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总有人捧老三国并且贬新三国? 第1页

        

user avatar   huang-xiang-34-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用“捧x贬x”来说明这件事,说明题主的思维落入娱乐圈的陷阱了。

反对“捧一贬一”背后的逻辑是两个东西难以比较,很难区分高下,没有一个大众认可的标准,因此各方的拥趸就定下了不能“捧一贬一”的原则。

但是在有比较清晰的标准,以及有大众认可的评价前提下,不违背事实地说A好B不好就只是在做一个平常的论述。

就像同一张试卷,张三考90,李四考50,我说张三真棒,那个李四就是逊。你过来说我不该“捧一贬一”,你不觉得有问题吗?

回到新老三国,作为描写同一段历史,以同一本小说为基础(别扯新三国不是《三国演义》改编,他把借东风,空城计啥都删了再来说话)的同一种文艺形式,老三国几乎在所有方面都高于新三国。无论是观看人数(吹网络平台的别忘了统计央视),获奖情况,甚至是新三国吹嘘者最喜欢说的豆瓣评分,都被老版压着打。

当然,你不能否认有人喜欢新三国,但是人数差距太大了。即便在年轻人中,喜欢新三国的人也比新三粉以为的少。

至于电视剧内容的差距,其他回答说的很清楚了,我就不多废话了。

所以根据上述的种种依据,在新老三国比较中,说老三国好,新三国差只是一个客观评价,就像90分>50分一样,根本扯不上什么“捧一贬一”。


user avatar   yu-lei-35-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就随便凑个10条啊。

1,虚假的村夫:算无遗策,提前俩月令赵云当天驾小船来七星坛下接人。牛刀小试收拾得关张服服帖帖。

真实的村夫:靠小乔深明大义救命,整天被关张欺负的受气小媳妇。这火比夷陵之火还好啊。

2,虚假的关张:二爷一身傲骨,三爷粗中有细。从博望坡后对军师死心塌地的信服,虽担心过江招亲的大哥安危,也只是跟军师发发牢骚,见军师胸有成竹就放心。

真实的关张:二爷装逼成性,三爷智障匹夫。全装贯带兵谏孔明,气得孔明放声大哭负气出走。

3,虚假的渣权:抱紧我心爱的大都督们。

真实的渣权:猜忌周瑜,毒死吕蒙,逼走陆逊。我半辈子都受他们这些大都督挟制,今天我才终于是真正的江东之主了。

4,虚假的司马懿:发现被死诸葛骗了,微微一笑:吾便料生,不便料死嘛。

真实的司马懿:满床打滚哭闹“丢老了人啦”。

5,虚假的曹真:虽被演义黑得多次狼狈战败,仍不失为文武双全的大魏栋梁。

真实的曹真:被司马懿摧心掌暗劲震死。

6,虚假的《短歌行》:幽燕老将,悲凉沉雄。

真实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7,虚假的曹贼:关羽总算让道了,快走快走……

真实的曹贼:云长!我不走!!我不能走啊!!!

8,虚假的鲁大师:主公,公瑾是国之栋梁,以他为帅必能击败曹贼。

真实的鲁大师:主公,公瑾不听招呼,咱夺了他的兵权吧。

渣权:……公瑾的兵权断不可夺!

真实的鲁大师:那……那主公,您去合肥故意打几个败仗吧。

9,虚假的定法治蜀:

法正:建议宽仁。

诸葛:孝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因为一二三,所以应该以严刑峻法治蜀。

法正:军师高见!

真实的定法治蜀:

诸葛:建议宽仁。

刘备:孔明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因为一二三,所以应该以严刑峻法治蜀。

诸葛:(悲痛脸)他已经是真正的君王了……

10,虚假的煮酒论英雄: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操遂不疑玄德。

真实的煮酒论英雄:

刘备:不装了,我摊牌了。没错我就是英雄,而且我还知道你几次想杀我。为什么不杀?

曹操:因为一个无用武之地的英雄,是无害于我曹操的,所以我才能跟你【相敬如宾】,煮酒论英雄。


你说,这种剧情,这种处理,应不应该被赞美?


user avatar   yinjiezhi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关羽:大哥,诸葛亮在跟随大哥之前,就有卧龙之称啊!龙,可是帝王之征!不得不防啊!

关羽:大哥,子龙在跟随大哥之前,就有子龙之称啊!龙,可是帝王之征啊!不得不防啊!

关羽:大哥,黄忠在跟随大哥之前,就以黄为姓啊,黄色可是帝王才能搞……啊不,帝王的专属颜色啊!不得不防啊!

关羽:大哥,翼德在跟随大哥之前,名字里已经有德这个字啊!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啊!不得不防啊!

关羽:大哥,你在起兵之前,就有玄德之称啊,玄色,可是暴秦最崇尚的颜色啊!不得不防啊!

关羽:大哥,我在跟随你之后,就使用青龙偃月刀啊!龙,可是帝王之征啊!不得不防啊!

关羽:大哥,庞统在跟随你之前,就有凤雏之称啊!凤,可是皇后之征啊!不得不防啊!


刘备:


user avatar   qie-ting-qie-yin-4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作品质量上来说,老三比新三强了多少就不用讨论了。翻拍作品质量比原版经典差,这种现象很多,但顶多就是得差评,能引起观众强烈的反感和批判,能被喷得体无完肤,一定是它自己活该。

新三被喷真的只是质量问题吗?是因为新三传递的价值观实在不堪入目。桃园结义、鱼水之情都是中国很优秀的传统文化,可是在新三这里被毁得面目全非,刘备猜忌诸葛亮,白帝托孤阴谋论,对关羽和张飞虚情假意,演戏给旁人看,关羽和张飞天天欺负诸葛亮小肚鸡肠不懂事。不仅蜀汉如此,东吴和曹魏内部也总是被加上各种办公室宫斗戏,曹操对夏侯渊,孙权对周瑜。

好像人与人之间只有猜忌没有信任,只有利用没有感情,只有利益没有善意。没错,三国是一个尔虞我诈的时代,但不代表尔虞我诈的情节随时随地都在上演,跟外人斗尔虞我诈,对自己人也要这样吗?这不是符不符合三国演义原著或者正史的问题了,这是符不符合人际交往价值观的问题了。这会引起很大一部分生活中待人真诚善意,有防人之心但不喜害人,重情重义又善良的人的极度反感。有些历史人物被塑造成了光靠玩弄心计去取胜的人设,当然会被人所鄙。

厚黑学真的很受欢迎吗?世道人心真有如此炎凉?我不知道这样一部剧会给现在懵懂的小孩和青少年塑造什么样的优良价值观?这剧给他们传递了错误的信息,令原本值得学习和尊敬的英雄典范,变成了人人喊打遭唾弃的对象。他们从小就以为刘备是个伪君子,关羽爱装逼,张飞是傻子,诸葛亮窝囊,曹操痞子,孙权心机。。。这部剧传播出来的价值观无疑是负面的,没有正面积极的影响,倒是迎合了很多久经社会的利己主义者和功利主义者的口味。

世人都喜欢传统美德,而反对厚黑学阴谋论,喜欢人性中的真诚善意,有情有义,而反对单纯猜忌利用,薄情寡恩。所以,批评新三国奇怪吗?

除了人物塑造上,另外剧情台词,情节改编,逻辑漏洞上的毛病一抓一大把,问题还不少。新三国只是因为年代原因技术条件比老三国好些。

新三被喷还因为导演自己给自己挖的坑。新三当初不是被喷的很厉害的时候,面对网友的批评质疑,发言说是借鉴了《三国演义》和《三国志》。

采访时编剧亲口说只看过三国演义连环画,他们在没读过《三国演义》的情况下踩《三国演义》,结果自己却表现极差。他们大放厥词,说罗贯中写得不好,人物形象脸谱化,可是亲口说自己没有看过《三国演义》,既然都不了解,那怎么超越罗贯中?结果他们拍的不仅人物形象更脸谱化,还把历史人物扭曲到境界。老版再怎么尊刘贬曹,曹操也不讨厌吧,很有魅力吧,老三导演没有黑曹操吧?可新三导演为了尊曹贬刘,把刘备都黑成什么样了?为黑而黑,水平问题!

剧组还大张旗鼓地贴历史标签,打着历史剧的名号宣传,可是跟历史有多大关系?他们当熟读三国历史的人是瞎子啊!夹带了多少私货,加了多少改编,多少符合历史,多少原创发挥?

这下不就死定了么,落个“演义不像演义,历史不像历史”的乐色剧口实。首先被三国爱好者喷到极致,风评转差,路人也不见有好感,觉得喷得有道理,逐渐没人把这剧当真。

新三国导演低估了大众的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我之前看到有人说,新三国的观影门槛比老三国低很多,可以让很多对文言文很吃力,对老三理解起来晦涩难懂的人能轻而易举地看懂新三国。但是从现在的结果来看,新三国取得的评价不是通俗易懂,而是低俗烂俗,而老三取得的评价不是晦涩难懂,而是经典永远是经典。

新三国的导演和编剧在只看过三国演义连环画,对三国的了解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就敢动三国这个IP,根本就没有用心。所以在逻辑和理解上才漏洞百出,让作品的呈现效果只是一部经不起细品推敲的商业娱乐剧,加上有大量的阴谋论和厚黑学的成分,让这部剧毫无格局可言,谈不上品味,根本无法在精神内核上产生审美,甚至引起人的反感。再加上服化道不考究,台词既没有文学美感,又呈现低龄的特点。大量历史事实低级错误,人物形象的塑造又与正史形象和演义既定印象落差太大,所以口碑才惨遭滑铁卢。

大众没那么好骗,傻子只是少数,随着现代人的文化素养提高了,越来越多的人不轻信,不盲从,懂得自己去看史书,不受舆论影响。越来越少的人买新三的账,不好这口,新三逐渐吃不起这口饭。

新三这种剧是这个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盛行,厚黑学阴谋论泛滥,媒体营销号乱带节奏,无底线标新立异,审美畸形的时代下的代表性产物。新三国之所以爆红,很大程度是因为出的那些梗,这剧能让人记住的,要么是网络梗,要么是历史人物被扭曲得有多恶心。观感二字!

一个剧给人留下的不是好感,而是恶心,让人记住的不是优秀,而是劣质,因为烂而红,还不能被称为失败?

喷新三国只是说了实话而已,怪人喷咯?不好非得说好,因为什么?同情?可怜?

