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怎么看待央视纪录片5592高地中透露的信息? 第1页

  

user avatar   long-ya-57-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小日子过的,越来越滋润了!




作为一个老边防,我倒是不觉得当边防军人这事儿有多么的崇高,只是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而已。也一样的996,有时候甚至会007,不过好在每年假期挺长的,说实话工资还很不错。就像视频里的“岗巴营”,具体供应类区我记不得了,也不知道现在的部队里标准是怎么定的,不过肯定是全军里最高的几个地方之一。我2004年刚本科毕业到边防上就拿3000多,当时内地地级市平均工资还没到1000呢。


主要就是苦,边防苦,众所周知,有很多艰苦是没去过边防的人难以想象的,也是一般人一辈子很难很难遇到一次的。吃过边防苦,人生中别的事情都能看淡很多很多,男孩就能锤炼成男人。因为你遭的这些罪都是有意义的,你清楚的知道你是为什么在遭罪,为什么会面对这些苦,于是从内心里就战胜了它们、蔑视它们、走向成熟和坚毅。这个跟流水线或者格子间里的痛苦麻木是不一样的,带给你的效果也不一样,一个是消耗,另一个是孕育和滋养,你早晚会破茧成蝶的。


现在的边防也没有我们当年那么苦了,我仔仔细细看了视频,已经找不到几个“老伙计”了。


因此,在不涉密的要求下,就谈谈这些“老伙计”吧。




越野边防巡逻车,我在边防上的时候没有,但是快要离开部队的时候已经配发下来了。这个车各方面性能就不透露了,总之比“11路公交车”强太多太多,车顶一挺12.7毫米机枪,这个火力,这个轴距,这个性能,这个装甲,简直是美滋滋!


以前都是徒步巡逻,苦和累倒是好说,主要是负重有上限,以轻型武器为主,一个基数弹药还有自己的吃穿用物资,根本就带不了多少,持续时间不可能很长。现在看视频里的架势,车载81毫米速射迫击炮、12.7机枪,火力上完全不是徒步能够比的。至于个人物资那也不用再扛着跑了,执行任务时间能够长很多很多。




19式作战服跟07式不一样了,头盔护套也不一样了,貌似增加了新的附件悬挂固定点。军衔标志恢复了陆军传统,这里有个小知识点,海军的军衔标志和陆军是不一样的,海军在袖口,陆军在肩膀。陆军军衔标志放在肩膀,制作成“肩章”的形式,主要是为了行军的时候方便固定步枪,成肩枪姿势。当然现在不一定经常肩枪,不过这是陆军的传统,弄到衣领上总是感觉不对劲。


怎么,我陆军老大哥四等人(中国标准)就不能有点自己的传统了?


头盔迷彩护套这个事情一直是老大难问题,我们以前用的迷彩护套,其实都是淘宝货,真事儿。现在终于统一配发了。





新型装配式野战营房。


这个营房就厉害了,是轻钢结构保温板装配式建筑,搭建不需要大型机械设备和吊车,抗风抗雪保温隔热都没问题,走到哪住到哪儿。

连长王旭后方两个黄色方块,是集装箱式宿舍,在装配式房屋里再放置集装箱住房,更保温,据说还有防弹效果。以前我们都是住84型或者98-1型棉帐篷,搭好帐篷以后还得在墙周边垒掩体,工程量很大,还容易塌。

帐篷这东西,冬冷夏热,西藏正午的太阳暴晒下里面温度直奔40℃去,人根本呆不住。




紧急出动动作还是那些,兄弟们麻溜儿的各奔各的战位,各装各的东西,忙而不乱,我们当年也是这么干的。


还是那句老话:回来杀只羊吃


羊:我又做错了什么


活儿干得漂亮,回来肯定要吃一顿好的,这是边防老传统。以前边防上很少能吃到新鲜肉,都是冻肉、罐头,味道吃久了很难受,就有这个老传统,干了重活儿回来一定要杀羊吃,打打牙祭。视频里这个连队那是有央视记者跟着,不好意思太放肆,一般连长要是说了回来杀羊吃,都是一片欢呼的!不过岗巴那边羊不一样,那是西藏著名特产“岗巴羊”,肉质细嫩紧实,风味独特,有机会一定要尝一尝。

这个羊跟我们当年杀的羊那不是一回事儿,咱们那个吃的那叫什么羊……


不过呢,所有为边防事业献身的羊,你们都辛苦了!




