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到 2035 年,你想象中科技领域将出现哪些颠覆性的创新技术? 第1页

     

user avatar   cao-feng-ze-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土木工程领域,由于国内劳动力人口的减少以及劳动者要求待遇的提高,一些早就已经成熟但是由于劳动力过于廉价而迟迟没有推广的技术会逐步投入使用并推广,比如模块化施工,装配式建筑,钢砼复合构件等。钢结构建筑的比例会有所增加。独栋住宅的标准化、构件化、装配化趋势会更加明显,两天盖一个别墅不再是梦。

技术进步最大的阻碍是人比机器便宜。只要人贵了,很多技术进步都是顺理成章的。


user avatar   lei-ting-zi-ch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医疗领域:完成大脑的数字重构。

血肉苦弱,机械飞升!

当然这有点想当然。

但有一个小愿望:弄明白感冒的所有过程和所有表征的产生机理。


user avatar   ren-huan-xi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鉴于2021年我们刚实现往前数14年的2007年3G元年所许下的移动高清视频等愿景

有理由相信2035年的7g技术,大概能帮我们实现在5g年代的愿景:

10ms内低延迟远程高清4k游戏,人们不再需要购买游戏主机;

小区域大容量高速移动上网,上班地铁路上再也不会微信转圈圈,如果那时候微信还在的话;

物联网、无人车等技术真正成熟,因为种种人为因素导致的惨剧大幅度降低;

脑内插管技术初现雏形,刀剑神域式游戏开始出现并普及。


user avatar   bj3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量子那玩意咱是确实不懂,就不说了。

其他领域,其实说白了,都是一些工艺和材料的进步而矣,最后综合下来,看似产生了较大的技术进步。

你比如现在天天吹的3D打印这玩意,其实就是软件控制电机运动,然后挤“胶水”。

汽车工厂全自己的机械臂,其实就是大号的3D打印机。

电磁炮?无非是现在材料更精良了,能够产生更大的磁场、承受更大的电流。

飞机?机体半个世界都没有多大变化,无非航电系统更复杂、能够操控的部位更多了。

高铁?以前控制系统和传感都不够先进,二者改进后,动力掌控和分布如鱼得水,所以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IT互联网方面主要得益于芯片计算能力越来越强,系统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也能处理过来,别的也没啥。

快递?话说印度有一套原始的收集脏衣服、洗衣服、送回衣服的系统,与数字毫不相关,据说效率也高得出奇。

平衡车?重力感应器和陀螺仪工艺改进导到白菜化了。

电动车?电池的材料每年在前进一点点。电动机还是半个世纪前的技术为主。

光刻机?以前用激光,现在用电子束。

超导?前几天我一个回答说了,没希望,都在玩转进,现在成高压超导了。高温超导发展到什么水平了?



诺贝尔物理奖很多年都没有新东西了。


user avatar   RoseofVersailles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Nature、Science、CVPR、NEJM都看的人,我想说的是:你们真的想多了,太高估人类的科技了。

2035年,基本上其他回答提到的凡是比较Fancy的东西,都实现不了。我给个靠谱点的估测吧:

  1. 人类平均寿命提高1-2年。70%源于公共卫生提高,包括更大规模疫苗接种,广泛癌症筛查,亚非拉第三世界医疗覆盖变广,30%源于医学治疗水平些许的进步,包括靶向药,癌症早期诊断,抗艾滋病毒药,等等。
  2. 电动车电池能量密度提高30%。15%源自电池管理系统和电池机械结构设计的进步,15%源自锂合金负极应用和高镍正极应用。
  3. CPU算力提高4-8倍。源自制造精度提高,封装技术提高,核心增多,以及有可能的新架构应用。
  4. 人造肉技术更成熟,成本下降,但是依旧难吃,难以人造血管/肌肉/脂肪复合物。
  5. 太阳能和风电装机量大大提高,有很多国家地区甚至超过火电。
  6. 高速磁悬浮列车开始有数条长距离试运营路线。
  7. 监控遍地都是,信息盗用随处可见,个人毫无隐私可言。
  8. 卡文迪许香蕉灭绝。
  9. 流水线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至少50%工人下岗。
  10. 不疼不痒的探测了几次火星,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新突破。
  11. 军事大国军队信息化程度提高,同时进一步裁员。
  12. 奥运会开始赔钱没人愿意办。

user avatar   xie-dan-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超过普通人智力的强人工智能将出现,这是tipping point。