最后我觉得,最该喷的不是新三国,不是导演和编剧,而是那些真就迷信新三的人,毕竟,新三总能带起一部分人的节奏。


user avatar   bhl-29-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何进在哪里,董太后在哪里,张角张宝张梁在哪里,张让在哪里,典韦在哪里,太史慈在哪里,贾诩在哪里,荀攸在哪里,贾逵在哪里,邓艾在哪里,钟会在哪里,满宠在哪里,诸葛恪在哪里,臧霸在哪里,孟获在哪里,曹昂在哪里,甘宁在哪里,凌统在哪里,甄姬在哪里,孟达在哪里..咱们先不谈价值观和剧情胡说八道的问题,95集的电视剧连故事都讲不完,缺斤短两的,这么多大活人说没就没了,而且三国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妇孺皆知,要是讲北齐的故事讲成这样我也不说什么了,在这糊弄鬼呢,我记得上次有人说:你行你上啊。我想说,我上我也行。


2021.1.31

更新更新,没想到大家这么热情,其实讲真我大概是研究生上岸才真正开始看这部剧,其实朱大编剧的水平我是见识过的《康熙王朝》现在想想还蛮有意思的,今天我就说一件事吧,可能颠覆大家的认知,《三国演义》里没有曹冲,这本书里没有曹冲,那个冲弟玩蛇的梗我真的想吐了,曹丕真的没害死曹冲,因为没必要,即使这大哥活到最后也不会是他继位,不过曹彰真的有可能是被曹丕弄死的


2021.2.9

更新更新,我再说个事儿吧,有个镜头比较搞笑,司马懿对着司马昭说:他比曹真厉害,曹爽比司马昭厉害,我想说:苏大强,你对自己的儿子这么没信心么,史书上记载了司马懿对曹爽的评价:驽马恋栈豆,这可不是什么好词儿啊


user avatar   suan-wu-yi-ce-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要是说这个,我可就不困了!!!

新三国两遍,老三国N遍的来评价一下。(另外,老三国建议去B站看,加上弹幕秒变情景喜剧)

我不是历史和文学家,只是《三国演义》的书迷,所以我更关注人物和剧情。

(《三国演义》里面罗贯中是尊蜀汉,这一点在老三国里面有继承,而新三国明显是曹操是亲爸爸,曹操所有的错误决定都是有深意的,蜀汉刘备就是傻子,内部团结都是假的,我觉得这是价值观的变化)

《三国演义》和老三国告诉你:做正确的事情,哪怕失败也虽败犹荣,向阳而生。

新三国告诉你:什么仁义礼智都是放屁,阴谋论才是正统,世界上没有好人,坏人才能成事。

我随便说说新三国的几处:

一、蜀汉其乐融融变成蜀汉内部纷争

罗贯中先生因为在原著里面是尊蜀的,所以他赋予了蜀汉这边的人物以仁义礼智信等,在原著里面也随处可见蜀汉这边的上下一致。你看老三国的时候,只要镜头给到蜀汉,都是“哈哈哈哈哈”,正将副将只见也是,弹幕人称“蜀汉幼儿园”

再看新三国,好家伙,张飞关羽时刻给诸葛亮找事儿,天天憋着认为诸葛亮要自立为王,内部一盘散沙,估计要是罗贯中看到,要气的吐血。

我们对比一下刘备去东吴和亲,关羽张飞害怕刘备出事,来找诸葛亮的这段:

老三国关羽张飞来探讨看看刘备什么时候回来,然后哈哈哈哈

再看新三国,张飞直接踢翻桌子,关羽要发动兵谏,诸葛亮气哭了

罗贯中看见蜀汉被高希希这个导演改成这样,估计直接头风。

二,张飞从小诸葛变成杀猪莽汉

原著党大家都知道,张三爷虽然看似莽撞,但是胆大心细,这点比关二爷还厉害,数次用计谋,义释严颜也好,多次打张郃也罢,都是他个人实力的体现。

新三国张飞就会一句:捅你几个透明窟窿。以及各种找事儿。唯一是对凤雏那一段没有显得太二,我恨不得新三国的张飞速死。

三:关羽从有傲骨,变成只有傲气

二爷啊,原本那个忠厚而不善言辞的二爷呀,二爷属于本事大,话少,不吹牛逼的那种,到了新三国,虽然我非常喜欢于荣光老师,但是这导演也太能改了,关羽傲骨没看多少,傲气倒是过于显露。我看老三国看见关羽死是痛心疾首,看新三国关羽死是大快人心。

我们比较一下,老三国里面关羽来战长沙的黄忠,因为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来打长沙的,所以和蜀汉众人说,是来看望大家的,给蜀汉众人逗得哈哈大笑,因为大家知道二爷想要打,只是不好意思说。

新三国关羽除了刘备,谁都不服,最后死了依旧如此,唉,我都不想截图了。

四、篇幅不是用在战役而是没用的地方

前面曹操成名之战和击败袁绍,都刻画的很清楚,可是后面的关键战役都没有了,什么火烧博望坡,什么隔河袭扰,什么智取汉中,到了定军山,更是一句话带过,感情戏倒是挺足,好家伙呀,就像是好钢都用在了刀把上。

定军山也是我国第一部电影,在老三国里面,这一战黄忠和法正如何反客为主取得胜利,刻画的非常不错,也是三国鼎立的很关键一战。

我是真的好奇,高希希是怎么省略一堆关键战役,然后还能拍的比老三国长的?篇幅都用在了没用的地方?

还有很多很多,不过这里我还想说个很搞笑的改编

就是孔明借东风,然后逃走

这本来不是什么难事儿,毕竟兔死狗烹都知道,老三国正常的按照原著让诸葛亮走了就完了,新三国要加戏,什么呢?让诸葛亮本来来不及跑了,结果被小乔给救了。

卧槽,就离谱

导演请给我解释一下这段戏的意义何在?

是告诉我周瑜的目光短浅还不如自己的夫人,还是想暗示我小乔不贞暗恋诸葛亮?古时候啊大哥!别说幽会了,你们两个一个马车这就是事情啊,按照不忠处理一点儿问题没有啊。

真搞不懂加这种情节是为了什么,新三国里面各种这种画蛇添足的地方。

好了,不说了,刷老三国去了。

想想也挺讽刺的,罗贯中写的美好理想家园,变成了阴暗狗血,也不知道是罗贯中浅薄了,还是有些人自以为是了。


user avatar   michael-62-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煮酒论英雄》大家都熟吧,是三国的重头戏,他们怎么拍的呢?我做一下对比。

老版三国,曹操问天下谁是英雄,刘备一个一个的回答,都被曹操否认。

曹操: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然后一声炸雷 。。。。

跟书上一样。


新版三国是这样的:

曹操说刘备干得好大事,居然在宫里种菜。

刘备说:我突然想吃一口新鲜韭菜了,于是就种下了。

曹操:噶头刀韭菜的时候,给我一筐,我也要尝尝。

然后两人走过一片茂密的梅花林,曹操说起了当年望梅止渴的事。

到了另一个亭子,开始青梅煮酒论英雄。

曹操:玄德,你阅人无数,必接纳过不少英雄。

刘备:在下一双俗眼,哪儿识得什么英雄?

曹操:说说嘛,说说嘛。

刘备开始一个一个的说英雄,曹操全部否定,然后说:天下英雄,唯有刘备和曹操。

接下来,新版三国加戏了。

刘备冷笑一声:“丞相,言重了,刘备岂敢,与丞相,相提并论?”

曹操:“玄德啊,你,,觉得我,,,,不会,,识人是吧,嗯? 我只说几件事,,,,便可见端详。”

然后bala bala说了原因一二三四条,解释为什么刘备是英雄。

然后问刘备:“你看我说得对吗? ”

刘备说:“说得对,非常对! 我也有点疑问,敢请丞相直言相告。如果我怀疑得没错,你好几次想杀在下,可为何到现在还不杀呢?”

曹操语重心长的说:“玄德啊,问得好啊,问得极是!我,,也把实话,,,,,告诉你吧。第一,舍不得,自古以来,,,英雄相惜嘛;第二,你虽是英雄,却无,,,,用武之地,一个,,,,无用武之地的,,,,,英雄,,,是无害,,,于,,,,我曹操的,所以,,,我才能跟你,,,相敬如宾,青梅煮酒,,,,,论英雄啊。”

刘备一听,筷子掉了。


相敬如宾,指的是夫妻之间互相尊重。同义词有:举案齐眉,琴瑟之好。

曹操为什么不杀刘备呢?曹操说的那些都是表面话,真正的原因是曹操爱上了刘备,舍不得。

他俩不是青梅煮酒,他们是青梅竹马!


user avatar   wo-xing-wo-su-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作为……一个……理科生,

听到……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那句……的断句时,

已经……吐了。

但凡……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

都不会………念出………那样的……断句吧。

老版是鲍国安先生表演,杨洪基老师演唱的,那才是汉乐府。

------------------------------------------------------------------------

真是想不到,一个玩笑似的对新三国的吐槽成了我在知乎的最高赞回答。这样的话我想认真的回答一下,究竟为什么我要捧老三国贬新三国,也即老三国好在哪里,新三国差在哪里。我打算把我的观点分成几篇来阐述。

第一篇 内核

决定一部影视作品的好坏,演员固然重要,他们的表演直接面向观众,服化道与演员的表演相辅相成。然而为整部作品定下基调、打下地基的,却是编剧和导演。新三国的失败,编剧和导演至少应该负60%的责任。

无知者无畏,新三的编剧号称从没读过三国演义,看了几部连环画就写了剧本。要知道,新三国宣发时可是号称还原历史的,因为打着还原历史的旗号,所以我们看到的新三国并不是像三国演义一样,以蜀汉刘备为主角,以其奋斗史为主线剧情,而是如《三国志》一样,以魏武帝曹操为第一主角。但如果通俗小说《三国演义》都没读过,那更不要说更加深奥的《三国志》了。因此,我们看到的新三国没有开启乱世的黄巾起义,小说里占了半个章节的桃园结义压缩到了两分钟。南征孟获则彻底删除,仅仅成了出师表里的一句台词。

正是编剧导演缺乏对三国历史的尊重,所以展现在观众眼前的新三国常识错误百出,诸如“徐州是中原第一雄关”,仅为零陵郡太守刘度竟要表奏属下邢道荣为车骑将军,等等等等,不胜枚举。正是编剧和导演缺乏对名著三国演义的敬意,因此拍出来的新三国展现出来的全是所谓办公室政治,厚黑、阴谋论,曹操这边就是诸子夺嫡,刘备这边就是关张猜忌诸葛亮,孙权这边就是仇恨大都督,反而花了六七集篇幅展现的吕布与貂蝉谈恋爱显得更纯洁。正是编剧和导演对观众的智商缺乏基本的了解,因此拍出来的新三国台词肤浅,没有留白,明明是一句话点道为止,却非的长篇大论把人物的心理活动也当做台词读出来,似乎生怕观众不理解。

而反观1994版三国演义,则是由7位当时的顶级导演,6位编剧通力协作,还有文学、史学博士作为顾问。开机之前作为总导演的王扶林停工停产1年回家专心研读三国历史,并为电视剧定下基调:我们是以三国演义为蓝本拍摄电视剧,而不是《三国志》,从而决定了94三国以刘备为第一主角。因此我们看到了春光明媚的桃园,意气风发的三兄弟,看到了新手村铁匠铺打造的三神器,看到了在刘欢老师BGM加持下的,以一整集篇幅描述的桃园结义。开门见山,一以贯之,一个义字,贯穿了整部三国。那是关羽的千里寻兄,是刘备的倾国报仇,是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是姜伯约的最后一搏。

而正是老版三国演职人员对历史、对文学,对观众的尊重,才能拍出那种荡气回肠的英雄气概,古色古香的文言台词,我听到的最多的评价,就是老三国的人物,宛如从书中走出一般。

老百姓看三国,看的就是刘关张的义气。宋时百姓听评书,闻刘备胜则喜,闻曹操胜则忧,闻刘备败走则哭。不知新三国的编导是不是受了哪个教授的影响,非要标新立异,以曹操为主角,把三国变成曹操传,把刘备变成伪君子,让观众质疑携民渡江,质疑白帝托孤,质疑哪些从古至今口口相传的美德。

