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张雪峰因小孩上学户口问题选择苏州? 第1页

        

user avatar   nogirlnotalk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这明明是个创业选择问题嘛。


首先,户口这事,我认为张老板可能真搞不定。

咱也不去看那堆啰里八嗦的北京落户要求,我就一个理由:

这十年互联网,我有几面之缘的,确定套现过1000万的(因为知道期权数和股价嘛),大概小五十人;过500万的,大概小一百人。这些人最后落户北京的,应该少于十人。

他们可不是手上这些,年薪基本都过百万,还有新公司的新股份。没到百万年薪的也有,不是自己开公司就是跑去做个CTO然后摸鱼的那种。

所以“要么毕业搞定,要么你别多想”。

个人经验啊,你驳就你对。反正我周围那几位,房子数量两只手都开始数不过来了,还是去了杭州。


但张老板的选择,应该跟子女教育没啥关系。

张老板的收入应该是我周围当年套现1000万那档的。在这个收入线上,孩子去读个鼎石啊德威啊爱迪啊这些国际学校不就完事了嘛,直接美高路线走起。

要么蹲海淀要么蹲顺义。

我一某top2本硕博的老老哥,对他在德威的女儿,有句名言:

“实在不行就去读某top2吧”。

你看人家top2家长都这个心态。张老板现在有财力,合理路线就应该是把孩子往美校前50去送。

北京的高考前教育(去掉补习班资源)确实很拉胯,但国际学校的实力还是比较可靠的,特别是在针对性申请上。


如果张老板就是对国内高校有情结,那也不是江苏啊,那是黑龙江啊。

拿20年数据为例,江苏211录取率5.2%,985 1.4%;而黑龙江211是6.7%,985是2%。

而且江苏34.9万人参加去年高考,黑龙江才18.9万人。总量加比例,江苏是真难。

话说北京4.9万考生,211是14%,985是4.3%;而河南115.8万人,211 4.1%,985 1.1%,河南惨到姥姥家了。

广东77.9万考生,211 2.7%,985 1.3%,广东人在姥姥家门口徘徊。


张老板的选择,其实还是为了更好地挣钱。

别的不说,用人成本就很吓人。北京有些高校的毕业生,出来就得上万,很多企业连剥削的资格都没有。

江苏有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坐镇,身后一票小兄弟都很能打,毕业薪资和北京比差不多能打个七折,是个很舒服的剥削的区间。

当然咱也不是说北京毕业的孩子乱开价,没办法,一个房租就能吓死人。苏州3000块你就能整租了,怎么着工业园那边也能找到房子;疯狂一点的你可以租到花桥,然后去上海上班。

北京?3000块整租?丰台顺义通州吧,东南西北找个角落蹲着去。

然后还有吃饭的钱。rnm北京黄焖鸡都普遍过20了,现在在往25这个水位冲刺;苏州还是有十几块的吧?

米价方贵,居亦弗易,自古帝都都是居大不易。


再者,江苏浙江给的条件,北京是没有的。

我瞎猜啊,如果张老板愿意和苏州地方多接触,搞不好能拿到数百万的政府投资、一两层免费使用的办公楼、减税退税额度,甚至可能有政府订单。

跑过产业园区项目的知道,长三角是真给(除上海,因为上海不缺资源只缺年轻人)。如果能满足“先进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这类政策导向,拿地也不是不可能。

整个网红直播授课基地,线上线下梦幻联动,再“规划”点营收和用工数,搞不好就十几亩了。

而帝都嘛,“十亿以下规模给我滚”。

“清理非首都功能”。


总之,张老板也“一直往南方开”了。

作为连接华北东北两大板块的京津,你俩留不住,谁还能留得住。

但愿张老板能把齐齐哈尔的烧烤带点到苏州吧,就像当年流散的河南人给杭州带去面食那样。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决策是性价比最高的。

我之前说过好几次,其实单就一本率/本科率等数据来看,全国一多半的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都大致相当于甚至高于北京。北京、天津、上海的高考录取率之所以高,是因为大多数人作对比时是在用北京VS山东,而不是北京VS青岛,但实际上在山东省内各个地市之间的差别很大,而每个人也都是生活在具体的城市和街道里,而不是宽泛的“山东省”。