这就是进了战位了。


观察哨是一种很独特的东西,平时是不住人的,有一些观察哨会有远程监控设备,有一些就很简陋了,就是一个石头围起来的掩体。

5592我没去过,当然也不可能让我知道是什么点位,不过看海拔这应该是喜马拉雅山上的某个一线前沿点位。5592米的海拔已经接近了这一地区的“雪线”,比这高一点就是终年不化的冰川了,人类很难上去活动。

这种观察哨在整个中印一线非常多,星罗棋布,基本上就是个石头围子,没有屋顶的。我们当年就是带一块雨布,上了点位把雨布的四个角固定在围子四周,勉强能够遮风挡雨。人在里面只能趴着或者是躺着,利用石头作为掩体,睡觉基本上是不可能睡觉的,只能说不冻死吧。


那么晚上睡不着怎么办呢?咱们就抠石头。从地上抠小石头去堵住大石头的石头缝,这样既能防一点风,也不至于太无聊。天长日久一些石头围子就搞得挺结实的,一点石头缝都没有,都被历代边防兵抠石头给堵死了。


央视视频里也表现了这一点,5592观察哨以前就是个石头围子。

这是现在的5592观察哨内部,可以看到有钢丝笼衬无纺布里面装上石头做的防弹墙,这玩意儿能够直接抵御155毫米榴弹的近距离爆炸,抵御中小口径各种弹药的直接射击。

波纹钢板衬里。


这是印度那边,还是石头围子……

教导员给记者介绍情况,记者紧张得声音都有点发抖了,这个就是当兵的跟文化人的区别了……其实就现在的5592观察哨,就放在那儿给对面的印军轰,观察哨里的自己人也一样的毫发无伤。对面印军那石头围子里那点火力,根本拿5592没有一丁点办法。


这个印军的石头围子是我见过的所有石头围子里都算是非常非常寒碜的一个了。


任何军事纪录片,只要有印军出现,气氛顿时就欢乐了起来。

对比一下。


这是当年的5592观察哨,石头围子,因为是新建的,都还没有历代边防兵抠石头补石头缝,张着大口子往里灌风,官兵脸都被吹成了紫红色。


那个超长焦镜头还是很给力的!想要,种草。





边防上爬冰川是个常事儿,前几天我批评了某个掉进冰川丧生的网红,告诫大家上冰川要谨慎,很多人骂我。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触动了什么人的利益,骂就骂吧,冰川确实很危险,上冰川一定要有专业设备,有大团队支持。我见过也遇到过自己掉进冰缝的,冰川上出现急性高反的,部队里当然是有预案有支援有强大的医疗保障的,一般旅行团都没有这些,一个司机兼导游带着就敢把人往冰川上面带,那是对你的生命不负责。

除了冰川,冰川附近的“流石滩”也非常危险。流石滩是冰川附近岩石在昼夜剧烈温差和冰川剥蚀作用下共同形成的,一大片破碎的岩石,基本上呈现流动的状态,没有头盔一定不要靠近,随便一个落石就能要你命。不过流石滩上有很多珍惜高山植物,塔黄、绿绒蒿之类的,很漂亮。





冰川上的冲锋号!


对于敌人来说,号角一响,爹妈白养。要命小号名不虚传,听见滴滴哒哒滴哒哒,抓紧时间投降要紧。


对于我们来说,抱起步枪挣工资的时候到了!