老版三国片尾曲歌词唱的好:“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这股英雄气就是老版三国的内核,而我不知道新三国的中心要表达什么,它的内核是什么,是尔虞我诈?是小肚鸡肠?是外宽内忌?三国是有权谋,而那只是对敌人,即便是曹操,年轻时也曾一腔热血报效国家,即便是孙权,少年时也和大都督们把酒言欢。而正是两部剧的内核不同,决定了它们的成败和口碑——三十年前的老三国至今经典,在B站有上亿的播放量;新三国则逐渐销声匿迹,只有二创在鬼畜界引领风骚。

不知各位是否喜欢看,下面一篇我将讨论两版三国的服化道、台词、拍摄手法等方面,虽然不是专业,但也想吐槽一番。

------------------------------------------------------------

第二篇 服化道以及拍摄手法

前面说了新老三国内核的不同,已经超过300赞了,真的很吃惊。下面继续聊聊新老三国的服化道以及拍摄手法。

这次我想先夸夸老三国。根据央视《三国演义三十年再聚首》节目,老三国的道具监制和服装设计跑遍了西安的博物馆,小到一支酒杯、一根筷子,大到人物的衣着、盔甲,都是有据可循的。文物我不懂,只是说说人物的穿着。就以刘备为例,起兵之初因为是平民出身,刘备的穿着就是粗麻布衣,注意是右衽哦。

到了封安喜尉时,衣着变为绸面,而颜色仍是深色为主,仍意味着刘备的不得志。

到了甘露寺招亲时,刘备穿烫金大红锦袍,内穿黄色裯衣,搭配孙彦军老师当年的神仙颜值,一下把吴国太征服。

而反观新三国,刘备从头到尾都是一身深色的粗麻布衣,平民是布衣,当上一方诸侯仍是布衣。不知道是不是新三国的导演为了突出刘备的艰苦朴素?至于新三国很多人物披发,我分析了一下:吕布披发大概是为了突出他的帅,关羽披发大概是为了突出他的傲,张飞披发为了突出他的猛,诸葛亮披发是为了突出他的帅和飘逸。司马懿披发是为了突出他的高深莫测,至于马腾、马超、董卓等,大概导演认为他们是少数民族,突出西北汉子的彪悍。至于左衽,我已经不想吐槽了。呵呵,管仲和孔子要是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将军们穿的铠甲,根据王扶林透露,老版本来打算用塑料来制作的,以减少演员的负担。然而穿上后却没有那种质感和份量,最终仍然选用沉重的铜、铁等金属来制作。除了赤壁之战期间的日系盔甲外,我认为盔甲的设计是合格的。除了将军的盔甲,普通兵卒的穿着一般是布帽、布衣、皮甲和草鞋,这种装备是符合当时的生产力状况的,除了少数的精兵和骑兵,普通士卒就应该是这样的简陋穿着。

至于新三国,武将的铠甲透着一种人造革的气质,回忆起来,我好想从没看到过新三国关羽、张飞顶盔掼甲的形象,无论是战场还是平时,他们都是头戴布帽,不带头盔,难道是导演为了突出他们的武功高强,不用头盔那种劳什子?反而士兵们倒都是盔甲齐备,各种造型奇特的头盔,制作精良的甲胄,皮靴,以东汉末年那样的生产力,如此大规模、精良的武装我认为是不现实的。

然而老三国也有缺点,就是受限于当时的交通运输。众所周知,为了拍摄进度,老版三国是五个拍摄组同时进行。因此,除了主要角色,配角们在不同阶段都是由不同演员饰演的。因此我们看到演员韩冬一会儿是东吴的甘宁,后来又成了曹魏的许褚,甚至连赵云这样的重要角色也由三个演员分别饰演。不得不说,虽局限于时代,却仍是老版三国的一个瑕疵。

再有就是老版三国个别配角的选角问题,通常年龄都选的偏老。比如荀彧、法正、凌统等,虽是配角,但看上去也稍显违和。

配乐方面我不想多说,老版三国秒杀新三国。且不说王宪和李一丁老师作曲的背景音乐,单单是16首插曲就足以秒杀新三国。桃园三结义在《这一拜》的烘托下更显情真意切;卧龙出山的《有为歌》高亢中带着一丝苍凉;《路漫漫》让刘备携民渡江更显悲壮;赵云在《子龙颂》的加持下更加勇猛。作为观众,只能由衷说一句,谷建芬老师和王健老师牛逼,谁能想到,这样或慷慨悲壮,或忧愁婉转,古风古意的词曲竟是出自两位巾帼之手?而新三国的配乐也是大佬赵季平,但交响乐比起民乐毕竟显得曲高和寡,影响了传唱度。并且,中国历史搭配西洋乐器真的好么?我不懂,不敢乱说。

再有就是拍摄手法。老版三国的文戏往往是一镜到底,诸如煮酒论英雄、舌战群儒等名场面都是一镜到底,这对演员的要求非常之高。鲍国安、孙彦军、唐国强等演员也贡献了教科书式的神演技。新三国的文戏,全白话文台词和诸多硬伤就不说了,人物对话也常常切镜头,比如新三的煮酒论英雄那场戏,60%的时间我们看到的是曹操和刘备两个大脑袋在读台词,陈建斌的曹操读台词时还低着头,全程和刘备没有眼神交流(我甚至怀疑他背不下台词就干脆把剧本放在桌子上念),剩下的40%则是两个人干坐着读台词,没有任何肢体语言,完全是赶紧论,论完了该干什么干什么,反正你曹操不会杀我刘备,我刘备也死不了。而老三国这场戏,不客气的说,鲍国安和孙彦军单单用眼神就可以秒杀新三,借天边龙形云彩引出当世英雄,然后相互试探,曹操看似平和的语气中暗藏杀机,刘备看似稳如老狗实则慌的一匹,不论是演员演技还是摄影、机位的运用,对新版都是降维打击,这真不是先入为主,也完全没有黑新三国,事实就是如此,不管你们承不承认。

而新三国宣发引以为傲的武戏,也全让人眩晕的切镜头,两个交手的武将基本不会同时出现在镜头里。要不就是各位武将在马上演杂技,马上站立是基本操作,不会马上空翻、原地腾飞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名将。得益于这种拍摄手法和镜头运用,在B站一众剪辑鬼才的剪辑下,我们看到了诸如关羽大战张飞、真假美髯公、关张连招斩守门人等让人忍俊不禁又哭笑不得的名场面,让新三国在鬼畜界独领一支风骚。

而老三国的武戏虽然拍摄一般,但个人感觉更显真实。首先,演员们不管饰演文臣还是武将,在拍戏前都特意接受骑马训练,特别是刘备,据孙彦军说,由于刘备使的是双股剑,为此他训练到可以双手撒缰绳骑马。而赵云的扮演者张山曾是专业马术运动员,马超的扮演者安亚平是全国武术冠军。在他们的努力下,我们看到了镫里藏身、回马枪、拖刀计,看到了骑马射箭,中箭诈败。三英战吕布的走马灯、七进七出纵马驰骋、张飞马超的挑灯夜战,个人觉得这些武戏名场面比在马上上下翻飞、来回切镜头更加精彩。当然如果你更喜欢新三的武戏,只能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老三国的总导演王扶林说,刘备、诸葛亮、曹操、关羽、张飞、周瑜,这六个角色的演员是要导演组全体导演一致认可才能通过的,且不允许换演员。可见这六个角色的重要程度,接下来的几篇我就对比一下新老三国中这六位演员的表演。

------------------------------------------------------------第三篇 角色对比——刘备

作为三国演义的第一主角,我决定把刘备放在人物对比的第一篇。

首先,写在前面:我对新老三国的演员们绝无不敬之意,仅仅是针对角色而非针对扮演者,也许会有些许批评、调侃,但绝无恶意,且是真心希望各位演员们的演技可以更进步。

首先说说于和伟版的刘备。

正如下面评论所言,看新三国的时候,对于和伟先生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大宅门2》里的白占安(就是最后为了争遗产傻了不停吐痰的那个)。总体上说,于和伟把刘备塑造成一个面瘫脸,面无表情,张飞失去徐州时的先愤怒后无奈,三顾茅庐请到诸葛亮的喜悦,定军山斩夏侯,汉中胜曹操的兴奋,额......在他的脸上都看不出来。也许是导演的意思,也许是于先生自己查阅的史料,看到《三国志》对刘备的描述是“喜怒不形于色”,所以才以这种方式去展现。

并且,通过我的观察,于版刘备波澜不惊的脸上却隐隐有一丝傲视天下,谁也瞧不起的神情,我想这是编剧认为刘备是汉皇后裔,帝室之胄,想极力表现出一种所谓的“贵族气质”——血统尊贵的没落王子流落民间,郁郁不得志,而那些血统一般,能力不足的诸侯们却跨州连郡,拥兵割据,所谓“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在刘备的这种气质影响下,我们看到关羽、张飞弟凭兄贵,虽然自己当时没有任何资本,却丝毫不把讨董联盟的诸侯放在眼里(参见新三国刘关张前去陈留会盟那集)。因为新三的编剧自称没看过三国,我想他大概率不知道幽州牧刘虞、兖州牧刘岱、扬州牧刘繇、益州牧刘焉,认为只有刘备一人才是汉室宗亲。

在这种“喜怒不形于色”和“贵族气质”的光环加持下,就是我们看到的新三国刘备了。

正如前两篇所说,新三国刘备的差,不仅仅体现在演员的塑造,更多的是编剧和导演的锅,除了奇葩台词外,就是剧情的逻辑不通。诸如还是平民的三人直闯联军大营,破淮南时刘备当面和曹操叫板,下邳破吕布时的絮絮叨叨,煮酒论英雄时的直接摊牌。导演和编剧貌似严重低估了观众们的智商,不懂得留白,总是把计谋或者人物的心理活动变成台词直接展现告诉观众,就像把馒头掰开了嚼碎了沾着导演和编剧的唾液喂给观众,还告诉观众看我多贴心,怕你消化不良。至于白门楼、煮酒论英雄等名场面,我想在另开一章,在“名场面对比中”详细阐述。

当然,于和伟版的刘备还是有亮点和可取之处的,就是后期关羽被杀,兴兵复仇那段。最起码这段我看到了刘备的情感起伏,面瘫了一辈子的刘备终于在兄弟死后爆发了一回,还贡献了“不可能,我二弟天下无敌”的名台词。然而最终的最终,在白帝托孤时导演编剧又犯了阴谋论的老毛病,这肯定是受了中文系教授的影响。

于和伟在演完刘备之后,又客串了《楚汉传奇》里的秦始皇,依然是霸气不足,但可以看出演技的进步,终于在《军师联盟》里出演了曹操,收获了好评。也许是剧本时间的原因,个人觉得他只展现了曹操霸气的一面,对“奸”这个字诠释的不足,并且,《短歌行》还是硬伤啊。此后于和伟出演的《巡回检查组》《大决战》《理想之城》等,我觉得演得很出彩,也许于先生不适合演古人,更适合演一些现代角色。最后,还是祝愿于和伟先生演技更进一步,越来越好。

下面终于要说说孙彦军老师的刘备了。

总体来说,孙彦军老师的刘备除了胳膊和耳朵,基本上就是从书中走出来的。他诠释的刘备,总体凸显了仁和义二字。由于汉武帝的推恩令,刘胜的这一支脉传到刘备父亲这一代已然是一介平民。到了刘备长大,已经家境贫困,靠着同族叔叔的资助才得以求学。长大后,虽然“少言语,喜怒不形于色”,但也“善下人,好结交豪侠,少年争相附之。”因此,刘备的形象就立起来啦。喜怒不形于色指的绝对不是面无表情,故作深沉,而是遇事不慌乱,有涵养,面对敌人隐藏自己的情感不露锋芒,而与自己的朋友在一起,则袒露身心,肝胆相照,高兴则开怀大笑,生气则怒若雷霆,正因如此,他才可以让“少年争相附之”,可以在早期得到关羽、张飞、简雍死心塌地的辅佐,在平原当国相时感动得来杀他的刺客不忍下手,可以让赵云拒绝跨有四州之地的袁绍的offer而不远千里去寻找那时一无所有自己,在可以让诸葛亮出山相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试想,如果上班面对的是一个面无表情,故作深沉,不知道他内心在想什么的老板,你自己会不会对他忠诚呢?

