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7年到1997年,人类发射了120颗空间生命科学卫星,搭载植物材料38次,其中苏联16次、美国14次、中国8次。现在市面上有太空育种改良的水稻、小麦、玉米、藜麦、大豆、红豆、芥菜、甜菜、青椒、辣椒、洋葱、芹菜、生菜、葫芦、黄瓜、冬瓜、南瓜、西瓜、丝瓜、苦瓜、茄子、苹果、橘子、西红柿、香蕉、荔枝、大枣、莲子/莲藕、火龙果、芒果、葡萄、沙棘、黑莓等农产品。这些东西在商品包装上通常会强调自己的太空身份。
“为什么选这些物种”在相关的论文里会吹上几句,但实际上没有什么系统化的“选拔标准”。
太空育种不具备特别的优势,育种结果和在地球上用辐射、化学药物之类诱导突变再人工筛选的区别有限,可用率约5%。二十一世纪以来,太空育种日渐式微。
在辐射诱变方面,地面上的实验室可以轻易获得更稳定、更适合需求的辐射环境。失重对农作物性状的影响太小。相比之下,建立一个有优良性状的太空育种品种的价格太贵(运送1千克植物种子到近地轨道并归还的成本在21世纪初约50万到100万人民币)。
此外,市面上的一些号称太空育种的植物实际上没有上过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