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是不是可怜主要取决于:
你的身体状态和你的资金。
二者缺一不可。
当你已经进入无法自主表达的状态,我很少见到谁过得不凄凉的,无论有没有子女。
我讲这些不是鼓励生,或者鼓励不生,而是想说:
养老是一个社会体系的问题,以往老人的赡养完全划给了每一个小家或者一个家族。
老人通常持有家里的绝对权威,以权威保持老年生活的稳定,养儿防老的策略是以社会结构在进行保障。
现代社会,虽然国内依然保持着家庭/家族的基本结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整个家庭的内部结构已经在发生变化了。
养儿/养女防老的策略虽然有法律保障,但是已经弱化了。
养老更多的得靠老人自己,得有更适应现代社会的养老体系建立起来。
社会是变化的,不生孩子的人「以后几个老姐妹/老兄弟一起进养老院」这种想法以当前的状态而言并不美好,生孩子的人「以后孩子负责我的养老」不见得就能收到好的结果。
如何形成新的养老体系,这个问题不是单纯靠生不生孩子来决定的。
人啊,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
我是这样过的,别人不像我这样,都是傻*。
最后,希望各位生不生孩子,也不是因为单纯「有没有人来养老」来决定的。
今年过年的时候,我回老家去看了一下养老院
全国的养老院都是大同小异的,大家可以去你们当地的养老院看一下。
第一,养老院是三方协议,而不是双方协议,如果说没有法定监护人,可能养老院都不会收。
第二,养老院入住其实挺麻烦的,一个是要做体检,保证无精神病,无传染病,提供体检报告,监护人需要向养老院告知老人脾气,既往病史,目前是否患有疾病,心里和精神状况以及自理能力。
第三,护理分等级,一级为完全不能自理,二级是半自理,三级是能够自理。
养老院是一个小社会,老人和老人之间有矛盾,一般来说,有子女的老人说话声音都强许多。
同样的,护工对待老人可不像子女们,久病床前无孝子,那如果还不是子女呢?老人得到的护理可想而知。
人到老了以后性格会变的软弱,变的依赖。
有子女最大的好处,就是哪怕你进了养老院,养老院还是会规规矩矩的,没有子女,那只能天知道了。
至于说钱的问题,没有子女,那钱就不是你的了,你就像一个三岁的孩子抱着金罐子在街上走。
到今年为止,我父亲瘫痪了十一年。
现在他住在养老院。
在他身上,每年的支出是十二万。他自己的退休金和商业保险可以覆盖三分之一。其他由我解决。
他的生活已经极度有序而简单:
早上,吃饭、吃药、被抱到椅子上枯坐。
中午,吃饭,睡觉。
下午,再被抱在椅子上枯坐。
晚上,吃药,吃饭,抱回去,睡觉。
每一天,像电脑使用前的开机程序。
刷牙排泄洗浴,都在固定时间,依靠他人完成。
日复一日,只要他还活着,日复一日。
最大的变化,是每三个月,我给他重新下载一部电视剧。电视台里的广告太多,也没人有时间给他换台。
我母亲觉得她赢了,投资很成功。无论多难,我都在坚持。
父亲怎么想,我不太清楚,他的目光早已变得浑浊、呆滞,毫无生气。
生命对于他的意义还剩多少,只有上帝知道。
而我,要维持着这个现状,不死不休。
当然,我成为远近闻名的孝子。
“大多数人所成为的,并非他们所希望成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为的人。”
对于扑面而来的称赞,我愈加沉默。以避免情绪失控,对他们伸出中指。
《天道》里曾说:“养儿防老,那父母就是你天然的债权人,而且这种感情比山高比海深,你永远想的就是还债报恩。
所以这种文化就让每个人都直不起腰来。你看这个民族,就是老弯着腰。”
在此刻,“责任”是最大的文明,也是最大的虚伪。
于我而言,我绝不允许我的孩子介入我的养老。
ta的生命属于ta自己。
我的衰老和死亡,属于我。
那不是,也永不该是ta的宿命。
最后,这个问题本身,就把养育孩子,当作了养老投资的机会分析......
