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得名于唐,定名于元。河南省名字是从元朝沿用下来的,当时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明初把江北划归直隶和湖广,所以只剩了河南,叫河南行省,不久改河南布政司,清朝民国沿用到现在。河南说的就是黄河以南,元朝设河南江北的时候基本就是黄河以南、长江以北,只有个别州县在黄河以北、长江以南。不过,虽然河南省是元朝才有,可唐朝就已经有了河南道,当时黄河是从沧州那边入海的,所以贞观十道就是沿着黄河分开,北边叫河北道,南边叫河南道;河南道南界就是淮河,所以你可以叫他河南淮北道。在更早的时候,“河南”这个词指的是鄂尔多斯那边,黄河的那个几字大弯地区,秦朝叫“河南地”,始皇帝三十二年,秦朝北击匈奴攻取河南地。汉朝的河南是河南郡,就是今天洛阳一带,西汉初年改秦朝三川郡为河南郡,这名字沿用到开皇年间,隋文帝废郡存州,改成了洛州,隋炀帝又恢复为河南郡,然后河南郡、洛州这俩名字在隋唐的时候摇摆数次,最后定为河南府,河南府沿用唐五代宋金,到金末的时候改名金昌府,升做中京。蒙古灭金之后恢复河南府称呼,沿用元明清,民国三年废府留县,这地方就此定名洛阳。另外,河南郡下边还有个河南县,是西汉所置,沿用至东魏改名宜迁县(这破名字),北周灭齐之后复名河南县。唐永昌元年改明合宫县,神龙元年复为河南县,三年又改为合宫县,旋再复为河南县(真能折腾)。靖康之变后中原连年战乱,洛阳人口锐减,金朝遂废河南县,而仅保留河南府另一附郭洛阳县。所以,唐朝大部分时间以及北宋初年“河南”这个名字用了三级,河南道河南府河南县,比今天的吉林省吉林市、吉安市吉安县还嚣张。除此之外,“河南”现在除了河南省之外,在青海还有个河南蒙古族自治县,1954年成立了河南蒙族自治区,次年改称河南蒙族自治县,1964年更名为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所以,河南省在河南,河南县在青海,也算个冷知识了。
湖南省,得名于唐,定名于清。湖南省名字是从清朝留下来的。康熙三年湖广行省南北分治,湖南省正式定名,沿用清、民国到现在。湖南省的名字虽然靠后,但“湖南”这个编制早就有。唐朝广德二年在江南西道分设湖南都团练守捉观察处置使,又称湖南观察使,或者湖南道,这是湖南名称的初始。宋初恢复了唐代十三道制,湖南属于江南西道,在至道三年改道为路的时候拆分出荆湖南路;元灭南宋之后,荆湖南路连同半拉荆湖北路以及广南西路、夔州路的贵州地区组建了超大型的湖广行省,荆湖南路这名字就此消失,但元朝在至元年间又设了个岭北湖南道肃政廉访司作为监察单位,“湖南”名字照旧存在。明朝废岭北湖南道,湖南名称就此中断,一直到清朝湖广分治。
海南省。得名于元,定名于共和国。1988年我国撤销了广东省海南行政区,设立海南省,这是海南省的定名。海南建省非常晚,但“海南”这个名字要早的多,宋代的时候海南属于广南西路,元灭宋之后海南跟着广西一起改属湖广行省(省会在武昌,真偏啊),至元年间组建了一个叫海北海南道肃政廉访司的监察机构,海南作为行政名词就此出现。
云南省。得名于唐,定名于元。元宪宗三年蒙古灭大理国,开始了云南历史上二十年的军管时期,至元十一年元朝设云南行省,赛典赤·赡思丁为云南行省平章,这是云南省的由来。后来云南行省在明朝灭大理梁王之后改置云南布政司、云南都司,清朝沿用云南省,经民国到现在。“云南”作为政区名称出现是在西汉元封二年,那年武帝开西地南夷,置县二十四,其中就有云南县。蜀汉建兴三年诸葛亮平定西南,分建宁、越嶲、永昌三郡地置云南郡,郡治云南县,云南的名字上升到郡一级,开皇三年废郡,云南郡名称就此消失。唐开元二十六年南诏首领皮逻阁入京朝贡,封云南王,云南也应该由此成为南诏地区的代名词。可能也正是如此,元朝才把云南行省称之为云南的,因为忽必烈在设云南行省之前的至元四年封其第五子忽哥赤为云南王,按着元朝宗王出镇的规矩,他出镇云南,还设立了大理等处行六部治云南地区。六年后设云南行省,我个人倾向于云南行省的得名即由此而来。明朝灭梁王之后改云南行省所在的中庆路为云南府,这名字沿用整个明朝,到永历八年的时候改名云兴府,清朝不承认南明,自然也不承认南明改的地名,所以恢复云南府的名称,民国三年废府,昆明县取代了云南府的地位。
