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吧,我当年看《拯救大兵瑞恩》的时候,就恶心的不行。
当然,从《拯救大兵瑞恩》上来看,美国在宣传上还真是一把好手。中国大多数时候,还真干不出来这种事。
《拯救大兵瑞恩》的情节是瑞恩一家四兄弟都上了战场,结果三个哥哥都死了,只剩下小儿子还活着。不想让母亲再失去孩子的将军,决定派出军队去营救最小的瑞恩。
然而,这种事在中国历史上一个整体执政能力不算差的王朝里都不会出现。为什么?因为中国古代征兵,一般都是按照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的做法来的。比如白居易的《新丰折臂翁》中就有这样的诗句:
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点一丁。
点得驱将何处去,五月万里云南行。
《新丰折臂翁》里记载的是唐朝征南诏的事情,当时主持征兵的是杨国忠。即便是杨国忠,也不过是三丁抽一而已。
而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在战乱严重的河南河北地区,杜甫也记载了新安县的征兵情况: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在这首《新安吏》中,一句“次选中男行”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即便是在安史之乱的严峻形势中,唐朝征兵是有严格的次序的。
只有在比较特殊的情况下,才会把所有人都派上战场,比如杜甫在《石壕吏》中说“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但这种强行把三兄弟都送到前线的行为,一直是被当成负面教材批判的——因为一旦家里的壮丁死光了,就很容易让家里的老人陷入老无所养的境地。
而且,中国古代的不少将领在出征时也会按照独子兵>幼子兵>无子兵的顺序,将军队中的士兵按次序筛选出来。具体来说就是,如果家中只有一个孩子,那就尽量不要按照这个孩子去一线。如果家中有多个孩子,那就不要让最小的孩子上前线。如果家中的孩子年龄都较大,那么就不要安排没有结婚以及没有生孩子的士兵上前线,这样才好让人给家里留香火。在电影里,瑞恩的哥哥们是否结婚、是否有孩子并没有交代,但当时的瑞恩是没有孩子的。按照中国大多数正统王朝的做法,除非是迫在眉睫的战争,否则瑞恩就不应该被派到一线战场。
至于说在近代,共产党的武装也基本遵循这一原则。即便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或者六七十年代与苏联的对抗中,也很少做出过把一家人里的所有孩子都拉上战场的事情。再比如在反应汶川抗震救灾的电影《惊天动地》中就有这么一个情节,侯勇饰演的指挥官在部队出发前命令独生子出列。这也是共产党工作原则的一个体现。
在今天,中国在对士兵服役地点以及相关任务的分配上,也遵循着一些通行的规则。比如海军中的夫妻,必须在不同的部队或舰艇上服役,同时尽量不安排两人同时出航——也就是说,丈夫出航的时候,妻子就在基地中,反之亦然。这就是为了防止万一在出航时遇到危险,父母、孩子无人照顾。再比如家中如有兄弟同时服役,也会将兄弟拆散,将其中一人安排在危险相对较小的部队或战区。
所以说,每每想到这里,我真的是深深折服于美国的宣传机器。《拯救大兵瑞恩》这种把一家四兄弟都拉上战场的事,哪怕是在中国的封建王朝,都不太好意思说出来。大多数时候,一个要点脸的国家,都应该避免出现这种把一家的男丁全都派上战场的情况——更何况,以美国当时的无敌国力,远不至于到了要把四兄弟都拉上战场的地步。换句话说,一个负责任的国家,绝不应该让瑞恩出现在战场上。即便出现在战场上,也不应该把他安排在一线——你让他本土当个部队上的修理工或者当个勤务兵,不也是参军为国做贡献吗?