1,可能会出现一个人类无法理解,但是实验证明正确的某科学理论。
(出现超越人类的科学理论。)

2,大部分人的生活会归类到几个性价比阶层,大部分人会非常喜爱这个性价比构成。

(阶层不仅是存在的,而且是明确的。)

3,SPACEX登月成功并且建立基地。每年拜访的人可能上万。

(月球或者火星,月球更接近人类,是大多数人选择,个别去火星)

4,部分人类寿命增长5-10岁,因为强人工智能的检测手段。

(部分人寿命开始往80-90岁靠近)

5,我们会更加注重个人隐私,但是会让人工智能来监控个人的每时每刻。

6,犯罪率会大大下降,因为私人保护机器人的存在。

7,某些人会与机器人结婚。

8,虚拟经济总量超越现实经济总量。

9,全球统一货币/类似标准币出现。

(比特币或者类似Libre 概念的多国挂钩币)

10,男女间谈恋爱最大的障碍是过去的感情依靠机器人

11,集成电路行业,国内占全球50%左右,该行业类似家电电器。


user avatar   aoddes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最有可能实现的一个技术是:人体外骨骼——会被广泛应用。

想想现在结婚率越来越低,一个人就是一个家庭的比例越来越高。现在的这一代年轻人如果未结婚、没孩子……

老年以后,如果行动不便后,甚至长期卧床不起、行动不便的话,生活质量会很差。广泛应用这个,可以辅助行走,辅助做日常起居的一些行动,会大大提升老年人的晚年幸福感。能从卧床不起变成行动自如,那么幸福提升不是一点两点。

所以,这项技术能广泛应用,是我在未来10年里最想要看的了……

——————

人体外骨骼现在已经有了,在物流、运输、货运、仓储领域,已经开始有一些公司尝试使用,主要是给搬运工穿上外骨骼,辅助搬运。

(等我去找个图,给大家看一下)

这个东西只要技术成熟了,成本会大幅下降。然后可以变成人人都用得起,那么肯定会大幅应用于老年人。


user avatar   verilog_buddy 网友的相关建议: 
      

必须是智能养老机器人。

2035年,1975年生的都60岁了。65年生的70岁了,55年的都80岁

2045年,1985年生的都60岁了。75年70岁了,65年的都80岁了,55年的90岁。

很可能就是一个老人,需要照顾另一个更老的老人。不要指望下一代,他们是更追求自我的一代。

所以养老机器人,融合智能医疗,智能陪护,智能载具,智能厨卫,智能护理等技术,一站式个体定制化解决老人的各项需求。提升老人的生活质量,降低整个社会的负担,都是非常有用的。

智能养老机器人对老人,特别是失能老人,半失能老人,以及普通生病老人,甚至整个社会以及年轻人,都是福音。

这个智能机器人不一定是人的外貌,也可以是各种机械和电子装置的形态,它可以替代病床按摩仪按摩老人的老寒腿,可以替代护士喂药,可以替代护工翻身,可以作为智能车带老人出门晒太阳,社交。可以提供陪护,和老人聊天,听他/她当年那些江湖往事并且准确回应他/她最得意的事情,可以采集各种体征给医生做远程诊断,可以帮助失能老人清洁身体,可以帮助半失能老人到处走走,可以喂饭,也可以协助穿衣服。可以是个智能设备帮助老了的程序员上知乎看热点,也可以帮助老人学习那个时代最尖端的电子产品,就像我们现在的老人不熟悉电子支付一样,不被这个快速发展的科技社会所隔离。等等,这个不是一个天方夜谭,他是我们目前ai智能+机械+电子的有机结合。只不过还没有人去开始定义它,所以大家感到陌生。

有巨大需求,需要巨大技术突破,一个带来巨大的产业机会,确又没有开发的行业。

绝对是巨大的蓝海。

人生是一个逐渐成长,继而衰败,最终归于虚无的一个过程;

