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不能扭转战局,因为按照目前的计,欧美国家即使只给医疗工作者普遍完成疫苗防疫,也要明年三月份才行,而这一等待阶段正好是新冠爆发的时间。
反而因为疫苗已经出来了,很多人会得到心理暗示后更多的去逛街聚会,反而会加大传播。
由于美国,巴西,印度这三个大罐子都没有办法做到有效防控(有疫苗也做不到),未来弄出什么变异品种都有可能,还是做好长期与新冠作战的准备吧。
除非能做到和流感一样正确预测每年流行的病毒分型,否则疫苗是跟不上病毒的脚步的。
说得难听点,指望靠疫苗“毕其功于一役”就是在想屁吃。
上一次这么想的,我们叫做“左倾冒险主义”。
我很不喜欢这种“决战兵器”思维。
这根本就是在立flag,实际效果是个未知数,但副作用却是妥妥的挑起盲目乐观的情绪。
好比元首“只要屎蛋发动进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又好比鬼子“大东亚决战兵器暴惩米英苏鬼畜”。
然后,他们都死得很惨。
说回疫苗。
第一,疫苗不见得有实验时的那么有效,不见得能有效应对病毒的变异。
第二,即便疫苗真那么有效,产能不见得够。
第三,就算产能够了,接种的覆盖率还不知道满不满意。光生产出来还不够,还得大家愿意打(或者愿不愿意都得打),还得储存,运输,分发,不打到人身上去还是没用。
第四,就算预估覆盖率不成问题,还不知道分配合不合理。毕竟,疫苗该给谁,先给谁,这也是有讲究的。比如,已经感染乙肝病毒的就不能接种乙肝疫苗(因为没用),谁知道新冠病毒和新冠疫苗有没有同样的讲究?如果有,就目前全世界几千万感染的存量,鬼知道拖长了时间会怎么样?
第五,就算分配是科学的,实际接种的操作能否保证合理而万无一失呢?像中国这种武汉,大连,北京,乌鲁木齐,上海等地“全民测核酸”可不是开玩笑。这对组织能力,管理能力,执行能力绝对是残酷的考验。如果没有这些能力,硬着头皮上,谁知道接种的时候会冒出什么幺蛾子?比如打多了,打少了,打漏了,打重复了,没保存好过期了,没组织好防护和接种前的筛查,排队等打针时聚集感染了……
第六,就算前五关都过了,还不知道疫情会不会先下手为强,先摧毁某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与政治,社会秩序,导致陷入混乱状态,根本没办法有序开展接种工作。
第七,就算上面六关都过了,也别以为打完针就了事。怕不怕躲起来死灰复燃?动物感染传给人的隐患解决没?环境传人的途径切断没?物品污染的风险控制住没?这不得开展好几轮“大扫除”,“除四害”,“爱国卫生运动”,“卫生文明城市创建”?
既有能力过上述七关,同时还能研发疫苗,上双保险的,只有中国。
现在,终于轮到我们先把疫苗放在一边,理直气壮对全世界说出那一句:
这就是体制问题!
不管是辉瑞还是科兴的疫苗,有效率都不是百分之百。也就意味着,美国三亿人,就算全部打了疫苗,也还有3000万人无法免疫新冠病毒的入侵。
按照现在的死亡率1.74%,美国还得死523847人。
再讲个鬼故事。
印度的死亡人数为147901人,总感染人数为10207871人,死亡率为1.4%。
印度的新冠死亡率比美国还要低上0.3%。
被震撼到了没?
以此类推,印度现在总人口数为13.7亿人,那么还得死上19704927人。
当然,我们账不是这么算的,由于免疫者的数量大幅度提高,从而使得新冠的有效传播速度大大降低。从而也不会让那么多人中招了。
哪怕它继续变异,变得更具有传染性。但是传染源被中断了,那病毒也没辙。
所以,疫苗有用,肯定有用。
同时,疫苗不是万能的。
我们国家一定会采取疫苗和疫情防控双结合的方式,绝对不会掉以轻心。
中国人虽然多,但是失去任何一位同胞,都会让我们痛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在这个世界上好好活着。中国,从来不会放弃任何一位同胞。
但是,以美国为例,我们都想象到以下画面。
在大规模接种疫苗后,美国要求全面复苏经济,也会在全世界各地携疫苗为勒索的武器,到处搅屎。
而那些无法获得新冠免疫的人群,我都能想象的到,在资本的鼓吹之下,社会达尔文主义都能冒出来。
停产?停工?