把亲情变成交易,这很无耻。我觉得。
———————分割线——————
最近工作很忙很累,夜晚一直靠《百年酒馆》续命。
看一群中年男女在生活的泥沼里扑腾,fk来fk去,配一杯威士忌,挺致郁。
有时候,真相可能就是这样:
“生活很复杂,能确定的大概是,普通人一生中的不幸总远远大过幸运,什么都可能失败,什么都可以失败,你只能接受,这一生都遇不到爱情,无法坚持一段友情,无能经营一个家庭,无力抵抗疾病,你哭着来,却做不到笑着走,人死灯灭,人走茶凉,其实我们都一无所有。”
那么,怎么做好呢?
“世界太嘈杂,容易让人分心,以致最后无法生存。每个人都tm应该闭嘴。答案就在沉默之中。僧人曾经用燃烧自己来告诉我们这一点,你们可以考虑一下。”
这是“酒馆”的一段台词,据说是盖瑞山德林说的。我也不清楚,whatever。
上次看东西看的如此伤身,还是若干年前,某个在单位值班的晚上,《百年孤独》。
“幸福晚年的秘诀不过是与孤独签下不失尊严的协议罢了。”
彼时,看到此处。我哭的像个sb。拿起电话,想了想,算了,这年纪,除了被评为深井冰,也没其他待遇了。
经历,让我们每个人都活成孤岛。于是这世界从没有什么真正的感同身受。
今天,我和前妻发微信,说了两件事。
一是计划给孩子买套小房子。“她现在还太小,别告诉她。万一她将来不想结婚,或者喜欢的是女孩子,这总是她的一个去处。”
二是尽快把我妈的所有联系方式拉黑。“不要再和她交流了,这些烂事我自己处理就足够了。”
她唠唠叨叨的说了很多。主题大约就是念孩子点好,别胡说八道。老人有困难还是要说话,终归分开的事情瞒着所有人。
我打了个谢谢,没在说什么。
“不论在什么地方都要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没有归路,春天总是一去不返,最疯狂的爱情也终究是过眼云烟。”
其实,何止是爱情。
还是要好好生活。
向点赞的朋友问好,致谢。
———————分割线——————————
想说的太多,反而无从表达。说说近况吧。
春天如期而至。我有了新的计划。
需要把房子重新装修一下。砸掉浴缸,一个人的生活,淋浴房足够了。要换一个新床,更软的床垫。一个新书架,一台新电脑。
暑期要带孩子去迪斯尼,无论上海还是日本的,疫情前的承诺,说话要算数。
母亲仿佛意识到什么。深夜来电话,先质问父亲今年的安排。我说一切照旧。每周二送点吃的,室外温度稳定在25度以上时,每周六推着父亲去海河边转转。
然后她便哭着问她将来也病倒了怎么办。我平静的告诉她:养老院的房间很多。用不着为还没发生的事情紧张。但是你永远不要想和我住在一起。
“是不是你也曾以为自己可以和父母不一样,以为自己能够,摆脱自己的宿命。在某个大雪消融的日子,走到雄伟的城市建筑对面,面向初升的太阳,竖起中指,说一句,“F..k You ! ”。
其实这很难。至少我发觉自己不知不觉的,就活成了父母的综合体:既淡定乐观,又恶毒刻薄。如同西西弗神话一般,我们是被神诅咒的孩子。
就在昨夜,美剧《shameless》走向了尾声。
我始终认为它是最棒的家庭剧。不仅是它告诉我们,并不是每对父母都爱孩子。
更重要的,它用了十一季,一以贯之的说:
家是靠爱维系的。作为成年人,你依然要学会自己擦屁股。
18岁,上大学的学费要自己赚。家人可以借,但不能给。饶你是亲爹,欠了酒钱也没人替你去结账。
命运可以诡异的像一只疯狗。但只要勇敢承担后果,你就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
黛比选择了罪犯做伴侣,浪迹天涯。卡神立志为穷人执法,被贬到街头,依然潇洒自如。Ian走向西区,走向精致的生活。而最孝顺父亲的,竟是被虐待最惨的米奇。真特么是天涯共此时。
“在人类伟大的悲剧中,极少有真正的死亡出现。死亡太平淡无奇了,不配出现在剧情中。死亡是无趣的。而活着,才是真正的戏剧, 真正的教室,上着一堂又一堂人生的课程。”
当然,怎么少得了老爹Frank。
