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这样建议的,年轻人出来闯闯是好事,也是有意义的,趁着年轻能回头,在一线城市经历过2-3年后,再和老家的朋友生活收入对比下,看自己最喜欢的生活是哪种,然后再做决定。
在北上广也好,待在老家也好,都有精彩的生活与重重的烦恼,哪个选择都正确,也不比另外的选择聪明或高贵。
以前,我喜欢劝人下沉。
因为在小城市,一辆3000块的电动车就可以到达城市每个角落,不到1000的价格,就能住一个月的两室一厅。
可总有人跳出来跟我说,“大城市虽然容不下肉身,但小城市容不下灵魂”“你以为工作那么好找?我在深圳一个月能拿6000”
我说在小医院一天管五个轻病人对头发好,
他非说不去邵逸夫干麻醉也能叫医生?
渐渐地我也懒得说了,
愚蠢的清华博士都知道去非洲打灰,去杭州街道办接电话,
聪明的二本双非觉得挤地铁骑摩拜才能实现人生意义。
那就让他们去吧,
别搞最后没人去了,
出台一个“必须在大城市工作三年”才能考三支一扶,
那时候哭都来不及。
20年前这个说法没问题。
彼时超一线城市还在大发展,很多行业新兴且集中于超一线城市。所以【地利】和【天时】是共有的,年轻人可以挤上发展快车道。
现在情况变了。
1,新兴产业,多为集约化的,因此个人跟随的收益预期降低了,且大量新兴产业不依赖于超一线城市。
2,在北上广学习技能和观念,然后再回小城市创业,进行降维竞争的窗口期正在关闭。
3,风口这种过去几十年常常造富的理论正在失效,投机性竞争未来将有更多失败率。
所以年轻人是否去北上广,要看具体的个人情况。
如果无法积蓄第一桶金,北上广可能不是善地。
在有些情况下,下沉也是一种竞争策略。
你们再不带着六个钱包来一线城市,
资本去吸谁的血?
大城市local老龄化导致的社保亏空谁来补充?
涨到天上去的房子谁来接盘?
人家(资本)都急死了好么………
年轻人不应该一味的追逐大城市,大城市收入高机会多,但是大城市的生存成本也高,大城市的房价都快涨上天际了好不好。
不管你收入涨了多少,买不起房子,就安定不下来,之前所有的努力都会白扔了。
没有房子,就没有归属感;没有房子,后一代受教育也是问题,会被各种学区规则碾压;没有房子,结婚也是个大难事。
能不能买的起房子,才是年轻人选择城市的标准。
有了房子才能安定下来,开始积累人脉,后续的生活也不会受过大的影响。
知名大城市吸引人们去发展,包括:生产和消费等等活力大的活动,这是基本经济原则。
大生意人和城市的老板们肯定希望大城里不断注入新血,助长经济有更大远景,时代巨轮虎虎生风。
至于年轻朋友们去不去?关键在个人的生涯规划,自己要有感觉有主张,把人生目标订定清楚,并明确发展途径,去不去?不必犹豫!
还犹豫的年轻人,务必回头把人生规划好再抉择。有问题可以请教专家 @青青生涯原小青 ,不嫌弃问我也行
北上广(姑且算广东吧)加起来,过半了。
我个人今年是不会回家过年的,当然我不会阻止别人回家。毕竟有很多人是存在这样的客观需求。
但是,以普遍理性而论,今年不回家过年确实是更安全的选择。
你回家过年,有几种情况:
不回家过年的话呢?
无论你上班的城市出什么事,你都在同城,都没什么可怕的。
现在比较特别的是,学校食堂破天荒的说今年寒假不休息,这可真是史无前例啊,大概是为了让一部分师生能够不回家过年吧。至少这件事情让我体会到,很有可能,这学校是真有很多人没法回家过年了(至少食堂师傅是没法回家)。
客观情况已经摆在这里了,今年一定会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回家过年,那么回家过年的那部分人,一切平安自然好,一旦发生什么状况,之后很可能会被企业追责清算穿小鞋。所以个人看法是今年不回家是更优选择。
当然,具体选择肯定还是以各位自己的需求而定。
很简单,你逼格比他高就行了
大学的专业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讲,都是为以后的工作做准备的,因此专业和未来的工作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谋生方式,你的专业是你的一项谋生手段。
因此当别人选会计作为谋生手段的时候,是在他既定的能力和资源约束下,会计作为谋生手段,是他比较满意的,而评价一个谋生手段好不好,满不满意的标准当中,并不包括自己兴趣上喜不喜欢这一条。有些人喜欢一个东西并把这个东西作为以后的谋生手段,但喜欢并不是谋生手段成立的必要条件。我可以不喜欢这个东西,但不妨碍我用这个东西赚钱。
当我在比较高的性价比组合下赚到的钱,下了班,拿着钱去做我真正喜欢的东西,去真正按照我自己的意愿从事我喜欢的东西,那才是喜欢该有的样子喜欢不是把它作为自己每天吃饭的谋生方式,每天看客户和老板的脸色行事,你能喜欢的起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