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中国2020年出生且到公安部登记的新生儿共1003.5万人? 第1页

              

user avatar   gu-yi-qi-6-49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21的报告再次印证了我的猜想



换个角度解读。

新生儿姓氏和总人口姓氏相比,李王、吴赵易位,绝非偶然。过去十多年,王、赵的增长率一直不如李、吴。

以上分别为2006年11月和2008年7月的前二十大姓人口(单位万人)和增长率。当年,王的增长率和增量略低于李,赵的增长率和增量则远不如黄和吴。各姓氏增长率排名如下:

增长率最高的黄、罗、林、陈、何,无一例外,都是客闽粤桂偏多的姓氏。

黄:闽粤客桂 高(高是指远高于全国平均频度)

罗:粤客桂 高

林:闽粤 高

陈:闽粤客 高

何:粤桂 高

增长率垫底的,除了徐,其余都是典型的北方优势姓。

王:北方高;江淮、吴语区中;闽语区低;客粤桂极低

徐:江淮、吴语区高;东北、胶辽略高;闽客粤桂低

赵:北方高;江淮、吴语区低;桂偏低;客闽粤异常低

孙:江淮略高、吴语区略低;客闽粤壮极低;东北、胶辽极高

高:北方大部分高频;江淮中频;吴语区低频;客闽粤桂极低

唯一一个分布偏北,生育率偏高的是马姓,因为有西北少数民族支撑,但还是远不如黄、罗、林、陈、何等客闽粤桂大姓。说明此时西北少数民族的生育增量不如客闽粤桂地区,虽然生育率可能相当甚至略高。

另外,当时的西南少数民族的增量也不如客闽粤桂地区,因为杨姓的增速偏低。

推论:2010年以前,华南地区的人口增量显著大于长江流域和北方。

2018年,公安部再次发布了姓氏人口统计,单位是10万人,故有微小误差,但不影响大局。

十年之后,闽粤大姓 林 不出意外的 超过了北方大姓 高,并且高对罗的优势进一步缩小。

再看各姓的增长率,客闽粤桂通吃的黄不再是第一位,西北少数民族大姓马成功夺冠。

西北地区的穆斯林民族当中,马姓普遍能占到30%以上,比如宁夏回族。更夸张的如甘肃东乡族、裕固族,马姓占了将近一半人。

在西北以外的回族中,马姓占比下降,但依然能达到10%左右,如下图。远高于中国大陆的马姓频度1.37%。

接下来还是林、黄、罗、陈这四个,前文分析过,不再赘述。第6位变成了杨,十多年前杨还是倒数第7。

杨是南北最均衡的大姓,但是偏西,就频度而言,西南>西北>华北华中东北>华东华南。华南频度偏低,主要是西南拉高了南方杨姓的频度,尤其是云贵,白、苗、侗、羌、彝等民族当中都是头等大姓,另外西北杨的频度也偏高,回族更高。

马、杨二姓增长率大幅度提高,说明西部的人口增量已经和华南缩小差距甚至反超。其实不是西部的生育率增长了,而是华南的生育率下降了。推测:未来华南的人口增长会放缓,而西部人口增速目前还能保持。

回到今年的新生儿数量。只有前十大姓,陈、黄这两个比较偏南的姓氏增量依然偏高。杨靠着西部高频,增长率能和华南高频的陈持平。考虑到西部人口少,更加说明西部增长率已经明显高于华南。

另一件不容乐观的事:这十多年,长江流域的增长率严重下滑,不光是长三角,两湖、川渝都在降。今年新生儿数量相对减幅最大的不是最偏北方的王、赵,而是长江流域高频的周。06-08年长江流域大姓周、胡的增涨率还算中等水平,但是08-18年双双下降。预计整个长江流域的生育率都将向长三角靠拢,会越来越低。


19年和20年的对比

北方(除西北、中原局部)生育率依然低迷,罗超高是意料之中。

今年另一个亮点是韩超邓。韩偏北,邓偏长江中上游和客粤,按理说不可能。但是韩在西北少数民族是超级大姓,再次说明,华南的增量可能已经不如西部了。

预计未来姓氏排名的变化(依然只统计大陆的情况下):

