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过秦论 是不是词藻华丽的妄文? 第1页

  

user avatar   xiao-xia-yi-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无论你信不信儒家那一套(中篇部分主要是指责秦暴政、鼓吹仁政),下篇他的逻辑还是相当自洽的。

贾谊在下篇的主要观点是,秦国相对于六国强盛的根本原因,是当时关中的地利,即便六国联合来攻,秦军也可以据险坚守自如,甚至还可以直接打开函谷关放联军进来打。

当时六国那么多名将,就没人敢冒险突入秦地的,为什么?你突入函谷关了后,一大堆兵马拥挤在很狭小的一块地域,而秦军主力此时丝毫无损,可以随时择机发动反突击,这可不就成了全战里很多玩家最喜欢的守桥地图了。所以六国兵力再多,将领再强,也无解,灭不了秦。秦国进可攻退可守,加之商鞅变法,自然逐渐强大。但是其实六国也从来都不缺乏贤人,秦国国君20代也不可能代代都是雄主,所以抵消一切主观因素之后,客观地利因素其实才是决定性的。

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此岂世贤哉?其势居然也。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当此之世,贤智并列,良将行其师,贤相通其谋,然困于阻险而不能进,秦乃延入战而为之开关,百万之徒逃北而遂坏。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势不便也。秦小邑并大城,守险塞而军,高垒毋战,闭关据厄,荷戟而守之。诸侯起于匹夫,以利合,非有素王之行也。其交未亲,其下未附,名曰亡秦,其实利之也。彼见秦阻之难犯也,必退师。案土息民,以待其敝,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而身为禽者,其救败非也。


但是到了“仁义不施、不闻直言“之后,情况就完全变了,秦国由于不满度爆高,人心散了,以至于地利再好,装备再精,将领再强都不好使了。当时秦军很多地方”阻险不守,关梁不阖,长戟不刺,强弩不射“,于是楚军可以轻而易举的长驱直入。章邯当时也算是秦国最后一个可以倚重的名将了,结果连他都背着秦君私下与诸侯谈判,当时秦国上下之离心可见一番,不然这么大一个帝国,竟然给刘邦三个月打进关中,以前根本就是不可想象的。

史记中也有”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的记载,可见贾谊的说法还是很符合传统史书的记述的。赵高指鹿为马伤透老秦人心之说虽是小说,放历史上还真未必十分错,毕竟关中豪杰、将官消极应对刘邦的记载比比皆是。

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拑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哀哉!

总得来说,贾谊的观点是否完全符合历史事实不敢说,但我认为在政论、史论方面要比《阿房宫赋》、《六国论》逻辑都要强一些,阿房宫赋将秦亡归结于骄傲浪费,然而历史上有哪个帝国不骄傲的,六国论都知道基本归结为六国割地投降,然而六国要是打得过秦军干嘛要割地。当然,这两篇确实也分别都有影射唐、宋的用意。




  

相关话题

  明军对抗骑射为主的八旗兵时为何不发展专以克骑的弩? 
  为何有人喜欢将外文翻译成文言文? 
  取名乾通何意?古文中乾通的意思是? 
  臻古文物鉴定中心是不是户骗人的我想出个陨石不知道信不信得过各位给个答案? 
  为什么西汉的霍去病在漠北的战功能胜过明初的徐达、李文忠等一批顶级名将? 
  为什么多是明吹和清吹在网上斗嘴,很少见到宋吹或者唐吹。? 
  中国古代谷物怎么脱壳? 
  古代宫廷中的那种一夕得幸之后被帝王抛诸脑后的女子会有怎样的下场? 
  我写了一篇《主战论》以批判中国现状,大家看看如何? 
  刘禹锡被认为有政治才能,曾被当做宰相苗子培养,但为什么却因为桃花诗两次被贬? 

前一个讨论
大连的港口为何是「不冻港」?
下一个讨论
按照秦时的律法,杀人拿头即可晋升爵位,那么会不会导致爵位的泛滥,另外,能不能通过这种方式当上将军等?





© 2024-11-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