中国封建王朝都有不少能做到这一步,20世纪的人类灯塔不但做不到,而且还把这个事拍成电影。本来是一个国家政策上的失误,结果却被包装成了“不放弃任何一个人”的感人故事,最后居然还能让人感动的稀里哗啦,这种丧事喜办的能力让我发自内心地觉得美国人玩宣传是真NB。
就美国现在的防疫情况来说,我敢保证,不出什么意外的话,在疫情结束后美国一定会拍一部感人至深的抗疫电影。在这里面,你一定能看到一个为了病人的生命努力到最后一刻的医生,也会看到在美国的带领下,全世界的医生都聚集在一起来救人。到时候,美国人又可以大吹特吹“不放弃任何一个人”。
———————————————一点多余的分割线—————————————
这个回答能在一天内有近万点赞有点意外。就补充几句吧。
我看到有人说我这是仅仅是拿唐代的几句诗来做例子并不全面,并且还举出了《木兰辞》中木兰的父亲都要被征兵上前线的事情。然而,假如认为《木兰辞》中的描述为真的话,那么木兰父亲被征恰恰证明当时的征兵制是合理的——因为木兰的父亲已经有了孩子,在当时的社会而言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价值。而从年龄上来说,我国古代一般是把15~60岁之间(不同的朝代会在这个区间内设定自己的标准)的成年男性称为“丁”。那么,木兰的父亲显然是不到60岁的,本来按规定就是在被征发的区间内,国家征召他入伍这是很正常的。
另外,有人说在二战时期美国人都踊跃参军,这其实只是一种美好的想象。二战时期的美国,依然是以征兵制为主,而在征兵制下服兵役是公民的义务,拒服兵役是要受到惩罚的。根据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法学大辞典》中对“美国兵役制度”的介绍,美国在“1940年至1972年,一直实行选征兵制。即除现役军人、驻美外交人员、外侨外,所有在美国的男子于18岁生日后5天内,必须到所在地区征兵委员会进行登记,填写分类调査表。然后分类编号,用抽签的办法对符合服役条件的人进行选征”。(今天的泰国实行的也是类似的兵役制度。在征兵现场,一些被抽中签服役的人哭天喊地,而没被抽中的人则兴高采烈)在这种征兵制度下,如果恰好全被抽到,的确有可能出现一家几兄弟都被征召入伍的情况。但出于人文关怀的角度,美国总可以在法律上打一个类似“如果一家所有的成年男性都被抽中,则其中一人可以免服役”之类的补丁吧?
跟美国相比,中国古代实行的是另一套兵役政策,而这套兵役政策是建立在详实的户籍制度的基础上的。在这套兵役制度下,每个县有多少户人家、每个家庭有多少男丁都是被记录在册的,而国家也会预先设定一些征兵的规则。然后,由上级部门根据战争的需要按次序征发不同的人入伍。像我在开头提到的杜甫诗句中的“次选中男行”的“次选”,很显然就表明了唐朝征兵是有次序的。在我个人看来,这种预先定好次序的征兵方案,比看似公平的抽签,或许更具有公平性。
当然,中国历史上大多数王朝不一定会严格遵守这套秩序,特别是在一些大规模的战争中,一些统治者被逼急了也容易穷兵黩武。然而,一来作为人类灯塔美国如果不能体现出其比封建王朝更强的人文关怀,其进步性在何处?二来,二战对于美国来说,远没有到要把一家几兄弟都派上战场的紧迫程度,留一个人在家里照顾父母,并不难操作。
最后,再说说独生子的问题。解放军士兵中独生子占比较高的问题,的确是历史上从来未有过的,一些历史上通行的制度在今天未见得能继续推进,因此我国也一直避免以军事来解决国际争端——除了不想打乱国家发展进程外,独生子女官兵如果损失过大,也的确会引发一定程度的社会问题。但目前来看,这个问题却也并没有好的解决方案,在这里也很难几句话说得清楚。等以后在另外的专门的问题里说吧。
“无产阶级革命的宣传阵地,我们不占领,敌人就占领。” ——毛泽东
咱们国家古代有人造反打仗时,必然在战前会念上一番檄文,大意差不多就是“我们是正义的而我们的敌人是不义的”。
这种行为在古代各国都有存在。
但在现代传媒的发展下,这种通过过宣传手段来包装自己正义性的手法被熟练运用于政治,甚至于常常裹上文艺作品的外衣。
美国作为最先进入文化工业化的国家,尤为擅长这种操作。
比如题目中“美国打仗时每个兵都要去救,或者死了几十个人就要大肆讨伐”的情节,也不能说是没有,而是特例中的加大宣传给人们造成的错误印象。而不会被美国传媒界歌功颂德大加宣传的“新冠死了那么多人,却无动于衷”,这叫现实。
来给你看一组照片:
可以看到,这明显是一组上世纪体育赛事的照片,里面的外国人生龙活虎,有西方记者在认真拍照, 而在最后一张里,我们还能看到一个亚洲人裁判。如果看得再仔细一点,你甚至会发现,照片里的观众,不少都是上世纪中期我国士兵的朴素打扮。
——这是抗美援朝战争里一场让世界为之动容的战俘奥运会。
