漱口水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我国春秋时期,《礼记》上就记载着“鸡初鸣,咸盥漱”的日常洁牙场景。所以我国先民用漱口水洁牙的历史足有3000年左右。西医之父希波克拉底建议使用食盐、醋和明矾的混合物;美洲原住民则习惯加入黄连......
从淡盐水到今天各大超市霸占C位的李施德林,漱口水的成分在变,保护人类口腔健康的初心却一直未变。
历史上形形色色的漱口水成分或许不同,但追求的目标却是一贯的——口腔健康、口气清新。所以随着技术的革新,漱口水的成分也在不断变化着。随着一些药物的加入,漱口水也分化出处方漱口水和普通家用漱口水。
现代的家用漱口水成分无外乎纯水、香味剂、甜味剂、乙醇(亦有无酒精漱口水,比如李施德林就推出了多款产品)、保湿剂、表面活性剂、着色剂、防腐剂、其他功能添加剂。在这些成分中最重要的是各种功能添加剂,比如抗菌剂、收敛剂、抗龋剂、防牙菌斑的化合物、脱敏剂、祛臭剂等等。
常见的抗菌剂包括CPC(氯化十六烷吡啶)、洗必泰、氯己定这类人工合成化学制剂,也可使用一些具有抗菌作用的天然植物精油,如薄荷油、桉叶油等,这类天然植物精油都有研究指出其具有一定杀菌和抑菌作用[1][2]。而且经过临床对照研究发现,含植物精油抗菌成分的漱口水能够有效清除牙菌斑。
另外,植物精油抑菌相比化学合成抑菌剂在使用上相对安全。例如一度广泛应用的某种抗菌成分对皮肤和粘膜的刺激性很强,吞服过量也会引起一定的中毒反应。而植物精油成分则没有这方面的短板,因为部分精油本身就可以作为食品调味剂。
由于植物精油难溶或不溶于水,所以往往还会加入表面活性剂和酒精作为助溶剂,而这两种成分本身也有抗菌作用。但考虑到一些人对乙醇过敏或者完全不耐受(不是酒量差,而是一沾酒精人就背过气去的那种),所以不少种类的漱口水也推出了无酒精配方,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严肃的医学指南建议全面的洁牙操作是认真的巴氏刷牙-使用牙线-漱口水[3]。我们在洁牙过程中,牙刷帮我们清理牙齿表面和牙缝的牙菌斑及食物残渣,牙线则能够深入牙缝深处清理。然而还会有少量牙菌斑残留在牙缝深处和牙龈沟内。所以,含有多种功能性成分的漱口水快速洗涤就能深入这些部位做最后的扫尾工作。而且一些有效成分可以停留在口腔中继续抑制细菌增殖,给你的口腔健康持续保驾护航。这一作用在夜间显得尤其重要。夜间,我们的口腔基本不活动、唾液腺分泌减少,所以唾液中的溶菌酶相对不足,给细菌繁殖创造了可乘之机,所以漱口水的抑菌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
持续抑制口腔细菌增殖不仅能够有效预防龋齿,更是预防牙结石形成的重要一环。如果牙结石持续做大,将在牙齿局部引起炎症反应,造成牙龈红肿、牙根外露、齿槽骨溶解甚至是牙齿脱落,是人类牙齿缺失的重要危险因素。
牙龈问题往往还会伴有牙齿敏感,让我们对冷、热、酸食物望而却步。一些抗敏感成分,比如氟化物可以促进牙齿表面再矿化,不仅对于牙釉质的微小损伤有修复作用,还能够封闭牙釉质上的微小裂隙[4]。另外,硝酸钾还可以降低神经纤维的敏感度。双管齐下缓解牙齿敏感[5]。
漱口水有哪些副作用?使用起来要注意什么?
非处方漱口水成分温和、毒性低、副作用少,所以用起来相对比较简单。但是考虑到一些人对酒精不耐受,或者对酒精辣口无法承受也可以选择无酒精配方。如果某款漱口水用起来出现过敏情况,比如口唇、牙龈和口腔黏膜水肿、脱落、破溃,应当立即停用,并在过敏症状消退后换用另一款。
除此之外,家用漱口水的最大弊端就是要花钱买、要坚持用了。选择漱口水就是选择极致的洁牙,因为这是口腔医生推荐的刷牙-牙线-漱口水标准三部曲的最后一步。并且不是定期使用,而是要每次刷牙后都使用,所以坚持这个好习惯也会增加额外的支出。
另外,有些小伙伴会担心漱口水成分残留会有潜在的毒性。如果漱口水中含有合成杀菌剂,那么这个担心确实是有道理的。所以含有这些成分的漱口水一般会标注“如不慎吞服请就医”。虽然漱口水中这些成分的浓度很低,但残留仍会造成一定的担忧。
而如果是完全不含化学合成杀菌剂,依靠植物精油和氟化物杀菌抑菌的漱口水(例如李施德林的多款漱口水),就相对安全。如果觉得残留漱口水不舒服,也可以清水冲洗干净,并不会对漱口水的功效打折扣。
我长期以来使用的漱口水都是李施德林品牌,这也是一个专注口腔清洁的百年老字号了。之前使用的一直是含酒精配方,虽然有些辣,但完全可以接受,用久了也就习惯了。现在每逢电商节或者旗舰店搞活动都会买一些屯着用:
前段时间被种草了他们家最新一款夜间漱口水,适合睡前使用。无酒精成分口感非常柔和,不会辣口,甜甜的口味和浓郁的植物精油香气也不失为睡前对精神的一种舒缓。而且其中的长效抑菌成分可以保护口腔一整晚,第二天起来的口气也会好很多。在这里推荐给大家。
如果家有萌娃,那么对于配方的安全性和刺激性要求更高。李施德林也有专门的儿童漱口水,无酒精成分不辣口,可以从小培养孩子们正确洁牙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