

——衣服,亚麻衬衫单衣就行,反正天气热。

——吃的,鱼、洋葱、面包、水和酒就行,羊肉是祭祀时吃的。

我当然不是提倡在2016年还学古希腊人做派,只是个意思: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简化你的花费,是可以让生活更自由的。


美国第二任总统亚当斯先生说:

“我必须研习政治与战争,于是我的儿子能有自由学习数学和哲学。我儿子学了数学、哲学、地理、自然、历史、造船、航海、商业和农业后,我儿子的儿子才有机会学绘画、诗歌、音乐、建筑学、雕塑、挂毯和瓷器。”

不是说绘画诗歌音乐就比政治与战争高尚,而是说末尾那些,是无法立竿见影实用的,因此,某种程度上,是你不追求实用时才能去考虑的。



说回年轻人这个角度。

如上所述,2008年之后,我辛劳过几年。生活没啥压力,主要是存着攒钱的心思,导致心理不自由,是挺艰涩的。但积攒过了,也好。

现在想想,也正好因为我开支不大,还年轻,还可以攒下钱来跑到巴黎,现在大概算是过着,不用特意拼命赚钱也够生活。

如果就这样不挣钱,不大手大脚花,我和我女朋友也能过日子,想去哪里抬腿就能走,年纪也不算大,想吃啥想喝啥,都还吃喝得动,想去哪儿,也都走得动。

比起我某些有钱但身体不那么好、吃喝有忌口、我请吃个牡蛎都要计算尿酸的长辈,我算是幸运的。

我前段,跟一个同样写字的朋友聊,感叹父母就是放不开。

本来我父母到年纪了,各色收入,够他们坐地不动也财富自由的了,但我妈还是算着抠搜着,要出去做事,说是有事业心闲不住。后来我想了个招,每次视频啊微信啊都直接给父母通报存款数字,久而久之,他们也放心了;我妈不肯花钱,我就擅自买了快递寄家去。久而久之,我妈心终于松了,今年把她的事业放给几位朋友管,自己在家安心抱狗了。还告诉我:

“那我们就不给你攒钱了。”

“本来就不要你们攒,快花去!”

我那朋友听了,就问我,爸妈都会给儿女攒钱,自己不肯花是吧?我说对。许多父母,都会不管子女愿意不愿意,给孩子攒钱的。

于是那哥们过年回老家,用非常朴实的方式跟爸妈说话:直接砸了一堆现金给父母看,然后问:“你们给我攒钱了是吧?”

父母点头。

我那朋友:“我不要,我有钱,你们自己花去!”

父母还先问:“这钱不是你借的吧?”

后来我那朋友说,他爸妈一过完年就出门旅游了。敢情,确实为他偷偷存着钱呢。但说话的时候,他补了句:可惜现在他妈妈身体已经不太好了,老太太没法出特别远的门,就在近处溜达。想想如果早点让他们敢花钱,还能多享点福。

这是题外话,只想多说一句,自由这东西,是越早有越好的。

所以财富自由这玩意,越早有越好。世上许多事,本来就是年轻才有兴趣。

年轻人赚到大钱的几率本来就低,所以就从善加理财(但别太费事)、简化生活做起好了。

世上有许多梦想,许多很美好的东西,因为不太实用,无济于物质生活,所以得获得财富自由,才能放开争取。

还是那句,财富自由不一定代表你会不忙碌(许多人财富自由了还是忙忙碌碌呢),只是代表你可以选择,可以做梦。所谓财富自由了,梦想才能更自由。

人类就是这样,一旦可以有选择,什么事都会变得美妙起来了。


user avatar   li-si-42-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新生大学(xinshengdaxue)

最近,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很火,问题是:年薪50万的人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其中一位楼主的回答引发了人们的热议,他32岁、211本科、北京工作、金融-PE-中层,月薪税后到手47K,但是扣除各种家庭花销,像是租房、孩子早教、看病、人情花销等,几乎是所剩无几。


而且根据他的描述,他的日常生活开支实际相当拮据,两年没有出去旅游,华为2K的手机硬是撑着用了快3年,买衣服基本就是淘宝和优衣库,总之不断强调自己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这番回答或许有些不符合人们对于“年薪50万”的普遍认知,因而有人认为他不过是在变相炫富,也有人觉得这些根本就是矫情而已。


因为在生活中也有很多月入几千也照样能活得不错的,而年薪50万已经算是相对比较高的收入群体了,反之过得如此地窘迫,那只能是其自身的问题了,像是有人评论道:“非要租那么贵的房子,非要上一万三的幼儿园,还非死要面子活受罪有各种人情支出。”


可以说,这个帖子之所以会被热议,恐怕是因其又触发了人们心中的焦虑。年薪50万的人活得尚且如此艰难,那么对于芸芸众生来说岂不是更绝望了?