这件事发生在1952年的朝鲜北部的一个战俘营中,那时我们的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已有2年。
历史上是这么记载这场运动会的:
11月15日至11月2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俘管处从全部6个战俘营的13107名战俘中,选拔出500名(1254人次)优秀选手,举办了一次史无前例、极其特殊的“战俘营奥林匹克运动会”。参赛运动员的国籍众多,分别属于美、英、法、加、哥、澳、菲、土、荷、比、希、墨和波多黎各等14个国家和地区。
开幕式上,王央公在致词中说:“为了体育的发展,为了有一个幸福和安全的环境,和平是必需的和最基本的,未来终将属于和平。”随后,运动员、裁判员举行了宣誓仪式,乐队再次奏响《友谊进行曲》,运动员们列队出场。
比赛结束后,举行了隆重的发奖仪式。奖品都是从北京、上海、沈阳等地购买的景泰蓝花瓶、丝质雨伞、檀香木扇子、玉石项链、丝巾和手帕以及其他精美的手工艺品,这些奖品总共花了6亿元人民币(旧币),约合新人民币6万元。
这场特殊的奥运会影响极其深远,震撼了各国战俘,不少国外被俘将士坦诚地承认:“中国改变了战俘史。”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发布一项新政策:允许战俘在“90天的冷却期”里自己做决定,可以选择回国,也可以选择留在战争所在国,还可以选择去某一个交战国。
而在美国颁布这一政策后,有22名外国战俘拒绝回到英美,而是心甘情愿地留在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甚至在回到美国的战俘中,不少人成为了共产主义的坚定拥护者。这样的奇迹使得美国传媒界一度抹黑我国“中国共产党有洗脑术。”在不少影视剧作中,都有我国军队对英美战俘洗脑催眠的奇怪场景。
但事实我们都知道并非如此。
有一位选择一直留在中国生活至本世纪初的战俘——温纳瑞斯给出了有力的答案之一。
在他的回忆录中,他如此描述战俘营的生活:
朝鲜的冬天特别冷,常常达到零下四十多度。志愿军为我们配发了棉衣棉被、棉毯棉帽、毛毯和棉手套,住的炕也烧的暖暖的。我们的伙食比志愿军还好,每天都能吃上鲜面包、鸡蛋和肉。在战俘营,吃饭讲究民主,志愿军让我们选择自己的炊事员来做西餐。志愿军还尊重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与不同宗教习惯,提供了充足的牛羊肉给他们吃。我们在战俘营能过好几种节,如美国的圣诞节、感恩节,英国的加冕节,土耳其的古尔邦节、开斋节等。过圣诞节和春节的时候,一连几天战俘营都处在节日气氛之中。
一次,朝鲜群众给看管我们的一位志愿军战士送了一个红苹果。这位战士见我目不转睛地盯着苹果,知道我想吃水果,便把这个苹果送到了我手中。
还有一名志愿军战士领到了一支钢笔,他舍不得用,得知我喜欢钢笔时便送给了我。这支钢笔至今我还保存着。
我抽烟很厉害,不少志愿军战士把自己节省下来的烟,送给我抽。
一名叫霍兰德的美国兵,当别人写信的时候他在旁边流泪。原来他是个文盲,不会写信,看到别人写家信,他也想家,很痛苦。第二天,来了几名志愿军,把他所有的东西都拿走了,把他也带走了。大家都很纳闷,以为他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后来我们才知道,他去了战俘营附近的一个志愿军的驻地。过了三、四个月,他回来了,他会写信了。原来志愿军单独为他补习了几个月的文化课。
除了我军善待俘虏的政策以外,另外还有一件事,那就是美军不仅轰炸我方的军事设施和朝鲜人民的居所,甚至对自己俘虏也进行着轰炸。
老兵回忆:
所以在朝鲜战争中常有这样的奇景:战俘和我军战士一齐在夜色里趁着美军轰炸的间隙提心吊胆着进行阵地的转移,不少联合军的士兵没有死在正战场,也没有死于西方国家宣传的我军的虐待,反而死在了美军战机的轰炸之下。
甚至在这样一次次的轰炸中,俘虏们不少都意识到了所谓联合军队正义性的虚伪,积极投身于反战事业。
再补充一个华盛顿惨案:
又称“星期四大屠杀”。1932年7月28日(星期四),前往华盛顿请愿的老兵们怎么也想不到他们的鲜血会洒在自己首都的土地上,想不到没有异乡作鬼却倒在了自己军警的枪口下。当时,2万名一次世界大战老兵和家属在华盛顿国会附近搭帐篷住了1个多月,要求把原定1945年兑现的补贴马上发给他们(因1930大萧条)。麦克阿瑟和艾森豪威尔在胡佛总统同意下出动坦克驱散, 艾森豪威尔有些犹豫,但麦克阿瑟说背后有共产党,坚决主张开枪,结果造成惨案。
你说,这样的国家,真的是和影视作品里一样,每个士兵都要去救吗?