想得美。
不良反应是吧?
不好意思,那是物竞天择。
在资本面前,他们的人命贱如纸。
立个flag,要是半年之内没有这种声音,直播跟 @喵斯拉大王 一起吃鲱鱼罐头。
(这是一个非常非常不严谨的回答,随便扯了两句,目的只是为了提醒某人输了该吃罐头了)
在前面的两个回答中我都说过,在疫苗技术实现重大突破之前,依靠疫苗达到“扭转战局”的目的是不切实际的。当然了,这个“扭转战局”是专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门以外,国门以内我们早在四五月份就扭转好了,没有讨论的意义。
那么国外为什么靠疫苗无法扭转战局呢?根据文献证据和新闻报道的信息,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1,疫苗产能追不上群体免疫的接种需求。
2,病毒变异有可能导致抗体失效。
3,即使抗体对变种病毒有效,可能也维持不了很长时间。
===========下面是详细说明============
根据经典的计算公式Pc=1 − 1/R0(R0为基本传染数;Pc为免疫的人口比例)和大多数国家目前并未落实严格封锁的基本传染数R0=2.5-3.5计算[1],要有60-72%的人群具有免疫力才能达到群体免疫。
以美国人口3.26亿人计算(确诊人数相比人口基数确实比较小,就不减了),需要为1.96亿-2.35亿人完成免疫接种。以灭活疫苗和充足腺病毒疫苗为例,二者都需要增强免疫(就是打两针),所以美国的疫苗需求量达到了4亿-5亿支的级别。
根据目前的报道,美国国防部牵头的“曲速行动”(Operation Warp Speed)计划为所有美国人免费接种新冠疫苗 。
今年夏天,美国政府与辉瑞公司、Moderna公司分别签署合约,将于2021第一季度购买总共两亿针疫苗 ,这意味着这批订单可以覆盖1亿人。上周,美国政府尝试向两家公司增加订单。但由于辉瑞公司近期已经没有额外产能,所以美国政府向Moderna公司增加了一亿针的订单,计划于2021年第二季度交付 。目前,美国政府已经购买了三亿针新冠疫苗,可以满足1亿5千万美国人的接种需求,约占总人口的50%。
但最新的消息显示,不仅辉瑞,moderna公司也有可能因为产能受限而出现推迟交货的情况。所以,在新冠卷土重来的冬季,美国人民只能自求多福了。
新冠病毒入侵人体后会通过体液免疫途径诱导合成相应的抗体。每个人体内合成的抗体都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区别,不仅针对的是刺突蛋白的不同结构域,针对不同结构域的抗体多寡也不一样。这一点我在前面的回答中提到过,欢迎大家移步:
我引用的文献是是今年八月份发表在权威科学期刊《science》的一篇论文[2],这篇论文的发现其实相对于缓解人们对变种病毒的恐慌有益,即疫苗依旧对英国N501Y突变有预防作用。
这篇文章取了十位新冠恢复期的患者,并分析其血清中的抗刺突蛋白抗体。因为刺突蛋白作为新冠病毒表面主要引起人体免疫应答的蛋白质,其体量相对比较庞大。很多结构域都可能诱导产生相应的抗体:
《science》文章中将刺突蛋白大致分成膜外部分(S-ECD)、S1、S2、受体结合域(RBD)和氮端结构域(NTD)五个部分。这也是这篇文章主要分析的五种相对应的抗体结合的部位。