人都有老的一天,程序员也是人,也有老的一天。科技不但让年青人生活更精彩。当后浪再也浪不起来了的时候,头发花白,行动迟缓,思维变慢,通过科技,可以让那时的你的生活更有尊严和乐趣,没有比这更酷和令人振奋的事情。


user avatar   li-lei-up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真正意义上的异种器官移植在人类中进行。

这个赛道中国目前是世界领先。

说到器官移植,大家都十分熟悉,毕竟这已经是非常常见的技术了,肾移植,肝移植等都是耳熟能详的器官移植手术。

那么。异种器官移植呢?相信不少人还是觉得这个技术可能也就是科幻技术之类的吧,毕竟这个技术往往存在于各种未来预测中,或者说觉得可行但是应该很遥远吧。

不过,这个技术,可能没那么远,甚至可能是近期就会实现的一个技术。

————心脏移植长达945天的存活————

2016年,通过对猪的基因进行改造,使其进行了三个基因修饰,分别是敲除了GGAT1基因(用于消除移植过程产生的应激性排斥),过表达hCD46(用于解决免疫问题),hTBM(血栓调节蛋白),然后将这颗上基因修饰的心脏移植到了狒狒身上。

结果,狒狒存活了945天,这基本上接近3年的时间了。


这是迄今为止从猪移植到灵长类上移植后存活时间最长的一个记录了。

不仅仅是心脏。

————肾脏移植长达499天的存活————

2019年,美国埃默里大学的研究者同样使用了猪进行异种器官移植,这一次,他们使用的是猪的肾,移植到的是猕猴(Rhesus Macaque)。



同样是对基因进行修饰,分别敲除了GGAT1基因(用于消除移植过程产生的应激性排斥),并过表达了hCD55(人免疫基因CD55,用于降低免疫排斥),此外,还进行了合理的免疫抑制剂方案,比如αCD4和antiCD154联合。

结果,该猕猴存活时间499天。

————不仅仅是普通灵长类,事实上已经有了人类的移植————

国内做的比较强的湘雅医院已经进行了猪胰岛到人类的移植

完成了对10名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猪胰岛移植临床研究。跟术前比较,患者总体胰岛素使用减少60%以上,最好效果减量90%。根据国际共认的胰岛移植综合评分,平均达到0.62分,最好达到0.88分(完全治愈糖尿病为1分)

事实上具备了临床应用的意义。



除此以外,目前已经进行的异种器官移植包括胰岛、皮肤、角膜等诸多器官。


目前,猪是所有异种器官移植中,进展最快的一种,远远领先其他物种至少一到两个时代。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灵长类是的器官移植能够长期成功地基本上异位移植,换句话,这个器官并没有真正意义上接到原有位置并替代原有器官。

我们期待的真正意义上的异种器官移植是把原来的器官拿掉换成新的异种器官。

这一步目前还在进行中,我觉得15年的时间,差不多能够出现一个初步的器官替代。





—————生命之下,其他都是小事—————

其实一直以来,异种器官移植,都面临很多障碍,比如医学上的障碍,免疫问题,操作问题,术后护理问题等,不过, 最让人头大的,是伦理问题。

然而,这些问题,在生命面前,有那么重要吗?

很多时候,我们做出评价或者所谓的选择,其实是在暂时无需做出选择的时候进行的,所以某种程度上,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然而, 真到了那一刻,可能这种问题,根本不是问题了。

器官缺口是最大的问题。

器官短缺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尽管全世界都存在器官捐献,但事实上,能够实现的器官移植非常少。

在我国,每年能够顺利完成器官移植的人也就是1万多例,而需要器官的人群缺口高达150万,这个数字,随着未来老龄化的推进,缺口会越来越大。

囿于现实问题,以及医学伦理禁止克隆人的现状,可以预见的未来,克隆人是不可能被允许的。

那么,这个时候,异种器官移植事实上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对于异种器官移植,其实也不是那么简单。

1, 生物大小要相对匹配

这个其实直接排除了绝大多数生物。可能很多人没意识到,其实自然界中,和人类体型相接近的生物其实并不多,无论是猫狗还是常见实验动物小鼠,和人类体型相差太大(事实上,其他问题也存在,比如鼠的心跳400~500 次)。而大型哺乳动物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2, 器官要相对低廉