其实,在知乎上这类帖子有很多,人们似乎非常好奇不同收入的人都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像是“月薪 5000 元能在北京生活得怎样?”、“月薪 20000 元者在北京生活,是种怎样的体验?”、“年薪百万是种怎样的生活状态?”等。


只是在看后人们会发现虽然人们的收入差距很大,但回答的语气都差不多,都是在表达着生活很艰难,自己实际很穷。


从某种程度上看,这更多是一种心理上的感受,即便大部分人从表面上看,已经过着相对舒适的生活了,而他们依旧有着强烈的匮乏感。也就是说,即便是年薪百万,也远远达不到他们心中所谓“财富自由”的程度。


而这的确也是近些年很流行的一个概念,许多人都有这样一个想法:认为我只要赚到了多少多少钱,就能实现财务自由了。


曾经在某档心理类的真人秀节目中就谈到了财务自由这个话题,被访者是一位工薪阶层的程序员,在北京有一份稳定且收入不错的工作和家庭,有车有房。


这样一个在旁人眼里看上去没有问题的人,却时常会陷入到焦虑中,然后心理学家问了这么一个问题:“你觉得多大一笔钱就能让你说我这辈子彻底安全了?”而他给出的数字是:“一个亿”。


对此,心理学家感到有些意外,他觉得这个数字有些太大了,已经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但是他没有提出异议而是顺着访问者的思路往下询问:“你觉得大概要花多少时间能够赚到一个亿?”


被访者的答案是“十到十五年”。而接下去心理学家一步步层层推进,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想要在十五年后赚到一个亿,那么明年至少要达到年薪百万的水平。这时这位程序员仿佛有些如梦初醒的感觉,觉得这个目标或许很难实现。


这位程序员的想法或许是相当常见的,人们常常会觉得自己赚够某个数额之后,就可以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了。当然这个数字可以设立得足够大,像是1亿、10亿甚至100亿,不过其实现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不过更多人也许要务实得多,他们会设定成年薪50万、100万等,然而现实呈现出的是即便你实现了这个目标,所感到的却依旧是不满和焦虑。这是在说明他们钱赚的还不够吗?


可能并非如此,而是他们无法获得所谓的“安全感”。“财富自由”这个观念之所以诱人,是人们在它上面放置了太多的希望,人们所设想的是当你赚够了一定金额的钱的时候,不仅能够衣食无忧,还能够实现精神上的自由。


当然,这的确是个很美好的想法。只不过,现实却展现出其残酷的一面。正如乔纳森·弗兰岑在《自由》中所言:“容易被无边无际的自由梦俘获的人,同样容易被——倘若这个梦未能实现——厌世和愤怒的情绪所控制。”


很多人开始会十分积极地规划着自己的生活,为自己设立一个个小目标,像是赚到50万、创业开公司、开公众号等,那就像是一个眼前的山丘,山下的人总会满怀憧憬地激励自己爬上去,他们认为只要站在山丘上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然而现实很可能是“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也就是说,你实际已经实现昔日的目标了,但你却依旧要处理各种琐碎的问题,你的生活并没有从此就发生所谓的“质变”,于是人们便倍感失望。


但这又何尝不是生活的真实面貌?无论你是年薪50万、100万还是1000万,你都无法摆脱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不安,这是再多金钱都无法解决的,因为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不过,这或许也和当下的某些观念的刻意渲染有关,比如像是安全感,好像大多数人都会说自己缺乏安全感,在工作上担心被裁员,在情感中担心被出轨,在教育中担心孩子被落下了。


那么这其中的潜台词就是,最理想的情况应该是人们都应该过上一帆风顺的生活,这当中不能有任何的变故,仿佛那样的生活才是正常的。但是这和要求一个人从来不生病又有什么区别呢?


从理性上看,都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从某种程度上看,对安全感的过度要求也许就是一种病态。


就像梁文道在《圆桌派》的某期节目中所提及到的:“不安全才是常态,安全的东西世界上根本是没有的,我们甚至不知道等一下这个节目做着做着楼顶会不会塌。马克思说,所有坚固的东西最终都必将消融,所以重点不是要寻找安全感,重点是怎么在这么不安全的世界下面生活下去。”


如果人们不认清这个现实,那么你即便赚再多的钱也是没有用的,金钱可以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便利和享受,但它却不是魔法,不能为你创造一个完美的童话世界,也就更无法解决人们心理上的焦虑。


而反过来说,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完全取决于人们自身的选择,而有选择就必然有取舍,你或许可以选择自己最想要追求的事情,但注定也要为之接受一些风险和不便。所以,做好的方式是学会面对它,也许只有这样,你才离“财富自由”近一些。


不过这么看,财富自由能否实现的关键可能不是赚钱金额的数量,而是你如何去面对不确定性这个因素,因为任何一种自由都不是随心所欲。


就像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在《反脆弱》中所言:“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对随机性,不确定性和混沌也是一样:你要利用它们,而不是躲避它们。你要成为火,渴望得到风的吹拂”。


user avatar   leon-3-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显然是因为欺骗行为有点过了。

这年头你美图美颜已经不能叫欺骗了,大家都有一定承受能力。但你这样还要人家刷十万礼物啥的,你这不就是骗钱么。

反差到一定程度是可以量变到质变的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2020年3月3日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 
  为什么不建议大家轻易的转行做量化玩高频? 
  如何看待媒体评加密货币:是金融创新还是「庞氏骗局」? 
  金融业人才过度竞争的后果是人才贬值吗? 
  如何看待「股神」巴菲特踩雷新能源骗局,损失 22 亿?「股神」投资为何也会踩雷被骗? 
  专业人士如何看待卓达新材 30% 高息融资被指骗局,40 万投资者入局? 
  高储蓄率和拉动内需都拉动经济增长吗,这之中的逻辑是否矛盾? 
  如何看待开了一年的奔驰宝马,4S 店按原价回收?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如何看待3 月 13 日美股大幅高开,道指涨超千点,美股回血了吗? 
  有哪些大家不说,但需要知道的社会规则? 

前一个讨论
父亲与女儿单独外出时,如何不被误会为「干爹」?
下一个讨论
如果自己偷偷印一大笔钱给老婆花,对市场有什么影响?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