从上图可见,十位病人体内诱导产生的抗体从种类到每一种的浓度(滴度)都是不一样的。与RBD结合的抗体仅2号病人没有合成,其他几位病人都有合成。这个RBD就是新型变种发生变异的部位,这种变异让RBD与人体ACE2受体蛋白的亲和度大幅度升高(升高70%),所以被认为其传染力更强。而且在众多千奇百怪的抗体中,与RBD结合的抗体其实是相对比较少的,下面展示的热图颜色越红表示抗体与该结构域结合力越强。
因为变种病毒的RBD氨基酸序列发生了改变,所以与RBD结合的抗体与RBD的亲和力可能会因此发生改变(具体是减弱了还是不减反增,需要实验研究,至少是计算机模拟),尚无定论。
但文章同样分析了其他四种抗体,其中与氮端结构域(NTD)结合的抗体4A8被认为对新冠病毒有中合作用,所以作者认为这种抗体对患者有保护作用。而目前根据公布的变种病毒序列,NTD尚未报道出现明显变异。
所以从理论上讲病毒变种应该不会引起疫苗的失效。但如果中和抗体4A8结合的氮端结构域(NTD)发生了某种我们尚不能预知的刺突蛋白突变,上述所有假设和推理都可以被全部推翻,我们注射的疫苗可能会又不管用了。
11月4日发表在《柳叶刀》杂志的一篇论文指出,依靠接种疫苗实现群体免疫还要面对两个重大挑战——有效性和保护时间[3]。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数学模型计算,用一个三坐标体系直观展示了实际需要接种的人口比例(A为第一年,B为第二年)与疫苗保护作用时间、疫苗有效率之间的关系:
X轴是有效率,Y轴为保护时间,Z轴为实际需要免疫注射的人口比例。可以看出,如果保护时间很短、有效率不高,则实际接种人口比例都要达到100%,那么对于产能提出的要求就会更高。
目前各国已经通过III期临床试验上市的新冠疫苗总体有效率介于74%-94.6%之间,具体各家产品分别是多少、有效率的解释其实是一笔糊涂账,而且容易引起打嘴仗,所以暂时按下不表。
根据现有的临床报道,新冠康复者的抗体滴度会逐步下降,而且二次、三次感染新冠的病理也并不罕见。另外,根据人类对其他冠状病毒的免疫情况可以推断,人体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可能是普遍比较短暂的。再加上新冠疫苗上市时间还很短,所以疫苗的有效保护时间很可能无法在短短几年内得到有效统计。总而言之,新冠疫苗注射后的有效保护时间很可能并不乐观。
那么我们就不应该研发和注射新冠疫苗了吗?显然不是的。
对于医务工作者、港口和海关工作人员、国际客/货运从业者、留学生等多种易感人群还是要积极免疫注射的。而且以上这些人群日常接触的人员非常多,一旦感染会造成快速、大范围的交叉感染。今年十月青岛疫情的反扑就是青岛港口装卸工人——胸科医院CT室——住院病人——社区的传染路径。最终青岛当地发动了各级公务人员、医务人员在短短几天就组织了数百万人的核酸检测,终于将影响控制到最小范围。但全社会仍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国内多地的疫情反扑全都和港口、机场、医院相关。所以做好疫情防控的基本操作才是控制疫情的最有效方法。指望特效药和疫苗,纯属对人民群众不负责任。
美国政府现在花重金向多家制药巨头订购几亿支疫苗,承诺为全体国民免费接种。实际上是用最昂贵、最低效的方式抗击疫情。而且在形成有效群体免疫之前,美国人民只能自求多福。如果不幸因为新冠死亡,那么......