1.王李易位极难实现。两者都偏北,但是李在华南还算正常,王十分萎靡。06到18年,华南增量有明显优势的情况下,李追了90万,到18年还有60万差距。今年只追了2万不到,按照这个速度还要30多年,可惜未来华南的增量会越来越小。

2.赵吴易位不可能。华南吴多赵少,西南少数民族吴赵都偏高,80万差距,吴今年只追了2000人。

3.孙马易位基本成定局。孙的高频区全是生育洼地。西北少数民族马异常高频,西南少数民族马也不弱,增长率几乎能达到孙的两倍。西北少数民族要是还能保持如此高的生育率,徐的第11位都难保。


补一个姓氏人口迁徙的例子

1997.12.31,上海在住人口(1295.77万)的姓氏统计,在住人口中含有非上海户籍的外来人口。即便如此,李、刘依然非常低迷。

以上是全国前十大姓在沪(1997年)苏浙皖的分布情况。上海的外来人口中苏皖占比最高,未来的上海姓氏一定会向苏皖偏移。

表中还能发现,吴语区李、刘异常低频,绍兴李2.0%、台州刘0.5%,都是外地人尤其北方人难以想象的情况。

顺带一说,吴语区刘异常低、金异常高,不能完全归咎于“吴越国劉改金”。苏南存在少量刘改金的情况,如江阴孟岸村的金来自浙江上虞,远祖湖南,疑似汉朝长沙王后裔。但苏沪的金可能一大半不能归到刘改的金。徽州、宣吴的金更不能归结到刘改金,山越头目金奇家族发达的时间,比五代刘改金久远得多,这一支徽州金也是浙北多地金的重要源头。浙中南更有发家时间远早于五代的山越土著金姓。

以上姓氏,是上海比较集中的。朱、徐都是老牌东部大姓,毋需多言。

沈是北吴语区的大姓之一,嘉兴湖州的第一大姓。

金在整个吴语区都多,浙江能达到1.8%。

陆、顾、钱出的名人基本跑不出北吴语区。

施、俞也是吴语区特色姓,一个苏沪嘉小片多,一个临绍小片多。

倪在吴语区、淮东较高。

2006年的上海前十位户籍姓氏,相比1997年底,李超过了朱、徐;周超过沈;吴超过陆。可见2006年户籍人口的“吴成分”比1997年在住人口还低。这九年间,涌入苏皖豫的外来人口,稀释了沈、陆、顾等吴语区姓氏。

2018年12月31日,上海户籍人口的姓氏,刘、郭、于等高频区远离上海的姓氏进步很快,全国大姓杨进入前十,陆、顾、施等姓退步明显。

2020年12月31日,上海户籍人口的姓氏,还在进一步“苏皖化”、“外地化”。


user avatar   rewrgf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工智能的时代马上就要来临了,人口数量虽然在现在还是红利,但在不久的将来,将越来越成为一种负担。


user avatar   bj3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换在10几年前,人多论、人口减至7亿论、马寅初英雄论都还是很有市场的。

过年挤一次火车就会不由自主不耐烦,自己生的这个地方,人实在是太多了。

个人其实原本也没有觉得人口适度减少有多大灾难。

养老?实际以现在人的寿命和卫生水平,60-70岁继续干点活,未尝不可(也就是减少养老时间)。

老家的老年人,80-90岁日常挑点菜上街卖的老年人,也大有人在。

城市里开点出租车、干点市容保洁、戴个袖章协助治安之类的,都是能做的。日本韩国的老年人就是这么在生活。


只是,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人口减少,别的一些群体人口却在增加;

我们国家的人口如果减少,印度东南亚这样的国家人口却在增加。

这早晚是给别人腾地方啊!


user avatar   zhangwei-4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少点人是有好处的,重点还是人口素质,能保证10后干事的时候中国有个三亿受过系统高等教育的人,中国步入中等发达国家不是什么难事。

