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 1 月 26 日全球新冠确诊患者突破一亿?2021 年疫情会结束吗? 第1页

     

user avatar   chenq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就在刚才,全球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超过了1亿例。

而在一年前的今天,是大年初二,全国病例还不到2000,基本集中在武汉,死亡人数共56人。许多地方只有零星病例——比如江苏在去年此时刚刚报告了首例新冠肺炎患者。人们对新冠的认识只是一个新的SARS,总觉得他是一个几个月就能搞定的流行病。

当时的我们,可能谁也都没法想到,它将成为了人类百年来夺取最多人命的流行病——也许没有之一(西班牙流感刚好超过了一百年)。

犹记得当新冠在国内传染时,我们采取了完全封锁的措施,而这样的措施在世界其他国家引发了一些争议。一些国家(大家都知道是谁)认为,不应封锁,封锁会使得经济崩溃,造成更多死亡,群体感染才是正确的路径;另一些国家则认为,应当封锁,直至疫情完全消除,再重新开放经济。

在新冠患者确诊超过一亿之际,我们可以回答第一个问题——要经济,还是要人命?哪一种才是正确的选择?

上图列出了各国在2020年的死亡数倍数和2020年GDP增速变化之间的关系(数据解释见文末),在图中:

横轴为各地区在2020年2-12月的总死亡人数比往年同期增加的比例,0表示死亡数不变,1表示死亡数增加100%。

纵轴为各地区2020年GDP增速减去2019年GDP增速,0表示增速完全不变,-10表示增速绝对值下降10%,比如从+5%变为-5%。

从上图上我们可以发现,「要经济还是要人命」的选择,是完全不存在的。

如果一个地区能在经济和人命中进行选择,那么他们构成的散点图应当向上倾斜,比如新冠死亡越多,经济就越好;死亡少的地区,经济越差。

但并没有这样的两头给你选,死亡倍数和经济下滑是同时出现的,死亡越多的地区,经济下滑也越严重。死亡超过了往年120%的秘鲁,经济下滑的程度也是全球首屈一指。

而在图片的左上角,包括了三个地区,分别是中国台湾地区、挪威以及韩国,都是超额死亡极少或者为负数,经济下滑也最少的地区。

所以只有一个选择——

首先控制疫情,那么既不会有超额死亡,也不会有经济下滑。

首先保住经济,那么人都死了,经济照样下滑。


疫情的控制必须要先于经济,这个问题能达到共识。

那么下一个问题是,如何用尽可能小的成本控制疫情

可以看下一张图:

上图的横轴为2020年各地区防控最严格时期的人流量下降程度,纵轴为GDP下滑程度。

从上图可以看到,疫情防控时期对人流量的控制越严格,GDP下滑越严重,两者相关程度相当高。

但同时我们也能发现,在第一张图中出现在图片最左边的死亡倍数最少的6个地区——中国台湾地区、韩国、日本、泰国、挪威、丹麦,在第二张散点图中却有很大差异。

例如中国台湾地区的人流量下降最低,即使在居家令最严格的时期,人口流量也仅仅下降了24%。类似的还有韩国。

相反,丹麦在居家令最严格的时期,人口流量下降了58%,他的经济也下滑了7.3%。

为什么同样是将疫情控制在比较低的范围内,各地区之间的防控代价差别却如此之大呢?

一个差异出现在入境时的控制。

比如中国台湾地区,对入境游客要求14天的居家隔离(如果没有家庭住所,则进行集中隔离)。14天隔离期结束后,还要再进行7天的自我健康管理。

而丹麦只要求10天的隔离,且隔离后若有阴性测试,则能够提前结束隔离。这可能会使得丹麦的外来输入病例更容易扩散,因此需要更严格的本地防控来抑制。

但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差异?有哪些地方是可以扬弃的?