美国打仗每个兵都去救是因为他们救得了。在朝鲜战争这种势均力敌的战争中美国人的表现就有点意思了。
前不久一直追剧,《金刚川》看在张译演得不错的份上就懒得吐槽了。
《战火熔炉》是极力推荐的。
这里说几张影响深刻的照片。
跪而吮乳,通俗说就是跪着吸奶子。
具体原因请看: 怎么解释「世民跪而吮上乳,號慟久之」?
看到上面的人的表情没?
暂七师都有黑人了。李云龙的台词都变了。老赵都惊讶了。
上面绝对没有PS
战俘营里,战俘在斗地主,反正管理员说是斗地主的玩法它就是斗地主的玩法。
幸福的笑容不是装的。
停战后的“教育宣传”
看看那些美国兵的眼神,这是停战后不久的一张照片。这些美国兵的眼神——羞涩!
这个志愿军的女战士的笑容。看看,看看。还用比战斗力吗?
朝鲜战争结束后,朝鲜南北双方开始了对峙。
1975年6月30日,灯塔国少校英勇刚烈的亨德森在板门店的一个长椅上休息,并牛逼哄哄的看着朝鲜一方,一伙朝鲜兵看不惯,走过来的要求其离开该区域,美国大兵不鸟他们。
这个场景大致如下:
朝鲜士兵: “你瞅啥!”
亨德森少校:“我就瞅瞅,咋的了?”
朝鲜士兵: “你再瞅瞅试试!”
亨德森少校:“我就瞅,你想打人,还是咋的了?”
朝鲜士兵: “你再瞅瞅试试,看我怎么削你!”
亨德森少校:“就你们长得跟小鸡子似的,你还想打人,……?”
……
朝鲜人开始动武,把亨德森打得内外出血,据称是唇裂加肛裂,并差点死掉。
上面是治疗痔疮的,大家明白了刚烈跟肛裂是同音就行。
不过美国没有放弃刚烈的亨德森是值得肯定的。
1976年,发生了“8.18板门店斧头杀人事件”。
经过上次的斧头事件后,美军学到一条,斧头并不属于武器。刚好,在非军事区内靠着南朝鲜这边,有几棵树挡住了视线。于是美军人手一把斧头去砍树。
这个时候战斗力爆表的武德充沛的北朝鲜军人,走了上去。
情形大致如下:
朝鲜士兵:“你们能耐了,都敢砍树了,扔了斧头,老老实实回去!”
美国大兵:“你说扔就扔呀,你谁呀!”
朝鲜士兵:“扔不扔,不扔收拾你,别大家面上都不好看,赶紧扔,并且老老实实回去!”
美国大兵:“凭啥呀,你们是老几呀,我们就砍树,你能咋地!”
