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优秀的军事家如果不会搞政治,他的结局肯定不会太好,比如项羽。成吉思汗如果只会杀人,那到今天题主估计压根就不知道有这号人存在,因为草原上会杀人的首领太多了。柔然,回鹘,突厥可汗题主能知道几个?正是因为成吉思汗是一个政治家所以今天答主才会知道他,以下是成吉思汗的政治斗争。
1、拉拢人心,借力打力,扩大实力
成吉思汗在弱小的时候懂得拉盟友,懂得示弱,这才得到了克烈部王汗与札答阑部札木合的支持,打败了蔑儿乞人,得以壮大自己的部族。
金明昌元年,1190年,札木合与他反目成仇,联合泰赤乌部发起十三翼之战击败了成吉思汗。但札木合与泰赤乌部战后虐杀俘虏,而铁木真这时则极力笼络人心,厚待部民,因此照烈、兀鲁、忙兀等尼鲁温蒙古部落都脱离泰赤乌,归附铁木真。成吉思汗的实力不仅没减反而增加了。
2、出师有名,争取利益,巩固地位
金明昌七年,1196年,塔塔儿部叛金,铁木真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联合克烈部以“为父祖复仇”的名义征集蒙古部军相从,进至斡里札河,攻破塔塔儿堡寨,获其首领,“尽掳其车马粮饷”铁木真则被授予“札兀惕忽里”(ja’ut-quri,诸乣统领)官号。斡里札之战和金朝的封赏,大大提高了铁木真的威望和权力。从此他可以用金朝任命的部族长官身份统辖部众,号令诸家贵族。
回军后,铁木真以违背盟誓,不肯出兵为父祖复仇,还乘机偷袭他的老营等理由,击灭乞颜部长支贵族主儿乞部,夺取其部民(参见铁木真与主儿乞部之战),从而消除了联盟内最有资格与他争夺权位的一家势力。
3、卧薪尝胆,同甘共苦
长期以来,铁木真一直臣事王汗,追随他东征西讨,巧妙地利用克烈的势力壮大力量,清除了蒙古内部的敌对贵族,消灭了东部地区各强大部落。铁木真的势力日益壮大,引起王汗及其子亦剌合鲜昆的疑忌,札木合、按弹等蒙古部贵族也力劝王汗除掉他。以前铁木真曾为长子术赤向亦刺合之女求婚遭到拒绝,宋嘉泰四年(金泰和四年,1203年)春,王汗父子计议伪许婚约,邀铁木真来饮“布浑察儿”(定婚宴),乘机谋害,铁木真得到密报,慌忙整军备战。王汗谋泄,发兵来攻,双方战于合兰真沙陀(今内蒙古乌珠穆沁旗北境),铁木真因兵寡失利,部众溃散(参见合阑真沙陀之战)。他退到哈拉哈河旁的建忒该山整顿溃卒,仅得四千六百骑,然后转移到班朱尼河(又作巴勒渚纳河,今呼伦湖西南附近)休整。当时铁木真处境极为艰难,至射野马为食,汲浑水以饮,于是“举手仰天”,与追随他的那可儿们宣誓:“使我克定大业,当与诸人同甘苦。苟渝此言,有如河水。” “同饮班朱泥河水”成为铁木真艰苦创业的佳话,载入史册。
4、先弱后强,逼夏攻金,使其无援而亡
蒙古建国后,开始对外发动大规模征服战争。铁木真将矛头对准西夏和金朝,并采取“先弱后强”的策略,首先攻夏。自宋开禧元年(金泰和五年,1205年)起,铁木真三次进攻西夏,屡创夏军主力,并使夏襄宗李安全献女求和,同意附蒙攻金,使蒙古得以顺利攻金。宋嘉定十七年(金正大元年,1224年),铁木真又发兵攻夏,并攻占银州(今陕西米脂西)。
宋宝庆二年(金正大三年,1226年),蒙古发动大规模的灭夏之战,先后攻占沙州(今甘肃敦煌西)、肃州(今甘肃酒泉)、甘州(今甘肃张掖)、西凉府(今甘肃武威)、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等地,进围西夏都城中兴府(今宁夏银川)。次年(1227年)七月,夏末帝李晛投降被杀,西夏亡。
5、制定文法,统一人心
在铁木真统一蒙古以前,由于蒙古族还没有文字,因此也不可能有成文法。蒙古人中有许多古来的“约孙”(yosun,意为道理、规矩、缘故,元代通常译为“体例”),它包含了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种种社会习惯和行为规范。鉴于因各部贵族攻战、兼并而导致的社会秩序崩坏的局面,铁木真认为要绥服嚣嚣众民,必须“用极严厉的札撒来建立秩序,智者勇者使为统将,捷者巧者使掌后营(奥鲁),愚者贱者亦授以执鞭之役,遣就畜牧”,使人们各得其所,各安其位。建国前后,他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和训言(必里克,bilik)。在宋嘉定十二年(金兴定三年,1219年)西征花剌子模前举行的大聚会上,又“重新确定了训言、法令和古来的体制”,下令全部写在纸卷上,编定为《大札撒》(《札撒大典》,札撒有“命令”“法令”的意思)。后来每当新大汗即位,或诸王朝会共议国家大事,都要先捧出《大札撤》诵读,遵照其中的有关条文行事。元人说:“凡大宴,世臣掌金匮之书,必陈祖宗《大札撒》以为训。”
蒙古族原来没有文字,只靠结草刻木记事。在铁木真讨伐乃蛮部的战争中,捉住一个名叫塔塔统阿的畏兀儿人。他是乃蛮部太阳汗的掌印官,太阳汗尊他为国傅,让他掌握金印和钱谷。铁木真知他深通文字,就命他留在身边,用畏兀儿文字母拼写蒙古语,教太子诸王学习,创制了畏兀儿字蒙古文。除乃蛮人外,克烈人可能也有懂得和使用畏兀儿文的,他们在蒙古文字创制中也起了作用。后来更有许多畏兀儿人成了蒙古诸王贵族的书记官和教师。从此以后,蒙古汗国的文书,“行于回回者则用回回字”,“回回字只有二十一个字母,其余只就偏旁上凑成。
虽然忽必烈时曾让国师八思巴创制“蒙古新字”,但元朝退出中原后就基本上不用了,而“畏兀字书”经过14世纪初的改革,更趋完善,一直沿用至今。正是有了这种文字,才可能记录表册,编定《大札撒》,发布命令,制作印玺,编纂史书(如《蒙古秘史》)。蒙古族的文化从此有了划时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