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子女的老人我觉得推行应该挺困难的。毕竟子女大概率是我给你养老,你把房产给我。
没有子女的老人,我倒觉得宣传一下可能还是有人愿意的。毕竟财产“生不带来死不带走”。没有子女也无所谓死了有没有人给你上坟。
那重点无非就是评估价和现金流的问题了。人的寿命虽然有死亡率预期的模型,就像商业养老保险一样经过测算就好了。但是对于个体的老人来说,他会不会接受这个模型,就两说了。
以房养老明显更适合无继承人的老人,而当下老人大多数都是有孩子的。只有等这批丁克和单身人士老了后才具备普遍推广的基础。
但那会除了少数一线外,房子还值钱吗?
这笔账,我掐指算了算,焦虑症给算复发了。
咱看哈:
商品房,在国内早就摆脱了一般商品的属性,这个是个人就心里有数。
其一这玩意抗通胀,货币超发,房价先起跑不算犯规。
二一个,房子的钢筋水泥不值钱,它下头内块儿地皮才值钱。地皮没新旧之说,所以严格意义上,但凡房子还盖在地上不吊在天上,哪怕抛开货币价值,它的实际价值硬度也是刚刚的。
这两条都没问题吧?
那房子实际上就约等于国内范围流通的黄金。跟黄金一样,抗压,保值,且地皮储备量有限。
辣么,一个完美实验室环境下的“以房养老”的老人,过的是什么样的一生呢?
他奏是个一辈子买了块黄金,再把黄金原封不动还回去的过程。
年轻时候,问债主借一大笔钱,买的这块金子。债主就是银行喽。
然后穷毕生之力,省吃俭用,把收入中除去吃饭等刚需必然得花出去的钱之外,几乎全用来当成利息还给债主。
再然后把玩数十年,但这块金子一点没贬值。
最后,把这块金子双手送给债主,债主抛出几枚铜板,让这倒霉蛋当作残烛余生的口粮钱。
……
全程:
这人一块砖头都没落在手里,但却把毕生产出的剩余价值,全被金融榨汁机给榨干了。
别忘了,他一辈子努力工作还贷的过程中,可是已经被资本家榨汁机榨过一茬了噢!呵呵哒。
这个模式一旦推广开来,等于是:
一个草民一辈子,除了基本生活开销外,就租到了一套房,且必须照死里卖命工作。
因为你不卖命工作的话,高利贷还不上,金融债主可都是急脾气,中途就把房收走了,哪等得到死内天?
卧槽这太惨了!
合计着努力肝几十年,什么旅游奢侈品高端享受都是做梦,就管口饭吃,临走踹腿了,连个屁都留不下给子孙后代。
这谁还敢生孩子……孩子成年后发现爹妈硕果仅存一套房,得自己养老用,孩子不得骂街么?
这,说明该模式有悖于当下鼓励生育的大方向。
再者
假如说为了推行这个模式而大肆宣传的话,资本家群体拍大腿叫好!这更能往死里压榨劳工了。
为什么?
资本家说了,这个模式说明35岁全把打工狗裁了,是充分合理滴!你不把他们裁了,让他们干到65岁退休,结果他们45岁就把房贷还干净了,后边二十年赚的钱全都存起来养老的话,那不就没人愿意以房养老了么?我把他们35就裁掉,叫他们后边过着朝不保夕没有余粮的日子,到老了肯定只有以房养老一条道走。我这是拥护主流声音啊!来来来银行,咱哥俩合伙欺负这帮穷棒子,来合个影,茄子!
这像话吗这像话吗?咱社会主义国家,能让这帮人这么疯么?
因此,俺们都是老实人儿,税不少缴养老保险不少纳,理应到头来有个善终。
再因此,俺们中国人安土重迁,重视传承,无论居住还是继承,皆是平头百姓不辍劳动的源动力。
一个破房子,现在看来都是集几代人之力,呕血数升负债多年才留下来的一点点念想,是每个普通人让子孙后代睹房思人,对祖辈心存感激的为数不多的记忆碎片。
不折腾房,就是不折腾人。
我觉得大家都散了算了。
提问者号称专业的,看看人家多少视频专栏和回答。
这个提问不过是人家明知故问而已,你认真回答了弄不好还转手就被这“专业人士”拿去当作自己的东西了。
标准答案是:你就不该让孩子带去。
商场运营方的本质是物业公司,
想各种办法吸引人流过来,接着招商,目的是收取租金,然后涨租金。
所以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来福士想要吸引的大批顾客群体,他们是不是在意棒棒入内。
如果他们其实希望棒棒不入内,那么来福士不过是个手套防火墙而已,抵挡了来自网络和外界的骂名。
如果他们反对禁止棒棒不入内,那么就算没有这个报道一段时间后来福士自己也会被用脚投票的顾客教做人。
商场是否以为棒棒影响了形象不重要,最终用户怎么想的才重要,想想谁掏钱?
所以,到底是顾客有这样的需求而商场才这么去干?还是商场自以为是的猜测了顾客的需求呢?这只有顾客自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