朝鲜士兵:“扔不扔,……”
美国大兵:“别过来呀,过来我扔死你,瞧你小鸡子的样子……”
朝鲜士兵:“你牛逼了,……”
……
这个时候美军的博尼法斯上尉使出了他的夺命绝技“印第安斧头扔”。当年很多殖民者就死在印第安斧头扔下面的。
说时慢,那时快。
经常砍柴的朝鲜军人,稳当的接住了斧头。并且回手一丢,博尼法斯上尉,卒。
随后,赤手空拳的朝鲜军人,收缴了美军的武器——斧头。
在收缴的过程中,不小心又砍死了——巴雷特中尉。
我们的战俘管理人员经常带领战俘去山上劳动,比如砍柴等。土耳其战俘很老实,砍柴之余发现山上有野大麻。于是他们经常大包小包的摘了很多这种叶子,带回战俘营晒干后卷香烟抽。
香烟在战俘营里面是硬通货。美军战俘一听是大麻,马上两眼发直。中国志愿军对这帮战俘是真的好,每个战俘都发军用钞票。于是,美军战俘就拿军用钞票去换土耳其人的大麻烟。很快美国兵的钞票就用光了,然后就开始赊账,再然后就开始赖账。赖账赖久了,土耳其战俘又围殴那几个美国兵。
志愿军管理人员马上对双方进行了批评,可惜那帮美国兵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这个时候英国战俘用英语说了一句:“志愿军同志,我认为应该把这几个美国人交给朝鲜军人处理……”那帮欠钱没法还的美国兵立刻老实了,因为这些美军战俘一直受到了美军方面的教诲,中国军队是仁义之师,投降也只能向中国军队投降,千万不能向朝鲜军队投降,否则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欠债还钱,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到了后来这几个美军战俘帮土耳其战俘干活算抵消了欠下的钱,干的活包括给土耳其战俘锤肩捏腰、唱歌跳舞,不会唱歌跳舞的就弄一些学狗叫学鸡叫等娱乐节目,最后通过这些方式总算把欠的钱还上了。
土耳其的士兵战斗力生猛,在上面一本书中有说。那个战斗力是真的猛。
知道自古以来每一代天朝上国的军队最重要的是什么吗?
甲杖?规模?谋略?名分?
都不是,是声势。
历代天朝上国的军队都有一个特点,就是通常不会独自作战,各类附庸和炮灰才是作战主角,天兵的职责是掠阵和压阵,并作为战略总预备队在决胜时刻打出雷霆一击,或者在炮灰们顶不住时出手维持局面。
那么要裹挟大量炮灰参战,靠的是什么呢?靠道义?不稳定。靠收买?你能花钱,蛮族也能花钱。靠威胁?有时候有用,有时候只会适得其反。
最有效的方法还是靠声势。
众所周知,炮灰和附庸之所以是炮灰和附庸,关键就在于他们只能打顺风战或者貌似顺风战,而要塑造炮灰和附庸对顺风战的心理认同,就要塑造天兵不可战胜的外在形象,只有天兵不可战胜的形象塑造成功了,炮灰和附庸们才会抱着跟风捡便宜乃至于再不上车就来不及了的心态,争相从龙,以便狐假虎威和利益均沾。
追涨杀跌乃是人性使然。
要塑造天兵不可战胜的形象,方法有几种,但最有效者,是依靠既往战绩来吹牛逼。
然而我们平心而论,美军的战绩很出众吗?
实力强和战绩好可是两回事。
在战绩不靠谱的情况下,只能退而求其次,发挥美国专长,玩概念了,玩概念的路子有两种,一种是武力炫耀,一种是道德高地,热衷于在军事技术领域搞穷举法的美国自然是全都要,“每个兵都要救回家”,本身就是这种全都要在文宣领域的表现形式,能把人都救回家,说明强大,愿意把人都救回家,说明良善,又强大又良善,说明是大善人,还是武装大善人。
武装大善人用中国人能理解的话说,俗称文明之师,威武之师,一派天朝上国气象。
这是美国在战绩不佳的情况下,塑造天兵形象退而求其次的办法了,毕竟没有这种天兵形象,拿什么裹挟炮灰附庸打头阵?拿什么招募绿卡双枪兵?
至于美军是不是真像他们标榜的那样“一个也不放弃”,我相信二战期间,那些被美国军方关进毒气室里搞芥子气人体实验的美军士兵,比我更有发言权。
好莱坞电影不仅欺骗我们。还反噬他们自己。
现在的美国兵在战场上看到同伙的挂了,就懵了,愣住不知道该怎么办。
从小宣传的必须要把战友带回家的啊!