河北省。得名于唐,定名于民国。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改直隶省为河北省,意为黄河以北的省。当时河北省通过大明-南乐-清丰-濮阳-长垣这条狭窄的通道一直伸到黄河边,东明县甚至都到了黄河以南,所以叫河北省也没什么问题。1949年平原建省,河北省大名县以南地区划归平原,从此和黄河出了五服,但名字仍然叫河北省,你可以把这个“河”看做是漳河,因为现在河南河北两省的界线就是漳河的一段。“河北”这个名字也出现的很早,唐朝设贞观十道的时候,把黄河以北、太行以东的广大区域设置为河北道,河北道名义上能一直管到外兴安岭。杜工部有诗曰《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指此处。宋代分河北为东西二路,金海陵王在此基础上又析置大名府路。蒙古灭金,河北路不存,元朝置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河北再次出现,明灭元之后设北平行省,河北之名就此不存,清朝沿用明朝称直隶省,民国北洋政府沿用,一直到南京民国政府才又恢复河北名称。
湖北省。得名于宋,定名于清。清康熙三年湖广分治定名,在上边湖南那里我说了。在宋代有荆湖北路,这在湖北作为行政区名的开始,元朝设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司,明灭元之后不存。
山东省。得名、定名于伪齐(真尴尬)。金灭北宋之后,因为吞并黄河流域导致恶名过高,于是释放出附庸国伪齐来消恶名,伪齐改北宋的京东东、西二路(某强东狂喜)为山东东、西二路。元朝山东不设行省,属中书省腹里直辖,但设有山东东西道肃政廉访司及山东东西道宣慰司,山东之名仍存。明朝北伐攻占山东之后即设山东行省,省治青州府。洪武九年改山东行省为山东布政司,司治迁往济南。清朝及民国沿用到现在。之所以不把秦战国的“山东六国”作为得名之始,是因为这个山东和那个山东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概念。
广东省。得名于宋,定名于元。宋初分设十三道,岭南设广南道,至道三年分设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广东即由此而来。元朝灭南宋之后,广南东路地区属江西行省,但是又设广东道宣慰司都元帅府、海北广东道肃政廉访司作为中转机构,广东之名定名。明灭元之后,改广东道宣慰司为广东行省,洪武九年改广东布政司,清及民国沿用到现在。
广西壮族自治区。得名于宋,定名于元。1958年成立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改名广西壮族自治区。前身是广西省。广西与广东一样,命名来源于至道三年的广南道分路,广南西路即是广西。元朝灭南宋之后,广南西路划属湖广行省,又设广西两江道宣慰司都元帅府、岭南广西道肃政廉访司作为行省和路、州之间的中间机构,元末升为广西行省,明朝灭元之后沿置广西行省,洪武九年改广西布政司,清朝、民国、共和国沿用至1958年,改自治区。“广西”除了省名之外,元朝云南行省设有一个“广南西路”,明朝改成广西府,属于土司府,清朝降为直隶州,民国降为县,南京国民政府以广西县和广西省重名为由,改名泸西县。
江西省。得名于唐,定名于元。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分贞观十道为十五道,江南道拆分出江南西道,此为江西得名由来。北宋置江南西路,元灭南宋之后置江西行省,明朝在建国之前即设江西分省、江西行省,洪武九年改江西布政司,清、民国沿用到现在。