首先,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继续增长,可能冲突的国家总的来说会减少,中美关系理论上说应当会向可控方向发展,在这个条件下实际上也不需要太多低技术士兵。其次,随着人力成本的上升,也会刺激企业向创新方向改革,会在减少工人数量的同时提高单个工人的谈判力度,也有利于工人权益保护。第三,人口的减少也有利于降低一部分社会组织方面的损耗,管理成本也会下降,可以把更多的钱放到更高水平的福利上。

问题在于,现在压力来到了80、90后身上,2030-2050这二十年的压力可能会非常大,面临着整个社会转型的内部矛盾和大变局造成的外部影响。

人口多出来的那些,不是给你送外卖的快递小哥,也不是为你站岗放哨的人民子弟兵,而是那些和你水平相符有的甚至强过你的和你一起乌乌央央高考/考研/转计算机/考公/进国企的年轻人。

最后,四万万人就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就算说夸张一点,人口断崖让中国只有十万万,就要亡国灭种了?

不喜欢就直接划过去算了,我也就是讲一下自己的观点,大过年的不打算吵架。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别急,00后还没开始生呢


user avatar   ju-li-ji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多生孩子很多都是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的福利了,

普通人连结婚都闹得不轻松,

往前20年,我们结婚时候,正常人很少会因为彩礼房子问题喊来喊去啊。。。。

人好,感情好就算完。大家都商量着来,简单的很。

最大的争端就是吃酒席,年轻人不耐烦,直接宁可不办酒席,度假结婚,

老年人觉得份子钱要要回来,所以一定要办。。。。

婚礼就是简单愉快的事情啊,

闹彩礼,闹房子的,那时候看起来都算极品。

(不是说不要,而是闹,正常公平的人情礼节大家都不反对)


现在呢?

结个婚都这么难,还生什么孩子,谁不够累啊。

要把我放在现在,我结婚我都不结,离婚还得排队。

都走到离婚了,还要求爷爷告奶奶找人托关系,活的累心死。


难道是人改变了么?我觉得不是。。。

是谁把本属于年轻人的朝气蓬勃都弄没了的呢...

说到底正常人哪有不喜欢情侣在一起,不喜欢有个小团子给爸爸妈妈卖萌打滚的呢。

祝大家都轻松愉快的过每天每天。


user avatar   a-shi-na-she-er-jiang-j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结果4月份没有公布结果,

可能数据比预计的要差一些,但相信2020年出生人口依然多余死亡人口。不过由于去年开始普遍的清查户籍,清除重复登记和死亡不消户的现象。导致总人口少于19年公布的14亿零5万。


可以说过去人口统计中的拍脑袋,乘漏查系数的做法,给今天挖了大坑。


——————————————————————————————-


估计4月份公布的出生人口会是1250万人左右,根据去年同口径数据和实际公布数据的比例推算。


但死亡人口才是7普最大的看点,之前连续多年死亡人口都徘徊在990万左右。如今随着建国后婴儿潮一代人迅速凋零,死亡人数有可能暴增。最终达到50-60年代生育高峰的2500万人每年左右。2030年前,我们就很可能看到人口一年减少2000万的情景。


劳动年龄人口的萎缩要快于总人口的萎缩,从2014年开始,15-60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就开始下降了,而且速度越来越快。具体这七年有没有因为劳动力萎缩而工作更好找,大家心中有数。


至于有人说人口减少到12亿/10亿/8亿/4亿,就好了。问题不在于这个最佳人口是多少,毕竟每个人有自己的看法。而在于减少到了你心中的理想数字后,然后呢?就不再减少了?由于总和生育率一直小于2,每代人的数目都少于父母辈。以中国统计局1。5的生育率估算,新生儿和曾祖父母背辈(死亡人口主力)的比例是1:3.75。


user avatar   ertoum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天在公号写了一篇文章,正好是这个主题。贴过来大家看看:《从日韩人口暴跌看我们的生育率》。

为啥要看日韩呢?