孙老师的刘备,在初遇关张时会因自己年近三十一事无成而悲伤痛哭,镇压黄巾后会因为督邮的索贿而愤怒,讨伐董卓时因袁术的傲慢轻视会拉着两个兄弟的手走出大营(注意这和新三国不把诸侯放在眼里是有区别的,老三国是由于关羽斩了华雄非但不赏袁术反而言语刁难),这一切都是刘备心迹外露的体现,大家可以对比一下相同剧情场景,新三国刘备的表现,高下立判,哪个刘备才能够得到下属衷心的追随呢?

前期的刘备势力弱小,没有立足根本,中期请到诸葛亮出山,赤壁战后才有所转机。夺取荆南是刘备集团发展得最为顺利的时期。这段时间,我们看到了刘备的笑,看到了和诸葛亮的亲密互动,看到了精诚团结、亲密无间的季汉天团。只有这样充满理想、和谐的班底,才可以成就霸业,他们的故事才有资格流传千载。

到了荆州失陷,刘备因为两个兄弟的死乱了心神,猇亭大败后将死之时找回了初心,灵台清明的他把身后之事、国家、匡扶汉室的大业完全信任的交给了丞相诸葛亮,让儿子们用侍奉父亲的礼仪去对待诸葛亮,可算是有始有终,成就了“千古君臣,一体享祭”的佳话,而不是像新三那样,最后的最后还蒙上一层厚黑,提防诸葛亮提防到死,这无疑又是受了中文教授的影响,这个留到名场面对比再说。

歇后语说,“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显然这说的是演义中刘备的形象,虽然以偏概全,但也侧面反映了刘备哭的次数多(演艺形象)。孙老师为了演哭戏,为自己设计了很多哭的“姿势”,真哭、假哭,感叹自己年华老去的哭,哀怨自己事业不顺的哭、受军师指使,诓骗鲁肃的哭、不听忠言招致惨败后悔的哭。据孙老师自己说,自己演完刘备,再也不愿演古装戏,因为已经哭怕了。而新三国的刘备好像只有得知关羽死讯后的一次哭戏吧,毕竟“喜怒不形于色”嘛。

到了二十一世纪,由于受中文教授的影响,刘备的仁义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质疑携民渡江,质疑白帝托孤,以至于质疑匡扶汉室,我不知道做何评价。在那个军阀混战,十室九空,哀鸿遍野,白骨遍地,世家大族把持权力,黎民百姓如同草芥的东汉末年,刘备绝对是老百姓眼中的白月光。不管是在平原、小沛,还是在新野,刘备都深得民心。没落贵族刘备团结了一众平民武将、二流名士,在世家大族的天下打出一片自己的政权。也许正是出身低微,了解民生的疾苦,不似那些高高在上的贵族们,《三国志》中,刘备以及他属下的将领,没有一次屠城的记录。如果没有刘备,东汉末年将和五胡十六国没有任何分别。

孙彦军的刘备,演出了我心目中大器大德,仁义无双而又时而霸气外露的季汉烈祖。

下一篇,我想说说的是季汉的二号人物,《三国演义》登场篇幅最多的人物:诸葛亮。

第四篇 角色对比——诸葛亮

新三国在宣传陆毅版的诸葛亮时,打出了“史上最帅”的旗号。有一说一,陆毅确实长相英俊,上戏毕业也属于科班出身,但是呢,他饰演的诸葛亮总觉得缺少了一股运筹帷幄的自信和作为三军司令的霸气。

小说里27岁初出茅庐,少年得志,火烧博望、火烧新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可以说算无遗策,在三国前期所向无敌,而陆毅的诸葛亮从出山开始便一直眉头紧锁,看不出作为顶级谋臣面多变数的气定神闲、胸有成竹。举几个例子,赤壁战前借东风后不知是不是忘记安排撤退,穿着道服慌忙跑路,要是没有周大都督家后院起火,小乔赶车前来接应,孔明军师恐怕就要交代在江东了。孙刘联姻时,主公身陷江东,面对汹汹而来的关羽张飞,诸葛亮只有苦哈哈、委屈巴巴的沉着脸,没有交代可行的解决办法,也没有用口才安抚前来的众人,任由张三掀了帅案,自己含着眼泪向马谡无能狂怒。如果不是刘备在关张二人兵谏时正好回来,真不知道编剧要怎么收场。

历史上作为蜀汉集团的文臣一把手和法正、刘巴等制订《蜀科》,后期治理蜀汉以执法严峻著称,且又是主持北伐的军事统帅,所谓慈不掌兵,这样的人物绝不是慈眉善目的儒生,而更像是霸气外露、说一不二的法家和兵家。而陆毅的诸葛亮缺少这种气场,因此,我们看到的诸葛亮总是差着这么一股气儿,他镇不住关羽张飞,在关张发动兵谏时毫无办法,只好“挂印出走”。舌战群儒和骂死王朗时,感觉就是在背台词——台词背完了,江东的谋士快哑口无言,曹魏的司徒赶紧坠马而死,哎呀观众都知道剧情,赶紧的鳖磨蹭——气势上的差距带来的感官体验就是敷衍。

然而,正如于和伟版的刘备,陆毅版的诸葛亮仍然也是有可取之处的——他的眉头紧锁的愁苦演法到了北伐中原、六出祁山时还是和诸葛亮那时的心境暗合的,算是表现出丞相晚年的孤独无助与汉室难兴的无可奈何。唯一差点意思的就是火熄上方谷那段,诸葛亮的惊天一喷,还是把我雷到了,这又不是武侠小说,得多高的血压才能把血喷的那么高啊。上个图吧,感觉这段导演或演员的处理有些用力过猛了。

做一个类比,新三的诸葛亮就像是个清纯靓丽又能干的农家少女,在家道中落的大户人家公子(刘备)的屡次追求下被感动而以身相许,在家里既主外又主内,让公子的家族生意渐渐有了起色。但是,公子的前两个夫人(关羽张飞)却嫉妒农家女,嫌弃她的出身。农家女忍辱负重,把公子的生意做大做强,和其他两个家族三分天下的市场。就这样,公子的两个夫人依然对她心存芥蒂,几次三番在公子面前讲农家女的坏话,说她的姐姐(诸葛瑾)在竞争对手的家族。公子也经不起耳边风,渐渐对农家女起了防范之心,直到死前还在试探她的忠诚。农家女一如既往尽心帮助公子和别的女人生下的儿子,尽管这个儿子是个扶不起的阿斗。最终,农家女在和北边大家族的生意博弈中积劳成疾去世,公子那个能力低下的儿子没了农家女的帮助,家族生意很快又衰落下去。咋么样,感动吧,感觉给人物换个名字就是汉末版的《娘道》了。

陆毅呢,虽然演技上要明显的比小鲜肉强上很多很多很多很多。真的,从《永不瞑目》到《像雾像雨又像风》,从《少年包青天》到《浮华背后》,90后可以说是看着他的戏长大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感觉他的饰演的角色都是一个“味道”,演什么都好像在演自己,除非这个角色和自己的契合度很高,否则感觉就是差了那么点意思。演的不好吧,也不是,台词神态都过关,但就是差了那么点画龙点睛的意思。(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和评论,再次重申,对演员没有任何的恶意或不尊重。)

下面来看一看唐国强扮演的诸葛亮。

首先看看唐版的卧龙出山,相比新三国的暗色调,老三国的打光就显得明亮许多,角色穿的衣服也是浅色调,突显了正值青年的诸葛亮的自信、活力,当唐国强吟诵完“大梦谁先觉”后,手摇羽扇从草庐里出来时,真的惊艳到我,和孙彦军的刘备“深情对视”时,啊......真的是一眼万年的感觉。小的时候看这段时还没有什么感觉,长大后对历史有些了解在看这段,率先映入脑海的便是杜工部那首《咏怀古迹》:

蜀主征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从此鱼水君臣携手创业,从不相疑。小说里,诸葛亮博望用兵,战胜夏侯惇数万大军,又一举征服的关羽和张飞,自此两位虎将对这位年轻后生心服口服,也再不怀疑。

因为刘备执意不趁刘表病亡夺取荆州,新野兵败后,逃到刘琦据守的江夏郡,几乎没有容身之地。眼见《隆中对》的战略规划即将落空。此时,诸葛亮背朝长江,道出新的战略规划:

“曹操势大,急难抵敌,不如往投东吴孙权,以为应援。使南北相持,吾等于中取利。今操引百万之众,虎踞江汉,江东安得不使人来探听虚实?若有人到此,亮借一帆风,直至江东,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南北两军互相吞并。若南军胜,共诛曹操以取荆州之地;若北军胜,则我乘势以取江南可也。” ——《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 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面对倾覆,这才是一个顶级谋士应有的姿态,随着时态的不断变化,果断地调整战略规划,以为己方谋得最大的利益。赤壁战前,诸葛亮在借风东前几个月便安排好退路,让赵云到江边接应;捉放曹时,面对关羽违反军令状,又展现了一个军事统帅应有的霸气和权威;到了东吴使美人计,刘备身陷建业,诸葛亮三言两语便安抚了关张,老版的张飞又哪里有胆子敢掀他的桌子。

刘备事业的上升期,夺取荆南时戏弄张飞赵云捻阄,“调戏”前来夺取长沙、将功折罪的二爷,葭萌关前,定军山上,和主公刘备默契配合,“拱火”张飞、黄忠两个虎将。每每在B站看这些场景时,总是飘过“季汉幼儿园”、“蜀国全是基”等等欢乐的弹幕,虽然有调侃的成分,这所有的一切不都昭示着季汉集团内部的君臣和谐吗。