以张雪峰的情况来说,他或许有可能以积分落户,或者其他符合规定的方式拿下一个户口,然而这个户口落在哪儿却是一个问题。就北京来说,每年北京考取清北的学生有500多,但东西海三个区就占了400多,分给其他区的也就是二三十个。也就是说,如果户口不落在东、西、海三个区的话,只能保证孩子有学上。就教育质量来说,东西海之外的绝大多数地区,单就升学真的还比不上很多好一些的县城中学。

当然,即便落在海淀也别觉得就稳了——海淀区的大部分行政区域其实都是山,海淀教育真正强的是红圈里的这一片。但按照张雪峰之前的说法,他的房子买在了海淀北边,如果要落户也未见得孩子一定会上什么好学校。

而在苏州,情况就好得多。苏州的整体升学率其实并不比北京低,想留在国内读书的话,江苏省内的985、211院校也非常多,旁边的上海、安徽也还有一堆好学校可以报。想出国的话,苏州作为国内非常好的城市之一,平台也不错。而在经济方面,苏州就更不用说了,单论人均GDP,除了深圳和无锡就是他了。但相比于无锡,苏州的产业更全面一些,特别是在教育、文化产业上,苏州优势很大,也更利于张雪峰的发挥。

当然,肯定会有人说江苏的教育有多么难。但我还是那句话,这要分情况。江苏是江苏,苏州是苏州。江苏全省的一本率大概是20%,但苏州可是50%,而北京是多少呢?2020年的数据是36.29%。单论一本升学率这个数据,苏州甚至可以按着北京打。

那么,对于张雪峰来说,苏州的工作环境并不算差,经济发展非常良好,教育情况不比北京差(就他能获得的资源而言,不要跟人大附中这种地方比),房价相对还便宜(1500万基本可以住大平层或者小别墅了),为什么离开北京还需要理由吗?

不过,话说回来,张雪峰的情况也只是一个个例。这是因为他的行业特点以及现在的身份和地位所决定的,如果换成是互联网、金融等行业,苏州的发展空间的确不如北京、上海大。同时,假如张雪峰现在只是一个普通的打工人,到苏州的生活压力也不会小——因为苏州的房价虽然低一些,但工资相较于北京也低。张雪峰这次相当于是拿着北京的资产到苏州去玩了次“降维打击”,可选择的空间更大。普通人也是玩不了的。

总之,对于在就业时纠结于城市的人,我想说的是,如果你家里没有能支持你在一线城市买房的资产,你找到的工作也不是行业内第一档(比如在北京的话,可以是中央部委、北京市委、央企总部及北京市总部等)的话,慎重考虑留在一线城市(没说不能留,只是要求慎重考虑)。而如果你觉得留在一线城市可以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医疗资源的话,我只能说一线城市真正超出普通二三线城市的那些优质医疗、教育资源,要么你享受不起(没钱),要么享受不到(没资格),要么没必要(比如医疗资源方面,很多常见病普通三甲医院都能看得很好,而罕见病的发病概率低,父母如果有重症的话,单独去北京、上海看一看,也不会花多少钱)。对于普通人(我这里说的是普通人,您觉得自己是人中龙凤可以忽略)来说,二三线城市可能是兼顾发展空间与生活质量的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PS:

最后补充一句。

总有不少人拿一个城市、一个省的中考录取率等来说事,试图证明北京到底有多好之类。但我一直说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知道你居住的地方从来不是虚空的山东省、江苏省,而是某个城市、某个区、某个街道的某个具体小区。只有拿这个地方,跟你在一线城市能获得的资源比,才有意义。

比如,同样有500万,在北京你如果买普通的房子,可能没有好学区。可是,放到很多二线省会城市,500万不但可以买到最好的学区房,而且面积也足够一家人住。也许这个城市的中考升学率是60%,一本率是30%,可你的房子对应的学区中考升学率90%,一本率70%。而你在北京,你孩子读的那个学校,中考升学率70%,一本率30%。在这种情况下,你扯什么北京的中考率、一本率高于XX市有什么意义吗?


user avatar   tzar-x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怎么看?那还不是太简单了:赚钱有什么用,远离分配体系,赚多少钱也没有用!