山西省。得名于元,定名于明。山西在古代被称做河东的历史远长于被称做山西的历史。元朝的山西归属于中书省,但是设置了河东山西道宣慰司、河东山西道肃政廉访司作为中间机构,这是山西作为山西地区名称的由来。明灭元之后设山西行省,洪武九年改山西布政司,清、民国沿用到现在。
陕西省。得名于先秦,定名于宋。北宋至道三年置陕西路,此为陕西作为行政名称之始。元设陕西四川行中书省,后析为陕西行省、四川行省,明沿设陕西行省,洪武九年改陕西布政司,清、民国沿用到现在。源于西周初年的周、召二公分陕,陕西、陕东名称就此留下,但并非行政区域名称而仅是代称,就如同称河北为燕赵、山东为齐鲁一样。唐初有陕东道大行台,但我似乎没找着“陕西到大行台”,唐肃宗年间改陕虢华节度使为陕西节度使,可以看做是陕西作为行政区域的出现,就像湖南得名的湖南都团练守捉观察处置使一样。
大致起于唐朝,盛于元朝。
东南西北的地名,显然是外来征服者视角,譬如,万一我们打下日本,什么仙台啊、福冈啊,搞不清哪儿在哪儿,你就会改成江北、湖东啊什么的。
山东山西之间的山是太行山
河南河北之间的河是黄河。
湖南湖北之间的湖是洞庭湖。
广东广西之间的广,指的是汉代一个县,叫广信县,当时汉武帝平南越,收百越之地,在今广西梧州附近置苍梧郡,苍梧郡下辖10县,广信即其中之一,“广信”的意思就是“广布恩信”。当时整个南越之地全部属于交州。三国东吴时,分割交州,以广信县以东的土地另置广州,从此南越之地就以广信县为界分开了,到后来广信县以东就叫做广东,广信县以西就叫做广西。
江西的江,指的是长江,但江西并不对应江东。所谓“江西”,其实是“江南西路”的简称。唐代时,天下分割为10道,其中在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今天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全部划为江南道,后来因为地方太大,就把江南道一分为二,东面叫江南东道,西面叫江南西道。元朝时建立行省,宋朝的江南西路就改成了江西省。所以江西的“江”确实是长江,但江西并不在长江以西,而是长江以南。
至于云南名字的来由,到现在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多是传说性质。一般而言,这个“云”就是天上的云彩。
另外,还有题主没提到的陕西,陕西的陕是指的陕原,在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的一个大原(黄土高原上,高而平坦的地貌就叫做“原”)。周武王灭商后,周公和召公辅佐周成王,两人约定,自陕原以东的地区,由周公管理,自陕原以西的地区,由召公管理。这就叫做“分陕”。从此之后,就有了陕西、陕东的称呼。
我理解里,因为中国发展太快了。
这说起来你们可能觉得离谱,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大量引入外资和外来技术开始后经济发展太快,在这种高速发展下做技术导向企业就是不可能的,你做技术带来的增长率远远赶不上加了外资杠杆的竞争对手的增长率。
哪怕企业真的技术强壁垒高能活过竞争,企业里的员工也必然要被大量挖角,因为员工在这种环境下理性选择也是赚快钱。2000年赚了1000万的和2000-2020每年100万收入的在2021比资产时前者几乎无悬念完胜的背景下,没人会有心思在一家公司搞什么技术的,必然都是想着快,抄,上,做出影响力,跳槽,收入翻几倍,下一轮。
等中国也一年增长两三个点,利率接近0,普通搞技术的可以30混到60的时候,这种公司反而会更容易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