正因为这样,诸葛亮在刘备死后,依然对国力弱小的季汉不离不弃,尽心竭力辅佐后主,南平蛮夷、北伐中原,鞠躬尽瘁,最终累死在军中,为的就是报答先帝之殊遇。如同刘备所说:“我得军师。如鱼得水。”其实更应的是,该诸葛亮是那条大鲤鱼,而刘备是给予大鲤鱼徜徉游弋环境的水。没有刘备,诸葛亮这条大鱼难以生存、难以实现自己“自比管乐”的抱负;没有诸葛亮,刘备也只是一潭了无生命的死水。两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最终千古君臣,祭祀一体,能做到这个份上的君臣在历史上寥寥可数。新三国的编剧其实应该也认同这一点,只不过在关羽死后由急于报仇的张飞直白的说出来,看不出君臣和谐一体,反而有道德绑架的意味。还是之前的观点,新三的导演编剧很喜欢把观点掰开揉碎直接喂给观众,而不是通过叙事、通过镜头语言的描写,交给观众去自己分析、感悟,而这又是老三国的高明之处,不信的话,就看看那些欢快的弹幕吧。

总之,老三国表现出的才是季汉君臣应有的姿态:你不弃鄙陋,三顾请我出山,从此大权专揽,言听计从;我在你死后,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明知不可为而偏为之,鞠躬尽瘁,继之以死。

在来多说几句演员,两版诸葛亮的演员唐国强和陆毅都是在35岁左右接下了这个角色。作为普通打工人,35-40岁正是压力大、淘汰率高的年纪,作为演员何尝不是,他们也面临着从颜值派到演技派的转变。如果演技没得到提高,而颜值也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下降,那么作为演员,他的戏路是越走越窄的。因此,两位年轻时都是奶油小生出身的演员,一位在饰演完诸葛亮后华丽转身,从颜值派成功转型成演技派,并在此后戏路大开,演遍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帝王将相,而另一位还在帅哥公子间苦苦寻找出路。要知道唐国强在饰演诸葛亮之前也是受到外界质疑的,毕竟要让当时的奶油小生去 饰演一位千古完人,是否可行、能否成功,都是未知之数。要知道,当年也是有李法曾先生的诸葛亮珠玉在前的,好在总导演王扶林力排众议,唐国强老师也顶住了外界的压力,为我们呈现了最经典、最脍炙人口的诸葛丞相。

下面一篇我要说说三国中那位最多面、最复杂也是最具争议的人物——魏武帝曹操,以我的能力不知道能不能表述清楚,尽力吧。

------------------------------------------------------------------------第五篇 角色对比——曹操

下面简单的谈一谈曹操。因为曹操的复杂性,要说曹操,就要先提一提历史上的曹操。

历史上,曹操统一北方,占据中原,因此历代史家奉曹魏为正朔,三国时代和之后的两晋因此也被统称为魏晋时期,至于与之同时的蜀汉和东吴则被视为割据政权。也许在这样思想的影响下,新三国的编剧决定不走寻常路,以曹操为第一主角,这从新三国的演员表就可以看出,陈建斌的排名是高于于和伟以及陆毅的。因此,新三国也被戏称为曹操传。其实这样的安排算是别出心裁,曹操复杂的人格和波澜壮阔的一生,是有资格作为主角去演绎的,当然前提是剧本足够优秀,演员的表演足够吸引人,拍出来的片子也会是十分精彩的。但是呢,结果大家都有目共睹,剧本及其拉胯,演员的表演也显得浮夸,流于表面,不尽人意。

曹操的人生是分为两个部分的。人生前期,正值东汉官场的至暗时刻,他执法严明、直言进谏、作战勇敢、刚正不阿,因此受到权贵排挤而暂时退出官场,隐居故乡。那时的他还没有对朝廷彻底失望,在董卓专权时散尽家财,首倡义兵号召天下诸侯勤王讨董。那时曹操的作为是无可争议的大汉忠臣,然而正如《蒿里行》所言:“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各怀鬼胎的关东诸侯只想着争权夺利,根本不把天子的安危放在眼里。独自追击的曹操中了埋伏,被前三国时代首屈一指的名将徐荣击败,如果不是曹洪让马,也许曹操便过早的凋零了。也许正是那次死里逃生,让曹操看透东汉王朝内部的腐朽,才开启了自己的“黑化”之路。当然,这“黑化”并不是一蹴而就,最初,他打算先破后立,奉天子以令不臣,亲自把这些祸乱朝纲的乱臣贼子翦除干净,还天下一个太平。那时,他心里的人是周公旦,那位扶保幼主、背负流言的千古贤臣。因此,忠于汉室的荀彧才愿意与他合作,携手拯救危如累卵的汉室。平袁术、除吕布、降张绣、灭袁绍、扫乌桓、收刘琮、服张鲁、逐马超,统一了大半个中国。渐渐地,浸淫于权力中的他忘记初心,当年的屠龙少年变成恶龙,从奉天子以令不臣变成挟天子以令诸侯,自己活成了自己当年最厌恶的样子——汉贼。心中那周公旦的样子渐渐模糊,而逐渐清晰起来的,是他那更伟大的父亲——周文王。至于曹操的心态是什么时候发生转变的,我不知道,也许连曹操自己也说不清楚。我们只知道,他的野心膨胀的极点——封魏王,受九锡,逼死年轻时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为他的儿子登上权力的顶峰扫除一切障碍,他真的成了周文王。

这就是曹操的极简极简的生平——那个用兵如神而多次百死余生的军事家;一边高唱“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却又干出屠徐州男女数十万,泗水为之不流的文学家;忠于汉室却最终葬送汉室的君王。复杂吧,矛盾吧,如果有好的剧本,真的以曹操视角去拍摄,不就是中国的《权力的游戏》?

好了,说了这么多,来看看新三国陈建斌的曹操吧。

由于新三国花了大量篇幅在曹操身上,因此除了演员本身的演技、形象外,更出戏的是剧本的逻辑硬伤,给人的直观感觉就是曹操患的不是头风,而是精神分裂。刺杀董卓失败被迫和陈宫逃亡路过吕伯奢家时,身为逃犯本该低调的曹操竟然大声对着吕家家丁大喊他是逃犯曹操,还对陈宫说要是吕伯奢都信不过就没有可信的人,这大概是编剧要表现曹操的豪气?过了一会却又疑心病发作屠了吕伯奢全家。讨董联盟时,他一边当着诸侯痛斥董卓是欺君罔上的逆贼,转眼却又和荀彧说出“挟天子以令诸侯”,导演大概不知道“挟天子以令诸侯”=“逆贼”,大概更不知道毛玠的“奉天子以令不臣”。新三国展现出的曹操没有从“忠臣”到“奸雄”的转变,似乎开了上帝视角,从一开始就打定了篡汉自立的主意,发矫诏、倡义兵都是奸雄的伪装。

而说新三的曹操是奸雄吧,却又不够“奸”,而是“憨雄”,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全都通过台词直白的说出来,从移驾幸许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到下邳斩吕布的“看吧,谁当吕布的爹谁就不得好死”,再到煮酒论英雄的“仁之剑义之剑”,听着这些浅白而又中二的台词,我真的很难把说这话的人和奸雄联系起来。而那些名场面中,刘备也开上上帝视角,征淮南时、白门楼上,当着曹操面疯狂的在死亡边缘试探。看剧时我不禁会想,卧槽,刘备已经这么说了曹操要还不一刀把他咔嚓了就是智商有问题,而“奸雄”曹操就是屡次放过了刘备,这符合人物的性格、智商和逻辑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曹操的多疑、奸狠完全没展现出来。

除却逻辑的硬伤,就是新三国曹操哈士奇的形象、放飞自我的演技和日本大佐的断句和口音了。

陈先生接受采访时说,搜集了很多曹操的资料,越看越多,最后不看了,从诗文中寻找曹操。也许是为了表达曹操的豪放不羁,陈先生饰演的曹操动不动和手下开玩笑,自己也哈哈大笑,不仅光着脚走路走出六亲不认的步伐,还随地小便(难道是为了表现“魏武挥鞭”),过程中金句不断——“徐州本来就是我哒,我哒!”“我爱死他了”“我和你开玩笑呐”,不出意外的成为B站剪辑鬼才们的鬼畜素材。不错,曹操的性格是有放荡不羁的一面,但绝对不是流氓,随地小便在今天都是不文明的行为,更何况是阶级分明的东汉。并且,过于现代的台词也确实出戏。

陈先生的曹操形象上我不做评价,因为毕竟谁也不知道曹操的长相,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让我难以接受的是他逐词断句的表演方式和东瀛军官式的口音。诸如煮酒论英雄时,赤壁战前动员时,我最前面吐槽的横槊赋诗时,感觉一下子从正常说话突然……变成……一词……一顿……不知道……导演的……安排……亦或者是……陈桑……自己……研究……曹操…….得出的……结论。给人的感觉第一就是很奇怪,为什么要这样断句,这样的断句给人一种外国人学说中国话不流利的感觉,搭配陈桑刻意压低、粗犷深沉的声线,给人的感觉就是日本人在说中国话。评论区吐槽新三国的曹操是织田孟德,不无道理啊。每次听到新三的曹操说话,尤其是那种故作深沉的演讲,我都在默默吐槽“孟德様,谯县的樱花又开了!”

本作号称曹操传,以曹操为主角,因此对于曹操的一些污点,必然予以洗白或者刻意的规避,但是呢,编剧的水平……本来想洗白结果越描越黑。徐州屠城,杀百姓数十万,到了新三国这里给出的理由是人太多养不起那么多人。拜托,你杀的是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又不是战俘,而且从来都是老百姓耕田种粮养兵,什么时候老百姓需要军队去供养?杀吕伯奢时的无奈之情没有了,杀监粮官王垕时的愧疚之心没有了,杀蔡瑁张允后的气恼自责没有了。体现曹操用兵的官渡之战删减成了十几分钟,体现曹操铁汉柔情的宛城之战没有了,能体现曹操人性中好的一面的戏基本上删的差不多了。我一直在纳闷,新三国拍了90多集,这些精彩的剧情为什么不多拍拍,反而吕布与貂蝉给了十几集的戏份来谈恋爱,导演和编剧是来拍历史片的还是来拍爱情片的?新三打着历史正剧、给曹操平反的旗号,拍出来的东西却南辕北辙,不但曹操没洗白,反而还把他身上的闪光点删个干净,我想不是有意为之,而是水平不够,能力不足,来了个适得其反,想想都有点啼笑皆非。

总之,新三国的曹操表现糟糕,没体现出曹操的“奸”,更没体现出曹操的“雄”,奸雄奸雄,都没体现,人物内核就立不住了,再加上外在的肤浅直白的台词、出戏的口音和奇怪的断句,新三的曹操给我的感觉就是开了上帝视角的憨憨。和刘备一样,我知道我会成就霸业,我知道我公元220年才归天,因此之前我可以随便浪,大声密谋国贼董卓,大声自爆我是逃犯,大声疾呼挟天子令诸侯,大声在华容道对着关羽高呼“我不能走啊!”,怎么样,这不是个铁憨憨又是什么?