这篇回答我已经详细的阐述过为什么高校教职工会有职称,会有定级会有薪级会有参考待遇了

改革开放,本质是什么?本质是去动员化,以市场化手段而非行政命令调配资源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本质是什么?是保留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的体系,以便在市场失灵的时候重建可信的物资供应制度。

换句话说,总设计师在当年强调坚持社会主义不动摇这个基本原则的时候,已经决定了张雪峰们的命运了。


改革开放的目的是什么?是建立一个开放、包容的市民社会,而不是加强知识精英绝对主导的动员型体制。如果改革开放,市场化到一定程度,但是市场变的低效,而且外部环境变得恶劣,那么只会有一条路:再动员化。

再动员化指的是什么?重建等级制结构,重新贯彻各个领域中的集中制和指令性控制模式,在市场化条件下另行建立一套并行的、基于行政命令的分配和物资调拨体系。

再动员化覆盖的,只有公有制领域,包括公务员、国企和事业单位职工,他们的待遇是由一系列货币、实物和无形资产保障综合确保的。

货币很好理解,就是工资奖金分红,以RMB计价的部分。

实物是什么?票、证、条。按需分配、按等级分配、按贡献分配。

无形资产是什么?人脉、视野等可以代际传承但是却无法充分市场化定价的东西。

就拿北京户口来说,北京户口在之前的去动员化时代还比较好拿,并没有体现出户口的高价值和稀缺性,是个人只要能有些钱,买套房,就能拿到北京户口。因此北京户口充作实物奖励的价值在这一段时间并不高。


所以为什么要往外赶人?因为就是要提高北京户口作为实物奖励的价值。只有在京的杰出技术人才,各级优秀干部才能拿到北京户口,那么北京户口的实物奖励价值就会飙升。就比如某位答主引用的数据

2013年,《工人日报》单就买房和教育两项,给出北京户口估价是54万。
2015年有媒体曝光,一纸北京户口炒到了72万。
到了2019年,这个价格上升到了160万。
160万是什么概念呢?可能在知乎那么多人年薪百万的人眼中是个小数目,但是对于绝大部分混迹一线城市的人来说,这是个不小的门槛。


作者:biubiu爱吃肉
链接:zhihu.com/question/449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只要给你一个北京户口,就等于给你160万货币奖励,只要给你一个北京好学校的学位,就等于500万货币奖励,请问对于政府和各级事业单位而言,是发160万/500万货币奖励现实,还是给特定群体解决户口、解决共建学校学位现实?

人为操纵劳动力价格,才是动员型体制短时间内塑造两个社会主义世界帝国(苏联和中国)成功秘诀。但是劳动力的价格可以扭曲,但是劳动力的价值是不会扭曲的。所以才会有各类津贴、实物供应和实物保障。


所以你问我如何看?我只有一句话:加强政治学习,努力学习政治常识,理解中国首先要从理解列宁式党和斯大林模式开始。


user avatar   deng-bo-y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家该羡慕张老师实现了职场自由。

很多北漂在故乡找不到工作,在北京又安不了家,只能让孩子在老家当贫下中产留守儿童。口口声声说在北京奋斗是为了孩子好,孩子在北京根本没有从小形成的“发小”社交圈,在老家隔代抚养和从小就读寄宿制学校,童年还不如父母陪伴的小伙伴。

如今让父母当空巢老人,让子女当留守儿童甚至根本不能奢谈成家生子的各种漂们,仔细想想自己的努力是为了什么,究竟值不值。

说到底,地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必须有一个革命式的解决方案,否则必然会导致一场革命。


user avatar   zhao-gan-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估计许多人上中学大学时候,都非常希望将来工作留在北京,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甚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孩子将来北京户口的话,考大学就不会像我这么辛苦了


随着时间流逝,许多事情逐步变化,年少时候的初心也不会机械性坚持。许多大学生毕业后留在北京,可能有多种原因——平台更大、工资更高、发展期望更广阔、面子更足等等,反倒曾经觉得最重要的孩子考大学问题,可能会被搁置,毕竟这是很多年后的事了。更有一些人在这个过程中,连孩子都不打算要了。


但是,到了一定时候,人的初心还是不得不捡起来。那就是真有了孩子,孩子真的离高考一步步近了。这时候就要面对这个问题。

上策是孩子能北京户口,孩子参加北京的高考。

中策是孩子没有北京户口,然后早早在户口所在地读中学,完全适应了当地的竞争后参加高考。

下策是孩子没有北京户口,一直各种方式在北京读书,到高三末期回户口所在地参加高考。


能走上策必然最好。问题是如果此时还没有北京户口,上策走不了怎么办?走下策等于就是把孩子毁了,除非孩子天资聪颖到超一流水平,否则回去一下子跌落几个层次,且不论能上的学怎么样,孩子心理恐怕就承受不了。