去年这个时候,我写过一个想法,提到这么一句:

「疫情的防控是一道开放题,没有标准答案,每个国家都要在自己的国情上做出最合适的选择。不要着急评价谁应该拿高分谁会得零分,对整个世界来说,这一场要命的考试才刚刚开始。」

显然,这场考试已经出现了许多零分选手,但对于高分段选手来说,考试并没有要结束的意思。在疫情扩散超过一年,确诊患者突破一亿的今天,如何与疫情共存,一起长期生活,还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因此,在目前一些地方疫情有所抬头的时候,不要一有质疑声就急着让人在0例感染和2000万例感染中间选。就像一个学生考完试,150分里能拿140了,但他觉得某一道大题的参考答案还有可商榷之处。此时相比你也没必要跟人家说,你质疑参考答案?你是不是想考零分?


数据来源:

1,死亡数字

在文中我没有使用各国公布的新冠死亡人数,这是因为一些国家极大低估了自己由于新冠造成死亡的人数,使得该数字失真。比如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截止到2020年12月底,报告新冠死亡人数共3287人,而实际上雅加达比往年同期多死亡了1.7万人之多,实际死亡人数超过了报告人数的5倍。在秘鲁、墨西哥、巴西、印度等地,当地统计部门或者卫生部门报告的总死亡人数都要远多于被归类于新冠的死亡人数。

我们使用这一份已经整理好的数据来计算各国的超额死亡倍数,他报告了各国统计部门公布的各时期死亡人数:

由于2020年是普查年份,中国内地目前尚未公布死亡人数。

2,经济数字

由于大部分地区尚未公布2020年的GDP增速,GDP增速(包括中国台湾地区)使用了IMF的10月预报。2019年的各地区实际GDP增长数字来自世界银行。

3,人口流量数字

大部分地区数据来自Google Mobility,该报告中有每个地区每天各种类型的人口流量变化,我们计算了每个地区连续15天内的人口流量下降程度,并保留其最低值。比如一个地区在2020年时居家令最严格的连续15天的人口流量平均只有正常水平的50%,则对该地区记录-50。

Google Mobility没有内地的人口流量数据。


user avatar   stainlessdaniel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疫苗能分发顺利,也许2021 的疫情曲线会是压平的一年。

当然,现在看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个疫情会最终的把世界分成两块:一块是中国,一块是其它。

正好刚刚看到新闻,有外国记者在上海街头采访美国人,问:“生活在中美两国有什么区别”。

他们的回答都带着满满的心酸和委屈,地位一落千丈的失落啊。

“中国人不排美,而是嫌弃所有外国人”
“以前美国人在中国是摇滚巨星,现在变了”
“看见我就把口罩戴上”
“我想回国,现实不允许啊”

不过,我估计他们的心底其实是庆幸。

疫情再这样一年,中国也许真的就成了世外桃源了。


user avatar   bj3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1,如果看一些数字,可以看到,有的国家,平均一个人都已经做过几次核酸检测了,美国也快接近每人检测一次了。但仍然每天都在大量涌现病例。


所以说,组织能力真的很重要。如果能够在短时间内,集中医疗力量,把全国人都集中起来进行一次大筛查,效果远远胜过隔靴搔痒式的,今天查几个,明天查几个,查了一年,还是在原地打滚。病毒病毒没消灭,经济经济没救着。

2,很多人动不动喜欢发感叹,赞美世界,赞美人生,赞美科技。

实际我看世界、人类仍然是那个老样子。

以前疫情控制不住,现在照样控制不住。

你技术进步了一点点,病毒扩散的便利性却增大了许多。你有基因疫苗,副作用不小;以前直接用牛豆疫苗,还没那么多副作用。

人类社会也没有多大发展,以前是地主当道,现在是资本家当道。以前阶级固化,现在仍然是阶级固化。

3,我喜欢用人比喻国家。

我国就好比是一个身体强壮有干劲的年轻人,也许没那么有钱,但是免疫力强,一般病能扛住。

欧美就是两个瘫痪在床的老财主,钱财是多,但得了病一点抵抗力都没有。

这就体现了谁是一个蒸蒸日上的国家,谁是日薄西山的一个国家。

4,最近,不论是辉瑞,还是莫德纳,还是英国的阿斯利康、德国的BIO什么玩意,都宣布疫苗减产,而且疫苗副作用看来不轻,尤其是对老年人。老年人被迫在感染而死、打疫苗而死之间做选择。