因为某种程度上讲,日韩就是走在我们前边的排头兵。他俩跟我们文化比较接近,战后发展路径也差不多,都是走代工、外贸、爬科技树的路径。只是韩国体量小了点,跟广东差不多;日本跟我国的情况相似性更强。

仔细观察下就能发现,咱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日韩都经历过。我经常在想,我国房价的高位横盘,很可能也是从日本那里吸收了经验教训,中国现在的状态就是既不刺破,也不放任,让市场慢慢消化,应该就是审视了日本当年的教训搞出来的。

而且美国当初制裁了日本,日本很多行业一蹶不振,因为日本很多产品主要是卖给美国的,美国不买立刻就瘫了。我国某种程度上也吸收了日本的经验,大力拓展其他市场,比如欧洲和东盟,避免美国一发难整个产业就黄了。此外还有日本自己内需一直不足,需要再依赖海外,这也成了他们的软肋,我国这些年也在扭转这一趋势。

至于生育率,这俩国家面临过的问题现在在中国也明显出现了。

1、日韩不生了

日韩的生育率毫不夸张地讲,已经到了快完蛋的境地。

日本65岁以上人口比例超过29%,出生率0.69%。日本现在每年死了的人比生出来的人多。

韩国出生率0.64%。韩国人口从2021年开始进入负增长时代。

说再过一百年最后的一个韩国人或者日本人都要消失什么的话,其实大家不太有感觉,但其实现在不少日本废宅恨不得希望明天世界就完蛋了。

人口暴跌其实最大的问题是养老金,也就是不会让大家那么痛快,会给所有人一个 slow death(饱受折磨的死亡)。

众所周知,养老金有两种理解方式。

第一种是你的养老金养了你父母,将来需要你孩子来交养老金养你。如果你没孩子,或者全社会孩子太少,养活不了那么多老人,老人们就得自己去上班去。

大家去日本应该都有体会,上班族里到处都是老人,便利店、超市、商场,也到处是老人。所有老龄化严重的国家,最后无一例外都会使劲推迟退休,说不定会一直推到不退休,干到死算。之前日本有政客就说过这事。

你说我可不可以自己攒钱养老?

也不是不能,不过咱们都是假设现在攒的钱将来能买到东西。但如果人口一直跌,想也不用想,人力会贵到离谱,你年轻时候攒的钱,到老了可能根本不算钱。

就跟几十年前我爷爷准备用五千块养老一样,毕竟那时候的五千块,给人的感觉就好像现在一百万似的。你现在的一百万,可能到你老了,跟一百万日元似的,值五万,本来准备过二十年,没想到只挺了一两年,钱没了,人还在。

那为啥他们不生呢?

原因有很多,有全球共有的原因,也有东亚特有的原因。咱们一个一个捋,大家看的时候也想想我们自己。

首先是“全球与此同凉”的工业化问题,工业化就是避孕药。

这个魔咒基本套在所有国家身上,甚至包括大家印象中巨能生的穆斯林。进入工业化社会的穆斯林一样生育率暴跌,包括伊朗、阿联酋、土耳其这样的国家,一样生育率上不去。

甚至欧洲也是,那边不是吸收了不少难民嘛,这些黑绿一进大城市,照样生育率暴跌。

前几天微博上一个小伙伴说了个事非常有意思。他说河南和陕西的回族生育率还不如汉人,因为这两个省的回族主要集中在洛阳、开封、西安等大城市。而宁夏回族的出生率比汉族高了近一倍,因为宁夏回族聚居于西海固地区,也就是电视剧《山海情》说的那个地方。那地方工业化程度低,大家向来以能生孩子著称。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更纳闷了,为啥啊?为啥工业化会导致生育率低呢?

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教育。

教育把生育年龄大幅往后延伸。以前十四五岁就生孩子了,接受教育之后,一般得到二十来岁;二十多岁刚毕业,再工作几年,直接到了二十大几、三十多岁了;三十多岁生孩子负担本来就重,而且做决定也更加审慎。生孩子这事越往后决策越难,你如果四十多岁要生孩子,你自己压力就够大了,说不定周围的人也都会劝你别冲动。

美国那边很多州童婚依旧合法。这么反动的东西一直持续到现在,也是这个逻辑。不少美国人觉得生孩子就得趁早,他们是习惯法嘛,倾向于保留传统的东西。我之前在美国听一个牧师在电台说,女人就应该十四五岁生孩子,如果要禁止,那就把四十岁生孩子一起禁止了,毕竟后者风险更大些,现在美国只有三个州禁止了童婚。

