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你想表达儒家对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有负面影响,说“儒家误国”四个字就够了。
但这种话要是放到论文答辩上,就会被答辩委员给怼死。
你说的“儒家”是哪个儒家?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和言论是谁,他们做了哪些事?他们的所作所为是不是直接导致中国衰落的原因,跟其他因素比价值几何?“儒家误国”究竟是整体性的致衰,还是一部分因素的影响?儒家文化在今天有没有价值,又如何看待西方汉学家对儒家文化的介绍和阐释?……
上面所说的问题,每一个至少都可以做出几篇博士论文来。
而很多学术界的人瞧不上所谓的“文化名人”,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学术领域当然有可能用寥寥数语来描述一个问题,比如在历史研究领域,有一个基本共识就是“唐以前近似古,唐以后近似今”。但要真正理解这句话,至少要对唐以前和以后的历史有一个相对详细的了解。不是专门读过几年历史书和学术论文的历史学专业毕业生以及民间爱好者,是根本解释不清楚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的。
所以,在通常情况下,在学术圈子里,资历越高的人往往审稿越快。这是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他们已经对自己学术领域里的知识有比较详细的了解,基本上他们一看你的摘要和结论,就可以大概了解你的写作逻辑和所使用的文献。对于他们来说,你把论文写得过长,肯定是让人讨厌的。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没有详细的论述过程和相应的文献参考,是根本没办法判断这个结论得出的是否正确的。
如果学术论文的结论不依托于严密翔实的论证而得出,那么所有的论文都可以说是“暴论”。那样一来,学术论文跟营销号文章也就没什么区别了。
不是,对于“20字的事情”,如果能用很短的数学推导、形式逻辑推导之类将其证明或证伪,就不需要更长的论述。
而且,“区区1000字的论文,究竟能论出什么玩意来”也是个问题,你可以在网络上随便找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之类看看其篇幅。
题主,你需要知道:
1,无法进行长阅读,看到千八百字的文字就觉得头疼,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叫【阅读障碍】。
2,要严谨有力的描述一个现象,避免歧义,20字以内很难。
3,一句看上去非常有道理的话,往往是没什么用的话。
4,知识的证明,和知识点,不是一码事,前者需要严谨(因此不会太短),后者需要精炼。
5,不适应长阅读的人往往无法深度思考,因此要锻炼使自己可以适应。
6,可信度必须证明,要记住这点,不要轻信于人,容易当韭菜。
以上。
我已经尽量把每条都写短了。
希望对你有用。
最近望月新一的证明ABC猜想的那篇论文已经成功发表了。全长约500页纸,请题主按照20比1000的比例,把这篇文章变成10页纸的日常语言。
以及每天读一百篇论文,您怕是人工智能,,,警惕机器人入侵知乎,,
那是你没见过真吹过头的时候,那时候知乎全都在论证年薪30万码农从各方面吊打省直单位正科级,吊打985青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