我国的疫苗,按理应该在石家庄、吉林等地大量投放,但是也没看到大量投放。

少数国家有几十万、几十万疫苗,也很难有效覆盖,杯水车薪。以这形势,今年全球接种根本不乐观。

考虑到病毒还一直变种,疫苗也有有效期,等着瞧吧,一轮一轮地打,也很难形成全球免疫。


user avatar   yi-li-li-ya-de-ma-ku-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人谈到了印度,借用皮特的电影《僵尸世界大战》中一句话“forget about India,India is a black hole.”.这个黑洞未来将会源源不断的输出各种变异版的新冠病毒,疫情今年结束?你太小瞧了新冠病毒变异的能力吧。

近期新德里做了个两万的人抗体检测抽查,抗体率都50%+了,这意味着啥?意味着印度已经弃疗了,不检测就没有感染,埋头做鸵鸟爽歪歪,反正没有啥不是一碗恒河水解决不了的,有的话,就再来一碗。


user avatar   yang-leoni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21年内全球疫情不太可能结束,印度、巴西、墨西哥和非洲国家不可能这么快就普及新冠疫苗接种。

哪怕短时间内疫苗就进化到二价、三价以上且迅速普及接种,使得全球疫情在经过一定阶段后以较短时间平息,但现在传播能力大大提高的新冠病毒已经可以人传动物甚至动物传动物了(英国已经确定变异N501Y使得新冠病毒能感染原本难以感染的小鼠),可能在部分地区的野生动物群体中继续传播、继续变异,使得新冠疫情在未来某个时间点卷土重来。


user avatar   deng-bo-y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会。确诊患者一亿,由于检测不足等因素,未确诊的感染者可能多几倍。流感一年感染全球百分之五的人口,新冠已经流感化。

环境和人群携带毒株,新冠会反复来袭。恭喜新冠大爷,你已经从初顾茅庐的无名小辈变成一个长期跟人类共存的主要传染病了,就像流感。特朗普说过啥?Just Flu。

由于新冠不断变异,很可能一两年之后它的免疫识别标志会改变,巴西和南非的变异正在走向这个目标。这导致“群体免疫”彻底破产,巴西变异毒株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让病愈患者再次感染,还会导致疫苗无效。受此影响较大的疫苗品种是我们的灭活疫苗。

科学家要像如今预测下一年哪种流感流行那样预测来年哪种新冠流行,提前指导民众使用相关疫苗,并祈祷不会有疫苗完全无效的新品种。这种预测类似预测股市。

新冠大爷不像流感,它的死亡率高,还会给人留下严重后遗症。希望新冠大爷在进化中能够降低危害性,这有利于传播,符合自然选择规律。然而RNA病毒的变异不怎么讲自然选择。


user avatar   jue-ming-yao-shi-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covid-19这种RNA病毒最好的结局是多代减毒后和人类共存。

covid-19的变异能力非常高,如果哪个变异毒株表面糖蛋白识别靶点改变,也别惊讶。

所以只要学过病毒学和免疫学的,应该在知道covid-19是什么东西的时候,就知道群体免疫不靠谱,而且非常危险。

而且不要鼓舞人心拿天花病毒说事儿,天花病毒是DNA病毒,高度保受,且致死率高,比较好克制。一个比较不容易扩散的病毒,一般都速发且会迅速虚弱寄主,然后干掉寄主,这样哪怕传染力非常强,但是传染链没传两次就断了,然后就切断传染了,比如埃博拉。

传染能力弱,但是潜伏期长的,也有扩散的可能性,但是可防,也好防,听话就行,像HIV。

最可怕的就是传染力强、有潜伏期、症状个体差异大、杀伤力中等的RNA病毒。具备迅速扩散的一切特质。

就现在的covid-19,强大的都不自然。兼具传染和杀伤。

就这病毒,以现在全球的组织能力,估计控制不住了。从自然的非人道角度去看,更早达到平衡状态的可能是欠发达国家。这些地区的高杀伤病毒会最早杀光高毒毒株的宿主,剩下的毒性不强,人体免疫系统也能迅速识别,就达到平衡共存了。