所以说,女人年龄大一些再生孩子是进步,但是付出的代价就是生孩子的机会少了很多。

而且教育对生育率的影响并不是简单地推迟生育年龄,而是教育让所有人都痛苦不堪,毕竟绝大部分人读书的过程并不是什么愉快的体验。等到自己长大了,要生孩子了,想想自己将来又要陪着小孩重新走一遍这条路,忍不住精神上一哆嗦。

我之前在某瓣上看到一妹子说,我一学渣,忍受了十几年的义务教育,再生一个让他忍受十几年,简直是犯罪。

更重要的是,教育这事不是下馆子,不是请客吃饭,是赤裸裸的军备竞赛。从入学就开始刺刀见红,一直拼到大学毕业,长达十几年,足够把父母的整个中青年全耗进去。这种消耗战,对于不少人来说想想都虚,更别说去实际操盘了。

二是养孩子属于投资,投资必然会抑制消费。本来准备两口子出去追求下诗和远方,如果有孩子,心态可能就变了,要不给孩子报个兴趣班吧。对于大部分游戏宅男来说,一台四五万的电脑基本就是顶配了,但是很少有人能下得了决心买,但是给孩子花钱,基本谁都不会心疼。

东亚地区这一点尤其过分。正常家庭生几个娃之后,基本对父母的生活质量是决定性打击,很多年轻人干脆不玩了。既然生下来就得养,我不生不就行了嘛。

三是最重要的一点,现在的社会其实是越来越透明的。

这有点像以前南方人一说起北方的冬天,感觉北方人全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至于东北人,应该过着爱斯基摩人的生活,出门行动都得披张熊皮。后来互联网兴起,才发现不少无良北方人大冬天躲在零上30度的家里吃着雪糕涮着火锅,内心崩溃了,然后强烈要求南方也集中供暖。

不过段子归段子,现实世界里,全世界都在从寒冷地区往温暖地区搬迁。日本那么大的北海道,现在人口还没驻马店多;我国的东北人也在向海南迁徙。今后这个趋势会继续。

社会阶层也一样,一直都存在,只是以前不太知道,全靠想象。农民以为皇帝用金锄头,皇后娘娘吃煎饼果子要加三个蛋。

直到互联网把整个社会啥面目直接放在大家面前,本来过得还不错,一对比觉得自己简直是在生存线上徘徊,别人吃的那是美食,自己吃的是饲料。不少人直接崩溃了。

所以说穷不穷这种事很多时候是个观念,相同收入在不同环境体会完全不一样。刚建国那会儿尽管穷,生育率反而高得离谱。当大家不觉得自己穷的时候,就不那么穷。

尤其是下边这些观念,简直有毒:

奋斗一辈子赶不上别人的起点;

你的努力在门第面前不堪一击;

免费玩家就是人民币玩家的道具等等。

人对生理上的痛苦承受能力其实很强,但是对这种精神上的无助和失去控制力的感觉感到很痛苦。很多人都有点想“删档卸载游戏”的冲动,或者干脆放弃了打怪升级,只想安安静静做个废物,更别提再生一代受二茬苦了。

说到这里,其实房价反倒是这种“绝望感”的一部分,而不是关键因素。大家想想,鹤岗的房价都成了地板价了,也没听说那地方人口暴涨吧?

这些都会对生育率造成巨大影响。如果把生孩子这事当成游戏,那玩这个游戏的人就跟《绝地求生》在线人数一样迅速暴跌。

2、东亚特色

如果说中日韩有啥特色,那无疑是儒家文化下那种隐忍、勤奋和内敛。这些观念层面的东西,让中日韩三国成为了一百年仅有的几个跻身强国俱乐部的后起之秀,但是无一例外在发力阶段用力过猛,导致一大堆后遗症。