Ps,本月中旬在院内接受了第一次每月一次的核酸检测,昨天接受了国产灭活疫苗初次免疫接种。昨晚突然想起来一个问题,我们现在的核酸检测是十份样本汇总后检测,如果混合样本阳性,再重新测每个人的单独样本。十月份青岛疫情全民排查也是这种方法,这样做是高效且低成本的。
那么在回答的最后,给各位小伙伴留个单纯的数学问题,大家帮美国政府算算,解个闷:
在样本混合数为10的前提下,人群总阳性率超过多少,则十人混合检测法与单人样本挨个检测的支出是完全一致的。
欢迎留言互动,后面追更的时候我会把我的计算结果分享给大家。
1.实际报告病例数据远远低于实际。
用美国的数据分析[1],检测阳性率非常高,达到了13%。四个月时间,来检测的人阳性率从5%上升到上个月的12%,再到13%。
而如果充分检测,能检测到大多数密切接触者,确诊率不大可能超过3%。目前的数据说明检测量远远不足,不能充分反映实际感染情况。
2.新冠已经形成 人-环境-人的传播途径。
1月31日,第四版诊疗方案明确,呼吸道飞沫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亦可通过接触传播。
10月17日,我国科学家发现冷链可以传播新冠病毒。[2]
11月24日,我国确认冬季寒冷温度下,飞机的集装器也可以传播新冠病毒。[3]
12月28日下午14时,有网友传言在北京顺义区奔驰进口车间检测出一批阳性汽车配件及原料。[4]
车间检出阳性配件引起整个集团的高度重视,奔驰4S店工作人员表示:这批配件及原料都没有流出,对于会接触到这批配件及原料的工作人员,已经全部组织去做核酸检测。已经出来的核酸结果均为阴性,还有一小部分近两天也会出结果。
在寒冷天气下,病毒可能在普通货物表面存活。普通货物都可能成为接触传播的一环,防控难度增大。
3.病毒传播时间越长,环境病毒载量越大,传播更容易。
每个地区疫情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单点或者多点散发、局部爆发、社区传播和大范围传播。疫情扩散越厉害,环境中的病毒浓度就越高,健康人接触就越容易感染。
4.病毒已经点出靠动物传播的感染途径,英国的突变已经可以感染老鼠。
最早的两株,一株来自2020年9月20日的肯特,另一株来自2020年9月21日的大伦敦区。到2020年12月初,英国持续检测到B.1.1.7谱系感染,截至12月15日,B.1.1.7谱系共上传了1623个基因组序列,其中519个在大伦敦区,555个在肯特,545个在英国其他地区(包括苏格兰和威尔士),还有4个在其他国家。
…
在B.1.1.7谱系S蛋白的突变中,最值得注意的突变位点是RBD(受体结合区域)中的关键氨基酸突变N501Y,这个位点尤其重要。今年7月30日,中国科学家周育森等人发表在 Science 的研究表明,新冠病毒适应和感染野生型小鼠,正是因为有了这个 N501Y突变。该突变大大增加了RBD与受体ACE2的亲和力,能使本来不感染小鼠的新冠病毒毒株变得能够感染小鼠。[5]
这次突变后,完全可以形成病人-->老鼠-->人的传播链条。如果新冠变成老鼠的流行病,基本上不可能根除。
5.随着疫情的广泛扩散,突变机会大增。
RNA病毒是不稳定的,可能出现完全随机的变异,一部分变异有利于病毒生存,一部分变异不利于病毒生存,一部分变异没有显著的意义。
而目前全球病毒数量在持续增长,发生突变的概率还在增加,部分突变可能让已经开发的疫苗无效。
6.疫苗的实际作用
R0指在没有外力介入,同时所有人都没有免疫力的情况下,一个感染到某种传染病的人,会把疾病传染给其他多少个人的平均数。
对需要形成免疫力的人口比例简单估计公式为(1-1/R0)。
据估算,SARS-CoV-2的平均R0为2.2-2.7,即至少需要 60% 多的人口免疫才能将R0降低到1。[6]
7.新冠免疫力可能消退
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周刊本周发表的一项小型研究结果说,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后对该病的免疫力可能在大约90天后消退。[7]
8.部分患者无法从感染产生抗体[8]
1.全球疫情依然处在加速扩散阶段,考虑到检测不到位的原因实际感染比例比报告数据高得多。
而随着环境中病毒含量的增加,在很多地区病毒扩散还在加速。
2.如果病毒感染力不发生变化,只有60%以上的人持续存在抗体(感染后有抗体或者注射疫苗后有抗体)的情况下,R0才能降低到1左右,疫情规模不继续扩大。
只有让更高比例的人免疫,感染人数才可能开始下降。
3.如果病毒发生重大突变,导致原有抗体失效,则有抗体的人可能会再次感染,甚至出现ADE效应导致病得更重。而疫苗需要花几个月的时间重新研发。
4.新冠的传播途径还在增加,新冠病毒可能在寒冷的环境中长期存在,甚至在动物体内长期存在,防控难度还在上升。如果防控稍有松懈,可能会导致新一轮传播。
5.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隔离还是效果最稳定的防疫方式。如果政府层面能下决心防疫,做到“应检尽检,应收尽收”,民众自觉配合,疫情就能被压制。在这个情况下再扩大疫苗的接种,才有可能在几个月内彻底消灭疫情。