所以,如果意识到上策无望,早早走中策,也不失为相对最明智之举。


当然,这个中策下策是相对孩子而言的。对于工作的人来说,尤其张雪峰这种有名气有能力人来说,对个人发展肯定有一定影响的。但没办法,绝大部分人终究俗人,终究是会把孩子当做心头肉的。到了自己利益和孩子利益矛盾时候,毫不犹豫选择后者是很正常的行为。


不知道张雪峰老师曾经有没有过落京户从而不让孩子高考吃亏的初心,但相信从此次他回苏州这次选择后,至少现阶段,他的孩子很可能会立下一个读完大学一定要落一个北京户口,从而让自己下一代高考不要吃亏的志愿。


user avatar   nathan-d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让匿名,那就直接答吧。

张雪峰为什么离开北京选择苏州,因为这个选择对他是最有利的,也是最符合他个人发展的。


个人一定要顺势而为,国家发展在哪,个人的发展就该在哪。未来中国哪里有发展,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_滚动新闻_中国政府网

整个文件里字很多,图不多,关于城市的图就更少了,就4张。第1张是整体布局,看上去未来发展选择还是很多的。但后续其实只有三个地方配了细图。那就是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说明什么,说明未来中国,至少到2035的发展重心还是围绕北上广的。


为什么离开北京?你看看京津冀的配图和文字。

紧抓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牛鼻子”,构建功能疏解政策体系,实施一批标志性疏解项目。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加快启动区和起步区建设,推动管理体制创新。高质量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促进与河北省三河、香河、大厂三县市一体化发展。推动天津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持张家口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提高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作用,推动京津冀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基本建成轨道上的京津冀,提高机场群港口群协同水平。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强化华北地下水超采及地面沉降综合治理。

北京的关键词依然是疏解。啥意思?就是说北京现在的落户政策全国最严,未来依然会是全国最严的。张雪峰不是顶尖的精英,不是年轻的新鲜血液,也不是北京急需的专业类人才,耗下去也不会更容易落户。


为什么选择苏州?你看看长三角的配图和文字。

瞄准国际先进科创能力和产业体系,加快建设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和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提高长三角地区配置全球资源能力和辐射带动全国发展能力。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长三角地级及以上城市高铁全覆盖,推进港口群一体化治理。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强化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开放型经济集聚功能,深化沪苏浙皖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加快公共服务便利共享,优化优质教育和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推进生态环境共保联治,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张雪峰是做教育的,离开北京也是为了解决小孩的教育问题,而三个核心区域,只有长三角提及了优化优质教育资源布局。对于国家最重要的一份文件,里边的每一句话都必有深意,都必定是经过多个部门无数次的反复推敲,都必定伴随着未来几十亿,数百亿,甚至上千亿的投资投入。

对于一个可以自由选择的名人,长三角对于当下的他是最好的选择。当然其实最好的选择是上海,但上海虽然落户比北京稍微容易些,但也算是数一数二的难了。

苏州虽然不如上海,但夹在上海、南京和杭州之间,四通八达。而且苏州落户更是超级简单,根据2020年的最新政策,苏州落户,符合条件几乎是想落就能落。

有来苏就业意愿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人员,在人事档案转入后可申请办理落户:
(一)在国(境)外取得学士及以上学位并取得国家教育部学历学位认证的留学人员;
(二)具有全日制本科学历及学士学位以上人员;
(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


如果北京上海能落户当然最好,但如果没那么容易,落户苏州是个非常非常不错的选择。

当然很多人会纠结江苏高考难度,重点录取率这些问题。但其实这问题说大很大,说小也很小。作为本身就是搞教育的名人,解决不了户口正常,如果教育都解决不了,那这行可真是白干了。


对于每一个普通人,北京上海当然好,但如果留不下来,选择一个同样有发展潜力,又更适合自己的城市,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成功人士都跑了,咱跑,不丢人。毕竟咱不是逃跑,咱是选择一个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城市。


user avatar   wang-xiang-yu-59-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真营销学大师!

连一次简单的搬家都不放过?