比如当年日本工业界有句话,说是“工厂的门一关,法律就进不来”,上世纪日本人搞工业的那股冲劲,比中国996过分得多。稻盛和夫,就是那个写《活法》的,日本产业界的神,他最早手底下那群人的基本操作就是每天要干活18个小时。这就意味着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以外都在干活,甚至吃饭睡觉时间都被压缩了。日本经济奇迹就是这么被搞出来的。


好处是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日本经济一日千里。毛病也很明显。那些奋斗狂成为管理层后,天天跟年轻人扯当年的辉煌往事,并且表示年轻一代都是废物,连当年一半的努力都达不到。成功地把年轻人给吓废了。而且年轻人也不想去过当年那种生活,甚至觉得当初都那样奋斗了,还是迎来了大停滞,现在的奋斗又有啥意义?

而且“奋斗”这种事是需要动机的,动机有两种:

一是对贫穷的恐惧。这个谁都怕,但是不是谁都有感受。

二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很多人并不向往。

日韩崛起那代人的奋斗动机往往来源于对“一无所有”的恐惧。毕竟这俩国家在战后一穷二白,努力摆脱那种悲惨境遇成了早期那些人的源动力,再苦也觉得比战后住在瓦砾里强,再累一想到今后会好起来也就忍了。

但是年轻一代缺乏悲惨经历,也就缺少对贫穷的恐惧,生活本来优裕,慢慢就不太明白那么艰苦的奋斗到底是为了啥。

不仅不明白,反而对那种奋斗过程充满恐惧。人一旦要是虚了,就哪都虚,怕奋斗,慢慢也怕抚养孩子,怕做父母承担责任,怕竞争,可以理解成一个“恐惧全家桶”。

这些观念跟病毒似的席卷整个社会,越来越多衣食无忧的人决定放弃奋斗和生育,简单躺下来做个废物。当初父辈躺下就会全家饿死,所以必须得起来去干活;而自己躺下也饿不死。不仅饿不死,反而能更快乐一些,为什么不呢?

不仅如此,中日韩三国还有个明显特点,大城市特别大。这也没办法的事,人多地少,而搞超大城市又是效率最高的发展方式,落后国家没啥更好的选择。

但是这玩意好处和毛病都很明显,城市越大,人的幸福感越差。大家仔细体会下是不是?可是又没有更好的办法。

3、还有救没?

鼓励生育基本没啥用,尤其是只喊口号不给实惠的鼓励更是没啥用。“不生孩子”这个观念跟消费主义差不多,事实上这玩意本身就是消费主义的一部分,放弃繁衍后代,换取自己过得省心。放弃延续后代这事的本质就是放弃储蓄和投资,好好消费。

这种观念一旦被种下去,大概率没法逆转了,你再说啥他都不听,所以基本上也可以放弃“劝生”这个念头了。

日本韩国现在最惨的地方就在于,要不开放移民,等着国家变色;要不就慢慢消亡,没啥特别好的选择。

对于我国来说,情况不乐观,也还没那么糟,毕竟地盘大,东北不生山东生,山东不生潮汕生,而且人口基数也大,时间比较足。要知道,东南亚有两千多万华人,绝大部分都是广东和福建过去的后代。这生育能力,你们随便感受下。

而且中国很多问题,其实就是人口太多资源太少导致的。人口适量降一降并不是坏事,只是别太激进就行,到时候一个年轻人养着两个老人和一个小孩,如果生产力没法突破的话,那日子没法过了。

既然人口不能急降,咱们可以从这么几件事来出发,比如不要动不动就指责那些愿意生孩子的人。

一方面如果他们过得很惨,会加剧中立区的人倒向“拒生区”;

另一方面如果他们也不生了,年轻人暴跌,我们将来也跟其他国家似的,得引入黑绿。大家纳税养黑绿的孩子,激动不?

所以我们在社会舆论方面应该形成共识,如果你不想生,大家不应该对你指手画脚,毕竟除了亲妈,其他人说这事都不太合适。

但是如果谁要是想生,就更没必要围攻人家,说人家是“屌癌”,或者“有皇冠要继承”什么的。

如果不出意外,我国后续可能也会学习西方国家,给生育妇女大量的优惠政策,比如生孩子放长假,哺乳期延长等等;不仅如此,还要给雇佣育龄女性的公司税收和贷款的优惠政策。道理不复杂,如果生孩子会丢工作,还有谁想生孩子?