结果去收尸,啪叽,又倒一个。
不收尸,心理压力极大,回去精神不振,说好的不能拉下一个人的,现实却非如此,然后精神恍惚,失去战斗力。
骗人骗己。
因为虚伪!
我记得知乎以前有一个很活跃的答主,是个美国华人,参加过伊拉克战争的,有一次有知乎网友询问当年伊拉克民众热烈欢迎美军,推翻萨达姆铜像之类的,他不咸不淡的回了一句:美军连这点事情都组织不好么。
呵……
近七日美国每天死3200左右。
知道911死了多少人吗?不到3000,美利坚现在每天都是911。
宣传这东西,中国和美国的差距,比中国和美国的科技差距都大。
举个例子
麦克阿瑟的黑点可不止在二战那会抛弃了自己的军队,更有1932年的时候,美国一战老兵讨薪,被麦克阿瑟带领着联邦部队,佩戴防毒面积,刺刀,投掷催泪手榴弹,焚毁营帐,把这群老兵打的哭爹叫娘的,一名十一岁的男孩因催泪瓦斯伤害,导致失明。一名旁观者被射伤肩胛。一名退伍军人被骑兵军刀伤害。一名退伍军人的胸口被刺刀插入,可神气了。
战场上为了拍照片干扰登陆部队卸货之类的事情,都不算黑点了。
被装备处于绝对劣势的志愿军打的哭爹叫娘的,备战训练一塌糊涂,要说美军不行呢,人家李奇微接手后变得很难缠啊。
巴丹之战带领亲信逃跑,宣称自己对于国家的价值比他人还高,打仗没见到什么本事,打讨薪的军人倒是一把好手。
然后官拜五星上将,被总统解职后还不服气,回国发表著名演讲:“老兵不死,只会慢慢的凋零。”
看的人热泪盈眶。
慢慢凋零?老兵不是当年讨薪那会被你捅死了么。
麦克阿瑟和艾森豪威尔,刺刀马刀教讨薪老兵做人。
还是麦克阿瑟,丢下菲律宾美菲联军跑路,留下一句话"我还会回来"。
还是麦克阿瑟,为了那句我还会回来,几十万大军反攻菲律宾死伤无算,海军在拥有极大优势的情况下在菲律宾跟日本人打消耗战,打出了铁底水道。
还是麦克阿瑟,朝鲜战争先是在已经被穿插包围的情况下强令手下送人头,受挫以后扔下先锋部队和友军跑路,连师长都慌不择路撞死了。后期被严重打脸以后开始叫嚣轰炸中国,用原子弹。指使空军轰炸关押美军的战俘营。
就这么个货色在美国算军神。
再来扒拉一下独立战争。一分钟人威名远扬,战场上能放两排枪,坚持到一分钟以上就是精锐。法军常常发现自己是战场上唯一的人......
1812半公开战争闻风而溃,国会都给英国人烧了。
内战双方最猛都是爱尔兰团。但是无一例外都被用到伤亡最重的地段,用完抛弃。
一战老兵退伍讨薪被镇压。
二战空降兵战俘没有退休金,擦,被人扔进了德军军营,挂在树上,不投还能怎么办?