恰这种贩卖焦虑的流量,_____不会痛吗?

不会!

因为能够获得足够的热度,和更大的利益。


当很多人在张雪峰老师发了这条评论后,感慨应该逃离北京的时候。

张雪峰老师心中窃喜。

你们这帮________,我从北京搬到苏州,是因为在苏州开了新公司。

至于娃上学,我自己开培训班的,还是考研培训班的顶流,孩子私立一路上到顶都可以,需要担心学区房?

1500万的海淀区学区房,普通人可能买不起。

但张雪峰老师,你信他会买不起?


关于逃离北京的问题。

确实会有很多人因为户口和子女教育问题离开大城市,但也有很多人没有离开。

离开与否,大家其实都是选择了对当下自己最有利的解法。

有的人离开后,压力更小,生活负担更小,工作更幸福;

但有的人不离开,才能过上更舒适的生活,所以就选择了留下。


留下或离开,大家都难,就不要互相伤害了。


user avatar   li-yuan-hao-90-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他是因郑州大学在不同地区的招生分数占了便宜上的,水平都无法正常毕业,只能肄业。

他有这个结果已经是最优解了


user avatar   li-xiao-zhi-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了海淀学区房读出来也不见得就能赶上 @微调 大佬的水平,所以还是美本一步到位吧,话说一线这个户口对本科程序员真是降维打击,一个985公共管理or读文科(例如行政学等...)的进国企可以有户口,有实力的211or双非本科程序员就不行,还是走吧


user avatar   er-heng-he-ai-yun-yi-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已经离开北京一年半了,来到了杭州。

看了下张雪峰老师,也是84年的,也是5月份出生的。前几天也正好做了个小采访,主题北漂南下。和雪峰老师有很多的类似之处。

首先,现有的积分落户政策,基本上能落户成功大多都在40岁以上了,这个时间很多有孩子的都小学毕业了。甚至初中毕业的都有了。

如果你不走国际学校,出国的这条路的话,基本都是国内高考的路线。要知道,高中不是义务教育,所以基本上在北京借读初中是没办法上高中的,如果回到户籍所在地,成绩也大多是跟不上,毕竟竞争压力导致考分为上的教育。所以,基本上就要小学上完了之后就要离开了。

但是,你要想,如果赶得好能恰巧赶上积分落户,但是政策经常改变,还有很多弯道超车的,你根本不能确定什么时间可以落户。让人难过的就是这种不确定性,对未来的不确定。不单单是孩子上学,甚至一老一小医保也是享受不了的。

于是,19年我选择了离开,来到了杭州,甚至从事的行业也发生了变化,从一位航天工程师变成了一个珠宝店的创业者。我没有雪峰老师的能力,经济也很不及,但是我觉得感受是一样的。就是那份不确定性,那份不安使然吧。虽然在北京有房有车,但是总感觉那不是家。

回到了杭州,小学按部就班,我们开店也稳步前进,家就在钱塘江边,一切都是新鲜的,但是一切又觉得很熟悉,就是那一份安全感。去年疫情刚开始的时候,觉得这里就是家,即使有检查也不用遣返的。

当然,离开也是有很多舍去的东西,有得必有失嘛,这个决定不是那么好做的,特别是在北京有了一些基础的人。到了新的城市,需要重新建立自己的人际圈,适应各种东西。

最后说一下,换城市不仅仅是某一刻或者某一个因素影响,是方方面面众多的因素造就的,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天时地利人和吧。




        

相关话题

  如何拥有旺盛精力? 
  如何看待 38 岁硕士失业后开摩的回应网友质疑「希望在自我价值方面有所实现」? 
  如何看待 15 岁游戏主播退学后签约熊猫 TV ? 
  中国课堂上的教育方式有什么缺点? 
  为什么会有「男生比女生学数学更有优势」这一说法? 
  高考生如何看待老师「高考一分相差一千人」的说法? 
  江苏一小学生带两万现金给老师同学发红包,反映了哪些问题?如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公务员如何使自己变得清闲? 
  从 1977 年恢复高考到现在,上大学发生了哪些变化?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是什么体验? 
  你为什么反对温铁军?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美国防长出访日韩前,称「中国是主要威胁」,要联合盟友对华施加威慑?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 315 晚会曝光摄像头人脸识别遭滥用,需要如何解决?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