不同于之前的于和伟版刘备和陆毅版诸葛亮,陈版的曹操个人认为是全方位的失败,没有亮点和可取之处,编剧导演演员三位一体都要背锅。作为第一主角的曹操塑造的如此失败,那么也决定了新三国整部戏的水准不高。新三国的曹操是六个主要角色中塑造得最失败的之一,另外还有两个我会在接下来的几篇介绍。

下面来洗洗眼睛,看看老三国鲍国安老师塑造的曹操。

其实说了这么多新三曹操的缺点,把这些缺点一一反过来就是鲍老师曹操的形象了。总而言之,他饰演的曹操,是一个没有上帝视角、有血有肉、奸而雄之的活生生的人。老三国的曹操,不知道东汉王朝的命运,因此,才会有从忠到奸的转变;不知道乱世将在何时结束,因此,从奉天子变成挟天子;更不知道自己的前途通向何处,因此,从汉征西将军变成魏王;不知道自己的死期会在何时到来,因此才会有华容道前的苦苦哀告。杀吕伯奢,是他的多疑;梦中杀侍从,是他的奸诈残忍;孤军追击董卓,是他的忠勇;乌巢的一把火,是他的雄;赤壁矶前的横槊赋诗,是他的霸。但他也是人,误杀吕伯奢后他会凄怆无奈,迫不得已斩杀王垕后会悄悄的向他稽首致歉,关羽走后会有英雄相惜的心酸。曹操的这一切丰富而又矛盾的感情,都被鲍国安老师精湛的演技,细腻的表现出来。加上符合历史的衣冠礼仪,接地气的化妆,古色古香、抑扬顿挫的台词,曹操的内在灵魂和外在形象就这样立起来啦。

老三国前期,基本上是把曹操按正面人物去塑造的,他的忧国忧民、乱世孤忠体现得淋漓尽致。祭奠袁绍的那篇原创祭文,搭配鲍老师浑厚低沉的嗓音,霸气外露。《蒿里行》《观沧海》,诠释着为文学家曹操的建安风骨。下邳围城、官渡用兵,展现着军事家曹操的霸气威严。胁迫天子、威逼皇后,透露着政治家曹操的阴狠诡谲。到了刘备请诸葛亮出山,主角光环交接完毕,曹操的形象才走向反派,成为赤壁之战的大BOSS。这才是历史剧,没有谁能预知未来,没有谁是永远的主角,更没有谁是永远的正面、正确,有的,只是那涛涛东逝的江水。

鲍国安老师在饰演曹操之前,真真正正地做了大量功课,甚至撰写了分析曹操内心的论文,这不正是对历史、对文学、对演员这个职业、对观众们的敬畏之心吗,这样的曹操能不成功吗?这就是老艺术家的匠人精神,试问如今演艺圈的鲜肉小花们,能做到鲍老师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吗?能好好研究剧本、把台词背熟就已经算是相当敬业了。

如今,75岁高龄的鲍老师已经渐渐隐退,已经不再一线活跃,我一个普通市民,唯有献上自己最诚挚的祝福,祝愿鲍国安老师生活幸福、健康长寿!

之前挖了个坑,说新三国有三个塑造最失败的角色,曹操排在第三个,接下来要说说毛宗岗口中的“义绝”——关羽,也是新三国塑造第二失败的角色。

------------------------------------------------------------------------第六篇 角色对比——关羽

久等了,下面来说说新三国的关羽为什么让我如此失望。其实原因很简单,我——甚至我们,对关羽的崇拜可以说是刻进DNA里的。忠义千秋,千古一将,是与文圣孔子并列的中华武圣,黑白两道都对其顶礼膜拜的存在……竟然被塑造成了这个样子。

这次先聊聊老三国陆树铭老师的关羽。毫不夸张地说,陆老师的关羽可以说为饰演关羽的后来者们塑造了一个形象模板,也造就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高峰。形象上,凤目蚕眉、赤面长髯,造型师精良的化妆搭配上陆老师本身高大魁梧的身材,与演义和史书上的描写极为契合。演义中以关公为主视角的篇章有前期的土山约三事、官渡斩颜良文丑、千里走单骑至古城相会整整一个系列,中期的捉放曹、战长沙,后期的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直至败走麦城。陆老师的演技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王扶林、蔡晓晴等导演的严厉指导而日臻完美,通过上述的一系列事件,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忠义无双,豪情万丈,有时又有点憨厚可爱的关公形象。

下邳战败时我们看到了关羽的视死如归和重情重义,迫不得已的投降也只是为了保护住二位嫂嫂。面对敌方勇冠三军的大将,睥睨天下,说出插标卖首、土鸡瓦犬的豪言壮语,并一招结束战斗。千里走单骑刻画出对兄长刘备的想念,面对三弟的误解仰天长叹的无奈,而后经过金牌调解员蔡阳的调解误会解除后,两兄弟的相拥而泣。面对昔日待自己甚厚而如今穷途末路、哭泣着向自己哀告的曹操,展现了关羽傲上而不辱下、欺强而不凌弱的性格特点。后期镇守荆州、作为刘备的方面军司令而独当一面,除了展现关羽的统军能力,也看到了他刚愎自用的一面,过分的藐视东吴和刘备的义子刘封最终为自己的悲剧埋下伏笔。面对诸葛瑾的劝降,关羽傲然的表示:“我乃解良一武夫,蒙我主汉中王以兄弟相待,桃园结义三十余年情同手足,从不相疑。汉中王委我以大任,义重如山,我堂堂丈夫,焉能背义投敌。今若城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死,名可垂于竹帛也,有何惧载!”这短短一段话,可谓是二爷一生的写照。虽然性格上有些小毛病,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伟大的人格和气节足以流芳百世,名垂千古。

临沮道上,凌冽的寒风伴着漫天的雪花,绊马索把宝马赤兔绊倒,马上须发斑白的二爷重重的摔下马,跌在雪地上,和儿子关平被东吴的士卒五花大绑,英雄末路不过如此。而这离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才仅仅过去一年,每每看到这里心中便一阵悸动。老版二爷的死,让观众们心里难受,既难受于关羽个人的死亡,也感叹他的死亡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张飞、刘备也相继离去,中生代将领夷陵一战尽丧,季汉人才凋零,国力元气大伤,诸葛丞相独木难支,汉室最终复兴无望。

然而往事越千年,正如台词所说:身虽死,名可垂于竹帛也。自魏晋以下,关羽的地位可谓侯而公、公而王、王而帝、帝而圣,从汉族的赵宋政权到满人的清王朝,最终成为华夏民族的共同信仰,二爷的忠义融进炎黄子孙的血液,成为我们代代相传的民族精神。

可是再看看新三国塑造的关羽。外形上不管新三的主创承不承认,依然是沿用着老三国关羽的形象样板,但是呢,总是有些真品与赝品的感觉。于荣光的关羽首先身材上比陆树铭瘦弱了很多,身高也严重不足,和刘备张飞诸葛亮站一块关羽竟是最矮的。其次是眼睛太小,陆老师的眼睛其实是很大的(参见温酒斩华雄那集),为了弄出丹凤眼的造型用硅胶把眼角吊起来。而于版关羽就是一眯眯眼,没有去特意塑造丹凤眼的造型。最后就是化妆的锅,红脸的关羽被化成褐色,虽然是五缕长须,但那胡须的质感一看就是假胡子,再就是披发(这已经不想吐槽了)。因此,形象上虽然新版的也还勉强可以,奈何老版的形象化妆太出彩。

然后就是剧情上对关羽的塑造了。这一点网友们的总结很到位,一言以蔽之——装逼犯。无论是对敌人还是同阵营的朋友,新三的关羽总是端着,谁也瞧不起,在吕布死后更是变本加厉。还是平民的他十八路诸侯瞧不起、华雄瞧不起、颜良文丑瞧不起、东吴四大都督瞧不起,甚至诸葛亮瞧不起、黄忠瞧不起,把孙乾当下人,古城相会时我甚至觉得连他三弟都瞧不起,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时叮嘱他东和北拒他捋着胡子装逼,完全不屑;古城相会时见到数年不见的三弟本该真情流露却仍然端着架子杵在那无动于衷;单刀赴会之前完全没有安排接应,在宴会上装逼之后还是靠着鲁肃的保护才全身而退;刮骨疗毒时,面对为他治疗箭伤、挽救他手臂,年龄又长他许多的华佗,依然是不屑,连说话都不正眼瞧人家,我要是华佗,直接甩衣袖走人好吧。阴谋论上,新三的关羽也不遗余力的充当着搅屎棍的作用——最著名的场面莫过于东吴招亲那段:诸葛亮道号卧龙,龙可是帝王之征啊,日子一久这荆州就不姓刘了。卧槽这他妈是关羽还是黄皓?那你华容道私放曹操怎么说,是不是可以说你里通曹氏,对刘备不忠?新三国的关羽可谓猜忌诸葛亮一直到死,死后还通过张三的口说出诸葛亮能有所成就全靠大哥刘备的提拔,这是他们哥俩私下讨论的。关羽这么八卦吗,没错,玄亮君臣相互成就,流芳千古,但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出来和念完经打和尚、吃饱饭骂厨子有什么区别?诸葛亮在你们只有一个小县城的时候出山相助,十年后让你们坐拥荆、益二州,这时候却阴阳怪气地说:嗯,你能有这样的成就全是靠我大哥的提携,没有我大哥你还在隆中种地呢。这是什么混蛋逻辑?

有时候我不知道新三的导演编剧把关羽定位成什么,在新三的关羽身上我几乎看不到那些正面的、光辉的人格。拜编剧所赐,能体现关羽忠诚的千里寻兄删的删、改的改,能体现关羽的义气的,则成了曹操的“我不能走啊!”为了强行捧高曹操大幅度削弱了关羽在华容道的表现。剩下的,全变成了不分敌我的傲慢,对是傲慢而不是关公的孤傲。私放曹操后的自责没有体现,前来夺取长沙本来是为了将功折罪,到了新三国关羽也成了:行了,地图看得差不多了,长沙一定是我的!哪有一点立功补过的负罪感?到了守荆州的时候,关羽彻底沦为烘托东吴吕蒙的大BOSS,用战胜关羽、夺取荆州来体现吴下阿蒙的成长。败走临沮时,新三的关羽被彻底塑造成一个冷血的人:眼睁睁看着跟随自己数十年的部将周仓和义子关平被东吴杀死,自己则坐在那里继续摆POSS、撸胡子装逼,最后,大概是想最后体现一把关羽的傲——我的命你们不配杀,我自己自杀——让关羽自己了结自己的性命。同样看看老板,麦城雪夜突围,留下周仓守城时,二爷对周仓一声好兄弟,二人相拥哭泣,这才是那个有血有肉,义重如山的二爷,不仅有对兄长的忠,更有对部下的义,我想这一幕赚了不少人的眼泪吧。老版关羽的死让我难过、辛酸。新版关羽的死,我拍手相庆,这装逼犯可算便当了,可见关羽的塑造相当失败。当然,如果这是导演编剧有意为之,那祝贺他们成功了。可能是如今翻案风的盛行,岳飞都愚忠愚孝了、秦桧都大局为重了,新三国的刘备成了伪君子、司马懿成了一脸正气,关羽塑造成了这个鸟样也就不足为怪了。归根到底,仍然是新老三国立意的高下——老三国是英雄的史诗赞歌,新三国是厚黑学的集大成者。

于版的关羽是我个人认为的新三国塑造最失败的三个角色的第二位,榜眼。和新三的曹操一样,个人水平有限,没发现可取的优点和表演的亮点,涉及到关羽的名场面我会在角色对比篇完结后另开一章《名场面对比》,有兴趣可以收藏关注。

下面一片终于要说说我心中的新三国塑造最最失败的角色了,评论区有朋友已经猜到,看来英雄所见是相同的。下一篇——角色对比张飞篇。


———————————————————————————————————————————

第七篇 角色对比——张飞

祝各位朋友虎年大吉、虎虎生威!