那谁来承担成本呢?西方一般的做法是让单身和丁克来承担。以德国为例,单身税最重,丁克次之,生孩子的家庭有大量补助。不过这种情况下依旧没法抑制生育率的下跌,德国还得从它的好基友土耳其那里引进人口。

而且有个特别有意思的事,国家如果明目张胆规定丁克多交税,估计各方都接受不了。

但是如果国家对多生孩子的家庭给补贴,变相让丁克多交税,大家又普遍觉得没啥问题。发达国家一般都是这样来转嫁成本的。

4、尾声

文末总结下吧。

1、人口适当下降并不是坏事,而且几乎不可避免,工业化和大城市本身就带着避孕效果。不过人口减少并不是均匀的,比如可能将来一线大城市出生率最低,但是这些城市可以从全国吸收人力,最后这些城市人口不降反升,反倒是其他地方被一线给吸了。

2、人口下降会改变很多行业格局,比如我一个做培训的哥们说,等他四十来岁,他们这个行业可能会萎缩一半,小伙伴们也都思考下这类问题。

3、我国将来也不可避免会像西方一样走上鼓励生育的路线。

4、需要担心的是结构失衡,比如老人比例冲到30%以上,养老压力会非常大。日本现在每个人一生下来就背着一屁股债,也是这个原因。


user avatar   yu-ye-71-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要看到这个问题的根源。生育低,不是因为穷,以前那么穷,还能生,现在再穷,也比以前富有吧。生育低,是因为结婚率低,结婚率低,是因为微博女权给女人洗脑,现在很多中国女人的思想已经偏离正常轨道了,我都怀疑那些微博女权是不是被人雇佣的害人的。


user avatar   26001960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口出生下跌,怎么是坏事呢。

首先,国家越来越不需要这么多劳动人口了。当前就业市场已经非常内卷了,未来还会更内卷。且站在国家的角度,针对无业人口的稳定成本会超过他们创造的价值的。

过去的多生,是为了摊平生存风险。如今生活条件好了,生死无需焦虑了。今天的多生,降低的则是无产阶级的劳动力议价空间。

况且,人口红利这东西就像借债,是要还的,就算是借新还旧还是要还的,而且会还得更多。为了子孙后代,自己这辈多承担点才是担当,而不是把债越滚越大让子孙后代接盘。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这才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总之,在新时代,我们还是要大力支持计生工作。限制能生养得起多胎的、拥有保姆大宅乃至小妾的家庭急速扩大,有助于社会流动。

徐波是生了十多胎,可你觉得他的十多个孩子未来会充当劳动力,给老弱病残交社保吗?他的经济社会地位(如若不跌落的话),决定了他家孩子们都会是避税高手、全球飞人、食利人士,都会是无产阶级劳动力议价空间下降的获益者。这样的家族扩大了,只会把平民的上升的通道越遮越密实。

评论人口问题前,先看看自己的屁股吧。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美国光环」在当代中国青年中消退这一现象,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中国现在真的强大了吗? 
  歼20达到了4s标准吗?如不能,距离4s还有多少路要走? 
  如何看待天津定向选调 70% 都写着“边远乡镇企业适合男性”,剩下的岗位男女比例 1:1 招聘? 
  如何看待网传视频一男子穿疑似“和服”前往武汉大学赏樱遭保安殴打,叫嚷“我穿的是唐装”? 
  「在国外遇见台湾人」是种怎样的体验? 
  如何看待航空航天行业女性占比低的现状,现阶段女性进入此类工程技术行业有何困难? 
  在马克思构想的共产主义社会中,由谁来按需分配? 
  为什么大部分国家的领导人都在 50 岁以上? 
  英国博主凭社保卡「钓鱼」:「好评中国求返现」,反华账号信以为真,反映了哪些问题? 

前一个讨论
Microsoft Office和WPS Office哪个更好用,为什么?
下一个讨论
如何解决中国的超低生育率问题?





© 2024-11-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