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谈谈我自己的想法,我认为教育孩子应该先
赏罚以勘乱,仁义以正心,无为以归真。
所以不同年纪侧重点不同,比如7岁之前,孩子不懂道理,也没有概念,就要用法家思想为主,来立规矩,树权威,让孩子养成好习惯。比如按时睡觉,饭前洗手,见人问好,坐站有相………此外要以重罚来针对孩子一切危险的行为,令其远离危险。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个阶段孩子太小不懂事,很多事情讲道理是对牛弹琴,赏罚最有效!当然,随着孩子年龄增加,赏罚就要逐渐变为辅助手段。法家思想只适合结束乱世,不适合长期使用。
7岁到14岁,孩子已经开始懂事,也有了同理心,这个时候以儒家的仁义来正心,礼乐来正行。仁义正心主要是指,把道德黄金律言传身教,让孩子能够深刻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他/她能自己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进而可以去判断历史国家大局势的是非。而礼乐正行,主要是一些做好事的“套路”和或仪式感。比如,做事的时候要一心一意,不能想东想西;做事之前要提前在心里预想一下,然后再开始;前要做好准备,上过厕所,喝过水,在做几个深呼吸;做事的过程中,手脚不能乱动,身体要坐/站直;做完之后要再次确认以保证正确,遇到难的问题要尝试着把它拆分成简单的步骤一步一步的完成……学会具体的技能还不那么重要,这些做事的套路(礼乐)是这个阶段的重点。
14岁以后,孩子已经有了良好的习惯,能够明辨是非,还能懂得做事的方法,这个时候就要以阴阳论道,以无为归真。这个时候要尽量避免使用法家的赏罚,也不能过于强调儒家的仁义和套路。此时需要尽可能让孩子理解社会的复杂,阴阳不同配比的组合有无穷无尽的变化,许多东西都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要跟孩子一起探讨,如何利用周围的环境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当事情不如意的时候我们要如何面对;如何跳出局部把握大局;如何等待;如何保持从容理性;如何选择正确的事去做(顺应时局,能够实现的目标)……这个时候不要过分干预孩子的事情,但要传道解惑,容许孩子犯错,做傻事。只在事前进行分析,事后进行总结,让孩子有更自己的选择和常识。
当然年龄段只是一个参考,也要依据孩子的秉性来定。不过总体的思路是,用法家让孩子知道世上有规则,有权威;用儒家让孩子明白世上有正义,有道德;最后用道家让孩子知道所有的规则,权威,正义,道德虽然都存在,但都不是绝对正确的,在不同的时间,空间,对不同的人和事,许多东西都未必正确。所以要有所坚持却不能教条,要懂得妥协,知得进退。
三个阶段都如果都完成了,孩子应该能在人世间找到自己的定位,有本事就安享富贵,没本事就安贫乐道。至于能否成名成家,建功立业,那就要看孩子的资质和时运,这种东西就不是我说了算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