这个混蛋了一辈子的老头,知道自己罹患老年痴呆之后,选择了自杀。死之前,在胸前刻了四个大字:永不抢救。
他辜负了所有人,但没有辜负自己。
“无耻之徒的自杀,不屑于上帝”。
或许Frank是对的。人只有在不断的选择中才能战胜虚无。并在疯狂的实现中,找到活着的意义。
再次感谢所有点赞的朋友,祝开心。
就此结束。
—————————-分割线——————-
性恶论才是最大的反三观。
什么穷就不要生孩子,给不了孩子幸福就不要指望孩子孝顺,说这话的一多半是单身。
在网上说啥啊?到现实里看看啊。中国还有至少六亿穷人,你把我们都阉了去?你们善吗?替我们孩子思考?咋不替我们思考?合着只有帝王将相才有资格生孩子。
生孩子老了不一定更好,但这是你的权力。我一向反对把生孩子当成一种数学思维的事情。我穷,幼儿园上不起,奥特曼买不起,以后结婚的钱掏不起,所以我不生孩子。个人可以这么想,这是自由,但不要号召。
题主这问题很明显已经站队了,不管生不生孩子我都祝愿你幸福。人生百般活法,哪种都有苦有乐。
我实话和你说,真的等你老到丧失自理能力,除非你家庭特别有钱外加子女特别孝顺,否则结果都一样。
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不是白说的。何况现代人还得一天到晚上班。
养老只能依靠智能机器人,要么就是意识上传+元宇宙,要么是安乐死,其他的措施都只是治标不治本
老了最大的问题是生病。
就我在医院工作看来,有孩子是好一些的,当然要建立在子女孝顺,物质基础不错的前提上。
有人说,我老了存够足够的钱不行吗?
年轻时候的你精力旺盛,活动自如,去想老年生活是没法想象的。
老年患者大多生活无法自理,行走不便,在医院做检查都是用平车推着,心电图,CT室,推来推去。我看着他们,就会想起我老了大概也是这样吧。
请护工不是很靠谱,我并不是鼓励生孩子的一类人,但是,养老是目前相当大的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养儿防老跟社会化养老(养老金)之间的矛盾。
养儿防老:这就是千百年来的骗局而已,分两点来说:1--古代的人均寿命说明古人根本不存在养老这一说法。2--现代工业社会完全是养儿啃老,年轻人没有老人帮扶完全负担不起生活成本,主要是房价车价还有点过高。
养老金:这是公众误区最大的一点,中国很大很多老人一个月100都不到的养老金,但同样有的老人一个月1万多的养老金,地域差别极大造成了中国老人极大贫富差距。
好了,说了这么多了,究竟要不要生孩子,还是需要你根据你自己的情况自己分析的。
无论生与不生,人老了之后没有爱与被爱才最可怜。
一朋友的老爸,年过80,阿尔茨海默症,脾气暴躁六亲不认。被诊断此病后,朋友和他哥同老妈商量,决定把他送去养老院由专人看护。因为身处美国,各方面条件都还算好。只是今年不太顺,疫情期间感染了新冠,在医院被隔离,杜绝一切亲人探望。
还好老人没挂,真的算福大命大。但唯一不好的是,得了这个病,谁来看他也不记得,家人与他有肢体接触,他会躲闪病并害怕。每次家人探望只能简单聊几句,老人虽然命还在,也依旧被家人牵挂,但如今已经不认识他们,全家人有苦难言。
我婆婆,在我家娃刚一岁的时候得了癌症,同房的病友不到60。没孩子,就一个老伴还要上班。她每天一个人躺床上孤零零的,虽然找了个护工伺候,但怎么说都是外人。
我婆婆说,她病友看我们隔三差五跑前跑后,经常转过身偷偷抹眼泪。没事的时候就跟她唠叨:“以前不觉得,现在病了身边也没个人,老伴还要上班...看你们家那么热闹,真是羡慕。就算病,心里也是暖的。”
其实人老了,有没有孩子并不是重点。尤其现在这年头,养儿不能保证防老,养出个白眼狼还不如不生。所以人老了,没孩子可以,但没人爱、不能爱人、病了、不能动了、没人照顾死在房里没人知道...这是很可怜的。
所以有一种观点,人在年轻的时候其实要拼,资本要攒够,没孩子老了要么进养老院,要么找护工。如果又没人爱又没钱,那剩下的只有凉凉...