一个战士摔倒了,这个是常事。冰川上发起冲锋不是跟你开玩笑的,王旭作为连长,快30岁的人了一边冲锋一边下指挥口令,这是拿老命在拼。后续会有很多高原环境造成的身体不可逆损伤,心脏肥大、血压不稳定、关节病等等,不过国家给的保障也是很给力的。


战士摔倒是因为短暂性供血不足,血氧掉太快了。这种地方发起冲锋,血氧饱和度有可能掉下80%,人的腿是发软的,脚步发飘,稍微一点坑洼就会摔倒。

团队支援很快到达,好在战士还很年轻,居然自己爬了起来。这个需要很强的意志力,纯粹靠着一口气和一种信念在支撑,也是平时艰苦训练的结果。

雪线以上战士们战术动作一点都不走样,这个连队不是开玩笑的,可以堪称世界上少有的一流步兵了,“全地形钢铁战士”。


我最后一次在冰川上发起冲锋是30岁的时候,当天晚上头疼欲裂,吃了三片布洛芬才睡着觉,以后再没敢这么干过。这一行确实也是青春饭,岁数大了真的是跑不动,一停下来就两眼一片模糊,严重的甚至会充血,整个脑子一片空白,腿感觉不是自己的。也就十几二十岁的时候能干这个活,敢说自己“世界任何地方都能作战”,“只要有花开的地方,都是我的战场”。




84型煤柴取暖炉


说起这个咱可就不困了哈!

这个是我的,盆子里是卤鸡蛋,卤鸡蛋是我的,煤柴取暖炉也是我的,谁也别跟我抢!


这玩意儿真的是高寒神器,一口炉子点起来,多冷的隆冬那都不是个事儿了,多冷的隆冬都不用哒哒哒了。

84煤柴取暖炉别看它岁数大型号老,效果那是没的说,一坨牦牛粪就能把炉子点起来,着火以后盖上盖子一点烟都没有,完全不呛人。烟筒接好,保持通风,也不用担心一氧化碳中毒,安安心心舒舒服服睡觉去。


84煤柴取暖炉烧烤是边防部队保留节目,弄个钢板或者把炉子弄干净点,烤什么都是可以的。烤苹果、烤梨、烤压缩饼干、烤生肉、烤午餐肉都是可以的,天气冷,凉的东西吃着不舒服,都是可以烤一烤哒。

84炉铁板烧值得拥有。


另外要注意官兵们身后的监控视频画面,我敢保证那玩意儿是海康威视的东西。最近这些年国产监控和网络设备大发展,成本大幅度降低,即使是偏远如喜马拉雅山里面也是随处可见。

这个是我搭的。




边防官兵都不怕死,不忌讳说到死,“挂墙上”这种话都可以拿来开玩笑的。我军这方面传统跟美军什么的是不一样的,不怕谈生死,不至于拿个家里人照片看一看,下一分钟就领盒饭了。以前在边防上甚至有拿“给你采点菊花,黄的白的都有”这种话开玩笑的,战友之间嘛,这都无所谓。


后面就是家人啊,家书啊,视频啥这些环节了,我看不得这些,一看就想哭,所以没敢细看。




视频解析就是这些,至于从中间看出来什么,那就是你的事情了。


我们边防军人苦,但是想到大家过得好,心里就舒服了。


想到边防线对面的比我们还要苦,心里就更舒服了。

在最前线待过的男人,看淡生死,看淡得失,如果能下来,就可以真正的品味到人生的滋味了。


如果下不来了,就埋在那里吧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通往北京的道路》这部纪录片? 
  哪些城市去了之后会让人找到家的感觉? 
  如何评价《BBC纪录片中没敢讲的故事:西方宽松的教育在偷偷地完成社会分层》? 
  看完乔丹纪录片《最后一舞》第三、四集,你有哪些感触? 
  第一部中国当代漫画家生态纪录片《漫画一生》已上线,你有哪些感想? 
  如何评价《航拍中国第三季》河北篇? 
  在纪录片《七个世界,一个星球》第一集里,那只捕猎企鹅的豹海豹为什么最后会放走已经精疲力尽的企鹅? 
  有哪些关于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的纪录片? 
  老年人给你们讲过哪些牛逼经历?剧情是否符合逻辑? 
  如何评价纪录片《矿民、马夫、尘肺病》? 

前一个讨论
有哪些涵盖地铁、火车、城轨、飞机以及船舶等各种交通工具的博物馆值得推荐?
下一个讨论
火车站到底存在多少骗局?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