这个问题事实上是个很明显的问题,如果一个异种器官极其昂贵,那么其意义就大打折扣,毕竟当今绝大多数人还达不到可以视金钱如粪土的无限使用医疗资源,因病返贫的问题早已是一个现实问题了。

而这种情况下,猪就成为了一个重要来源

1,猪和人类体型非常接近,猪的体重其实和成人大概差不多

2,猪和人类食性一致,代谢相似。

作为一种被人类圈养的生物,猪事实上完全适应了人类的生活,人类的食物猪都吃,且相比马牛羊,猪是杂食性的生物。

3,猪相对低廉。

所以,在搜索引擎上,搜索异种器官移植,你会发现,top全是猪。

相信一定有人会问,灵长类不是和人类很接近吗?为什么不用灵长类?

灵长类是个好的选择,毕竟和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然而灵长类面临几个问题

1, 价格及其昂贵

以当前实验室为例,一只猴子的成本就已经非常昂贵了。

2,体型相差较大

可能和很多人想法不一样,其实大部分灵长类,和人类体型差异很大。实验室用的最多的猕猴,身高只有50多厘米,也就是大部分人膝盖那么高,体重5-7kg,相当于2个月大小的婴儿。这样的动物,是没法做人类移植的,器官大小匹配度太低。

猩猩是个好选择,但是目前很少有用猩猩做这种研究的。

3, 伦理问题更大

伦理问题是制约灵长类研究的重要因素,甚至可能是主要因素。

事实上, 这次疫情,相信大家也看到了,国内疫苗是研究最快最广泛的,除了因为我们科研实力充足,很重要的因素是,疫苗实验需要的猴子,基本上在中国。

4,灵长类规模不容易扩大

和人类一样,大部分情况下,灵长类不是多胎生物,这就意味着种群规模扩大其实很难。

————现实和未来——————

有时候想想,“未来”这个词,真的很有意思,因为,字面上就是:尚未到来。

其实,解决器官问题,有好几条思路,但是,大部分,是“思路”!属于尚未到来的未来。

1,干细胞技术

很有希望的明星技术,但是目前无法培养成器官。

2,3D打印技术

目前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让一个器官最大程度具备生物学活性。尽管目前已经实现了可以让肺具有一定的自主能力或者心脏能跳动,但是距离器官,非常遥远

3,克隆

其实克隆是最理想的办法,很多人希望用自己的细胞培养出器官,不过遗憾的是,目前我们不具备【单独】克隆某个器官的能力。

一种策略就是让克隆到胚胎阶段发育到成型,然后取器官。然而,这是违法的。

那么,面对“尚未到来”的未来,和活在当下的现在,只能做一个妥协。

异种器官是一个现实可行的策略,本身是来源于动物的活器官,且可以临床实现移植并存活。

那么,在未来到来之前,可能是“唯一策略”。

至于排斥问题、器官寿命问题,这些当然是重要因素,但不是核心因素,毕竟对于很多人来说,延长一天那也是值得的


1 MM Mohiuddin et.al,Chimeric 2C10R4 anti-CD40 antibody therapy is critical for long-term survival of GTKO.hCD46.hTBM pig-to-primate cardiac xenograft ,Nature Communication, 2016; 7: 11138.

2 Steven C. Kim David V. Mathews Cynthia P. Breeden Laura B. Higginbotham Joseph Ladowski ,Long‐term survival of pig‐to‐rhesus macaque renal xenografts is dependent on CD4 T cell depletion.Am J Transplant. 2019 Aug;19(8):2174-2185.


user avatar   long-ya-57-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无人化作战




军事上最有可能出现的重大颠覆就是战场无人化


前段时间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军事冲突中,无人机大放异彩,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亚美尼亚方面虽然重金采购了不少野战防空系统但是实际上没发挥什么作用,被阿塞拜疆方面的无人机狠狠的打击,决定了整个战场态势的走向。当然了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都是小国,他们之间的军事对抗无论是规模还是形式都不具有代表性,他们也不具有完整的军事体系,但是战场无人化的趋势已经开始出现了。

战场无人化,分为两个层面:


一是无人装备


无人装备也就是完全不需要人类参与的武器装备,或者由人类远程遥控的武器装备。


完全不需要人类参与的装备例如以色列的“哈比”反辐射无人机,我国的JWS-01反辐射无人机。

现在在某些比较简单的场景里面已经出现了不少类似的完全不需要人类操纵的无人装备,当然这些装备目前还更多是一次性使用的,地位就是一枚“弹药”,比如反辐射无人机、“发射后不管”的导弹、自导鱼雷。随着人工智能系统的发展,我们相信以后会看到更多的类似无人装备,也会有不再是一次性的无人装备,彻底从“弹药”的角色转变为“平台”的角色。


人工遥控的无人平台就多了,大家也非常熟悉,像我国的“翼龙”、“彩虹”系列无人机,美国的“捕食者”无人机等等。这方面的平台不光是空中有,水下、地面也是有很多的,比如遥控排爆机器人、遥控无人潜艇等等。但是因为类似的平台都必须要依赖无线电或者有线通道跟遥控者联系,使用局限性还是非常大的,也限制了大范围的使用。例如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这种冲突,双方电磁对抗相对没有那么激烈,才有无人机的大规模使用。大国之间对抗电磁环境复杂很多很多,这种无人机实际上发挥作用的场景不会特别多。


二是有人装备平台的智能化


一些大型武器平台的智能化发展已经是有很长历史的事情了,比如同样吨位的驱逐舰,20世纪60年代跟现在需要的舰员就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陆战平台也是一样,像二战坦克的乘员通常在5人以上,随着自动化设备的普及,现在很多坦克的乘员只有三个人,车长、炮长、驾驶员,装填手的位置被自动装弹机替代了。下一步还有可能把驾驶员省掉,或者车长炮长合二为一,这个方面的研究还在进行,我们也不好说谁先失业,但是减少人数是大趋势。


总之到2035年,我军一线作战装备必然是越来越智能化,一线作战人员的数量会大大减少,很多危险的工作可以交给无人平台来操作。


此外还会出现大量的有人平台——无人平台联合作战,一个有人平台带多个无人平台,与以前一架有人战斗机带几颗无人弹药是两回事。比如一架有人战斗机带多架发挥不同作用的无人机,雷达照射与通信是一架无人机,导弹和制导炸弹发射是一架无人机,空中格斗是一架无人机,有人战斗机平台只是负责指挥与情况判断,不直接进入战场。




无人化作战的特征则表现为这么一些特点:


一是技术决定战争胜负的趋势更加明显,战线从山头上、峡谷里、平原上,转移到了实验室里。


二是电磁对抗和网络对抗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针对智能系统的攻击将是最重要的第一波进攻手段,智能系统的防御也是最重要的防御阵地。


三是大国小国军事实力差距进一步拉大,实力较弱一方往往死伤惨重,而较强一方甚至不会死几个人,不但是生命代价,甚至经济代价也是如此。


四是实力相当的大国之间对抗风险加大,大国之间可能派出无人平台直接对抗,由此引发直接大规模对抗的风险是存在的。


五是战争进程将会极大压缩,胶着战、阵地战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作战一方智能化系统的崩溃就意味着战争的结束,剩下来的事情无非是屠杀和打扫战场。


当然了,有些事情是无人机不可能替代的,那就是战士们敢打必胜的信心。

无论何时,忠肝义胆和铁血雄心是永远不可能被替代的,无论在哪个方面,就算是在智能化系统方面,热血永远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环。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小米称 2021 年将扩招 5000 名工程师,死磕硬核科技? 
  2021 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149 人当选,有哪些亮点值得关注? 
  如何看待全电推进系统中国领先美国一代 美赶上需十几年? 
  现在拆分华为是不是最有益的办法? 
  如何制作一个定时开关床帘的装置? 
  如果未来机器最终取代人工劳动,仰仗人力资源的中国经济会不会崩溃? 
  如何看待中医界网红懒兔子? 
  古时候夏天专供给达官贵人们的冰块是怎么来的? 
  华为的技术强在哪里? 
  2017 年各个领域都有哪些取得重大进展的超级工程?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重庆柚子猫工作室开发的游戏《戴森球计划》?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鞠婧祎因腰细上热搜?





© 2024-11-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