而疫苗对于整体人类的命运肯定是正向的,有很强的帮助。但是具体的每个人,就完全看命运了。

总之锻炼身体,别瞎溜达,别做开着光环的瘟疫之源。


user avatar   cao-feng-ze-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全世界80亿人口,按世代更替死亡率算的话一天大概死个25万人。

死于新冠的差不多每天是1.5万。6%吧。

从数据上看,激不起太大的浪花,怪不得欧美国家现在每天张口闭口还是些什么狗屁经济。


user avatar   shen-peng-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去年这个时候我被困在湖北,两个月之后春暖花开,然后湖北清零,全国清零,武汉解封,我在阳光下坐着政府安排的车子返程,心情很好,以为一切都会好起来。

中国好起来了,世界也会好起来,一开始大家只是惊慌失措,等人类做好了准备,新冠也就是个流行病而已,人类战胜过它们无数次。

结果,我是眼睁睁看着意大利医疗崩溃,西班牙、德国、法国、英国……相继沦陷,个个都是不堪一击,而世界霸主超级大国美利坚,是从确诊10万、50万、100万,到1000万、两千万,一天一个记录,死亡人数是从1万、5万、10万,到20万、30万、40万……一天一个911,总死亡人数已经是美国战争、瘟疫历史前三,甚至有可能是第一。而全球已经累计确诊1个亿,死亡200多万,而且没有减缓的样子……


以至于我们一年以来防控如此严格,处处小心谨慎,还是在冬季的时候出现了零星的疫情复发,这件事耗费了全民太多的人力物力,亏得是中国,亏得是有组织的中国人民,换了在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后果不堪设想。

疫苗的研发生产速度,远远跟不上病毒扩散变异的速度,南非的变异病毒已经确定变异出了“逃逸变异体”E484K,很可能导致疫苗无效;巴西的“群体免疫”政策下,亚马逊州首府马瑙斯感染了76%的人,但新增依然没有放缓,因为被感染的病人抗体有效性衰减太快,导致有患者“反复感染”。

巴西玛瑙斯市已经是一副“美国加州景象”:医疗系统崩溃,为了买一个氧气罐,人们排了好几个小时的队。人们带着生病的配偶或父母从一家医院赶到另一家医院,结果却发现没有床位了。另一些人则是在医院外等待亲人的消息,却只听到他们无法获救的消息。

医务工作者采用疯狂的36小时轮班制,掘墓人正在搬运建造2万座坟墓所需的大量泥土……在巴西马瑙斯日益拥挤的墓地里,尸体相互叠放在一起。



这是近百年来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疫情。

而就是前几天的荷兰,人们还在示威游行,抗议封锁政策,烧毁病毒检测中心……

这样搞下去,未来真的不乐观。


user avatar   lengzhe19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数字还会继续上涨,现在讨论1亿还是多少人这些没有意义了,等疫情真的结束哪天回头来看看感染数字会更吓人。

2021年是不可能结束的,别想了。




     

相关话题

  如何通俗地理解 2020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丙肝病毒的发现意义有多重大? 
  为什么国家现在提倡中医力度较大? 
  应对疫情将适当延长春节假期,应延长多久?有哪些配套措施需要落实? 
  现在疫区是否有必要扑杀流浪动物? 
  如何看待美军用 3D 打印自制 N95 口罩,45 小时造了 4 个? 
  为啥我去做的核酸检测就是棉签在舌头上稍微滚一下? 
  西安疫情源头锁定境外输入,病毒隐匿传播了 11 天,感染是如何发生的? 
  这次疫情会导致全球经济大倒退吗? 
  如何评价Netflix最新的纪录片《尖端医疗的真相》(the Bleeding Edge)? 
  《我不是药神》的热映能否使生物专业再次成为前景光明的热门专业?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LexBurner被B站封号?
下一个讨论
中国的铁路订票系统在世界上属于什么水平?





© 2024-11-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