虎年怎能少了虎将,接了来就聊聊新三国我认为塑造最差的角色——在评论区很多朋友也都猜出来了——对,就是张飞。按照惯例,我们仍然先看看新三的张飞。我不知道新三的编剧是出于什么恶意,竟然把季汉政权的四个灵魂人物塑造的如此不堪——面瘫的刘先主、搅屎棍关逼王、痛苦脸诸葛受气包,再加上今天要说的这位白面张窟窿,好了,春节可以凑一桌麻将了。

先看看新三张三(对不起,我甚至不愿意称其为张飞,因为不论是历史还是演义,新三的张飞都差的太远)的外在形象——就十分的不成功。披头散发,永远穿着那一身粗布袍子;不管作战还是日常,永远戴着那顶布帽,从没看到他和关二顶盔掼甲的形象。并且,张三的肤色居然比赵云、周瑜、马超还白,好吧,史书上虽然没提及张飞的肤色,但从古至今的小说、评书、戏剧对张飞的外貌描述永远是“黑脸的张飞”,新三的服化道别出心裁,但让人看德也十分出戏,如果没有人物出场的姓名,不拿丈八蛇矛,谁能想到这位披头散发的白脸大汉是张飞?

如果说外在形象只是出戏,那张三在剧中的表现就完全是膈应人了。新三的编剧把张飞塑造成了一个智障、一个巨婴,一个完全不懂礼数的屠夫,一个只会大吼大叫的疯子,无论是史书《三国志》还是小说《三国演义》,对张飞的描写都不是这样的吧。新三张三的扮演者在采访中还声称自己查阅了很多资料,嗯……我不知道他查阅的是哪份资料,但可以肯定,作者不姓陈也不姓罗。新三张三的台词我大概总结了一下。有如下几句:“我去扇他几个大耳刮子”“我去捅他一万个透明窟窿”“他和东吴当官的哥哥诸葛瑾早就勾结好了”,等等,粗俗直白的台词从陈留会盟出场一直伴随到他遇刺身亡。

新三的张三是智障。在陈留会盟时,还是平民的三兄弟没有队伍、没有资源,却舔着脸的来和诸侯会盟,张三还说出了那段神奇言论:让大哥当盟主,二哥当副盟主。似乎在他眼里,只有他大哥和二哥本事最大,剩下的全都不值一哂,这不是智障是什么?张三这样人物的在那个注重门第的乱世能活下来真的是奇迹。三英战吕布时,明明如果没有关羽及时挡了吕布一击,张三小命就交代了,事后还大言不惭的叫道:不过瘾。怎么才过瘾,让吕布把你一画戟刺死就过瘾了?

新三的张三是巨婴。在见到十八路诸侯时,张三大言不惭的吼叫:你们没看到我哥哥在这儿吗,我二哥这个马弓手胜过你们所有的将军诸侯。卧槽谁给你的勇气,梁静茹吗?新三的袁绍可以说相当礼贤下士了,还心平气和的和刘备互通姓名,如果真的是在汉末,乱棍打出都是轻的。在华容道时,关羽私放曹操,违犯军令状,张三目无军法,直接拔剑威胁诸葛亮;东吴招亲时诸葛亮不发兵营救刘备,张三就直接掀了诸葛亮的帅案,不仅目无军法,甚至连最基本的礼仪也不讲了。刚刚鞭打完范疆张达,跟着就若无其事的邀请他们喝酒。所有的这些都是他人违背了张三的意愿:袁绍是没有给他哥哥座位、诸葛亮是要对关羽执行军法以及不出兵救刘备,一旦他人违背了自己的意志,张三就不管不顾、猿形毕露,本质上不就是巨婴吗?

新三的张三不知礼,更不知义,从桃园结义被删成了几分钟就足以看出,他所谓的义,或者新三导演编剧演员理解的义,是奴隶对奴隶主家奴式的义——我大哥说的全是对的,我二哥天下无敌,别人都要对我大哥二哥毕恭毕敬,我才是大哥身边的二号马仔,谁也别想取代我的位置。因此,他要大哥当盟主,瞧不起联军诸侯,处处为难诸葛亮,猜忌诸葛亮一直到死,有事“子龙兄弟”,没事“那个赵云”。并且在阴谋论上,和他二哥关大盏组成卧龙凤雏,孜孜不倦地为观众献上阴谋论桥段,在赤壁战后尤其密集,朋友们有时间可以看看原片,我就不赘述了。

新三国的导演编剧为了强行捧高曹魏,将季汉的核心人物都黑了个遍,张飞自然也难逃厄运。新三国拍了九十多集,为了给吕布貂蝉谈恋爱留出时间,删去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和三国时期重要的大战,其中,三爷的所有高光时刻很不幸全被删除,而出糗失利的部分则完全保留。因此,新三的张三成了一个从头到尾完全没有长进的白痴,从讨董联盟到三足鼎立只会大吼大叫的疯子,搭配那披头散发乱糟糟的发型,还真搭配。

总之,新三的张三我是完全没有正面评价的,不爆粗口已经很克制了,无论造型、台词还是剧情,完全是现象级的灾难。如果说孟德大佐的出演还算贡献了新三国的笑点、关大盏的外在造型还算说得过去,那张三可以说毫无优点可言,他的存在完全是为了恶心人。

新三张三的扮演者康凯继新三国之后,又陆续出演了《楚汉传奇》的樊哙,《新水浒》的李逵和《说岳》牛皋,怎么说呢,感觉演员在古装戏上已经被定型了,关键词永远是鲁莽、披头散发、杀猪大汉,这四个角色在他的塑造下几乎成了一个人,无非是丈八蛇矛换成板斧、板斧换成双锏。这其实就是演员不肯深耕角色的锅了,这四个人在细微处其实是很有差别的。张飞是季汉政权的核心元老,《三国志》称其“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张将军是相当尊重文人士大夫的,而并非单纯的莽汉;李逵则完全是一个癫狂的杀人机器,智商绝对不超过五岁,但唯一害怕他的宋大哥和吴军师;牛皋则可以着重塑造他的搞笑成分,他是岳飞帐下一员福将,虽然武艺不高但运势极佳。如果演员可以深挖这些大汉的性格,从细枝末节处体现差异,也是完全可以演出不同味道的,也相当锻炼自己的演技。可惜,往者不可谏,希望这位演员,来者犹可追吧,古装戏已经定型了,下次试试现代戏吧。

下面,终于到了老三国李靖飞老师的时间了,首先说一句:靖飞老师,YYDS。

出演张飞对于演员来说,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因为在他之前有仁义无双的大哥玄德和忠义无双的二哥云长,在他之后有七进七出的子龙和千古一相孔明。如果把握不好,三爷就是跟班的命运,就像桃园结义之前的“俺也一样”,但是,老三国的一班神仙导演、神仙编剧们,在演义的基础上极致改编、加戏,在靖飞老师的出色演技下,张飞的莽、猛、萌的属性树立起来啦。

首先说说老三国张飞的外形,《三国志》没有具体描写,但《三国演义》中说张飞“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而靖飞老师的脸正好是个正圆,完美契合豹子头这一特点。靖飞老师的眼睛虽然不小,但为了达到“环眼”的效果,演戏时特意瞪着眼睛,搭配化妆师的装束以及曲敬国老师浑厚雄壮的声线,为我们展现出从各个方面都无可指摘的张三爷。

在剧情方面,史书上说,张飞雄壮威猛,亚于关羽,也即“小关羽”,而老版三国塑造的张飞,并不是让他成为关羽的跟班、影子,而是赋予他最难能可贵的属性——成长。不同于大哥刘备的仁德光环,二哥关羽、军师孔明的出道即巅峰,通过观众视角,编剧为我们展现了三爷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从一个莽将军、大哥二哥的跟班,逐渐成为独当一面的统军大将。前期的张飞,鲁莽好酒,杀车胄全家,醉酒失徐州,让刘备失去了前期一块最重要根据地,经过大哥刘备的一番开导之后,痛定思痛。

却说张飞拔剑要自刎,玄德向前抱住,夺剑掷地曰:“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吾三人桃园结义,不求同生,但愿同死。今虽失了城池家小,安忍教兄弟中道而亡?况城池本非吾有;家眷虽被陷,吕布必不谋害,尚可设计救之。贤弟一时之误,何至遽欲捐生耶!”说罢大哭。关、张俱感泣。
——《三国演义》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

而后戒酒自律,再没因酒误事,和赵云领兵夺荆南、单独领兵入蜀,期间义释颜严、夜战马超,用事实告诉我们吕布死后,谁才是武力第一人。刘备入主西川后,在夺取汉中前,张飞负责镇守西川的北大门阆中,多次用计谋杀败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三爷曾经的弱点,也成为如今克敌制胜的法宝,让小觑他的敌将吃尽苦头。

此外,如果说桃园三结义,大哥刘备代表着心怀天下的仁义,二哥关羽代表着忠勇无双的节义,那么三弟张飞则代表着兄弟三人的情义。如果两个兄长代表着国家大义,那么三爷则体现着兄弟之间的小义,格局虽小,但尤为感人,并且注意,这兄弟之义是不同于新三国家奴式的愚忠愚义的。当与刘备失散,误会关羽降曹时,对关羽是真的动了杀心;东吴招亲时,大哥深陷温柔乡,三爷也说出“他娶了娇妻,过上舒坦日子,把我们全忘了”,经过孔明一番劝导,才得以安心;当关羽被东吴杀害,刘备在国家大义和兄弟小义间犹豫不定时,张飞则是铁了心要起兵报仇的,这也是张飞最后一幕戏,老版的编剧们也是通过细微处的改编,让整场戏更催人泪下,这段着重说一下:

张飞:“大哥今日做了皇帝,早忘了桃园结义盟誓,二哥之仇,为何不报?”
刘备:“三弟,群臣劝谏,未敢轻举妄动。”
张飞:“哪个阻拦,他们哪里知道我们弟兄昔日之盟?若陛下不肯发兵,拼着一死,也要为二哥复仇。此仇不报,宁死不见陛下!”
刘备:“三弟同往!”
《三国演义》第六十二集 兴兵伐吴

通过细微处的改编,让兄弟之义更加感人,他虽然贵为皇帝却还是那个大哥,而他更始终坚守着桃园结义的兄弟盟誓,因此,后人们唏嘘感叹: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桃园结义,因为三弟,坚守如初,瓦岗四十六友,为了前程,打翻了香炉。

当阆中军营,多年不因酒误事的三爷因为二哥的死去乱了心神,最后一次醉酒使性,被范疆张达割了首级。看到这,作为观众,既唏嘘一代猛将未能马革裹尸却醉死在床榻,命丧于小人之手,又感叹他和关羽兄弟二人都死在自己的性格缺点上,真所谓“伐吴未克身先死,秋草长遗阆地愁。”

演技方面,正如上文,靖飞老师不仅演出了张飞的莽和猛,更演出了一种“反差萌”,虎牢关前,长坂桥头自不必说,诸葛出山,博望用兵前,对大哥军师“如鱼得水”的“嫉妒”,取荆南四郡时和赵云的捻阄,东吴招亲时的“腰法”,入蜀时和孔明的打赌,战马超时和孔明的激将互动,其实这些所谓“反差萌”的作用只有一个,那就是昭示季汉阵营内部的和谐关系。反观新三国,张飞的作用除了在长坂坡的那一声狮吼功,就只剩下阴谋论了,动不动兵谏、掀帅案、和东吴当官的哥哥勾结,真的,有意思吗?

