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整两句儿啊。
关于单身衍生的商业模式,咱以前也专门立过项分析过一茬,分析的结果:
这买卖不能碰。
为什么?
因为往深一层琢磨,几乎所有面向年轻人的生意,都跟单身商业模型有关系。
合法的早有人做了,缝都填死了。非法的你借给我个胆子,我也不敢染指。
泛泛的说,当今所有以年轻人为靶标的,有资本催化的生意,大致分三类:
促成单身的生意。
维持单身的生意。
结束单身的生意。
分头草草说。
所谓促成单身的生意是神马?
任何一项在你单身阶段,把你个人属性做精细化划分的商业领域,大都属此列!
简单举例:
在过去蛮荒的原始社会,比如有一年轻男的,能不能找到配偶?
女原始人对他属性限定特别简单,无非是打猎采集的能力强不强这一条。
强,则能养得起女的养得起孩子,可考虑交配。
不强,则举家饿殍,不能跟。
哪怕这女原始人对生活质量要求高一点,作一点,最多加一条“他是不是个黑又硬”
是个黑又硬,他好我也好,可长期没羞没臊。
是个白瘦幼,他好我不好,他完事睡觉,我独自苦恼。不玩。
看见没,当年没有什么学历概念,没有什么穿衣搭配土洋概念,甚至都没形成美丑概念。
那时候的单身,就很容易结束。因为参考系很少。
现在呢?大不同。
能把你变美的商家,会让你看不上丑的。
能把你变渊博的商家,会让你看不上肤浅的。
能卖给你一身顶奢的商家,会让你看不上穿老头衫的。
能让你欣赏爵士的商家,会让你看不上听口水歌的。
社会越进步,划分个人属性的格子越繁多,越细小。于是男女之间对不上茬子的概率越大!
所以,根据这理论在现实中映射,促成单身的商业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健身房,整容机构,服饰商,乃至学校。
好,下一个:维持单身的商家。
这种商家都是安抚大师,让你在上边一条的商家赐予你单身以后,不但不会难受,反而觉得单身是特爽一事。
比如游戏厂商;比如组织结构松散的兴趣俱乐部;比如能让你廉价打发时间的影视作品乃至书籍,均属此列。
假如你的激素分泌让你绷不住了,别慌,一堆正经不正经的社交软件粉墨登场。
这些软件厉害之处在于让你保持单身的前提下,能偶尔干一些不是单身才能耍的流氓!而且既然互相不收费,就不算违法嘛!
听起来就舒坦。
上述这些,在年轻人的单身期,分别给予或灵魂或肉体的……呃,安慰。
于是单身期可以更持久,越持久这些商家获利越多。
多妙一良性循环?
第三类,是结束单身的商业模式。
最简单粗暴的就是婚恋平台。不过这些年平台的水越来越浑,里边隐匿着各种上边提到的越X软件里已经出师的LSP本P。
如果说约X平台主旨是换色,婚恋平台里浑水里的个别泥鳅,已经晋级到偏色骗钱的地步了。人家把这个当作一项事业来对待。
然后
题目里说到的单身主题公园酒吧之类,其实也属于这个结束单身的商业模式。
每个涉足此类场所的人,都是给自己脑门子贴上光棍标签,再阔步入内。意图很明显,寻找有同样标签的异性。当然了同性也成。
而这一类商业模式之所以做不起来,主要原因是成本高昂,回报率低。
这类模式必须有场地支撑,房租是什么价不用我说了吧?
就好像有了淘宝pdd你不会去实体店买衣服一样,有了社交平台,也没多少人乐意线下驱车几十里地再买门票入场,给老板填房租的坑。
同时,即便退一万步,结束单身的商业模式哪怕能提高配对率,也跑不起来。
结束单身后头是恋爱。
恋爱后头是结婚。
结婚后头是生育。
恋爱的坑最便宜,拿荷尔蒙填就行。
结婚的坑得拿人民币填,这就开始血流成河了。
生育的坑得肉身入场,绑定后半辈子没商量,其终点线直接跟殡葬行业无缝接轨。有几个敢的?
因此,这个门类的商业模式是要了血命的,资本市场不看好,自然谨慎投资。产业也就越做越抽抽儿。
这就是近几年所有婚恋相关行业逐步式微的原因。包括以婚恋为主题的综艺,类似非诚勿扰这种,现在还有人看么?这类节目盛行于当年80后结婚潮,捞一票现在离场异常迅捷。
各位看,上述三类生意里头,没有一个少了资本推波助澜吧?
假如说资本投入比例,从第一第二项,向第三项倾斜的话,就会有新的,以结束单身为目的的产业被催生出来。
甚至可以助力从结婚到生育全程。
但资本的力量如果在前两项里头走岔道儿,也可以让单身的更乐意单身更享受单身。
这里边办法多了去了,但我不能说,因为现在大方向鼓励结婚生子。
我说了,马上就是最丑逆行者,把我逮走,以后怎么成天到晚跟你们叨逼叨啊?
就说一个最有意思的角度,带脑子的可以自行发散:
结束单身的人多,最利好哪个行业?
房地产。
所以房地产行业头条烧香盼着你们这些小嫩嫩赶紧结婚入洞房。
而现在投青年市场的其它产业,更倾向于年轻人维持单身,单身才能消费他们的商品。
所以,你从宏观角度看,这相当于是各路资本百川汇流,与庞大的地产行业,对冲!
这场巨物碰撞中,掉下来的渣儿,你能捡起来一个就够吃三辈子。但一般人没胆儿捡,比如我。
懂?
爱懂不懂。打会游戏睡觉嘁吧一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