如果你没有孩子,老了也不能忍受孤单,也可以效仿时下流行的老年人共居生活。当然,这是老年人走到最后不得已之举,说白了就是抱团寻求救助的方式。(看到评论我想起来国内现在也有的,其实都是老年人万不得已的扎堆养老互助的法子)
在日本,就有现实版的7位单身老奶奶,同居了近十年。
她们并非姐妹,只是路人相遇走到了一起。
7个人一起搬进了同一公寓的不同房间,开始了一段「友邻式」共居生活。
这十年间,她们相互独立,又彼此关照。
每个人都有各房的钥匙,在家里没人的时候会互相帮忙照顾花草宠物。
不过,这几位奶奶并非孤寡老人,而是妥妥的“单身贵族”。她们都曾是职场上的优秀女性,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事业:广告撰稿人、女性咨询专家、大型企业的宣传部的负责人、还有新闻记者和电台主播。
几位老人相聚在一起,每天都有聊不完的话题。
她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生老病死,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态度。
大家共同生活,快乐而喜悦。无论衰老还是疾病,都无法夺去她们的活力。
当然,这个案例结尾也是有瓜的...
所以,当下的年轻人,尤其那些奉行独身主义的,你孩子可以不生,家庭可以不要。但要把自己的后路铺好。别到老了之后要钱没钱,身边要人没人..老了连个好身体也没保住。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真的很可怜。
生孩子,是为了让自己的爱能够延续,因为爱的确可以滋养心灵。
拥有爱与被爱的能力,或许才更有意义。
嗯,不过,最后看了你们巴拉巴拉的评论,貌似最后这一点,连年轻人都很难做到.....
我是 @文默默 ,已经当了妈,家有皮猴,没事爱玩童书,爱看美剧,注重孩子教育,喜欢研究学习方法。育儿、教养干货内容,请参考:
给新手爸妈的育儿建议:吃、喝、穿、拉、睡等现身说法|新生儿到底要不要喝水
宝宝语言启蒙(自创):婴儿发音、学说话与多语启蒙干货实操
宝宝玩具好物:低幼、大童益智玩具
挑选绘本与阅读:绘本挑选16原则|玩中学的工具书|读绘本如何延伸讨论
科普读物推荐:适合5+的科普读物
感觉这个真的是比较看运气的,生不生都有可能会很可怜。
孩子靠谱的话还是蛮幸福的,不靠谱起来更坑人,还会让自己丧失很多国家政策的资质,最坑的甚至有坑死父母的也有。
另一方面是跟大势有一定的关系,现在的年轻人到了老的时候,大概率会物质上不太惨了。
只不过就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老了之后最大的问题还是情感需求上的,没有孩子可能会更严重一些。
是的。我举个别的例子。
我同事,怀孕以后想请阿姨每天给自己做一顿饭,阿姨不住家,不用洗碗,就是来做顿饭,然后大家一起吃就行了。
就这么简单的要求,换了三个阿姨了。
第一个:同事跟她说做饭有点咸,能不能清淡一点,阿姨生气,不干了。
第二个:阿姨急着要赶去下一家做饭,最后说好的四菜一汤变成两个菜,说完以后阿姨在他们家摔摔打打给他们脸色看,他们辞掉她。
第三个:只愿意做自己爱吃的菜,还教育同事孕期该吃她安排的菜谱,最后不欢而散。
最后我同事自己挺着肚子做饭,她说自己做饭累,好歹不受气啊。
同志们,这就是个做饭阿姨,还没涉及到住家呢。而且雇主正值壮年,就这个都跟你硬刚。请问对于一个失能失智的老人,你们以为有钱就能找到好的人维持自己基本作为人的尊严吗?
你们去知乎其他讨论雇人的问题下面,基本上想雇一个差不多的人都是千难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