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的不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是个特殊的人。当时的长安是国际大都市。住了很多人。
其中有一个称呼肯定会用到的。
能叫上“天可汗”的是从李世民开始。
《资治通鉴》上说贞观四年,四夷君长诣阙请上为天可汗,上曰:“我为大唐天子,又下行可汗事乎?”群臣及四夷皆称万岁。贞观年号说明是太宗时期。
《唐会要》卷27记载,开元十三年,“突厥朝命使阿史那德吉利发,……谓译者曰,天可汗神武”。
也就是从李世民开始,到唐玄宗的皇帝(除了武则天)外都有称呼为天可汗。
常规的有陛下、皇上、圣上。
主上这个词请参考 @秋菊落英 的考证。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前。肯定有一个称呼。
至于是李家二郎,还是什么郎则需要再考证。但是唐玄宗的自称很有意思。这个可以去看《长安十二时辰》中林九郎(原型李林甫)以及其它人对唐玄宗的称呼。包括大头他们对唐玄宗的称呼。
我又推荐上面的第四篇了,李世民穿越成康王的,知乎最热血的爽文。为他充过包括年会员等几次的了。
里面有三个宋朝的皇帝:宋徽宗、宋钦宗、宋高宗完颜构。想想前两个皇帝在金国是怎么称呼他们的?岳飞是叫他们“二圣”。宋高宗其实是连狗都不如的狗皇帝。
我想历史上那个时期,即便是恨李世民的人,也不会叫他狗皇帝。
这个问题问得太有槽点了,我给你们比较一下这两个历史时期,你们就知道槽点在哪了。
假如你用朱温代唐来作为五代起点的话,那么后梁开国是907年,北宋开国是960年,北宋灭北汉是979年。
然后曹魏篡汉是220年,司马篡魏是266年,西晋灭国是316年,然后北方五胡十六国一百多年,再然后才是南北朝。
发现问题在哪了么?
问题就在于“魏晋南北朝”与“五代十国”在时间长度上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的好吗?你认为五代十国碎片化,那么请问难道早期三国、五胡十六国时期就不碎片化了?你不能从一个几百年的时间长度里拎出来相对比较完整的时期,然后跟只有几十年长度的五代做比较,问为什么五代更碎片,这是没道理的。假如你非要比较一下这两个历史时期的异同,你首先应该问的是:“为什么魏晋南北朝会分裂这么久”(实际上,这确实是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好了,槽我吐完了,下面讲点干的。
实际上,五代十国看上去更碎片化的主要原因,是南方的分裂。因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基本上一直都是一个统一的政权,所以等到了五代这,南方裂成好几块看着就比较诡异。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很简单,开发度不同啊亲!
汉代南方的开发程度是非常、非常、非常低的,你以为孙策据有江东是整个江南都在他的控制之中么?不是的,孙吴政权的精华就在长江沿线,当时南方大片地区还处于未开发状态。
岭南地区直到宋代都是典型的“欠发达地区”,所以根本的问题在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方根本没法分裂成那么些个小国……你看看南汉的地盘,在魏晋时期那有几个人?
在南北朝末期,北周灭北齐时大概有户三百五十九万、口近千万;北齐有户三百零三万,口近两千万。那么南陈呢?
户五十万。
所以传统概念中的“江南富庶”不是整个长江以南都很富庶,而是江南地区的苏州扬州等几个地区非常富庶,其他地方属于被代表、被平均的那个。刘宋大明8年时扬州有24万户,人口总数接近当时刘宋总人口数量的1/3[1],唐代耕耘了几百年,才慢慢把南方经济发展起来的。
在开天时期,天下还是这个样子的:
你再感受一下这个人口密度
然后到了北宋时期,这个人口密度终于算是上来了
所以说五代给人一种“更加分裂”的感觉,从本质上来说是因为南方的开发度高了,住的人更多了,经济也更发达了,所以就能够同时出现好几个小国了。三国时期孙吴还在卖力地开荒拓地,甚至从南方深山老林里抓野人去屯田,而到了唐代末期这些野人的后代终于成为了农民(当然,也可能是死光了,换了一波人),能够愉快地建个小国了!
相比之下北方的兄弟们就比较悲惨一些,一千多年了该怎么内卷还怎么内卷,该怎么互殴还怎么互殴。
啊,果然是一个历史时期的出现,不仅取决于当时人们的努力,也要看历史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