最后一句总结:两版张飞,其实根本没有可比性,完全不在一个层面,这也是我拖了这么长时间的一个原因。

最后的最后,再说一句,老板张飞的扮演者李靖飞老师因为身体原因,已经几乎没有新的作品了,但不妨碍我们记住这位老艺术家,因为他,《三国演义》电视剧才得以完美。

说完了蜀汉、曹魏,接下来总算到东吴了,不过不是十万,而是大都督周瑜,和其他两国比起来,十万还是差了点牌面啊,大都督也是唯一一个越过君主而入选的主要人物(新三国孙权:这东吴到底你是主还是我是主?)。下一篇,是六个主要角色的最后一篇《周瑜篇》,敬请期待。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我问一下,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和角色颜值等于演员颜值,这两个是什么圭臬吗?

我觉得名著级别的书,论到“不读”上,都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不忍读的不论,说到“不该读”上,只有水浒少儿不宜吗?它出现在我们的课本上啊,如果说那是有人给我们把关,选了我们能看的值得精读的部分,免得孩子因为没有自己辩识能力会错了意,三国里就没有怕会错意的部分吗?像我爹说,三国虽义,义却在力,我家姑娘是女娃,性格浮躁内向,虽爱琢磨,天资却差,若没读懂,却学了里面的小聪明,或将计谋浮于表面,或空信了一腔道义,便伤人伤己,还是不读的好,真要读,我将人心删去给她当睡前故事讲就得了,不像其他故事书,只管批就是,若到四大名著上批,孩子要生大糊涂。

至于演员和角色,你们看的时候就觉得是唐国强那随你们,我就不会这么觉得啊,我看老三国孔明时只有几个角度能让我意识到这是唐老师啊,甚至年轻的孔明和年迈的孔明我都几次觉得不是同一个人,直到他露出相似的神情我才认出来,所以我就是不会看到他就觉得俊美无俦啊,凭良心讲,一个人的样貌美丽程度是永远恒定的吗?讲挖掘机的他,扮元始天尊的他,扮孔明的他,等等等等,样貌颜值是一样的吗?老实说我写那句话就是因为我觉得老三国孔明颜值在载入史册的水平的上下花样浮动,看你们的回复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为什么提样貌就都往演员上奔呢?如果觉得我说的不对,用丞相的颜来反驳我很难吗?再退一万步说,样貌美丽程度是客观定量的吗?大家对颜值的评价就非得细致到连对高颜值们的排列顺序都一样吗?


我的童年不是老三,是新三。

那时候我很喜欢新三,因为我不知道有之前的什么,只知道三国演义终于有电视剧了,我终于可以看了(我爸坚持少不读三国,怕我学歪,然而……)。

当时我看不懂太多,也没有很多时间看(放学写完作业它也播过很多集了),但是它亲切啊——

为什么吕布叫三姓家奴,由吕布亲自发问,让张飞拆开了揉碎了给我讲啊;

为什么白门楼曹操不能要吕布,刘备的立场是什么,刘备先细细致致给我讲一遍,曹操还怕我没听懂又给我讲一遍啊;

短歌行他们知道我以后要背,曹操亲口一步两字地给我念啊;

传国玉玺为什么贵重却不能拿着,那孙姓小孩(可能是孙仲谋?)细细致致给我解释啊;

刘备去娶孙尚香不安全到了什么地步,张飞亲自给我示范担心得踢帅案啊;

白帝城托孤有多无奈,刘备对着阿斗细细致致给我说啊;

……

以上真不是反话,我当时真那么觉得多,后面那个片尾曲,还我一个太平天下还是什么,我当时真是天天跟小伙伴们玩的时候,一边骑自行车兜风一边唱啊。

但也仅止于此,我没机会也不想重温,只是看过了就得了。

然后两年前我在B站看到老三国,一开始只是好奇,从第一集看到最后三分归晋,一个礼拜,一整遍。

惊为天人。

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是过五关斩六将,什么是三顾茅庐,什么是十常侍,什么是洛阳十二帝,什么是白衣渡江,什么是貂蝉离间(新三国时我真以为这是一场真爱引发的变革),什么是骂死王朗。

当年我觉得很帅的“速退,杀你污我刀尔”,和“为什么会下雨”,简直被“苍髯老贼”和那个无言的颓立秒杀,不,都不配秒杀,完全不在一个次元。

而且老三国每一幕都值得荡气回肠,就是……你看新三国,完全没有的感觉,我不知道怎么描述,就是一种,不应该用新三国的语言表达的,令人肃然起敬的气魄。

新三国里的刘备的军师,就是很……美强惨?很符合我那个年龄芳心暗许的,能激起我母爱和保护欲的,脆弱委屈无助,一身才华无处安放的小可怜,人物随便放在现在哪个电视剧里都不错,但是不是孔明。(梅长苏都没他能卖惨)

老三国里的孔明,未必样貌比得潘安,却在气质上超凡入圣,把一个智者谋臣造得淋漓尽致,最后为他哭死也值得。

就……没法比,如何不得区分。


没招了,更新一下。(原回答在上,一个字也没该,有错别字我都不敢改,好不好)

关于少不读三国,我觉得有老话可以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自然也可以有人觉得“少不读三国”啊,知道句老话很有优越感吗?我爸的原话不是这五个字,他是把四大名著都给我拦住了,其中对于三国演义的观点,因为我写这个回答只用到“他不希望我读”这个内容(借以补充新三国在我童年中的地位),所以就写有“少不读三国”啊,什么内容有的没的都写那还专门有问题又回答个什么劲嘛。

关于样貌问题,每个人自己的观点我都不反对,但是你特地来我关于这个问题的这个回答下面说一些与问题和回答都没什么关系的就别闹了好吧。我那句话很明显是接着前面说的新三国军师往下写的,前面我说了新三国里的军师美强惨得很容易激起我的保护欲,我之前也说了这是童年,童年的保护欲是什么?跳着脚对电视机急得要哭地“你们干嘛不信他,干嘛不带他玩啊”这样的啊。

而且陆毅演的军师美强惨,一个是时时刻刻端着的美,一个是时时刻刻露着的惨,至于强,那只是他做了孔明做的事而已,所以我说他很适合放在其他剧里好好演(评论区我提到是白月光男二那种类型),因此之后我说老三国孔明的样貌,一是为了托出后面的“气质”,二是和前面的新三国军师提到的“美”联系啊,平心而论,没看过老三国时,看新三国的军师是不是时时刻刻都“忧郁美男子”?从头到尾他是不是一直在表现“美人逢难”?

另外,如果觉得我没有体现出与上段的联系,请问我写老三国孔明那段是不是按着“美强惨”顺序写的,是不是!

我认为影视作品里,角色/人物的样貌,不是演员自带的那张脸,而是他配合服化道演出来的形象,不是长出来的,是扮出来的,老三国的孔明没有“美男包袱”,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因此有向剧情和逻辑让步的,反而衬托出他其他方面的优秀的时候,不合理吗?就有人像我一般这样觉得,又值得讳言吗?演员怎么样,演员在其他作品里怎么样,和我看老三国有关系嘛?

尤其评论区一个人,本身他人还可以,只说了一句缩写的脏话,但是一会跟我说演员和角色相等并自动忽视我跟他解释为什么我认为演员和角色不等是包括样貌在内的(我还举了天仙姐姐刘亦菲的例子),一会明明自己都粘贴了三次我的原话还硬说我用了貌比潘安这个成语。天地良心,如果我用这个成语,代表我认为老三国的孔明未必样貌俊美,但我不这么认为啊,我认为的是老三国的孔明有时样貌向气质和逻辑情节等让了步,但那些颜值下降的时刻,对标的也是古代四美男之一的潘安那个级别(不会有人觉得这是说俩人长得像吧?),不至于就不俊不美了啊,在成语中和作为知名人物时的含义不同啊!

(总结一下,就是我觉得如果用貌比潘安,只不过是夸俊美而已,作为成语它对这人样貌的要求是降低了的,真要说这就是说这人样貌潘安是一个级别,还不够格)

然后他就转移话题嘲讽我看老三国孔明居然看样貌了……

我……他前面还反对“不容许不同声音出现”啊!

好气……他还自作主张给我“改”,把我要表达的东西连主体名词都换了,这是改吗?这是句式仿写!

万幸您没有盗我号改原文呐!

没有写孔明的事迹,是因为和本回答要说的无关,孔明的事迹不是新老三国的区分所在,如何表现这个人物,这个事迹具体是怎么做的才是新老三国区分所在。

但是我只在童年看过新三国,不想重温,所以只能把我印象中残留的新三国印象,和老三国里对应的部分对比。

所以为什么一个儿童不可以看样貌?

哼!

当然这个问题会有人觉得我原文说的不清楚导致别人误会,问题是我那句话重点在后面的“气质”和“哭死”,这句话只是个衬子,如果原文我抱着把这样一句话都要解释清楚的心态去写,我……我还写不写得完了……

当然我的文字功力是薄弱的,如果有人看到我评论区对那个人说的有关谁语文好谁才高之类的话,一是因为那时是半夜,我为了等一个软件下载守着电脑已经很困了,二是因为他很明显是在嘲讽,如果我表现出我看懂了,正经回复,正入了他的道,我偏不,给我高帽子我就戴着,他自己把自己贬低我就要当真,说不定能气到他,哼!

因为这个,我打“文学造诣”后还特地改成了“语文造诣”(应该是改了吧?),看过我上面心路历程的应该就知道我这么写是想表达什么了,他却看不出来,只在造诣一词继续嘲讽,哈哈哈哈好开心~

哦对了,我原文之所以没有去说新三国军师的样貌,是因为我并不觉得这军师的样貌能跟老三国孔明比,老三国孔明样貌在我这是对标潘安的。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我知道你在演,你没演出来,但我知道你想表达这个”的时候,童年的我很柔软爱同情,所以我的态度是“你这么维持也没有很美,不过我知道你想表现得很美,而且你还这么惨,我宣布你在我眼里是最美”。



user avatar   MIG29ovt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老三国比新三国好看。




        

相关话题

  司马懿是否只是被司马师和司马昭坑了? 
  如果三国演义不是历史小说,结局算不算烂尾了? 
  如何反驳诸葛亮黑(对方还是我爸)? 
  孙权晚年是如何「倒行逆施」的? 
  刘备从未提防过关羽吗?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什么不把刘禅废了自己当主公? 
  同样是四世三公,弘农杨家和汝南袁家在三国时期差别咋这么大? 
  三国中谁最有远见?为何? 
  新三国里面孙权都有哪些渣表现? 
  司马懿见过大海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美国竟敢在这时候宣布打开国门,全球防疫迎重大转折?
下一个讨论
如何把在耳朵深处的耳屎弄出来?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