吐槽点太多,没法看。
说美军会打仗没错,他们打仗一律按做生意处理,能赢都会打下去。不过对于某个士兵个人,那就是老工具人了。
以前有部美国电影叫 护送钱斯
豆瓣评分8分多,内容是
美国海军陆战队上校迈克(凯文·贝肯 Kevin Bacon 饰)接受了一项任务:护送一等兵钱斯的遗体回乡安葬,尽管迈克与钱斯素不相识,后者又并非他的下属,但参加过海湾战争的迈克认为有责任帮助这位科罗拉多同乡入土为安。与此同时,钱斯和战友们的遗体从欧洲的机场开始了回家之路,在凝重的氛围中,他们的遗体被仔细的清理、编号,小心翼翼的摆放在灵车中……经过了相关礼仪的培训后,迈克踏上了护送的路途,一路上,他感受到了形形色色美国民众对于战死他乡的战士的敬意,这不单是一次护送,同时也是迈克与死者的一次无声对话…
当然国内很多人感动于这个片子,我身边还有朋友向我推荐,诸如人性,国家荣誉之类。
然后我就说,同期,美国军队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利用回国换防之际贩毒,贩卖文物,甚至发展到用装着阵亡战友遗体的棺材来贩毒,然后,就没然后了……
其理是同理,唱歌容易,作事难
3月中旬,麦克阿瑟转赴澳大利亚,留守美菲军由温赖特少将指挥。日军得到第4师增援后实力增强,并以航空兵和炮兵轰击美菲军阵地。4月3日,日军以第4师、第65旅为主力对巴丹半岛再次发起进攻。双方在丛林中展开殊死战斗。美菲军既无援兵又缺补给,在日军猛烈攻击下,巴丹半岛守军7.5万人(其中美军9300人)于4月9日投降。10日起,美菲军战俘被押往邦板牙省的圣费尔南多,途中数千人死于饥饿、疾病或被杀害,史称"巴丹死亡行军"。
这是菲律宾战役的一个片段。
文中对麦克阿瑟将军写的非常委婉,叫做转赴澳大利亚。实际上就是败局已定,再不跑就来不及了。
主帅跑了,9300名美军士兵就成了瓮中鳖,被俘后受尽折磨。这就是大家理解的
美国打仗时每个兵都要去救,或者死了几十个人就要大肆讨伐
很明显嘛,9300名美军士兵怎么能算是每个士兵呢?这就是一小撮不值得救的士兵。
战争这个东西,很残酷的。
能救不能救,那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救得了,不管是谁都不会轻易放弃,救不了,那也实在是没办法。
士兵是战争中的重要资源,一个受过良好军事训练,有着战斗力的士兵非常宝贵,非常重要。
我们常说的要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就是歼灭敌人最好的士兵,彻底打掉敌人的作战能力。
保存力量,让有战斗力的士兵活下来,这是军事任务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则。
在这个原则下,指挥官都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就算是深受军国主义毒害的日本军队,实际上并不是我们一直认为的那样,动不动就猪突攻击。
这是大多数都属于政治宣传,其目的在于彻底否认和打倒日本军国主义。
日本军队一样知道怎么保存力量。
在冀中平原,日军没事就出来扫荡吗?
行军的时候,为什么要伪军走在前面?
在抗日战争中后期,八路军根据地游击队的驻地很多可以长期驻守,用不着搬家了。
日军最疯狂的表现主要是太平洋战场中,被分割在一个个岛屿上。
日军的海军力量被歼灭,日军遭受到力量完全悬殊的打击,没有补给也跑不了,只能拼命。
所以说,美国的国防军事教育搞得好,主旋律教育片拍摄得有水平,出版商的相关文学作品影响力大。这一点确实值得学习。要说美军的战斗力,如果除开美国的国力和军事装备水平,也就是一支很一般的部队。
美国在新冠疫情的表现,这就和“麦克阿瑟转赴澳大利亚”一样,重点保护。
据说特朗普在感染新冠病毒以后,他的医疗专家队伍那是非常精良,全美最好的医生随时侍奉在侧,他的每个器官有至少两名专家负责研究和防治,一个最专业的医疗队伍给他一个人服务,这就是特朗普的病情好的非常快的原因。
不管美国怎么发达,医疗资源都是有数的,关键在于怎么分配的问题。
作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国家的性质就说明了资源的调配方案,资源当然是要优先配给资产阶级。这不是按需分配,而是按照阶级等级来分配的。
美国只有1%的人拥有了90%以上的财富,他们就是美国要全力以赴保护的对象。
就像是菲律宾战役里面的9300名美军一样,这是可以抛弃的。
你要说他们确实救不下来,这是事实,但是抛弃他们,对于美国政府来说,其实没什么心理负担。只要事态可以平稳度过就可以了。
等事情差不多结束了,再拍一部电影,反应美国人民有多伟大,为国家做出了多大贡献,就完事了。
但是,菲律宾战役中为什么要遭受这么大的损失?麦克阿瑟和美军指挥部要负多大的责任?
美国新冠疫情为什么会搞成失控状态?
这应该追究谁的责任?
这就没有下文了。
所以关键是要搞清楚什么是资本主义国家?
这一点我就用不着多说了,大家看清楚事实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